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言语是感情和思想交流的常用载体。人们说出来话只是对事实的感觉印象、自己的想象,而不是事实本身。按照信用的一般原则,听者往往倾向于相信听到的内容。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好事者歪曲事实,颠倒黑白,断造臆想,夹杂偏驳色彩,传播出去,诋毁他人的形象,达不可告人的目的。</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战国时,魏国有一叫庞葱的重臣。有一年,他奉命陪世子到赵国都城邯郸作人质。出发前,庞葱对魏王说:“大王,如果有人告诉您,街市上有一只虎,您相信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老虎招摇过市,魏王当然不信、便回答“怎么可能有这种事?寡人不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庞葱又说:“如果又有一个人告诉您,街市上果然有一只虎,那大王信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魏王想了想,说:“嗯,这就值得考虑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如果再有一个人说同样的话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嗯,如果三人都这么说,那应该是真的。”</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听完魏王的同答,庞葱兜出了说此话的真意,他说:“事实上,街上并没有老虎,只是以讹传讹而已,大王何以信之呢,是因为说的人多了。现在我与世子,背井离乡,去远在千里之外赵国当人质,我们在那里的情况大王无法准确了解到,说不定会有人传出‘市有一虎’般的谣言,大王难道要相信吗?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魏王不以为然。庞葱陪世子去赵国作人质后不久,便有人暗中中伤庞葱,说他企图拥立世子,怀有二心,图谋不轨。说得人多了,魏王居然信以为真,命世子归国,对庞葱处于重罚。庞葱虽然事先已给魏王打了“预防针”,但也难逃“众口铄金”的命运,可见谣言的破坏力之大。</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当中,或多或少地都遇到过人际交往受阻的困惑。不管你是锐意进取还是甘于平凡,也不论你是问心无愧还是心有愧疚,总有可能遇到一些莫名其妙的流言蜚语,成为你生活或事业上的障碍。</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现在人的生活压力人越来越大,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言论,有了言论就会有流言蜚语,这是无法避免的,也是无法躲避的,关键在于自己怎么看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流言蜚语也是有原因的,也许是嫉妒,也许是自己平时得罪的人太多,总之,做事和做人同样重要,低调,不要把自己的事随意向任何人倾诉。</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谣言兴于愚者,止于智者,此言不虚。这个世界不接受辩解和澄清。面对流言,人们往往最想做的是:辩解,澄清。但是辩解并没有消除固有的猜忌,反而让更多的小道消息流传。本来,流言出现的第一时间就出面澄清,这是最好的选择——说出真相不就好了吗?但是奇怪的是,澄清这件事的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越描越黑不说,有时候甚至会毁掉自己的声誉和形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真理不是越辩越明吗?话虽如此,我们却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人们对了解真相的渴求远远没有对窥探隐私的欲望那么强烈,好事者则更是善于逮住一句话断章取义、大做文章。如果我们明白了这个现实,也就可以理解“沉默是金”的真正内涵。</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