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工作规定相关条款

夏宇

<h3><font color="#ed2308"><b>——2021年8月25日安全活动学习内容之六</b></font></h3> <h3></h3><h3></h3><h1><b><font color="#ed2308">总则</font></b></h1><b><font color="#167efb">第一条 为进一步强化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防范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等事故,根据 GB 8958—2006《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DL/T 1200—2013《电力缺氧危险作业监测与防护技术规范》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指导手册》(应急厅函〔2020〕299 号)等有关标准和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font><br> </b><b><font color="#b06fbb">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受限但人员可以进入,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电力有限空间主要包括:地下有限空间、地上有限空间及密闭设备内部空间。</font><br> </b><b><font color="#ff8a00">第三条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包括在有限空间进行的清理、安装、检修、巡视、检查和涂装等工作。其存在的主要安全风险包括中毒、缺氧窒息、燃爆以及淹溺、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灼烫、坍塌、掩埋和高温高湿等。</font></b><p><font color="#ed2308"><b>工作职责</b></font></p><font color="#39b54a"><b>第八条 有限空间作业单位职责: </b><br><b>(一)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单位有关规定及工作部署,建立健全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 </b><br><b>(二)根据有限空间存在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要求的通风检测、劳动防护和应急救援等设施设备,建立台账和日常维护记录,并教育监督作业人员正确佩戴与使用。典型防护和应急救援设施设备配置。 </b><br><b>(三)定期开展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监护人、作业人员、救援人员等相关人员专项安全教育和档案能培训,并建立培训档。</b><br><b>(四)负责开展作业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工作,针对性制定和落实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防范措施。 </b><br><b>(五)组织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并定期开展演练。 </b><br><b>(六)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b></font><br><font color="#167efb"><b>第九条 有限空间作业相关人员职责: </b><br></font><b><font color="#167efb">(一)工作负责人职责:负责检查作业现场安全措施是否正确完备,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正确安全的组织工作;作业前对全体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并履行签字确认手续;确认作业人员上岗资格、身体状况符合要求;严格执行现场安全措施,全过程掌握作业现场危害因素及人员情况,当环境、条件变化不符合安全要求时,立即终止作业撤出人员;发生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及时报告,并按要求组织现场处置。 </font></b><font color="#167efb"><br><b>(二)工作许可人职责:负责审查工作票等作业手续中所列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措施是否正确完备,是否符合现场条件;向 </b><br><b>工作负责人正确说明有限空间出入口、通风情况,可能危害作业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的设施及高温、高压等设备情况。 </b><br><b>(三)作业人员职责:接受作业前安全交底,并履行签字确认手续;遵守安全规程,熟悉工作内容、作业流程,掌握安全措 </b><br><b>施,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防护设备与个体防护用品;服从作业现场负责人安全管理,接受现场安全监督,配合监护人员的指令,作业过程中与监护人员定期进行沟通;出现异常时立即中断作业,撤离有限空间。 </b><br><b>(四)监护人职责:接受作业安全交底,并履行签字确认手续;检查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落实不到位或措施不完善时,有权下达暂停或终止作业的指令;在有限空间外持续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监护,确保和作业人员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出现异常情况时,发出撤离警告,并协助人员撤离有限空间;警告并劝离未经许可试图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区域的人员。</b></font><br><h1><font color="#ed2308" style=""><b>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和许可</b></font></h1><font color="#b06fbb" style="font-weight: bold;">第十二条 按照“谁作业、谁负责”的原则,凡进入有限空间进行安装、检修、巡视、检查等工作的作业单位,应提前开展 <br>作业风险辨识、分析及评估等工作,制定风险防控措施,并按要求做好相关施工作业方案的编审批,确保经专项安全培训的人员和安全设备设施配置到位,满足作业安全需要。 </font><br><font color="#9b9b9b" style="font-weight: bold;">第十三条 作业单位应按照有限空间运维管理单位要求,严格履行工作审批许可程序(工作票或其他专项审批单等),并至 <br>少提前一个工作日完成相关手续的办理,经运维管理单位审批许可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未经审批许可,任何人不得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font><br><font color="#ff8a00" style="font-weight: bold;">第十四条 涉及有限空间作业承发包的,建设管理单位应对承包单位的作业方案和实施的作业进行审批,并对承包单位的安 <br>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问题的,应当及时督促整改。 </font><br><font color="#39b54a" style="font-weight: bold;">第十五条 有限空间新建段与运用段对接时,作业单位应同时向运用段运维管理单位办理相关审批许可手续。 </font><br><font color="#167efb" style="font-weight: bold;">第十六条 对于紧急缺陷处置、应急抢修等临时性有限空间作业,作业单位可向有限空间运维管理单位履行电话审批、许可 手续,并规范填写使用《事故抢修单》。</font><br><h1><font color="#ed2308"><b>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要求</b></font></h1><b><font color="#39b54a">第十七条 作业单位应按照审批的施工作业方案,明确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监护人和作业人员,严禁在没有监护的情况下作业。</font></b><br><font color="#167efb"><b>第十八条 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监护人和作业人员必须取得相应资格(按国家或地方政府相关要求),并经作业单位培训 </b><br><b>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培训内容应包括: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基础知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用品及应急救援装备的正确使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等。