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国家地理》认定的中国最美十大岛屿之一</p> <p class="ql-block">南麂岛简介</p> <p class="ql-block">“中国最美的十大海岛”之一,岛上山秀、石奇、滩美、草绿、海蓝、空远,生态环境独特,生物种类多样,贝藻资源丰富,有“蓝色牧场”、“碧海仙山”、“贝藻王国”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南麂列岛远离大陆,海水清澈,含沙量低,海域底质以粉砂质粘土为主。岸线曲折,岬角丛生,海湾众多,礁石密布,沙滩多样,有宽800米、长600米的贝壳沙海滩,海水清澈透明,能见度达5米以上。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6.5℃,夏无酷暑,冬无严寒。</p><p class="ql-block">图片</p> <p class="ql-block">南麂列岛还是旅游、避暑、度假、疗养和品尝海鲜、玩海水的胜地。有郑成功操练过水师国姓岙;有宋美龄憩息过的栖风居;有水仙花岛和海鸥岛;有景点集中多达100余处的三盘尾旅游点;有位于海八珍之首的鲍鱼;有名贵的石斑鱼等等。鱼类368种、虾蟹类180种及其它数百种陆域动物。</p> <p class="ql-block">小程序:南麂客运旅游 ,预定</p> <p class="ql-block">去程:715元</p> <p class="ql-block">入住的酒店🏨</p><p class="ql-block">蔚蓝相思度假酒店,1068元</p> <p class="ql-block">酒店政策</p> <p class="ql-block">酒店设施1</p> <p class="ql-block">酒店设施2</p> <p class="ql-block">矗立在南麂司令部附近“浙江省全境解放纪念碑”,是南麂保护区管理局在浙江省党史办的支持下,于2013年6月份为纪念浙江省最后解放地——南麂岛而兴建的。</p> <p class="ql-block">1949年4月21日,根据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解放大军渡江后,第三野战军和第二野战军所部13个军相继进入浙江作战,于5月3日解放浙江省会杭州。在此前后,浙江地方游击武装也全面出击,在浙东、浙南地区共解放24座县城。浙江大陆解放后,国民党军队纷纷逃到沿海岛屿,企图固守并伺机反攻大陆。驻浙江的人民解放军从1949年7月到1955年2月,历经数百次战斗,解放了浙江沿海岛屿。1955年2月26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国民党在浙江占据的最后一个岛屿--平阳县南麂岛。以此为标志,浙江全境获得解放。南麂岛也是目前为止中国人民解放军最迟解放的一个地方。</p> <p class="ql-block">这个纪念碑设计形状为“自由火炬”。碑身造型为一柄火炬,线条明确而又刚毅,整体造型凝重又雄伟挺拔,稳稳地坐落在大地之上。借用火炬为原型寓意为人们带去光明与希冀。纪念碑由多块几何形状的突出物组成,有针对性地指向南麂列岛,那丛生的部分象征着岛边的礁石,传达着经由解放、如今实现抱团发展的信息,整体挺拔向上造型,展现力争上游的生命力,象征着人民追寻革命前辈开创的道路奋勇前进的信念。</p> <p class="ql-block">美龄居由一座由大块花岗岩垒砌、钢筋水泥结构的碉堡式建筑,就是当年国民党的残余驻军为迎接宋美龄来岛时所临时修筑的,又叫“美龄行宫”,现在我们称为“南麂美龄居”。它背山面海,始建于1954年5月中旬,共有三间平房,约80平方米,前间是保卫室,中堂是会客室,顶棚有国民党的党徽,右边是卧室,左边为书房,屋后两厢分别是卫生间和厨房,窗口安装有防弹钢丝网,屋顶有小树杂草等掩蔽物,整座房子好像一座坚实牢固的碉堡。这里环境清幽,景色优美,面朝大沙澳,背靠狮山,十分隐蔽安全,如果有险情可随时上船逃往台湾,不受潮水涨落限制。</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在这个偏僻的海岛有为宋美龄修建的房屋呢?这就要追溯到1949年。浙江大陆解放后,国民党军队纷纷退守沿海岛屿,妄图固守顽抗。为了巩固国民党浙江沿海岛屿防线,鼓励国民党军队士气,蒋氏家族人员先后到南麂、大陈等浙江沿海岛屿前线巡视、慰问和督战。