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察瓦龙

天蓝地绿一葉果

<p class="ql-block">【原创】叶果摄影&amp;撰文</p> <p class="ql-block">  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察隅县东南部的梅里雪山脚下,有一个闻名于世的察瓦龙乡。它的东南方与云南省德钦县、贡山县相邻,西边与竹瓦根镇、古拉乡相连,北与东北处与昌都地区左贡县相依。察瓦龙是进入西藏丙察察线路的重要节点,这里高山险峻,四周雪山环抱,地势北高南低,高低错落形成了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交通十分落后,到目前还没一条象样的道路,当地的经济与人民的生活受到极限的制约。其区域内最高的梅里雪山海拔6740米,南部的河谷地带海拔2200米,平均海拔2800米。所以,从古至今,一直被人们称之为天险地域。</p> <p class="ql-block">  在2020年11月23日,我与几位摄友离开云南的丙中洛,沿着怒江峡谷的219国道进入西藏察瓦龙乡。丙中洛到察瓦龙乡87公里,位于伯舒拉岭与他念他翁山脉夹峙间。当我们走到219国道滇藏交界处时,眼前的场景让我们大为震惊。靠云南方向是青山绿水,219国道是标准双车道的柏油路;靠西藏方向是高山峻岭,219国道是一条坑坑洼洼的泥石土路,沿途旁江悬崖,危险狭窄。它是丙中洛进入察瓦龙唯一的土路便道,也是进藏道路中最险峻而风景最美的原始土路。我们驱车穿越此路时,沿途的坑洼、落石、沙砾、流沙、塌方伴随着我们一路惊险前行,时而抬头可以观看美丽的自然风光,时而又被突如其来的山石流沙惊吓毛骨悚然,全身冒起冷汗。为此,也让我们亲身体会到,这是一条名符其实的“身处地狱,眼在天堂”的天险之路,是一条不是路的路,是被国内爱好者称之为进藏最惊险的路,也是闻名于世的丙察察之路。我们此行也真是体验到了天堂与地狱的恐怖感受。沿途我们在鹰嘴岩、大型流沙瀑布、怒江V字型大峡谷和在干旱沙石岩上神奇茂盛生长的仙人掌等景区驻足参观,经过一天艰难险行,终于在傍晚时分到达察瓦龙乡政府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鹰嘴岩,位于219国道的滇藏交接处.也是云南与西藏旳分界线。</p> <p class="ql-block">  在鹰嘴岩沿向西藏的50米处,是云南进入西藏的界位标志。</p> <p class="ql-block">  怒江峡谷号称世界第三大峡谷,而怒江V字型大峡谷位于察瓦龙乡20公里处。怒江此处的江面宽度约200—300米,平均深度20米,自然形成山势险峻,绝壁峻峭,层叠有致,急水谷深,回声响彻的V字型镜角大拐弯,视野开阔,景色壮观,好似宿小版的世界第一大雅鲁藏布江大峡谷。</p> <p class="ql-block">  汉白玉质地的大型流砂瀑布,风吹来的石好似从天上砸下来,进入察瓦龙乡的路必须从流砂脚下经过,而且长达300多米,当地人把这段路称为“死亡区”。</p> <p class="ql-block">  在常年干旱少雨沙石岩质地上的仙人掌,成片散落在高山谷地之中,贫脊的沙石岩不但没有阻挡仙人掌的正常生长,而且还神奇茂盛地大量繁殖,果实累累,真让人观之而惊讶!</p> <p class="ql-block">  察瓦龙乡政府所在地及其小镇全貌</p> <p class="ql-block">  察瓦龙乡小镇街景</p> <p class="ql-block">  藏民客厅的布局</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察瓦龙乡停留了两天,先后考察了扎那村、扎然村和阿丙村。当地的藏民,在党和政府经过多年的精准扶贫,攻坚克难,住房与生产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大大的改善,经济上也得了前所没有的发展,并在2020年实现了全面脱贫的目标。</p> <p class="ql-block">  扎那村,是察瓦龙乡政府所在地的一个行政村,村民均是藏族,由扎那和则那两个自然村组成,共有115户,621人。由于该村紧靠乡政府,所以其各种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它既是古代茶马古道必经之地,又是当今滇藏公路的交通要道。</p> <p class="ql-block">  扎那村村貌</p> <p class="ql-block">  藏民居所,旁边堆放都是木柴,在这里木柴是藏民主要能源材料,每年政府都会安排木柴供应计划,并确保藏民生产生活能源所需。</p> <p class="ql-block">  藏民居旁边的果园</p> <p class="ql-block">  藏民大叔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  生活中的藏民母子</p> <p class="ql-block">  前往甲应村行程受阻。