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俩外出旅游喜好乘卧铺火车。</p><p class="ql-block">这不,2015年10月13日我俩去上海南站坐k351次列车,从上海到成都去。列车于17:34分准时发车。</p><p class="ql-block">列车经过38小时20分的长途跋涉,于2015年10月15日清晨5:56分抵达成都火车站。</p><p class="ql-block">在车上时,我接到成都旅行社一位司机发来短信:到站后,出站往前走约200米靠路边有一辆白色面包车,车牌号xxxxx是接您的。</p><p class="ql-block">我俩按短信要求找到那辆车,司机送我们去入住酒店,同行者共七人。</p> <p class="ql-block">据酒店工作人员介绍,成都的锦里晚上夜景漂亮,故上午在成都市里随意逛了逛就回酒店休息。</p><p class="ql-block">下午近二点钟,我俩外出游景点。同行的上海吴泾的杨氏兄弟(兄80多岁,弟70多岁),要求和我们一起玩。我应允。</p><p class="ql-block">我们先到宽窄巷子。</p> <p class="ql-block">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在平定了准葛尔之乱后,选留千余兵丁驻守成都,修筑少城。如今的宽窄巷子便是当年少城的遗留部分。宽窄巷子原有70多座院落、300多间房间。如今老城墙、金水河等已经消失。</p><p class="ql-block">宽窄巷子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老式街道及四合院落群组成,是大慈寺、文殊院一起成为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也是北方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这条清代街区记录了老成都的沧桑历史,其建筑风格兼具川西民居与北方四合院的特点。宽窄巷子面积为479亩,核心保护区108亩。</p><p class="ql-block">2005年正式立项改造。改造后的宽窄巷子整体空间风貌较为完整,延续了清代川西民居风格,街道在形制上属于北方胡同街巷,其主要特色为;“鱼脊骨”形的道路格局。这种格局形式便于街道居民自发式能管理,奠定了安静、悠闲的生活基调。</p> <p class="ql-block">宽窄巷子的保护价值</p><p class="ql-block">文化价值:宽窄巷子是成都休闲都市、市井生活的最佳体现。从清朝满城时期的八旗子弟提笼架鸟、莳花弄草;到民国时期达官贵人觥筹交错、大宴宾朋,再到现如今文人游客一杯清茶、一把竹椅品味生活,宽窄巷子已经成为典型成都生活的写照。</p><p class="ql-block">宽窄巷子地处城市中心区,在成都市总体战略布局历史文化名城展示体系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都占有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历史价值:成都市“两江环抱、三城相重”的城市格局如今只有路网与河道的位置,而宽窄巷子还留存清末民初的历史痕迹。</p><p class="ql-block">中国的满城制度在全国几十个重要城市中,成都是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宽窄巷子完整体现了清朝满城近300年的历史演变。</p><p class="ql-block">建筑价值:宽窄巷子的历史文化背景造就了它规划与建筑的独特风格:完整的城池格局与兵营的结合,北方胡同与四川庭院的结合,民国时期的西洋建筑与川西民居的结合。这些特征造就了宽窄巷子的建筑艺术特色,使之成为当今城市风貌趋同大潮中稀缺的城市文化资源。</p> <p class="ql-block">采耳历史典故:我国民间有三大快活似神仙之说:洗澡、捏脚、掏耳朵。掏耳雅称采耳也。乃民俗七十二行中一支奇葩。古书有云:茶肆一隅,两人一站一坐。如点穴般凝伫。好事者相询:“何事?”答日:“采耳也”。明代醉月子编撰的《精选雅笑》中亦有记载。</p><p class="ql-block">亲历者顿觉身心舒坦、耳聪目慧、尘世凡事,恍若空灵。</p><p class="ql-block">一勺一刷一铲收放自如。一推一捏一掸轻缓有道。真乃小舒服也。</p> <p class="ql-block">成都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南门武侯大街,是中国惟一的君臣合祀祠庙,由武侯祠、汉昭烈庙及惠陵组成,人们习惯将三者统称为武侯祠。成都武侯祠始建于公元223年修建惠陵(刘备的陵寝)之时,其中,武侯祠(诸葛亮的专祠)建于唐以前,初与祭祀刘备(汉昭烈帝)的汉昭烈庙相邻,明朝初年重建时将武侯祠并入,形成了君臣合祀,祠堂与陵园合一的格局<b>。</b>除惠陵以外现存祠庙主体建筑为1672年清康熙年间复建。1961年成都武侯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成立博物馆,2008年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享有“三国圣地”之美誉。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现分为三国历史遗迹区(文物区)、西区(三国文化体验区)、锦里民俗区(锦里)三大板块,面积15万平方米。2006年武侯祠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历史:惠陵、汉昭烈庙始建于蜀汉章武三年(223年),武侯祠由成汉李雄(303—334年在位)所建,最初位于成都少城。南北朝时武侯祠迁入。明初时惠陵、汉昭烈庙、武侯祠合并,并将刘备、诸葛亮合祀一殿,蜀人习惯将三者统称为武侯祠。武侯祠现存的建筑是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所建。</p><p class="ql-block">建筑:武侯祠分为前后两殿,形成昭烈庙(昭烈殿、刘备殿)在前,武侯祠(忠武殿、诸葛亮殿)在后,前高后低的格局<b>。</b>东西偏殿中有关羽、张飞雕像。东西两廊分别为文武廊房,塑有文武官雕像28座,殿内外还有许多匾联,其中以清赵藩的攻心联最为著名:“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來治蜀要深思。”武侯祠大门后柏丛中有6块石碑,由唐宰相裴度撰文、柳公绰书写、石匠鲁建刻字,为后世称为“三绝碑”。武侯祠内柏树众多,气氛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出了武候祠,隔壁东面就是锦里古街。</p><p class="ql-block">锦里古街,又名锦里一条街,是成都市的一条古商业街, 传说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 </p><p class="ql-block">锦里由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恢复修建,作为武侯祠(三国历史遗迹区、锦里民俗区、西区)的一部分,街道全长550米。为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仿古建筑,以三国文化和四川传统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古街布局严谨有序,酒吧娱乐区、四川餐饮名小吃区、府第客栈区、特色旅游工艺品展销区错落有致。