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经才为周总理拍摄标准像

王雨华

<b>《<摄影趣话>中的红色记忆》第31篇</b> 《周恩来总理标准像》姚经才 摄(1956.10) 周恩来总理的这幅标准像可谓家喻户晓。尤其是1976年1月8日周总理逝世以后,几乎每一个中国人的家里都有这幅照片。这幅照片至今珍藏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br> 邓颖超说:“周总理生前很喜欢这张照片。” <br> 这幅周总理的标准像,是由位于北京王府井大街南口的中国照相馆首席摄影师姚经才拍摄的。 <br> 说起给周总理拍摄这幅标准像的经历,姚经才在几十年后还都记得清清楚楚。<br> 1956年10月下旬一个星期天的上午,中国照相馆从上海迁到北京开业还不到一个月,姚经才正在给一位军事院校的青年军官拍照。<br> 突然,周总理在警卫人员和秘书的陪同下从门外走了进来。<br> 姚经才又惊又喜,立即上前迎接。<br> 那位青年军官也赶紧站起来向周总理敬礼,并问候:“总理好!”<br> 两位在旁边等候拍照的大学生也向总理问好。<br> 周总理则向大家打招呼:“你们好!”<br> 姚经才对周总理说:“总理您很忙,请您先照吧!”<br> 那位青年军官也说:“总理,请您先照吧。”<br> 周总理却和蔼地说:“按顺序来,谁先来谁先照嘛!”然后,他用手指着背景布前的那张凳子,示意青年军官赶紧坐下来拍照。<br> 青年军官不好再推辞,只得坐下来先照。<br> 等青年军官和大学生都照完后,周总理才坐到凳子上,让姚经才给他拍照。<br> 那一天,周总理穿的是藏青色呢子中山装,头发也刚理过,整个人显得满面红光、精神焕发。 <br> 33岁的姚经才第一次给周总理照相,心里有些紧张,动作也有点忙乱。<br> 周总理看见后就笑着说:“你是第一次给我们照相吧,熟悉就好了。你们是专家,我相信你们一定能照好的。”<br> 姚经才听了后,紧张的心情放松了许多。<br> 为了给周总理照好标准像,姚经才根据周总理的脸型,在原有灯光的基础上特意调整了顶光和右侧光,还增加了眼神光。灯光布设完好后,姚经才又上下左右地调整座机的镜头。等选好最佳位置并安放了底版后,姚经才小声地说:“总理,请准备好,我要照了。”<br> 只见周总理双目平视前方,坐姿端正自然。在周总理面部表情处于最佳状态时,姚经才使劲将右手握着的橡皮球一捏,只听快门“咔嚓”一声响,一张标准像就照完了。<br> 紧接着,姚经才又给周总理拍了七八张半身像,还拍了几张全身像。在短短20分钟的时间里,姚经才在助手的配合下,总共给周总理拍了16张照片。<br> 完照后,周总理问姚经才:“从上海迁到北京来是否习惯?”<br> 姚经才操着一口浓重的上海口音回答说:“还可以,还可以。”<br> 周总理又关照姚经才:“以后要更好地为首都人民服务,为国际友人服务。”<br> 姚经才连忙说:“好!好!”<br> 周总理走后,姚经才很快将底片冲洗出来,并印出全部样片。那天与周总理一起来的中南海摄影师侯波前来取走了样片。<br> 两天后,侯波又来到中国照相馆,对姚经才说:“总理特别喜欢这张样片(即广为流传的那张标准像),不过,你们还要修整一下,修整完后再放大几张。”<br> 姚经才按照侯波的吩咐,把周总理亲自挑选出来的样片底片修整后放大了10多张8英寸和12英寸的照片。<br> 不久,侯波又来取照片。当她拿到照片后,从中抽出一张对姚经才说:“总理让我告诉你,这张照片你留一张,作为纪念。”<br> 又过了一些日子,周总理的秘书来说:“总理要到国外出访,请再洗100张。”<br> 姚经才赶紧安排人如数洗了送去。 《王府井 中国照相馆》(1985) 其实,周总理专门到中国照相馆来拍照片是有原因的。<br> 新中国成立后,为繁荣首都服务业,1956年公私合营后,在周总理倡导下,北京市长彭真从上海动员了6家企业迁来北京,其中就有中国照相馆。不久,16位职工带着老婆、孩子以及照相馆里的全部器材设备,乘火车来到了北京。<br> 中国照相馆落户北京,店址选在哪里?