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有些老师走进了爱的误区,对爱学生的认识表面化,以为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不体罚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嘘寒问暖为学生带去物质帮忙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考试分数就是关心爱护。殊不知,真正的关心爱护,不仅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扶德,心理上扶健。</p> <p class="ql-block"> 为了避免教师走进爱的误区,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准确地分析和诊断学生行为背后的问题,更为有效的矫正学生问题行为,2021年8月19日,昌邑区第三实验小学校面向全体教师进行了《读懂学生行为 争做智慧教师》培训讲座。</p> <p class="ql-block"> 讲座伊始,大队辅导员对小学生不同年龄段心理发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从感知觉具有的目的性、笼统性和无意性进行分析,并对如何与学生沟通进行了指导。依据这些特点,大队辅导员分析了小学生一些常见问题行为,并结合具体案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学生产生不同行为的原因,并从科学的角度,帮助教师们了解学生的独特体质。大队辅导员用戴克斯的“行为目的”理论表,让老师们意识到,每个学生每一个行为的背后,往往隐藏着真相,隐藏着学生的一份情绪,更隐藏着一份希望。作为教师要觉察到学生行为的根本原因,每一个孩子都需要教师的关注、认同和接纳。现场,教师们认真聆听,讲座内容让教师们受益匪浅,大家在培训过程中逐步将专业知识内化,再一次获得了能力的提升。</p> <p class="ql-block"> 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与一个传统的“教书匠”之间的差别或许只有百分之一的不同。这个百分之一可能就是对学生成长规律的透彻理解和对学生内心深处的深切共情。就是这一点点理念上的差异,却能给我们的事业带来明天的希望,能给我们的学生带来人生的幸福,能给我们自己带来成功的快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