锦里于2004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其延伸段锦里二期(水岸锦里)于2009年1月开始迎客,成都文化名片之一的锦里古街完成升级,锦里依托武侯祠,“拜武侯 泡锦里”已成为成都旅游最具号召力的响亮口号之一。2005年锦里被评选为“全国十大城市商业步行街”之一,与北京王府井、武汉江汉路、重庆解放碑、天津和平路等老牌知名街市齐名,号称“西蜀第一街”,被誉为“成都版清明上河图”。2006年,锦里又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p> <p class="ql-block">相对国内很多旧瓶装新酒的人造景观,锦里是完全草根的,本土的,家常的。</p><p class="ql-block">锦里商店里卖的是筷子、茶叶、灯笼、蚕丝被和土特产。餐厅里的美食有张飞牛肉、三大炮、肥肠粉,一箸一杯都是冲着味道去的,不花俏,没有噱头,讲究的是实惠。</p><p class="ql-block">还有手艺人的玩艺儿,捏个泥人,转个糖画儿,买张剪纸,都是包含童趣的东西,怀旧也是怀念童年淳朴的快乐。</p><p class="ql-block">到了夜晚,一条街色彩缤纷的花灯和幌子,是大俗,图的是个热闹。而街上最吸抓眼球的,还是那些让人热烈思慕的成都粉子。她们在酒吧里嗑瓜子和打牌,喝着外国酒,说的还是绵软成都话。</p><p class="ql-block">成都的人民就这样嬉闹着松弛地在锦里闲逛,怀旧的人情感有了出口,爱吃的人满足了口腹之欲。锦里呈现的是人间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锦里古街的游人不少,但也不觉得拥挤。</p><p class="ql-block">我俩在古街随意进了一家小吃店。我要了两个兔子头,外加一碗担担面;我太太吃了一碗酸辣面。锦里的消费价格要比成都其它地方高点。</p><p class="ql-block">吃完,逛了逛夜景,已是晚上八点多。我们走出古街口,想叫辆车回酒店。没想到,这时出来进去的游客特别多,的士我们根本轮不上坐,好不容易拦了一辆电动三轮车,回到了酒店。</p> <p class="ql-block">10月16日早上,我们乘坐33座大巴士前往九寨沟。车上满员,和我们邻座的八位老年朋友是亲戚、同事、邻居结伴而游。其中有一位,经交谈还是山东老乡,又增添了三分情。至今,我们仍是朋友并保持着联系。</p><p class="ql-block">成都距九寨沟四百多公里,公路有些地段车不太好走,到住宿地天已黑了。</p><p class="ql-block">住宿地都是当地老百姓自建的。这家与导游关系肯定非同一般,没有导游的关系哪来游客吃、住?哪来收入?</p><p class="ql-block">住宿地除了床和卫浴室,其它东西一慨没有,还美其名曰:为保护旅游环境,不供应一次性牙刷、牙膏。连电视机都不能看,说是房子刚建好,电视机尚未开通。</p><p class="ql-block">晚饭,每人20元的伙食标准,除了饭能吃饱,菜差劲的就没办法形容了,反正这么多年在外旅游,从没见过这么差!等着上了个汤,就是开水,水里放了点盐,再加了几滴油,水面上漂了小几片青菜叶。客人向他们提意见。他们的态度比你还要凶。没办法,同伴老杨把碗盆都倒扣在桌上,以示抗议。看来,九寨沟已闻名天下,他们不怕没有游客来!</p><p class="ql-block">次日10月17日一早,我们去九寨沟景区。天公不作美,下雨了,且还不小。</p><p class="ql-block">景点大门口,因旅游旺季,人头攒动,到处都是游客。</p><p class="ql-block">在雨中,我们十几个老人好不容易进入园区,雨也逐渐由小到停,直到下午三点多,雨又开始下了。我们也基本结束游程。</p> <p class="ql-block">九寨沟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岷山山脉南段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境内,地处岷山南段弓杆岭的东北侧。距离成都市400多千米,系长江水系嘉陵江上游白水江源头的一条大支沟。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地势南高北低,山谷深切,高差悬殊。北缘九寨沟口海拔仅2000米,中部峰岭均在4000米以上,南缘达4500米以上,主沟长30多公里。</p><p class="ql-block">九寨沟的得名来自于景区内九个藏族寨子(树正寨、则查洼寨、黑角寨、荷叶寨、盘亚寨、亚拉寨、尖盘寨、热西寨、郭都寨),这九个寨子又称为“和药九寨”。由于有九个寨子的藏民世代居住于此,故名为“九寨沟”。</p><p class="ql-block">气候:九寨沟海拔约3000米,属高原湿润气候。九寨沟春天气温较低变化较大,平均气温多在9-18℃之间,4月天气前有冻土及残雪;九寨夏天气温回升较快且稳定。平均气温在19-22℃,夜晚较凉宜备薄毛衣;秋天天高气爽气候宜人,气温多在7-18℃,昼夜温差较大,特别是10月后的深秋。10月下旬后有冻土。</p><p class="ql-block">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内有108个高山湖泊,它们大部分成群分布,面积大小不同,小的半亩,大的千亩以上。一条沟有如此之多的高山湖泊,这在全国、全世界也找不到第二条。</p><p class="ql-block">九寨沟旅游景点素有著名的“六绝”。</p><p class="ql-block">九寨沟六绝之一----彩林:九寨沟的彩林,覆盖了景区一半以上的面积,2000余种植物,争奇斗艳,林中奇花异草,色彩绚丽,沐浴在朦胧迷离的雾霭中的孓遗植物,浓绿阴森,神秘莫测,林地上积满厚厚的苔藓,散落着鸟兽的翎毛。充满着原始气息的森林风貌,使人产生一种浩渺幽远的世外天地之感。3万顷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随着季节的变化,呈现出种种奇丽风貌。</p> <p class="ql-block">九寨沟六绝之二----叠瀑:九寨沟是水的世界,也是瀑布王国。所有的瀑布全都从密林里狂奔出来。这里有宽度居全国之冠的诺日朗瀑布,它在高高的翠岩上急泻倾挂,似巨幅品帘凌空飞落,雄浑壮丽。有的瀑布从山岩上腾越呼啸,几经跌宕,形成叠瀑,似一群银龙竟跃,声若滚雪,激溅起无数小水珠,化作迷茫的水雾。朝阳照射,常常出现奇丽的彩虹,使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九寨沟六绝之三----翠海:水,是九寨沟的精灵,而九寨沟的海子(湖泊)更具特色,湖水终年碧蓝澄澈,明丽见底,而且随着光照变化、季节推移,呈现不同的色调与水韵。秀美的,玲珑剔透;雄浑的,碧波不倾;平静的,招人青睐,每当风平浪静,蓝天,白云,远山,近树,倒映湖中。水上水下,虚实难辩,梦里梦外,如幻如真。一湖之中鹅黄,黛绿,赤褐,绛红,翠碧等色彩组成不规则的几何图形,相互浸染,斑驳陆离。视角移动,色彩亦变,一步一态,变幻无穷。整个沟内,奇湖错落,目不暇接。百余个湖泊,个个古树环绕,奇花簇拥。湖泊都由激流的瀑布连接,各具特色,变幻无穷。</p> <p class="ql-block">九寨沟六绝之四----雪峰:九寨沟山峰挺拔。冬季皑皑雪峰,尽收眼底。艳阳下的冰斗,让人头晕目眩。尕尔纳山上,极目远眺,山峦逶迤,深谷幽壑。满天星斗,一览无余。云海连天,絮浪翻腾,峰峦锋锷,时隐时现。</p> <p class="ql-block">九寨沟之六----蓝冰:九寨沟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的蓝色冰瀑,凭借陡峭的岩壁挂起巨大的天然冰雕,蓝如碧晴,由浅而深,冰清玉洁,奇异多姿。