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品读红色经典 传承革命精神】<br>邰城实验学校七一班暑期整班阅读分享</h3> <h3> 阅读经典既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净化心灵,激发爱国爱民情感的过程。学生在阅读《红岩》《红星照耀中国》等红色书籍时,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生动记下了读书带给他们的生命成长。感谢经典,她让孩子们懂得了什么叫坚贞,什么叫英勇,什么叫信念。他为孩子们立的榜样,使他们重新认识了生命的价值,以及今后的目标。</h3> <h3> 闪耀的红星 <br>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br> 七一班 张城勋<br> 《红星照耀中国》是由美国记着埃德加·斯诺通过实际考察,以及对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领导人的专访,首次向世界讲述了中国红军和苏区的真实情况,并由此创作了这部文学经典之作。<br> 费正清曾经评价道:“《红星照耀中国》的非凡之处在于:它首次记录了毛泽东等共产党人的生平故事,以及这场鲜为人知的革命。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极具预见性的。斯诺的这本著作之所以成为一部经典,是因为它在两个方面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一是作为历史的真实记录,二是作为对历史趋势的预见”。 <br> 这本书讲述了:作者埃德加·斯诺带着对中国红军和苏区的一系列疑问,冒着生命危险,穿过国民党控制区,历经千辛万苦,其间还遭到国民党军队的追逐,到达苏区后,首先见到周恩来,周恩来热情招待了作者,并且对作者讲述了他的往事。第二天早晨,作者询问李长森贺龙的事情。李长森讲述了贺龙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苏区的故事。后和红军战士同行时,作者询问他们为什么参加红军,他们都说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在保安时,作者见到了毛泽东,并对毛泽东进行了专访。洛浦给作者讲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基本原则。作者与毛泽东在对待日本战争问题上进行了一次专访,毛泽东说道:“中国是会胜利的,但是要付出巨大的牺牲”。在首次造访红军大学后不久,就去观看了不可思议的青年剧团演出表演,危女士告诉作者:“我们的表演很受大众欢迎,国民党的部下都想让我们去演出”。随后表演结束毛泽东和作者提及他的个人经历,毛泽东说影响他最深的人是杨昌济,后娶了他的女儿杨开慧,谈着谈着便谈到了长征。 <br> 长征是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进行的二万五千里的战略性撤退,最后到达陕西仅剩下不足两万人。期间涌现出很多的英雄!并由此在西北部建立苏维埃政府。原陕西苏维埃政府是由刘志丹一手开创的,他在此之前任用他在保安县当民团长的身份,处决了许多地主和放贷者。曾经三次北通缉逮捕,但是最后还是受重伤牺牲了,苏维埃政府将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来纪念他。作者在此书中还谈论到苏维埃政府和货币的剖析。在去前线的路上与同行的红军战士进行了谈论。与红军在一起的时候,彭德怀讲述了自己为什么参加红军的原因。在政治会议上,作者问红军战士:红军好在哪里?战士们讲述了各自的理由。后又与徐海东谈论“西北四马( 马步青、马步芳、马鸿宾、马鸿逵)”,重新回到保安后的,作者写到李德和蔡树潘,作者对于李德有专访。在离开保安的时候作者尝试自己做蛋糕结果烧焦了,但是红军战士还是吃完了。最后作者在离开苏区的时候有过一段心理描写:“感觉不是离开了这里,而是离开了家”。作著离开苏区回到白区。此时西安事变发生了,事后国共第二次合作达成,把抗日视为共同目标,作者还在此写到杨虎城和张学良都是政治的牺牲品。但好景不长,皖南事变发生。叶挺将军负伤被俘,项英将军牺牲,国共合作破裂(后记部)。<br> 为什么人们喜欢红军而不喜欢国民党呢?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同是去农村,国民党烧杀抢掠,强拿村民的食物还不付钱,一旦要钱的话就当做共产党杀掉。有的村民甚至在井里下毒也不给国民党军一点东西,而共产党就不一样,人们资源给他们食物,提供住宿。红军战士要给他们钱,他们都不要。每次占领一个地方时就派人去没收地主的土地和粮食。把土地分给农民,剩余粮食也给他们。所以这就是红军每到一个地方都受到当地居民的热烈欢迎。这就是所谓的“得民心者得天下”。<br> 在战争到了紧张地步时,红军战士还是在忘我的学习,其中模范县识字达到百分之80。当我读到他们认真学习的地方时,不经感叹:现在的我们没有战乱的困扰,有着明朗的教室和散发着墨香的崭新课本,可是现在的我们却享受着这些,又不好好行动每天厌学甚至逃学。我们想过吗?叙利亚的儿童是多么渴望学习啊,可是他们有着战争的苦恼,我们应该庆幸我们有个强大的祖国为我们提供安全保障。你还记着吗?那些为新中国而浴血奋战的先烈们的梦想就是这些,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不虚度光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珍惜学习的机会。<br> 学习使我们现在首当其冲的任务,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失去了就回不来了,对待学习上我们不应该向罪犯一样“苟且偷生”能躲多远就躲多远。我们要向红军小战士一样认真学习。