1954年5月,蒋介石乘坐台湾海军的旗舰“峨嵋号”从台湾出发开始“北巡”,同行的有蒋经国、俞大维、刘廉一、美国顾问和一批亲信高官。5月6日至5月8日,蒋介石一行在大陈岛巡视。5月9日上午8时,蒋介石乘“峨嵋号”舰抵达南麂岛之北海面,停泊于马祖澳外,登马祖澳视察,勘察修建飞机场址,蒋介石听取南麂岛防务情况汇报后,视察了南麂岛游击队驻所与民居。巡视约两小时后,蒋介石回到“峨嵋号”舰午膳,蒋经国和刘廉一继续巡视。由于当时南麂岛条件较差,全岛找不到一间像样的房子,当夜蒋介石一行在“峨嵋号”军舰上宿夜。当时南麂守军司令叫王生明,蒋家对他有知遇之恩,蒋介石一行上岛时带来讯息,宋美龄欲率“战地慰问团”于下半年到大陈战区慰问并准备上南麂岛。王生明当时考虑到如宋夫人上岛必须要有一个像样的房子供其住宿, 1954年5月中旬,蒋介石一行离开南麂之后,即下令岛上的国民党驻军修建了这座花岗岩、钢筋水泥结构的碉堡式建筑。由于当时战事日趋紧张,出于安全考虑,宋美龄最终未能成行。因此,美龄居是南麂岛上的国民党驻军专门为宋美龄修建的寓所,但宋美龄并未真正住过。门前几棵大树就是美龄居落成时移栽的,当年的小苗现已长成参天大树,逝者如斯,物是人非,只有它见证了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南麂美龄居是当时南麂岛上最好的建筑。国民党南麂撤退时实施的“飞龙计划”中有一个子计划叫“爆破计划”,就是对岛上的所有军事和部分民用设施实施爆破。也许是考虑到当时的条件下建造这座房子的不容易,也许是这座房子与宋美龄女士有关,“爆破计划”中“南麂美龄居”并不在此之列,它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它也是当年国民党统治时期在南麂岛上保留下来的唯一的混钢结构房子。</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南麂保护区管理局深入开展南麂海洋、海岛文化研究,进一步加快资料收集的速度,在大陆和台湾等地拜访见证历史的老人和昔日一批国民党高官,从他们口中抢救史料。2013年6月,南麂保护区管理局委托台湾影视公司在台湾和大陆两地拍摄了《解密 “飞龙计划”》专题片;他们还在南麂的美龄居内创办展览馆,展示1949年至1955年当年国民党在浙东南沿海一带活动这段历史。原国民党主席、现任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吴伯雄为“南麂美龄居”题字。</p> <p class="ql-block">台湾相思园1</p> <p class="ql-block">台湾相思园2</p> <p class="ql-block">台湾相思园3</p> <p class="ql-block">台湾相思树1</p> <p class="ql-block">台湾相思树2</p> <p class="ql-block">在南麂的山道上散步,如果正是相思树开花的时候,你一定能闻到浓浓的香味。它的花是一串串地开,一朵朵花像一个个小绒球,花朵上布满了黄色的花粉,不小心碰它一下,黄花粉会沾你一身。又细又长的叶子密匝匝地排列着,就像细叶的桉树一样。绿的叶,黄的花,黄绿相间,多情地望着人们,也望着海峡那边相隔不远的台湾岛。</p> <p class="ql-block">D1:入住后</p><p class="ql-block">大沙岙的贝壳沙滩🏖️</p> <p class="ql-block">大沙岙的沙质细软干净,踩上去感觉非常舒服,而且还不会粘脚,这种沙属于独特罕见的贝壳沙。在这片看似平静的沙滩上,生长着六、七十种贝类,每天的海潮把这些“小家伙”冲上沙滩,它们就埋伏在这片沙滩里,靠海水给它们带来营养物质,所以这是一片富含生命的海滩。各种贝类埋栖的深度各不相同,如等边浅蛤、巧楔形蛤离沙表只有十几厘米,大竹蛏埋栖深度可达1米,而伶鼬榧螺大热天的却在沙面活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些贝类死后留下残骸,渐渐化为沙粒,日久天长,便形成这片沙滩。据说全中国只有两处这种世界罕见的贝壳沙滩,另外一处在台湾屏东砂岛生态保护区内,由于非常稀有宝贵,台湾实行全封闭管理,游客不能到贝壳沙滩上游玩,为弥补游客的缺憾,当地保护区创办了垦丁贝壳砂展示馆,在里面设立了一个触摸区,允许游客用手感觉一下贝壳砂!</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沙滩上,让人感觉轻松愉悦,一直走到海水边缘,脚步也不会下陷。