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是毛主席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的一句。相信许多人也和我一样,对其中的“五洋”感到过疑惑,因为我国地理教材和相关书籍的说法中,地球上有七大洲和四大洋,大家应该还能够背得出来。</p> <p class="ql-block"> 其实,我国清末学者刘曾騄的《演三字经》有言:“普天下,五大洲,亚非美,合澳欧。洲之外,有五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南冰洋,名最详。”</p> <p class="ql-block"> 那时的人们眼中,世界并不是现在的七大洲四大洋,而是五大洲五大洋。除了今天的亚非欧澳(澳,代指大洋洲)之外,南北美洲当时合为美洲,而南极洲的说法不存在,而是南冰洋。受科研条件的限制,当时的人认为南极那里和北冰洋一样气温极低,也是由海水结冰所成,根本没想到过它是一块完整的大陆,故有南冰洋这个说法。</p> <p class="ql-block"> 后来,人们发现南极冰层下面掩埋的是一片陆地,并非想象的一片海洋,于是南极洲逐渐取代了南冰洋。</p> <p class="ql-block"> 学术界众多的科学家不承认“南冰洋”这一称谓,他们的主要依据是大洋应有其对应的中洋脊。也有人认为地质上没有南冰洋概念,它只是个水文上的理解。它是西风漂流以南的部分,环流中间没有陆地阻隔,南部是同一个大陆,海底没有洋中脊。虽然在21世纪前后国际上对“南冰洋”有提议指定,可是仍未得到普遍的科学认证和官方认可。我国现行出版的课本、地图等均无“南冰洋”标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大洋中脊:中洋脊,洋中脊,洋脊</b></p> <p class="ql-block"> 海底的地形事实上与陆地一样,有平原、丘陵、盆地、山脉,而大洋中脊就是大规模的山脉。</p><p class="ql-block"> 根据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学说,洋中脊是洋底扩张的中心和新地壳产生的地带。纵向延伸的中央裂谷和横向断裂带是洋脊最突出的特征。有没有洋脊的存在,成为判断海洋能否单独称洋的主流标准之一。</p> <p class="ql-block"> 大洋中脊又称为中央海岭,是指贯穿世界四大洋、成因和特征类同的海底山脉系列。</p><p class="ql-block"> <b>太平洋</b>海底山脉位置偏东,称为东太平洋海隆。<b>大西洋</b>中脊呈“S”形,与两岸近于平行;并向北延伸,穿过冰岛,与<b>北冰洋</b>中脊相连接。<b>印度洋</b>中脊分为中央印度洋海岭、西南印度洋海岭和东南印度洋海岭三支,呈“入”字形,通称印度洋中脊。中洋脊为地球上最长、最宽的环球性洋中山系。</p> <p class="ql-block"> 于是,人们长期以来把南极洲海域划分到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因为它与它们的连接不可分割。</p> <p class="ql-block"> 至于国际水文地理组织在2000年确定南冰洋为一个独立的大洋,主要是因为海洋学上发现它有重要的不同洋流——南极绕极流。学术界则依旧以中洋脊为依据而未予之承认。</p>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人类对于南极大陆与海洋的了解深入,原有的结论并不再稳定。南极局部气温增速远高于全球平均增值,从气候、水文、洋流变化以及物种等多个角度统观,南冰洋开始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组织的承认。</p> <p class="ql-block"> 2021年6月9日,据美国《纽约邮报》报道,美国国家地理学会8日庆祝“世界海洋日”时宣布,南极洲周围海域将被称为南大洋(Southern Ocean,也称南冰洋),——美国承认了最年轻的南冰洋是世界第五大洋。</p> <p class="ql-block"><b>如此,我们可真要下五洋捉鳖?!</b></p> <p class="ql-block"> 神秘的南冰洋,虽然开发潜力巨大,但是生态非常脆弱。这片寒冷的极地海域不断吸引着探险家与学者反复研究。它也在提醒人类,我们对于地球的了解依旧没有走远。人类应该如何定义自己所处的环境,又该如何定义自身在环境中的位置,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p> ~ • ~ • ~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话题,启发于暑期师训时一些专业领域老师的讲授与课件,辅以求助查询,百度词条推出的真不少。</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在我们的图书资料还没有异动和确定之前,你还是遵循教材,老老实实的背七大洲四大洋吧!</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