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拾遗

周兵

<p class="ql-block">  从武汉乘坐公交大巴,走京珠高速公路,南行2个多小时,就到达了湖南省岳阳市。 </p><p class="ql-block"> 岳阳古称巴陵,又名岳州、巴丘, 位于湖南省东北部,长江与洞庭湖的交汇处,是湘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和旅游胜地。岳阳又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唐代李白、杜甫等文人墨客,都在此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到了宋代,范仲淹写下著名的《岳阳楼记》,更使古城名扬千古。</p> <p class="ql-block"> 南湖广场,是岳阳市最著名的景观广场,面积有16万多平方米,据说它也是湖南省最大的城市广场,看上去比天安门广场还要大。穿越广场,信步来到广场最南端,这里就是著名的南湖风景区了。 景区以南湖为主体,西与洞庭湖相通,总面积60多平方公里,其中水面20平方公里。 </p><p class="ql-block"> 沿湖边漂亮的人行步道绕湖而行,漫步在鸟语花香中,几经曲径,美丽的景色已在眼前:湖岸群山起伏,秀峰叠宕,一望无际的湖水碧波荡漾,层林尽染的远山倒影在泛着层层波浪的湖水中,湖水清澈见底,水草茵茵,可以清晰的观赏到鱼翔浅底、锦鳞游泳的别样景致。</p> <p class="ql-block"> 已是傍晚时分,火红的太阳像是掉在了南湖上,映红了湖面,也映红了天边的朵朵白云。微风之中,碧绿的湖水泛着波纹,在夕阳余辉的沐浴下闪着光亮,象璀璨的群星眨着的眼睛。湖波光影之中,几只悠悠的小船荡漾在五彩斑斓湖面上,它们追逐着西下的夕阳,追逐着婀娜的彩霞,渐渐远去,好一派“渔舟唱晚”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看着这美丽的风光,我不禁心旷神怡。听惯了都市里的喧嚣,看惯了人世间的冷暖,我好像突然来到了世外桃源。“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何须到桃花源?到南湖来吧! </p><p class="ql-block"> 天黑了下来,月光洒向了湖面。看着广场轻歌曼舞的舞者,听着远处袅袅传来的歌声,我们完全陶醉其中,久久不肯离去。 </p> <p class="ql-block">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伴着清晨的一缕霞光,我们早早来到了烟波浩淼的洞庭湖畔。这里古称巴丘,千年名楼岳阳楼就坐落在这里。它“临洞庭,倚巴岳,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巍然耸立在巴陵古城之上。 </p><p class="ql-block"> 岳阳楼的前身是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至唐代始称岳阳楼,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眼前的岳阳楼,“飞檐盔顶,雕梁画栋,气势恢宏”。四周古树环抱,楼阁亭台错落有致,漫步其间,仿佛置身于艺术殿堂。岳阳楼虽不及滕王阁的高大,也不及黄鹤楼的伟岸,甚至不及金鄂山上文昌阁的恢弘,但因其历史上重要的战略地位,以及丰富的文化底蕴而名流千古。</p><p class="ql-block"> 岳阳楼在江南三大名楼中,是唯一保持原址原貌的古代建筑。“登楼四望,可以仰三楚长天,揽洞庭秋涛,吊汨罗骚魂,抚湘祠斑竹”,这是文人骚客对巴丘古地湖光山色的咏叹。 </p><p class="ql-block"> “庆历四年初,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这熟悉的文笔当然出自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千古名作《岳阳楼记》。上中学时,我们大都学过范仲淹的这篇著名散文,而且背诵起来朗朗上口。 </p><p class="ql-block"> 范仲淹,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世称“范文正公”。庆历六年九月,受好友滕子京(被贬到岳阳为官,任巴陵郡知府)之托,给重修后的岳阳楼写一篇记,当时范仲淹正在河南邓州为官(被贬),接到好友的信函后,欣然命笔,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p><p class="ql-block"> 站在岳阳楼上,远望八百里洞庭,思绪万千,眼前浮现出“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壮丽景象,心中默默吟诵《岳阳楼记》带给我们的精彩绝句:“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p><p class="ql-block"> 古代文人墨客对岳阳楼的吟颂很多,如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再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p><p