南麂海域的海水非常好,你也可以去畅游一番,跟大海来个亲密接触,请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靠近和越过警戒线!也不要去触碰海上各种飘浮物,以免被其上带有锋利外壳的牡蛎、藤壶等类所划伤。畅游过后躺在沙滩上,用双手把身边的沙子往身上盖,盖得越严越有趣,使人浑身痒痒的,有时你会感觉到有一些小东西在你肌肤上蠕动、爬行,别害怕,那是夹杂在细沙中的沙蛤之类,它们跟你嬉戏亲昵,给你肌肤做按摩呢!沙蛤就是等边浅蛤,形状呈等边三角形,味道鲜美,且有滋阴补肾、降火生肌之功效,是南麂最有特色的海鲜,号称“天下第一鲜”。</p> <p class="ql-block">海滨浴场是大沙岙景区的主要景点。大沙岙景区实行半封闭式管理,一部分是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带,不对游客开放;另一部分是对游客开放的海滨浴场,是南麂列岛的标志性景区,也是夏天到南麂旅游的游客必到的景区。整个海滩长800米,宽600米,总面积48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马祖岙:落日渔港</p> <p class="ql-block">欣赏日落美景佳地、视野开阔</p><p class="ql-block">每当夕阳西下</p><p class="ql-block">海鸟归巢 落霞满天 海天一色 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旧志因谐音讹为“茅竹岙”,其实系纪念“妈祖娘娘”。岙全长820米,岙口宽990 米,岙底与大沙岙连在一起,(据考证,古时大沙岙与马祖岙相同,称为海沟,后经泥沙冲积及人工围垦使其成为两岙)该岙总面积1150亩,原为平阳海带场养殖海域,放养海带、贻贝、羊栖菜、鲍鱼、海参等多种海珍品。</p> <p class="ql-block">地处南麂岛的西边,视野开阔,每当夕阳西下,海鸟归巢,落霞满天,海天一色,美不胜收,也是欣赏南麂日落美景的最佳地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铜藻场 位于马祖岙口,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的铜藻试验场设在这里。铜藻是藻类的一种,属褐藻门墨角藻目马尾藻属,系北太平洋西部特有的暖温带性海藻,在维护南麂列岛生态系统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连续地分布于我国沿海,在浙江省外侧岛屿广泛分布,特别是在南麂形成较大规模的海藻场。铜藻藻体呈黄褐色,藻株高大,树状,枝叶繁茂,一般高0.5~2米,最长可达7米以上,单株鲜重3千克以上,成片漂浮水面,堪称“中国巨藻”和“海底森林”。铜藻能吸收大量碳、氮、磷等。据研究,3.5吨藻体可以吸收1.27吨碳,0.22吨氮和0.03吨磷。不仅如此,它对海洋环境生态修复能力也极强,是应对气候变化、净化海水水质的重要工具,其生长速度快,生物能量巨大,引起国内外海洋工作者的关注,特别是生态学家的极大兴趣,现已被列为海藻场重建、海洋环境生态修复和生物能源开发的首选物种之一。</p><p class="ql-block">图片</p> <p class="ql-block">吃完晚饭🥣随意都能看到景</p> <p class="ql-block">D2:看日出🌅也可以在美景中睡到自然醒再去</p> <p class="ql-block">岛上可能涉及到的费用</p> <p class="ql-block">回程:400元</p> <p class="ql-block">台湾相思树3</p> <p class="ql-block">位于南麂司令部的贝藻王国展览中心始建于1998年6月,其前身是于1995年建在白岩头的保护区标本室,现已成为浙江省首批科普教育基地、温州市唯一的青少年海洋科普教育基地。2009年6月,保护区管理局对展馆重新进行了设计和装修,展厅面积约120平方米,展出贝藻类180种400多件。展馆以场景照片与文字相结合的展板、由南麂本地种类与各海区具有观赏性的贝类,按门类、分展柜进行展示,力求让参观者了解相关海洋知识、提高对海洋的认识和海洋保护意识,达到寓教于乐、雅俗共赏的效果。随着保护区事业的发展,目前一座建筑面积3370平方米、总投资3000万元的保护区科教馆正在兴建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