还有巨大的冰柱、冰球、冰挂和冰幔,以璀璨耀眼的冰晶世界一同构建一个幽蓝澄澈的水体胜境。</p><p class="ql-block">可惜,九寨沟现还没到结冰的气温,故我们没有福气观赏蓝冰了。</p> <p class="ql-block">九寨沟六绝之五----藏情:九寨沟在历史上就是民族融合的大走廊,在地理上处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在文化上处于藏区向汉区、牧区向农区过渡地带,因此其文化呈现出浓郁的边缘文化色彩和博大自由的包容性。藏族同胞一方面保持着自身独特的文化传统,如神秘的原始宗教,繁复的建筑风格、服饰风格,热情奔放的节日盛典等;另一方面,他们和周围羌、回、汉各民族和睦相处,彼此影响和渗透,形成多元的文化格局。勤劳、勇敢、智慧、质朴的藏族人民繁衍生息在这块富饶而又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辉煌、璀璨的藏族文化,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增添了奇光异彩。</p><p class="ql-block">在我们乘坐的大巴士进入九寨沟,到住宿的路上,见到一处规模较大的具有藏族风格的建筑,据说是政府机关地。</p><p class="ql-block">晚上,如你有兴趣可出钱观赏当地的藏文化表演节目。</p><p class="ql-block">这位藏族姑娘正在向游客们推销银器。</p> <p class="ql-block">10月18日早上,我们去黄龙景区的路上。</p><p class="ql-block">途径藏民区,路边的树上都是雪,那里十月份就开始下雪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那位藏民姑娘的家,看起来生活得不错!</p> <p class="ql-block">当晚,我们住宿在松潘古县城。松潘,我早有耳闻:朱毛率领一方面红军,四度赤水,强度大渡河,甩掉了追剿的国民党军队,终于和张国焘领导的四方面红军会合。按中共中央、红军总司令部的计划,一、四方面军会合后夺取国民党兵力薄弱的松潘城,取道去陕北,和创建陕北根据地的刘志丹会合。然而,张自恃有八万人马,兵强马壮,故拥兵自重,裹挟朱毛,企图篡党夺权而不听指挥,致使,蒋介石有时间布置重兵镇守松潘,迫使朱毛一方面红军,唯决择过危机重重的草地北上;四方面红军二过草地,红军再度受到损失!</p><p class="ql-block">此时此刻,当我身在这历史交叉点时不禁感慨万千啊!</p> <p class="ql-block">10月19日早上,我们一行人去黄龙景区。<span style="font-size: 18px;">黄龙景区。很多人误以为跟九寨沟是同一个景区,其实不然,它们是完全的两个独立体。</span></p><p class="ql-block">黄龙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西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与九寨沟毗邻。黄龙风景名胜区处于三大地质构造单元的结合部,地理状况特别复杂。整个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340平方公里,区内雪峰林立,海拔5000米以上的就有7座。</p><p class="ql-block">同九寨沟一样,黄龙风景名胜区也是5A级景区,海拔却比九寨高不少。<span style="font-size: 18px;">著名的黄龙沟背倚岷山主峰雪宝顶,下临涪江源流——涪源桥,是一条长7.5公里、宽1.5公里的缓坡沟谷。沟内布满乳黄色岩石,远望好似婉蜒于密林幽谷中的黄龙,黄龙沟名即来源于此。明代(公元1368~1644年)在此修建了黄龙寺,用以奉祀黄龙。黄龙沟以它“奇、绝、秀、幽”的自然景观而蜚声中外。</span></p><p class="ql-block">岷山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米,从顶峰流下的雪水汇聚成溪,沿石钟乳山坡倾泻而下,跌宕起伏,形成众多的瀑布悬流,这些瀑布泻落至山腰处,便散落聚积,从而在黄龙沟内形成了3000余个碧透斑斓的彩池,大者千余平方米,小者仅几平方米,千姿万态。池水清净,深浅不一,有的地方色彩鲜艳,仿佛彩锦。这一奇特壮观的梯状彩池群,正象人间想象中的瑶池仙境一般。<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万年自然形态钙化彩池,独特又神秘的美丽,吸引着不少游客前往观光拍照留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黄龙景区以彩池、雪山、峡谷、森林、滩流、古寺成为景区核心的景点。<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画面无不震撼,不禁让人惊叹!这里还是非常值得观赏的,身在此地,放空身心,享受自然美好,感叹自然的伟大和神奇!</span></p> <p class="ql-block">滩流瀑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规模的钙化滩是黄龙独特的美之所在。什么是钙化呢?顾名思义,钙化就是颇含丰富的矿物质地下水,流经河道、水沟在地面产生的一种化学沉淀现象。日积月累,钙化越来越多且产生大量堆积时,便形成了现在人们看见的钙化滩。由此,可以联想到溶洞里的石柱,也是同样的钙化原因,通过从上而下的水滴日积月累,经过几千、几万年的积淀,极缓慢的形成了石柱。这是大自然的杰作,时间的累积所得的产物,它的形成不是人为能够左右,所需时间也是缓慢之极,如果一经破坏,基本上就没办法复原。就好比一面镜子碎了,几乎无法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大家在游玩的同时做到保护自然,尊重自然。</span></p> <p class="ql-block">雪山</p> <p class="ql-block">五彩池海拔3576米,在黄龙景点最高处,是位于黄龙最上端的钙化彩池群。黄龙景点共有693个钙池,宛如五彩珍珠镶嵌在原始森林中,被誉为“人间瑶池”。距入口4166米。这里,青山吐翠,背靠海拔5588米高的岷山,主峰雪宝鼎巍然屹立在眼前。</p><p class="ql-block">五彩池边的观景台,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人。我只能登高眺望五彩池。五彩池在太阳光的折射下,只见池子一个连着一个,一级一级的大小不等的石梯是形状各异的彩池,宛如盛满了五彩颜料的水彩板,蓝绿、海蓝、浅蓝、深绿、浅绿、黄色、红色,绿的像翡翠,蓝的像天空,红的像朝霞,黄的像油菜花,艳丽奇绝。仿佛仙人撒落在群山之中的翡翠,诡谲奇幻。<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仿佛置身在虚幻的世界。时间不同,颜色也会发生相应变化。水面清澈,非常透明,周围丛林环绕,因为多方面原因,水里几乎很少有游动生物和表面浮生物,从而显得十分干净,令人神清气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五彩池已经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露天钙化彩池,其面积也是大得惊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五彩池被誉为“黄龙”的眼睛,是黄龙沟景区的精华所在。</span></p> <p class="ql-block">回顾今天游览黄龙景区不禁感慨不已:车快到景区时有一检查站,上来一个小伙子推销治高原反应的液体药,也就是红景天之类的,一罐100元。