</b></font><br><font color="#b06fbb"><b>第十九条 作业前,工作负责人应对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装备、作业设备和用具的齐备性和安全性进行 </b><br><b>检查,发现问题应立即修护或更换。 </b></font><br><font color="#9b9b9b"><b>第二十条 有限空间作业应当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 </b><br><b>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检测应当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详见附录 6 和附录 7),并做好记录(详见附录 8)。未经通风和检测合格,任何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检测的时间不得早于作业开始前 30min。 </b></font><br><font color="#ff8a00"><b>第二十一条 工作负责人在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以及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装备、应急救援设备符合要求,确认作业 </b><br><b>人员正确佩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后,方可安排作业人员进入有 </b><br><b>限空间作业。 </b></font><br><font color="#39b54a"><b>第二十二条 作业人员应正确佩戴使用符合要求的安全防护设备与个体防护装备,主要有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绳、呼吸防 </b><br><b>护用品、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照明灯和对讲机等,出入电缆隧道、电缆(通信)管井作业时,应使用硬质梯子,严禁随意蹬踩电(光)缆或电(光)缆支架、托架、托板、附件等附属设备。 </b></font><br><b><font color="#167efb">第二十三条 作业时应采取可靠的隔断(隔离)措施,做好空间内部设备、设施的防护,并将可能危及作业安全的设施设备、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空间与作业地点隔开。 </font></b><br><font color="#b06fbb"><b>第二十四条 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还应同时遵守以下规定:(一)保持有限空间出入口畅通,并设置遮栏(围栏)和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及警示说明,夜间应设警示灯。 </b><br><b>(二)作业过程中,应对有限空间作业面进行实时监测,防止缺氧窒息。监测方式主要有: </b><br><b>1. 监护人员在有限空间外使用泵吸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对作业面进行监护检测。 </b><br><b>2. 作业人员自行佩戴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对作业面进行个体检测。 </b><br><b>(三)进入只能容纳 1 人或深基坑等高风险有限空间作业时,作业人员应全程佩戴安全带、安全绳,安全绳应固定在有限空间外可靠的挂点上(或专用应急救援机具)并连接牢固,并与 </b><br><b>监护人时刻保持联系。 </b></font><br><font color="#9b9b9b"><b>第二十五条 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应当始终采取通风措施,保持空气流通,禁止采用纯氧通风换气。在有限空间内进行涂装、防水、防腐、明火及热熔焊接作业,以及在电缆井、隧道内等场所检修施工时,作业过程中应进行连续机械通风。 </b><br><b>第二十六条 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应当对作业场所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连续监测。作业中断超过 30min,作业人员再 </b><br><b>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重新通风、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 </b></font><br><b><font color="#ff8a00">第二十七条 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应使用安全矿灯或使用照明灯具电压应不大于 24V,在积水、结露等潮湿环境的有限空间和金属容器中作业,照明灯具电压应不大于 12V,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应按规定配备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漏电保护器)。存在爆炸危险的,应符合 GB 3836.1—2010《爆炸性环境第一部分设备通用要求》的有关规定。 </font></b><br><font color="#39b54a"><b>第二十八条 存在可燃性气体的有限空间作业场所,严禁使用明火,必须使用防爆型安全防护设备和防静电工作服;存在粉 </b><br><b>尘爆炸危险的有限空间,应符合 GB 15577—2018《粉尘防爆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b></font><br><font color="#167efb"><b>第二十九条 为防止作业人员缺氧或有害气体中毒,禁止在井内、隧道内以及封闭场所使用燃油(气)发电机等设备。地上 </b><br><b>井口附近使用燃油(气)发电机等设备时,应放置在下风侧,与井口保持一定距离,防止废气进入井内。 </b></font><br><font color="#b06fbb"><b>第三十条 监护人员应在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不得擅离职守,全程跟踪作业人员作业过程,保持信息沟通,发现有限空间 </b><br><b>气体环境发生不良变化、安全防护措施失效和其他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向作业人员发出撤离警报,并采取措施协助人员撤离。 </b></font><br><b><font color="#9b9b9b">第三十一条 作业完成后,现场工作负责人应清点人员及设备数量,确保有限空间内无人员和设备遗留后,方可解除作业区域封闭、隔离及安全措施,履行作业终结手续。</font></b><br><h1><font color="#ed2308" style=""><b>有限空间事故应急处置</b></font></h1><font color="#ff8a00"><b>第三十四条 有限空间作业期间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作业人员应立即撤离现场: </b><br><b>(一)作业人员出现身体不适。</b><br><b>(二)作业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可能危及作业人员生命安全。(三)安全防护设备或个体防护装备失效。</b><br><b>(四)气体检测报警仪报警。</b><br><b>(五)监护人或作业负责人下达撤离命令。</b></font><br><font color="#39b54a"><b>第三十五条 有限空间作业发生事故后,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警,及时上报相关信息,事发单位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 </b><br><b>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b></font><br><font color="#167efb"><b>第三十六条 事故发生后,作业负责人应根据现场环境、应急救援装备(详见附录 10)以及现场救援能力,判断可采取的 </b><br><b>救援方式。 </b><br><b>(一)现场具备自主救援条件的,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进入式或非进入式方式(详见附录 10)救援,并确保救援人员安全。 </b><br></font><b><font color="#167efb">(二)现场不具备自主救援条件时,应及时拨打“119”和“120”,依靠专业救援力量开展救援工作,严禁强行施救。</font> </b><br><font color="#b06fbb"><b>第三十七条 实施进入式救援的,救援人员应经专门的有限空间救援培训和演练,能熟练使用防护用品和救援设备设施,同时采取科学防护措施。在救援人员未得到足够防护、不能保障自身安全情况下,禁止进入有限空间实施救援。 </b><br></font><b><font color="#b06fbb">第三十八条 受困人员脱离有限空间后,应迅速被转移至安全、空气新鲜处,进行正确、有效的现场救护,以挽救人员生命,减轻伤害。</font> </b>

作业

有限

空间

安全

人员

救援

防护

设备

应急

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