到了察瓦龙乡的人都知道,梅里雪山是这里最美的雪山风光,而能近距离观赏梅里雪山群峰,只有甲应村是最佳位置,在那里可以把梅里雪山海拔6000米以上的雪山众峰收尽眼底,并用相机压缩到一张照片之框内。为此,我们在到达察瓦龙乡的第二天早上就驱车直赴甲应村。当我们驱车爬山一个半小时到达进入甲应村的高山垭口时,第一眼看到的是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这里与察瓦龙乡政府所在地到处都是黄泥石土形成强烈的对比。但天不随我愿,从山垭口分路进入甲应村的土路全被大雪覆盖,土路又徒又窄,我们把车轮全部套上防滑链,多次试行都以失败而告终。为了行程的安全,我们只好取消前往甲应村的计划,看着即将亲临的梅里雪山只好望而却步。</p> <p class="ql-block">  被大雪覆盖下的甲应村土路,我们曾经绞尽脑汁,用尽全力,也是没有办法让越野车向前一步。</p> <p class="ql-block">  在甲应村高山垭口处,我们只能远拍梅里雪山侧峰,以此得到一丝的安慰。</p> <p class="ql-block">  前往甲应村计划取消后,我们只好改道去扎然村。扎然村也是察瓦龙乡属下的行政村,村民居住地海拔2400多米,位于察瓦龙乡政府驻地的正北方向,地处玉曲河畔,北邻格布村,南邻龙普村,属藏族居住村。该村四面由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环抱,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垂直气候明显,日夜温差较大,高山森林资源和林下资源较为丰富。该村由于山高崎岖,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交通只有一条简易土路便道,而且有一段长达5公里以上的高山挂壁小路,出入此路险象环生,真是让人不寒而栗。玉曲河大峡谷自然风光秀丽,为该村增添了美丽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  扎然村全貌</p> <p class="ql-block">  该村农业是以种植青稞、小麦和玉米为主,玉曲河为该村提供了生产生活用水的便利。在党和政府精准扶贫下,经过近二十年的艰苦奋斗,在2020年前实现了脱贫目标。</p> <p class="ql-block">  扎然村在海拔3000米处的农业旱作物。</p> <p class="ql-block">  扎然村委会办公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中共 扎然村党支部委员会办公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扎然村藏民住房</p> <p class="ql-block">  高寒地种植的疏菜</p> <p class="ql-block">  雕刻在石头上的藏语吉祥祝福</p> <p class="ql-block">  满脸笑容的藏族老人</p> <p class="ql-block">  纯朴的藏族儿童</p> <p class="ql-block">  能歌善舞的藏族女孩</p> <p class="ql-block">  害羞的藏族儿童</p> <p class="ql-block">  阿丙村,是察瓦龙乡管辖的行政村。全村97户,525人。其位于察瓦龙乡南部、怒江支流舍曲流域,距乡政府20多公里,是历史上藏民在梅里雪山转山的途经之地,也是游客前往果腊卡观拜梅里雪山的中转场所,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阿丙村商业、住宿、饮食、旅游与观光的环境,阿丙村也由此杨名在外。据阿丙村干部介绍,近十多年来,在党和政府大力扶贫帮助下,全村各项建没和村民生产生活得到大大的改善,一是从阿丙村到新果腊卡观景台全长18公里人马驿道建成使用,村民接送游客可以安全骑马上山或驾驶摩托车上山到观景平台,此路也成为阿丙村致富的黄金道;二是阿丙村连接219国道的崩嘎组公路已建成两车道的拍油路;三是村内全部灌概的水渠工程建成使用,确保村民生产生活用水;四是从2018年起全村实施边境小康村的建设,村民住房得到改善,五是为了更好发展经济,建设好一栋三层楼的游客接待中心。到2020年全村已全面实现脱贫目标。</p> <p class="ql-block">  阿丙村村貌</p> <p class="ql-block">  阿丙村党群服务中心</p> <p class="ql-block">  阿丙村青年人为村服务中心搬送桌球台</p> <p class="ql-block">  阿丙村藏族民居</p> <p class="ql-block">  转山回来的藏民</p> <p class="ql-block">  藏民大叔修理工具</p> <p class="ql-block">  藏族小孩赶牛回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