还说:“黄龙景区高反严重,有些人不相信,结果上去后出现高反,最后请人抬下山,那抬的价格就老贵了”。当时我们车上的旅客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有个别人买了高反药;也有人不上山,准备在山下观赏一下风景。结果一车人仅一半人上山。我俩去过西藏,对黄龙景区的高度是很有信心的。同伴老杨、小陈和我们同行。老杨的哥哥没上山。</p><p class="ql-block">去山上的十几个人先到索道处排队,进入缆车十几分钟就到了山上。然后沿着木质栈道步行约三公里就到了黄龙景区最漂亮的“五彩池”。</p><p class="ql-block">我们刚上山走了没多久,只见两个当地人用担架抬了一个中年女子迎面下山。好在这位女子身材瘦小,抬担架的人并不吃力。我心想,真有抬下山的人啊!</p><p class="ql-block">我们继续往前走。这边木栈道两边都是树林或原始森林,一路过去都是这样。</p><p class="ql-block">走着,走着,看见前面有约三、四百米长度的一个坡,坡顶围了很多很多人,听人说,那上面就是“五彩池”。我们正准备加快速度。不料,同伴老杨对我说:“老阎,我不上去了”。我说:“马上就到了”。他说:“我感觉有点头晕,有高原反应”。</p><p class="ql-block">上山、下山的栈道是弧形的,到了五彩池就有一条下山的栈道。在离五彩池不远处有一条连接上山与下山的直道,我们正好处在上山道和直道的连接点。于是我即对他说:“那好,你从直道过去休息一会,等我们下山”。我心想:走了那么多路,“五彩池”近在咫尺,却因高反而只能望池兴叹,白辛苦了!</p><p class="ql-block">其实面对近在咫尺的五彩池,因高反而望而却步的人,远不止七十多岁的老杨,和我们一起上山的人,最后到达“五彩池”的仅五、六个人;更甚者,当我们观赏了“五彩池”,在刚下山的路上,见四个大汉用担架抬着一个身高马大的五、六十岁的男子,一边吆喝着游客让路,一边快步下山。这对我们没有一点高反感觉的人而言,真得不可思议!</p><p class="ql-block">下山的路上,处处是景,我们边走边拍照。黄龙真是人间仙境,太美!太漂亮了!我的感觉,黄龙之美超过了九寨沟。如果不上山,那绝对是人生的一大遗憾!</p><p class="ql-block">我们到达山下的集合地,已是下午五点多了。</p> <p class="ql-block">10月20日,去都江堰的路上途径汶川地震遗迹,我们一行人下车观看。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汶川发生了大地震。在地震原址保留了一幢原来的楼房,楼房上的一口钟的指针正对着2点28分。地震原址还有文字说明等。</p><p class="ql-block">在此,我说句可能不该说的话:对这里的人,我们没有留下好的印象,如:前面讲到的九寨沟吃晚饭的事;还有车行驶一段时间后会休息一会,让大家下车上厕所。当地没有公厕,只有到路边的当地人家的茅厕解手。解完手,主人问解手者要一、二元钱也应该,但那个态度,那个急吼吼的样子太过分了!</p><p class="ql-block">尤其是那个女导游,一路上对游客态度恶劣,几次与游客争吵。车上有好几位游客向上海的带队导游和当地旅行社投诉。这些人和事影响游客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在河的对岸,一排排的楼房是全国援建的新建的汶川县城区。</p><p class="ql-block">傍晚,我们抵达都江堰市。女导游带队的任务结束了,下面的游程有另外一个女导游带队。同时,这位女导游也接到了其旅游公司给她的电话,批评她对游客态度不好,她向大家表示了道歉。</p><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入住都江堰市酒店。</p><p class="ql-block">都江堰城市不大,街上很干净,空气好,人少,车少,消费水平较低,很适宜身体状况较好的老人居住。</p> <p class="ql-block">10月20日早上,我们去都江堰景点。</p><p class="ql-block">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都江堰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年~前251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p><p class="ql-block">都江堰风景区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玉女峰、灵岩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p> <p class="ql-block">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在古代是一个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地方。李白在《蜀道难》这篇著名的诗歌中“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人或成鱼鳖”的感叹和惨状,就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这种状况是由岷江和成都平原“恶劣”的自然条件造成的。</p><p class="ql-block">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大支流,流经的四川盆地西部是中国多雨地区。岷江有大小支流有90余条,主要水源来自山势险峻的右岸,大的支流都是由右岸山间岭隙溢出,雨量主要集中在雨季,所以岷江之水涨落迅猛,水势湍急。</p><p class="ql-block">岷江出岷山山脉,从成都平原西侧向南流去,对整个成都平原是地道的地上悬江,而且悬得十分厉害。成都平原的整个地势从岷江出山口玉垒山,向东南倾斜,坡度很大,都江堰距成都50km,而落差竟达273m。在古代每当岷江洪水泛滥,成都平原就是一片汪洋;一遇旱灾,又是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岷江水患长期祸及西川,鲸吞良田,侵扰民生,成为古蜀国生存发展的一大障碍。</p><p class="ql-block">都江堰的创建,又有其特定的历史根源。战国时期,刀兵峰起,战乱纷呈,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渴望中国尽快统一。适巧,经过商鞅变法改革的秦国一时名君贤相辈出,国势日盛。他们正确认识到巴、蜀在统一中国过程中特殊的战略地位,“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秦相司马错语)。在这一历史大背景下,战国末期秦昭王委任知天文、识地理、隐居岷峨的李冰为蜀郡太守。李冰上任后,首先下决心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造福成都平原,为秦国统一中国创造经济基础。从而造就了至今也不落后的世界最古老水利工程----都江堰。</p> <p class="ql-block">修建环境:都江堰位于岷江由山谷河道进入冲积平原的地方,它灌溉着灌县以东成都平原上的万顷农田。原来岷江上游流经地势陡峻的万山丛中,一到成都平原,水速突然减慢,因而夹带的大量泥沙和岩石随即沉积下来,淤塞了河道。</p><p class="ql-block">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李冰父子在前人治水的基础上,依靠当地人民群众,在岷江出山流入平原的灌县,建成了都江堰。