class="ql-block"> 但我更看好范仲淹《岳阳楼记》的精彩描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p><p class="ql-block"> 特别是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宽广胸襟和情怀,道出了极富哲理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伟大的至理名言,使之成为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p><p class="ql-block"> 这是对滕子京的“开导”,也是范仲淹本人的自勉,对今天的我们来说,它更是一种洗涤心灵的教诲。 </p><p class="ql-block"> 毋庸置疑,岳阳楼,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名传青史;因重修岳阳楼而成就的《岳阳楼记》,也已成为盖世千古的名篇。 </p> <p class="ql-block">  在岳阳楼公园,我还意外看到了三国时期东吴大都督周瑜“ 爱人”小乔的墓庐。墓呈圆形,以灰砖砌成,高2.5米,底径8.5米,坐北朝南,正面立一石碑,上书“小乔之墓”。此墓原址在岳阳市第一中学,1993年移至此地。</p><p class="ql-block">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上说:“孙策拟取荆州,周瑜从破皖,时得乔公二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而以小乔归周瑜。” 从此,“小乔初嫁了”。 </p><p class="ql-block"> 小乔随周瑜镇守巴丘(岳阳),还参加了著名的赤壁之战。后因周瑜暴病死于岳阳,小乔因悲痛过度而亡,死后葬在岳阳楼附近。 </p><p class="ql-block"> 周瑜死后葬在了岳阳金鄂山的花坟坡,年仅36岁。这里过去是个很不起眼的地方,据说古时候当地老百姓死后大都葬在这里,故名“花坟坡”。 </p><p class="ql-block"> 周瑜,字公瑾(公元175年—210年),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县)人,三国时期东吴著名将领、军事指挥家。辅佐孙策、孙权兄弟开创江东霸业,为东吴的强盛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岳阳地处洞庭湖和长江的交汇处,战略地位十分突出,周瑜曾长期驻守这里。赤壁之战,周瑜以少胜多,以劣势之师,打败了数倍于己的强大曹军,显示了周瑜在军事上的雄才大略。</p><p class="ql-block"> 所以,北宋苏东坡以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抒发了对周瑜的赞颂之情:“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当年公瑾,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飞灰湮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p> <p class="ql-block">  我在金鄂山上遍寻周瑜墓,费了好大力气,才在一个小山坡下的密林深处找到。但眼前的景象让我着实吃惊:墓围不大,墓府破烂不堪,仔细观察,才依稀可见一个坟堆宝顶,它基本上已经淹没在杂草丛中。坟前立有一座青石碑,看上去立的时间不长,上书“吴大都督周公瑾瑜之墓”。看着眼前的凄凉景象,真不敢相信,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周瑜之墓,我甚至怀疑这不是真的周瑜墓。</p><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记载,周瑜墓由四柱三开间的石构牌坊、石桌、石墩、拜台、墓碑、墓冢及精美的栏板式墓围栏组成,占地约600平方米,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可见后人对他的敬仰。但是,随着年代的更迭,周瑜墓失于维护,逐渐衰败,后来又不断遭到破坏,墓府石料也不断被人们移作他用,造成了周瑜墓今天的惨状。</p><p class="ql-block"> 我呼吁岳阳市政府重修周瑜墓,而且最好把它移至岳阳楼的小乔墓旁,让这对恩爱夫妻在地下团聚。这对古人、对历史、对岳阳的旅游业都是一件大善事。 </p> <p class="ql-block">  我有一个寻访古墓的爱好,每每有“名人墓府”,就会前往观看,这样既可以凭吊古人,还可以增长知识。这次来岳阳楼参观,无意中还拜谒了鲁肃的墓庐。 </p><p class="ql-block"> 鲁肃墓位于岳阳楼东300多米处,在解放军某工厂的家属区内。我来到鲁肃墓已是下午,墓庐的西门紧闭,我使劲敲门,才从里面出来一个妇女,浑身上下脏兮兮的,问我干嘛,我说来看看鲁肃墓,她有些疑惑的打开门让我进去,院子里还有个男人和一个孩子,看上去他们象是一家人,住在鲁肃墓的墓庐里,看似守墓人,但又不像。</p><p class="ql-block"> 鲁肃墓坐东朝西,在这里可以远眺岳阳楼和洞庭湖,象征着鲁都督魂系东吴水军。坟冢高约8米,直径32米,占地800平方米。