面对学习上的一切困难不要退缩而要迎难而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总会度过苍茫的大海,去见到学习的好处,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 <br> </h3> <h3> 了解红色踪迹 品英雄、伟人气概<br>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br> 七一班 刘育华 <br> 暑期,我读了一本十分有哲理又令人喜爱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这本书的内容甚是吸引人。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所写的,<br> 这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更是一步震惊世界的著作。这本书记录了1936年华北地区的红色区域进行实施采访的所见所闻,并且还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等事情。 <br> 在我没读这本书的时候,心中有许多问题想要知道:红军的兵力为什么能很快的庞大起来;共产党与国民党的不同点;共产党与国民党各自又有什么性质;共产党又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变革……等问题困扰这我,让我不知这些问题该如何解答。等我把这本书彻底读完之后,心中的所有问题答案全部都知晓了,心中不少问题的疑问化为乌有。 <br> 他所讲述的所有事情中,有一个篇章,那就是长征途中出现的许多英雄同志,他们彰显出各自的英雄气概。红军在长征途中可是遇到了不少麻烦,在迁移途中受到敌军包围攻打的困扰,过草地,跨雪山,越大河。就这些困难对一般人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但对于红军来说这是他们心中的信念,走完长征两万五千,里他们那坚定的态度是令人佩服的。<br> 总是记得那一节:飞夺泸定桥。因为过河的铁板被敌军所拆,所以许多的战士挺身而出,坚持要先过泸定桥炸毁敌军的火炮,为其他战士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他们搭建起〝桥〞,他们不顾自己与家庭义无反顾的向前冲。他们手拿手榴弹与枪爬向铁索桥那怕身中几弹也要完成自己向党求来的坚苦任务,难道这些人不是人吗,不怕死吗,是神灵吗?不,他们是有信念的,是为其他战士铺桥,让他们早日完成长征。是为革命胜利的一种贡献。这些人正是平凡中的伟大,是人们的榜样。当红军跨过铁索桥都会高呼:“红军万岁,革命万岁,英雄万岁。” <br> 红军队伍中有许多革命伟人,例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伟人。在这种种伟人之中令我比较敬佩的是彭德怀,在书中讲述了彭德怀在少时那年正好赶上饥荒的年份,在那时年仅16周岁的彭德怀看到这一幕深受感触,便带领农民抢粮食由此彭德怀走上军旅生涯,在这时一个传奇的革命家拉开了一生的序幕。在他少时便能有此胸怀怎能不令人敬佩呢?探索红色中国也由此开始了。<br> 看书中有多少少年儿童老早就参加了革命,甘愿为党、为国、为革命事业奉献自己的宝贵生命。我们难道不感到羞愧吗?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没有战争的硝烟,没有炮火的攻击,为什么不珍惜时间,不努力学习,一天天在恍渡光阴。也许我们不能向书中的小共产党员一样,但我们能把他们作为学习的榜样,成为我们‘行的标尺’。让我们携手共进努力学习,为祖国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h3> <h3> 《长征》读后感<br> 七一班 李嘉轩 <br> “黑夜沉沉,朦胧的黎明前时分,遥望辽阔而古老的亚细亚莽原上,一条觉醒的金光四射的巨龙在跃动、跃动,这就是那条威力与希望化身的神龙!他们是些善良的,志气高、理想远大的人,交不起租税走投无路的农家子弟,逃自死亡线上的学徒、铁路工、烧瓷工,飞出牢笼的鸟儿——丫环、童养媳,有教养的将军,带枪的学者、诗人……就这样汇成一支浩荡的中国铁流,就这样一双草鞋一根土枪,踏上梦想的征程! ”一位意大利的诗人用这样的诗篇来描述人类历史上的这场伟大远征。长征跨越了中国十五个省份,翻越了二十多座巨大的山脉,渡过了三十多条河流,走过了世界海拔最高的广袤湿地。在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上,中国工农红军始终在数十倍于己的敌人的追击、堵截和合围之中,平均每天急行军五十公里以上,平均每三天就发生一次激烈的大战,平均每三百米就有一名红军战士牺牲...... <br>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不畏牺牲的远征!<br> 读王树增的《长征》一书,时光也仿佛回到了一九三四年的井冈山苏区。于是自己开始重新上路,走过那千山万水,感受那雨雪风霜,认识行进在这队伍中伟大的红军士兵,缅怀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先烈!<br>“一个十六岁的小战士,他在连续刺倒了两个敌人之后,又和另外一个把刺刀刺入他后背的敌人抱在了一起,无论敌人怎样扭打他就是不松手,直到赶过来的战友把这个敌人刺死——小红军终于松开了自己的双手,他踉跄着扑向自己的战友,背上依然插着敌人的刺刀。”“三排长的身后是一条长长的血迹,他一直爬到敌人的机枪跟前与这个川军射手紧紧地抱在了一起。二排长已经奄奄一息,手里还握着刺刀,刺刀的刀刃深深地插在一个川军的肩胛骨里。”“生在江南的女红军谭怀明倒在了中国西北苍凉的大山里,两眼直直地望向腊子口上那一线淡青色的天空。红四方面军妇女团一营一连,全连近百名官兵,七十多人阵亡于腊子口。”每每读到这样的段落,自己总会湿了眼睛。这样壮丽的牺牲令江河变色,使山川动容,然而在二万五千里路上大大小小四百余场战斗中,这样的牺牲不也仅仅是一个缩影吗?