</p><p class="ql-block">修建过程</p><p class="ql-block">1、宝瓶口的修建过程:首先,李冰父子邀集治水能手对许多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由于当时还未发明火药,李冰便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因其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p><p class="ql-block">之所以要修宝瓶口,是因为只有打通玉垒山,使岷江水能够畅通流向东边,才可以减少西边的江水的流量,使西边的江水不再泛滥,同时也能解除东边地区的干旱,使滔滔江水流入旱区,灌溉那里的良田。这是治水患的关键环节,也是都江堰工程的第一步。<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宝瓶口具有节制水流的功用。夏季岷江水涨,都江鱼嘴淹没了,离碓就成为第二道分水处。内江自宝瓶口以下进入密布于川西平原之上的灌溉系统, 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 (《华阳国志·蜀志》),保证了大约300万亩良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 天府之国。</span></p> <p class="ql-block">2、分水鱼嘴的修建过程: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为了使岷江水能够顺利东流且保持一定的流量,并充分发挥宝瓶口的分洪和灌溉作用,李冰在开凿完宝瓶口后,又在岷江中修筑分水堰,将江水分为两支:一支顺江而下,另一支被迫流入宝瓶口。由于分水堰前端的形状好像一条鱼的头部,所以被称为“鱼嘴”。</p><p class="ql-block">鱼嘴的建成将上游奔流的江水一分为二:西边称为外江,它沿岷江河、雨水顺流而下;东边称为内江,它流入宝瓶口。</p><p class="ql-block">在古代,鱼嘴是以竹笼装卵石垒砌。由于它建筑在岷江冲出山口呈弯道环流的江心,冬春季江水较枯,水流经鱼嘴上面的弯道绕行,主流直冲内江,内江进水量约6成,外江进水量约4成;夏秋季水位升高,水势不再受弯道制约,主流直冲外江,内、外江江水的比例自动颠倒:内江进水量约4成,外江进水量约6成。这就利用地形,完美地解决了内江灌区冬春季枯水期农田用水以及人民生活用水的需要和夏秋季洪水期的防涝问题。</p> <p class="ql-block">3、飞沙堰的修建过程: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防止灌溉区的水量忽大忽小、不能保持稳定的情况,李冰又在鱼嘴分水堤的尾部,靠着宝瓶口的地方,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以保证内江无灾害,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故取名“飞沙堰”。 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p><p class="ql-block">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p><p class="ql-block">飞沙堰的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p><p class="ql-block">飞沙堰采用竹笼装卵石的办法堆筑,堰顶做到比较合适的高度,起一种调节水量的作用。当内江水位过高的时候,洪水就经由平水槽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使得进入宝瓶口的水量不致太大,保障内江灌溉区免遭水灾;同时,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的水流产生了漩涡,由于离心作用,泥砂甚至是巨石都会被抛过飞沙堰,因此还可以有效地减少泥沙在宝瓶口周围的沉积。</p><p class="ql-block">飞沙堰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p> <p class="ql-block">为了控制水流量,在进水口 作三石人,立三水中 ,使 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 (《华阳国志·蜀志》)。这些石人显然起着水尺作用,这是原始的水尺。从石人足 和 肩 两个高度的确定,可见当时不仅有长期的水位观察,并且已经掌握岷江洪、枯水位变化幅度的一般规律。通过内江进水口水位观察,掌握进水流量,再用鱼嘴、宝瓶口的分水工程来调节水位,这样就能控制渠道进水流量。还凿制石马置于江心,以此作为每年最小水量时淘滩的标准。石马和石人的作用不同,它埋的深度是作为都江堰岁修深淘滩的控制高程。通过深淘滩,使河床保持一定的深度,有一定大小的过水断面,这样就可以保证河床安全地通过比较大的洪水量。可见当时人们对流量和过水断面的关系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应用。</p><p class="ql-block">在李冰的组织带领下,克服重重困难,经过八年的努力,终于建成了这一历史工程,也是打开天府之国的金钥匙----都江堰。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p><p class="ql-block">都江堰的规划、设计和施工都具有比较好的科学性和创造性。工程规划相当完善,分水鱼嘴和宝瓶口联合运用,能按照灌溉、防洪的需要,分配洪、枯水流量。</p><p class="ql-block">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p><p class="ql-block">它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p> <p class="ql-block">岁修制度:都江堰建成后,历经二千多年依然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这和各朝各代君王、官员都非常重视都江堰的管理与维护有很大的关系。从汉灵帝起就设制管理都江堰的机构和官员进行有效地管理。特别是到宋朝时,制定了施行至今的岁修制度。</p><p class="ql-block">古代竹笼结构的堰体在岷江急流冲击之下并不稳固,而且内江河道尽管有排沙机制但仍不能避免淤积。因此需要定期对都江堰进行整修,以使其有效运作。宋朝时,订立了在每年冬春枯水、农闲时断流岁修的制度,称为“穿淘”。岁修时修整堰体,深淘河道。淘滩深度以挖到埋设在滩底的石马为准,堰体高度以与对岸岩壁上的水则相齐为准。明代以来使用卧铁代替石马作为淘滩深度的标志,现存三根一丈长的卧铁,位于宝瓶口的左岸边,分别铸造于明万历年间、清同治年间和1927年。</p><p class="ql-block">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四川,入川后贺龙司令员指出,要先抢修都江堰,把已延误的岁修时间抢回来。并决定从军费中拨出专款,确定由王希甫负责,由驻灌县解放军协助抢修。12月29日,成立都江堰岁修工程临时督修处。成都军事管制委员会拨款3万银元作抢修经费。驻灌县解放军184师1500余人在师长林彬、政委梁文英指挥下参加抢修工程。整个岁修工程于1950年3月底全部完工。4月2日按照都江堰传统习惯举行了开水典庆。