宝顶边有一个小亭,亭上有一副对联,上书:“ 拜水上将军且宜细读亭中记,论东吴霸业切莫轻看冢中人。” </p><p class="ql-block"> 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江苏泗洪淮镇)人,三国时东吴著名战略家、政治家、军事家。与周瑜、吕蒙、陆逊并称“江东四杰”,文武全才。岳阳楼的前身就是鲁肃所建的“阅军楼”。周瑜去世后,鲁肃继都督位,镇守巴丘,在洞庭湖上演练水军,为稳定东吴局势做出了贡献。建安22年(公元217年),鲁肃病逝,时年46岁,孙权亲为举办丧事,并参加了他的葬礼。 </p><p class="ql-block"> 1915年,北洋军阀曹锟来到岳阳,对鲁肃墓进行了修整,重刻了墓志铭。墓碑两侧的石柱上有一小亭,亭内立一石碑,上刻曹锟撰写的铭文:“距今1698年,汉建安二十二年,东吴水上将军鲁肃卒于斯,巴陵人思其德而葬于斯。余在岳阳,过其冢下,想见其为人,为之徘徊留连不去。旧冢有亭,亵不容人,余从而修葺之,而为之铭曰:功德于斯,卒于斯,而葬之于斯。呜呼,公足以千古!” 足见曹锟对鲁肃是何等的崇拜! </p><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周瑜墓、小乔墓及鲁肃墓等,在江南都不止一处,有的甚至好几处,到底哪个是真,哪个是假,还有待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来鉴定,或许它们将成为永远的历史之谜。但不论是真是假,这些千古风流人物的故事都将继续流传下去。 </p> <p class="ql-block">  岳阳市的另一个著名风景点,就是君山风景区。</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岳阳楼码头乘船前往君山,途中看到著名的洞庭湖大桥,桥的西边是东洞庭湖湿地。听船上工作人员介绍,洞庭湖水位低的时候,湖底会露出一条绵延的公路,游客可以乘坐汽车上君山岛。湖底公路的两边芦苇茂密,人们可以看到牲畜在这里吃草。到了夏季,洞庭湖水位上涨,湿地被淹没,公路也就消失在了涛涛湖水中,这时人们只能乘船上岛了。 </p><p class="ql-block"> 游船行驶在碧波荡漾的洞庭湖上,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一群群水鸟在船的上空盘旋,这大概就是范仲淹《岳阳楼记》里提到的“沙鸥翔集”吧?回眸岳阳楼,它已渐渐远去,慢慢消失在了我们的视线中。举目远眺,能看到的,只有洞庭湖一望无际的浩瀚湖水,真是“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p><p class="ql-block"> 经过五十多分钟的航行,游船终于抵达了君山岛码头。</p><p class="ql-block"> 君山,古称洞庭山、湘山、有缘山,是八百里洞庭湖中的一个小岛,与千古名楼岳阳楼摇摇相望,总面积0.96平方公里,由大小72座山峰组成。</p><p class="ql-block"> 传说古时并无君山,女娲补天时,从昆仑山取来熔岩,途中突然从南海刮来一股狂风,把万斤重的岩石吹落到洞庭湖中,形成了一个小岛。所以唐代诗人程贺有诗曰:“曾游方外见麻姑,说道君山自古无。原是昆仑山顶石,海风飘落洞庭湖。”</p><p class="ql-block"> 俯瞰君山岛,就像一只田螺,俯卧在洞庭湖之中,美不胜收。所以,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赞美说:“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p><p class="ql-block"> 君山有三宝:茶叶、金龟和斑竹。岛上的古迹也很多,二妃墓、湘妃竹、柳毅井等是主要景点。</p><p class="ql-block"> 传说舜帝的二妃娥皇和女英,因惊闻舜帝崩于苍梧之地,顿时泪洒香竹,在竹上留下斑斑泪珠,遂成为君山独特的斑竹。二妃也随之投水殉情,葬于君山。娥皇和女英的传说,向人们诉说了感人的爱情故事。</p><p class="ql-block"> 爱国诗人屈原的《湘君》、《湘夫人》等诗作,即是对二妃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的赞誉。唐代诗人李白也写诗赞颂了这一动人的爱情故事:“帝子潇湘去不还,空余秋草洞庭间。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在其《七律.答友人》的诗句中,也向人们讲述了这一爱情故事:“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p><p class="ql-block"> “柳毅井”,是传说中的书生柳毅,为救洞庭龙女,从君山上的井中进入龙宫,带去小龙女落难的书信,最终使洞庭龙女得救的动人故事,是为“柳毅传书”, 柳毅和小龙女“有情人终成眷属”。</p><p class="ql-block"> 正是由于“湘妃泪竹”,“柳毅传书”的爱情故事,使君山岛成了千古流传的爱情岛。 2006年,中央电视台在君山岛举办了大型“爱情故事评选晚会”,使君山上的爱情故事流传四方。 </p><p class="ql-block"> 岳阳古迹很多,俯拾即是,来看看吧。</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