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靖安县的张先生是我多年的好友。前些年他看中了靖安县璪都镇黄埔村马坊组的一处遗弃的客家民宅,和村民谈妥后便租了下来。经过一番修缮,于今年入住。他按捺下年轻时躁动的心境,撇开纷繁的世事,过起了恬淡的田园生活!</p><p class="ql-block"> 七月底夏秋交替之际,他邀请我前往领略他的田园生活,我欣然应允。我们夫妻俩偕同罗先生夫妇驱车前往。过了靖安县城,傍着沿河西路,经水口乡、高湖镇,顺着“彩虹”铺就的353国道、218省道,穿过近三公里的铁门堑隧道,越过风光旖旎的塘埠大桥,见到“客家土楼”的路牌,便拐进了山窝深处的璪都镇黄埔村马坊组了。</p> <p class="ql-block"> 一路的行进,一路的舒坦愉悦。因为进入靖安境内,就是进入了山水画中。我甚至嫉妒于大自然对靖安的眷顾,它不仅有浓郁叠翠的山峦,山际间洁白飘逸的白云,清新洁净的空气,鸟语花香的静谧,它特别有充沛丰富的水系,到处是清澈温润的潺潺流水。正是由于有着充沛丰富的水系,所以靖安境内的植被显得独特的浓郁翠绿!不必专程到什么景点去游览,随处都是景致,随意走走转转都是一种享受!</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我骨子里就和山水田园有缘,所以就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看了靖安那么一眼,就深深喜欢上了靖安。那是第一次到靖安出差,感觉靖安这个小城特别的静谧清爽,行人不多,没有他处的喧嚣,建筑的墙面都没有半点尘埃!特别是清晨到北潦河边上走走,恍若走进了桃花溪!河里的水特别的清冽,近处的树木和远处的山峦倒映在水面,成了一幅波动的水墨画。河床并不深,嶙峋的潦河石和水草点缀在河床上,水面上泛起袅袅水雾……从此,漂流,旅行,露营,住民宿……靖安就成了我一生除故乡外,足迹频率最多的地方。“有一种生活叫靖安”其实也是我内心真切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 马坊组座落于白崖山下、罗湾水库北岸的一处山坳里。山区村组的民房并不像丘陵和平原地带的村组一样拥挤在一起,他们带有客家特色的土黄色干打垒的土屋,星星点点地散落于山坳曲曲折折的山窝里,鸡犬相闻,遥相呼应。山民开垦的梯田,顺着山势层层叠叠地铺呈下去。张先生驻扎的地方民房相对多了几栋,是这个山坳里视野最开阔的地方,邻居办的“客家土楼”也吸引了县城的游客,小孩的嬉闹声和笑声在这个宁静的山坳里显得特别的清脆!</p><p class="ql-block"> 张先生的家有两栋房子和一个温馨的小院,小院的位置比较高,立于小院围墙,可以眺望远处的白云缭绕的山峦、对面的客家土楼、山垄间的禾苗以及屋前的菜地。张先生在背后山坡上开垦了菜园,前面的田垄里放养了水鸭,他把生活的热情和汗水挥洒在田园山水间,由此,不光是茄子,辣椒,空心菜,生姜,魔芋,紫苏………等等应有尽有,收获满满,而且收获的是精神的愉悦和生活的惬意。 </p> <p class="ql-block"> 短短的两天两晚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主人的盛情,每餐是鸡、鸭、鱼、肉摆得满满一桌,尤其是就地取材做的山野菜肴,什么紫苏、熏笋、酸竹笋让人印象深刻。所以,离开时,还不忘大包小包的带上一些。这都是巧手的弟妹自己做的。</p><p class="ql-block"> 张先生有个温馨的大家庭。九十八岁的老娘,哥嫂,姐姐姐夫七八个人济济一堂,其乐融融。俗话说,娘在家就在。是九十八岁的老娘把他们凝聚在一块。老娘面相和善慈祥,精神矍铄。特别爱打麻将,女儿说老娘一上麻将桌,就眼睛放亮!老娘还特别幽默机敏。我听说,她在美国的孙女、孙女婿都是博士,就故意逗她老人家:“听说您孙女和孙女婿都是博士?”“是哟。”我继续问:“是打家具的博士(靖安土语称木匠叫博士)吧?”她一听,乐了:“是哟,就是帮你一个人打家具的!”说完爽朗的笑起来,眼泪都笑出来了!她的笑声飘出了小院,在整个山坳里回荡……</p> <p class="ql-block"> 在马坊既可陶醉于山村秀美的景色,又可享受远离喧嚣的田园生活。拂晓前,我们驱车盘旋上白崖山高处的观景台,看山峦间跃升起的朝阳,看朝阳染红天际,染红绿浪翻滚的大山!罗湾水库升腾的水雾,形成了薄薄的白云,缠绕在山腰,水面像羞涩的妙龄少女若隐若现……黎明时分,你可以漫步于山间小道,边走边呼吸着揉合了山林树木、稻田禾苗的清新湿润的空气;边走边聆听鸟语虫鸣、竹海婆娑……你会看到客家土楼袅袅升起的炊烟;看到狗儿卧在客家土楼门前乖巧的摇晃着尾巴;看到山雀群飞下来在农家院内觅食,然后又群飞上树林;看到村妇呼鸡唤鸭以及“啰、啰、啰”喂猪忙碌的身影……山村的夏夜,静谧中又有着另一种的热烈。这里虽没有都市的车嚣马喧,灯霓变幻,但是一入夜,山野顿时也变成了一个大的舞台,山间的虫鸣,田间的蛙鼓合奏成美妙动听的山间小夜曲!深邃的夜空,繁星点点,清澈明亮,偶尔还有流星划过。坐于小院,凉风习习,好不舒坦!</p> <p class="ql-block"> 在马坊组山坳入口处的一栋客家土楼房前,邂逅了一对耄耋老年夫妇。一聊,发现他们都是四川口音。老妪是重庆江津的,老翁竟是我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村的人(四川广安县协兴镇牌坊村人)!他们是一九七八年由四川迁徙到马坊组的。当时的四川广安生活十分的艰难,一家四口一年才四十斤谷子,根本无法生存!而在当时的靖安,他们一家四口,一个月就可以分到四十斤谷子。靖安简直就是他们当时的天堂!他们举家搬到了远隔千山万水的马坊组了。凭着他们精湛的垒土墙的技术和勤劳智慧,凭着客家人的善良友爱,马坊组敞开胸怀接纳了他们。他们那曾想到,四、五年后,他的同村老乡邓小平拉开了改变中国历史的改革开放的序幕,“吃不饱肚子”的过往成为现在年轻人根本无法理喻的历史!命运就是这样的奇幻,为了生存,他们把子女带到了马坊组。而又是为了生活,子女们迁到外地和圩镇,把他们二老又留在了马坊组!</p> <p class="ql-block"> 两日过后,我们满载着深深的友情、醇醇的愉悦以及些许的思索,沿着曲折蜿蜒的山路,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马坊组!</p> <p class="ql-block">文字:田园风光</p><p class="ql-block">摄影:田园风光</p><p class="ql-block">二0二一年八月二十五日完稿于靖安县中源乡白沙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