</p> <p class="ql-block">二王庙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前临都江堰,原为纪念蜀王的望帝祠,齐建武(公元494~498年)时改祀李冰父子,更名为“崇德祠”。宋代(公元960~1279年)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皇帝敕封为王,故而后人称之为“二王庙”。庙内主殿分别供奉有李冰父子的塑像,并珍藏有治水名言、诗人碑刻等。</p> <p class="ql-block">卧铁是埋在内江“凤栖窝”处的淘滩标准,也是内江每年维修清淘河床深浅的标志。相传李冰建堰时在内江河床下埋有石马,作为每年淘滩深度的标准,后来演变为卧铁。现有四根卧铁分别是明朝万历四年、清同治三年、民国十六年和1994年埋下的。游客在离堆古园内喷泉处能看到的这四根卧铁的复制品,其真品还埋在内江河床下。</p> <p class="ql-block">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都江堰的主体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5A级旅游景区、全真龙门派圣地,十大洞天之一,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五大仙山之一,成都十景之一。</p><p class="ql-block">青城山是中国着名的道教名山,自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天师”张陵来到青城山,选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结茅传道,青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p><p class="ql-block">全山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至今完好地保存有数十座道教宫观。</p><p class="ql-block">张道陵,原名张陵,客居四川,学道于鹤鸣山中,依据《太平经》造作道书,自称出于太上老君口授,并根据巴蜀地区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经典,创立了“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被后世尊为天师,改其名为张道陵。</p><p class="ql-block">传说道教天师张道陵晚年显道于青城山,并在此羽化。此后,青城山成为天师道的祖山,全国各地历代天师均来青城山朝拜祖庭。天师道经过张陵及其子孙历代天师的创建和发展,逐渐扩及全国。</p> <p class="ql-block">晋隋时期,天师道有北天师道和南天师道的兴起和地区教派的产生。青城山所传属于南天师道的正一教派。</p><p class="ql-block">至唐末,着名道士杜光庭来青城山,天师道传统乃与上清道结合。上清道宣称修行得道可升“上清天”,比旧天师道理想的“太清境”更高。杜光庭后来在前蜀皇帝王建手下做官,官至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封上柱国蔡国公,晚年居青城山近30年,着书立说,对道教的发展影响很大。</p><p class="ql-block">明代,青城山道教所传属于全真道龙门派。全真道与原来的天师正一道不同的是,它主张修道者要出家投师,住庵当道士,不娶妻室,不吃荤腥,创立了一套养身习静的修练方法。</p><p class="ql-block">道士住山,自然对宫观的维护,山林的栽培就更为重视。明朝末年,战乱不断,道士逃散,直到清朝康熙八年,武当山全真道龙门派道士陈清觉来青城山主持教务,又使局面重新改观。现在的青城山道教所传属于全真道龙门派丹台碧洞宗.</p><p class="ql-block">青城山景区面积200平方千米,最高峰老君阁海拔1260米,青城山分为前山和后山,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p><p class="ql-block">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丹梯千级,曲径通幽,以幽洁取胜。景区内外,天师洞和圆明宫幽静是青城山的一大特色。</p><p class="ql-block">身临一片青色,空气清新,四周清静又阴凉的环境,在此避暑、看书、写作、下棋真是个难得的好地方!不禁感叹古代道人真会选地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68, 68, 68);">10月21日一早,我们先去乐山大佛景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68, 68, 68);">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地处中国四川省的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汇流处岩壁上,依岷江东岸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为弥勒佛坐像,是唐代摩岩造像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68, 68, 68);">大佛为弥勒佛坐像,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摩崖石刻并非是石窟艺术)。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span><span style="color: rgb(68, 68, 68); font-size: 18px;">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堪称世界雕刻史上的一大奇迹。 远观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临江危坐。乐山大佛通高71米,仅头宽达10米,脚背宽8.5米,可围坐百人以上。大佛历经千余载,却依旧保存完好,是因为大佛身处江湾地段,隐藏于山体之中,减少了风雨侵蚀和水流冲刷。不仅如此,大佛还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在大佛身后有左右相通的排水洞穴,在大佛头上发髻的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排水道与衣服褶皱连成排水渠道网。当年,乐山大佛的筹建者海通禅师就是以凿佛的形式凿下大量石块,下填三江汇聚处的回水沱,消除了漩涡,削减了水势,造福了乐山人民。如今,大佛两侧山崖上还有几十处洞穴,那是当年建造楼阁时,安置梁柱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68, 68, 68);">大佛两侧断崖和登山道上,有许多石龛造像,多是盛唐作品。凌云寺右灵宝峰上,现存一座砖塔,塔高十三层,造型与西安小雁塔相似。寺左江中一孤峰卓立,名乌尤,即秦所凿乐山离堆,上有唐创建乌尤寺,以及相传汉郭舍人注《尔雅》处。乐山大佛景区由凌云山、乌尤山、巨形卧佛景观等组成,面积约8平方公里。景区属峨眉山风景名胜区范围,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68, 68, 68);">我们本想顺台阶走到大佛脚处,何奈想沾点佛光的人实在太多,想要到大佛足下,至少要排队一个多小时,只能作罢。