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金滩乡以党建引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p>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金滩乡党委、政府坚持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坚持党建统领、工作统筹,积极探索实践,抓点带面促整体,着力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不断增强“造血”功能。2020年我乡金滩、东达、仓开三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万元,其余6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20万元以上,全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53万元,同比增长76.9%,连续两年实现村集体经济较快增长。</p> <p class="ql-block"> 紧扣“引、推、促”,建立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机制。坚持从解决思想认识、责任靠实、运行机制三个方面入手,加大抓乡促村力度,努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一是统一思想“引”。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摆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突出位置,纳入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总体规划,在对9个村进行分类排队的基础上,提出了“因村制宜,大胆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打造一批示范村,壮大一批薄弱村,消除一批空壳村”的工作思路,先后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调度,引导乡村党组织增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思想和行动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焦。二是压实责任“推”。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党建创新项目,纳入乡村两级党建目标责任书和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层层分解任务,逐级明责加压,推动落实。同时,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效与村领导班子政绩考核挂钩,建立激励机制,增强了抓集体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三是上下联动“促”。实行县乡两级领导联村指导村级集体经济、省州县直部门联村帮扶村级集体经济、乡干部包村直抓村级集体经济三级联抓责任制度,推动人、财、物等生产要素向村聚集,形成了上下联动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p> <p class="ql-block"> 突出“选、派、训”,建强善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好班子。大力实施“领头雁”培养工程,着力提高村级班子抓经济、促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一是优“选”一批村党组织书记。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采取从致富能人中选拔一批,从先进个人、优秀党员中挑选一批,从村级后备干部中推荐一批 “三个一”方式,使63名优秀人才进入村级班子,特别是把懂经营、善管理、能致富的党员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优化了班子结构,增强了致富带富能力。全乡9名村党支部书记中,致富带头人5名,占55.5%。二是下“派”一批驻村帮扶人员。2015年以来,省州县各单位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共59名,从班子建设、发展规划、资金和项目等方面对我乡贫困村进行结对帮扶,2020年来,争取实施帮扶项目8个,协调落实帮扶物资200多万元,9个村有了集体收入,形成了群策群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格局。三是培“训”一批“三个带头人”。采取专题培训、外出考察、远程教育等形式,每年对村干部进行轮训,对村党组织带头人、党员和群众致富带头人开展集中培训,着力提高村干部和党员群众致富带头人整体素质。今年以来,累计培训村干部300多人次,培训党员、群众致富带头人500多人次,多名党员群众致富带头人通过选举进入村“两委”班子,进一步提升了村级班子引领带动集体经济发展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坚持“扶、转、租”,创优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立足实际选准路子,注重实效创优模式。一是巧借“扶”贫项目增益模式。充分借助资源优势,9个村班子强、原产业基础好、有发展潜力,乡党委政府、驻村第一书记及村两委通过实地走访,进村入户,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扶贫项目,发展“党支部+合作社”模式,促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二是流“转”土地增收模式。引导村级组织紧抓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种植、养殖、草畜、乡村旅游产业的重大机遇,将村级草场、耕地、“三荒地”等集体土地,集中流转给种植大户,实行土地托管,使资源变资产;金滩村通过土地托管,带动170户、612人收益,其中贫困户20户、72人,户均增收7000元。三是“租”赁闲置资产增效模式。指导村级组织采取存量资产发包和租赁经营的方式,有效盘活闲置的办公用房、养畜温棚、蔬菜大棚、空闲场地等各类集体资产,增加集体收入。通过盘活村级资产,仓开、姜柳盛、海东等6个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20万元以上。</p> <p class="ql-block"> 围绕“管、用、审”,健全保障村级集体经济收益的新制度。实践证明只有扎紧制度的“笼子”,才能保证项目有效实施和收益规范使用,赢得群众的信赖。一是层层签订协议“管”项目。县委县政府相关部门、乡党委政府、项目村委会、合作企业层层签订项目管理协议书,分别明确各自在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中的责任和义务,使项目实施、管理监督各环节相互衔接、环环紧扣,形成四方同管机制,确保项目资金保值增值。二是逐级审核审批“用”资金。在村级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由乡农林项目办、财务办统一管理;有支出事项,严格采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审议,经乡相关部门审核,报乡党委政府审批,规范管用机制,堵塞了漏洞。三是定期检查“审”账务。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列为乡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主要内容之一,探索推行村级财务定期审计制度,组织财政、农牧等部门坚持每年检查一次,每年审计一次,并将检查、审计结果向乡党委政府书面反馈,在村内公开,接受党员群众监督,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