董存瑞、黄继光……<br> 一个个英雄的名字在共和国的历史中熠熠生辉,而他们,这些个无名英雄却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工农红军!他们都是共产主义事业的献身者,他们的铮铮铁骨铸造了人民军队的铁血军魂,他们的铮铮铁骨铸造了人民军队的铁血军魂,他们的光辉事迹必将永远激励后世。</h3> <h3> 《长征》读后感<br> 七一班 冯子豪<br>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一首七言律诗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这首诗将长征的艰难淋漓尽致的给大家体现到面前,而这首七言律诗也大有来头。作者正是我们伟大的民族领袖“毛泽东”。这首诗不禁让人联想到他们的处境和困苦,因此使我们耐人寻味。也正是因此心中埋下了无法湮灭的种子和好奇,那种子在我心中此起彼伏,不禁想要了解其背景,便有了如此之体会…… <br> 1934年,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开始了25000千里长征。对于现在娇生惯养的人们便觉得是痴人说梦!也正是因此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从1934年十月到1936年十月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日行百里、吃草根皮带。普通人眼里,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但红军奇迹般的完成了!红军战士在长征牺牲的太多太多,从出发到集合人口锐减了近两倍,可想而知有多少年轻的生命甘愿为祖国的胜利做铺垫,正是红军战士有着坚强的毅力和豪迈万丈的革命主义精神,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生活。 <br> 长征中感人的事例不计其数,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人和祖国。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横跨大渡河和翻越雪山。 <br> 红军战士过大渡河的时,桥上的木板被国民党军队拆了只剩下13根铁索。九根作底链,四根做两侧扶手。面对这样的情况红军战士用肉体一边搭木板,一边战斗。不怕下方十分窜急的大渡河河水,也不怕后方和前方的国民党军队。从而可以看出红军的神勇无比。经过激烈的浴血奋战,终于拿下了泸定桥,顺利甩掉了后面的敌人。但也因此红军受到了巨大的损伤,许多的年轻生命也在此战役中牺牲。 <br> 大雪山—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常年风雨交,加上四川有着“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称号。加上红军当时十分艰苦,经常吃不饱,穿不暖,过雪山中很多红军战士穿得很单薄。有些甚至没有鞋子。有鞋子的也不会好到哪去,鞋子也只不过是草鞋,而已并没有多大的防寒作用。他们有的脚趾头被冻掉了!有的冻得走不动路,有的体力衰竭从悬崖上摔了下去,也因此牺牲,有的却久久的留在了岷山被大雪覆盖成为岷山的养料…… <br> 在长征中,牺牲的红军战士十分之多。令我记忆深刻的是邓萍。邓萍将军是红军长征牺牲的职务最高的将领。1935年2月,在遵义战役中,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亲临阵地指挥作战,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9岁。 <br> 长征中有许多让人值得学习的精神和品质,而现在的国家,之所以发展那么快,是因为有人默默付出,所以我们应当尽自己所能报效祖国,不为祖国添麻烦,热爱人民,守护祖国。</h3> <h3> 《红岩》读后感<br> 七一班 金婧玺 <br> 这个暑假,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完了《红岩》 《红岩》是现代作家罗广斌、杨益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br> 《红岩》讲的是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形势下,重庆的国民党当局疯狂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共产党员被抓甫志高叛变,使得共产党许云峰、成岗、刘思扬、江雪琴等人被抓,分别关入渣滓洞和白公馆,遇见了许多被抓的同事,并在监狱里展开了一系列革命,最终惨遭屠杀,却充分显示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br> 书中对一个个英雄人物的描写栩栩如生,作家的妙笔生花让这些英雄的光辉形象跃然纸上。其中我最佩服许云峰:他被押到重庆“白公馆”监狱。在戒备森严的国民党军统监狱中,他用秘密方法和党员相互联系,成立了狱中临时党支部,组织和领导狱中的地下斗争。敌人为割断他与狱中地下党组织的联系,将他戴上重镣,关进终日不见阳光的地牢,他却依然用他那伤痕累累的双手为同志们挖出了越狱的秘密通道。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残酷折磨和威逼利诱,许云峰始终坚强不屈,不为所动。得不到任何情报的敌人不得不承认:任何刑具对他都是没有效果的,最终许云峰在越狱计划前几天被敌人残忍杀害。 <br> 《红岩》这本书告诉我们革命的胜利需要经历千辛万苦,正是因为这些革命工作者的自我牺牲,革命才能胜利,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坚持不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