</span></p> <p class="ql-block">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势陡峭,风景秀丽,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山上的万佛顶最高,海拔3099米,高出峨眉平原2700多米。《峨眉郡志》云:“云鬘凝翠,鬒黛遥妆,真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也,故名峨眉山。”</p><p class="ql-block">峨眉山古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峨眉山景区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峨眉山是成渝潮流新地标。金庸笔下的峨眉山,是座女人山,温婉秀美但又凌厉冷傲。不管这里是否曾有周芷若或灭绝师太,这座修长如峨眉的山川,始终令人向往。峨眉山雄踞四川盆地西南部,以“雄、秀、神、奇、灵”和深厚的佛教文化,成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p><p class="ql-block">峨眉山文化遗产深厚,以供奉普贤菩萨著称。在漫长的历史中,以包容道教、佛教、儒学三教之宗的胸襟,形成了道之源、佛之始、儒之境,并传习至今。<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宗教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构成了峨眉山历史文化的主体,所有的建筑、造像、法器以及礼仪、音乐、绘画等都展示出宗教文化的浓郁气息。山上多古迹、寺庙,有报国寺、伏虎寺、洗象池、龙门洞、舍身崖、峨眉佛光等胜迹,是中国旅游、休养、避暑目的地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峨眉山幅员广袤,包容了大峨山、二峨山、四峨山的局部,大峨山为峨眉山的主峰,也就是通常说的峨眉山景区,由高、中、低三大游览区组成的。</p><p class="ql-block">这是我俩和新结识的八位朋友的集体照。</p> <p class="ql-block">在高山游览区,主峰金顶绝壁凌空、高插云霄。一尊中国最高的金佛----“十方普贤”屹立在顶峰云海之上。云海、日出、佛光、圣灯、金殿、金佛,是金顶六大奇观;在中山区,以万年寺、清音阁、生态猴区为代表,附近的清音平湖,则是峨眉山自然景观的代表;低山区的“第一山亭”,集中展示了峨眉山博大精深的人文文化。</p><p class="ql-block">峨眉山处于多种自然要素的交汇地区,区系成分复杂,生物种类丰富,特有物种繁多,保存有完整的亚热带植被体系,有植物3200多种,约占中国植物物种总数的1/10。素有植物王国之称。</p><p class="ql-block">历史文化:据传说:东汉明帝永平六年(公年63年)六月一日,有蒲公者,采药于云窝,见一鹿欹迹如莲花,异之,追之绝顶无踪。因问在山上结茅修行的宝掌和尚,和尚说是普贤菩萨“依本愿而现像于峨眉山”。蒲公归家后即舍宅为寺,于是峨眉山就发展成普贤菩萨的道场。</p><p class="ql-block">另有资料说,是晋代的普公在山上采药时,见一老者骑白象隐去。以后的记载基本上是一致的。依据信仰与传说,以后历代修建寺庙时,都以普贤菩萨为中心,并发展成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p><p class="ql-block">佛教圣地:峨眉山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以“佛国圣地”、“普贤道场”之名闻名海内外。峨眉山佛教历史悠久,公元1世纪中叶,佛教经南丝绸之路由印度传入峨眉山,药农蒲公在今金顶创建普光殿。公元3世纪,普贤信仰之说在山中传播、高僧慧持在观心坡下营造普贤寺(今万年寺),从此成为普贤道场。</p><p class="ql-block">这是我和老乡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峨眉派武术:起源于峨眉山的武术,既具佛门禅功,也含道教气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声名远扬,被人称为峨眉派武术,与武当派、少林派武术鼎足而立。峨眉武术功夫包括八大门、五大派,俗称“五花八叶扶”。五花,指峨眉派武术的五大类别:黄陵派、点易派、青城派、铁佛牌、青牛派;八叶,指峨眉派武术的八门拳种:僧、岳、赵、杜、洪、化、字、会。</p><p class="ql-block">因天公不作美,我们在上山的路上遇到了大雨,山路湿滑,故走到中山区一带就止步不前了。有人说:“到了峨眉山不上金顶等于没到峨眉山”。这话可能有道理,但人生的遗憾又岂止于此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峨眉山还是多种稀有动物的栖居地,动物种类达2300多种。尤其是山上猴群凶悍而远近闻名。它们常结队向游人讨食,如路人不给予食物则会骚扰游客:有的跳到游客的包上,动作极其迅速地打开包的拉链,把包里的东西拿走,如被拿走贵重物品,就要花钱请当地人让猴子还给游人;有的几只猴吓唬游人,把女游客吓得尖叫声不断。游客叫它们“流氓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其实,这种情况表面看是猴子在做坏事,背后却是当地的人在暗地里指挥它们。这些猴子虽然是野生的,但每天和当地人接触,长之久往,它们已和当地人混得很熟,被驯化了,只要当地人暗地里出个动作,发个信号,这些猴子就会骚扰游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凡是到峨眉山的游客见到猴群可要小心了!</span></p> <p class="ql-block">10月23日早上,大部分游客都乘动车回沪了。与我们新结识的八位朋友也返回上海。我俩初次到成都,故在来时就与旅行社商定给我们在来成都,离开成都时各安排一天游玩。在我们抵达成都后就打听到距成都最近的一个古镇,叫“落带古镇”可以一游。于是我们一大早就赶往古镇。</p><p class="ql-block">落带古镇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见证聚集地。</p><p class="ql-block">落带古镇地处成都市龙泉驿区境内,是成都“东山五场”之一,被誉为“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落带古镇是四川省打造“两湖一山”旅游区的重点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首批重点小城镇、成都市重点保护镇、成都文化旅游发展优先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作为世界客属第二十届恳亲大会的核心分会场之一,落带被世人称之为“世界的落带、永远的客家”,“天下客家”的定位也得以确立。</p><p class="ql-block">2001年3月18日,第七届客家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市龙泉区举行。此次国际客家学术研讨会会期为2天,主题为:“扬客家文化之名,观中国桃花之最”。</p><p class="ql-block">火龙为七节,原正月十五烧火龙,后来为配合龙泉区的桃花节改在了三月十八日。