有关部门争执不下。最后,还是周总理拍板:“就放在王府井南口。”<br> 1956年9月25日,中国照相馆在王府井南口正式开张营业。<br> 中国照相馆最早是由江苏武进县人吴建屏于1937年在上海静安寺创建的。迁京以后,姚经才担任了首任总经理。他把服务对象从原来的名门望族和电影明星转向了工农兵和普通市民,并且在短短几年里就迅速发展起来。<br> 姚经才,1923年生于江苏省常州市,15岁就进入上海中国照相馆学徒。新中国成立后,他曾担任过上海照相业工会副主席。中国照相馆由上海迁到北京,33岁的姚经才被指定为公方代表,并出任总经理。<br> 姚经才没上过几年学,但很聪明,悟性挺高。自从他给周总理照了标准像,他和中国照相馆就同时誉满京城。 <br>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每天凌晨四五点钟就有人在中国照相馆门口排起长队等着照相,照相师傅每天要忙到晚上10点左右才能收工。<br> 姚经才虽然是经理,但一直没有停止过给顾客照相,因此总是忙忙碌碌,基本上没有节假日。 《中国照相馆经理、特级人像技师姚经才》(1985) 那时的中国照相馆,呈现出几大鲜明特色:肖像照、婚纱照、儿童照和“全家福”,可以说技压群雄、有口皆碑。<br> 对于普通老北京家庭来说,逢年过节,特别是有家族成员从外地来京探亲的,一定要去中国照相馆照个“全家福”。 <br> 对于那些来京出差或旅游的外地人来说,“看看天安门,在中国照相馆照个相”,基本上是他们必办的“两件大事”。<br> 中国照相馆从1956年迁京以后,就承担起了历届全国人代会、党代会、全国政协会议以及各种全国大型会议团体合影的拍照任务。<br>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周恩来总理是第一位来中国照像馆照相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后来,中国照相馆还为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十大元帅照过标准像。<br> 此外,他们还给梅兰芳、茅以升、谢添、侯宝林、姜昆等社会名流拍过照片。 <br> 中国照相馆以其精湛的技艺和良好的商业道德受到千万顾客的好评,1993年被国家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2000年被评为“全国十佳照相馆”。<br> 姚经才本人1978年后连续三次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79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79年,他还被授予特级人像技师称号。<br> 姚经才不但自己热诚“服务首都人民”,还把真才实学毫无保留地传给了徒弟们。解黔云17岁开始拜姚经才为师学习照相,后来成为高级摄影技师、全国十杰摄影师。另外,中国照相馆还拥有人像摄影名师、高级技师几十人。<br> 姚经才有个弟弟叫姚经文,曾经是上海最老的照相馆——王开照相馆的经理,兄弟俩一北一南,都在最有名的照相馆里当经理。后来,这俩兄弟还各有一个儿子在这两个照相馆里工作。<br> 姚经才在中国照相馆当经理,一直干到退休,他于1997年因病辞世,把“诚信、服务、质量”的经营理念和对摄影艺术满腔的热爱永远留在了北京这块异乡的土地上。 <br> <br> 王雨华 编撰<br> 2014年7月18日初稿<br> 2021年8月16日修改<div><br> 附:中国照相馆和姚经才拍摄的其他几幅照片。</div> 《憧憬》姚经才 摄(1983) 《青年女子肖像》姚经才 摄 吴壬麟 着色(1985) 《婚纱照:幸福的微笑》姚经才 摄 杨伟 着色(1983) 《头戴纱巾的女人 》姚经才 摄 吴壬麟 着色(1985) 《夫妻合影》姚经才 摄 吴壬麟 着色)(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