</p><p class="ql-block">2018年10月26日至29日,“第九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暨客家文创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落带举办。</p><p class="ql-block">落带古镇建于三国蜀汉时期,传说因蜀汉后主刘禅的玉带落入镇旁的八角井中而得名。</p><p class="ql-block">落带古镇景区包含有古镇核心保护区、金龙湖景区和宝胜村客家原生态村。</p><p class="ql-block">落带镇历史悠久,相传汉代即成街,名"万景街";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兴市,更为"万福街"。唐宋时隶属成都府灵泉县(今龙泉驿区),明朝时改隶简州(今简阳),清朝时曾更名为"甑子场"。1950年,简阳成立第八区,区人民政府驻落带江西会馆。1955年,落带区为简阳第十四区,辖10个乡。1976年,落带区所辖的十个公社划归龙泉,同时撤区建镇至今。</p><p class="ql-block">落带古镇牌坊。</p> <p class="ql-block">落带古镇是一个千年古镇和历史文化名镇。镇内传说众多、古迹遍地,场镇老街以清代建筑风格为主,呈“一街七巷子”格局,广东、江西、湖广、川北四大客家会馆、客家博物馆和客家公园坐落其中,是名符其实的“客家名镇、会馆之乡”。镇内90%以上的居民为客家人,至今仍讲客家话,沿袭客家习俗,被誉为“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p><p class="ql-block">明末清初时期的移民运动和“湖广填四川”的历史使这些来自于异乡的客家人在四川落带生了根。</p><p class="ql-block">落带古镇有客家龙舞和客家婚俗、客家水龙节、东山客家话以及客家祭祖仪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11项。</p><p class="ql-block">客家龙舞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落带素有舞水龙祈雨的传统,拥有男子龙、女子龙、娃娃龙等几支专业水龙队伍。</p><p class="ql-block">落带的客家龙舞以“刘家龙”为代表,其名得于参加舞龙的都是江西籍客家人中的刘氏家族人。刘氏家族人在落带镇已经居住了14代300余年之久,刘家吉庆节日在古镇舞龙,也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刘家龙舞直接从中国古代龙舞发展而来,历史悠久,家族内部传承且一直没有中断,因此保存了较多的中国古代舞龙最原始的程序和古朴的仪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客家水龙节是第五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客家水龙节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传承的民俗活动。古时,客家人即在每年夏季以舞水龙祈求雨水和丰收,相沿成习,后随“湖广填四川”带到落带,并逐渐演变成今日的“客家水龙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水龙九节,夏日伏旱,舞水龙是为祈雨。舞龙者皆赤裸上身,只穿一条短裤,上下腾挪;观赏者用水枪、水盆泼射龙,前后追堵。客家人以水为财,泼得越湿,人越旺财,舞者和观者攻防进退。刘家龙也成为客家文化中最具吸引力的一项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落带古镇的水龙节是客家最重要而独特的节日,由于中原战乱,客家人最早迁居至沿海一带。沿海雨水充沛,物产富饶,客家人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传说因此客家人与东海龙王交往甚密。为感谢东海龙王适时下雨,客家人每年夏季皆以舞水龙庆祝丰年,相沿成习。</p><p class="ql-block">中午,我俩在古镇吃了“毛血旺”等四川小吃,价格比宽窄巷子便宜多了。</p> <p class="ql-block">湖广会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传说因蜀汉后主刘禅的玉带落入镇旁的八角井原址。</span></p> <p class="ql-block">古镇宽阔的街道。街道两边建有出水沟。</p> <p class="ql-block">在落带古镇的旁边,我们发现一个“落带博客小镇”。我们感到很好奇,后来打听到,这是成都的一个房产项目。</p><p class="ql-block">小镇幅员广阔,三街九巷百院百态,院院不同。实景呈现的土楼坝、三和坪、小上海地块均为院落式商业集群,融汇川、闽、海、晋、徽五派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落带博客小镇”将其总体发展规划定位为:集博物馆聚落、风情商业街、文化工作室、超五星级艺术酒店及私家森林会馆为一体的国内一流的复合型文化旅游千亩大盘。博客意指博览客家文化,“落带博客小镇”在建设中特别设计了新的地标景点“博客楼”,并使之成为了中国西南地区唯一大型的客家土楼。</p><p class="ql-block">成都博客小镇总建筑师、四川华泰众城工程设计董事长付安平介绍,成都博客小镇设计目标是一种时尚生活方式的设计,满足不同地域文化、时尚创新和业态可持续发展。</p><p class="ql-block">该小镇的住房,我们去时还未开盘。售2万5千元一平方,每户200----999平,很有特色。</p><p class="ql-block">古镇、小镇这么一圈逛下来已近下午三点。当地旅行社已发短信提醒我们在酒店集中了。我们马上坐公交和地铁,返回酒店取出行李。</p><p class="ql-block">约当日下午五点半,当地旅行社派车来接我们去成都火车站。酒店距火车站很近,不一会我们就到了火车站,然后检票进站坐k284 次列车返回上海。列车路上时间比来时少二小时,25日上午我们就可以到家了。</p><p class="ql-block">列车于18:37分准时发车。</p> <p class="ql-block">去过九寨沟的游客一定对那里的景色念念不舍,尤其是九寨沟的水真是童话般的美丽,让人流连忘返;黄龙风景区的“人间瑶池”,历经万年,自然形成钙化彩池,独特又神秘的美丽在我的头脑里难以磨灭;</p><p class="ql-block">都江堰水利工程,不禁使人感叹中国古代人民是多么的聪明、伟大!整个水利工程既集中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结晶,也是全世界在水利工程中的伟大的、独一无二的创举!</p><p class="ql-block">青城山满山的翠绿,幽静;乐山大佛历经八年的雕凿,成就了摩崖石刻世界第一大佛;峨眉山灿烂的佛教文化都会给我带来美好的回忆!</p><p class="ql-block">当然,成都这座城市同样给予我们美好的回味:整个城市虽然不是很现代化,但深厚的汉蜀文化、痕迹流淌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p><p class="ql-block">当地老百姓生活的慢节奏,各种特色小吃、美食价格便宜,确实是这个城市特有的。俗话说:“少不入川,老不出蜀”是对这座城市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客家土楼。</p> <p class="ql-block">土楼内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