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烟、乡愁似梦

墨色

<p class="ql-block">关注公众号以来我一直是“应鸣阅读与写作”的铁粉,暑假认真拜读了王清铭老师的散文集《乡路引我回家》,今日适逢中元节,思念已逝的祖父祖母,潜伏了许久的乡愁如海潮汹涌,激荡在心中。</p> <p class="ql-block">再也回不去了!与故乡有关的一切只能在梦中萦绕。</p> <p class="ql-block">初中以前,住在爷爷和爸爸的工作单位在镇上读书。周末和放假便坐爷爷的凤凰单车回家。过完老的官田大桥就是一段石彻的凹凸不平且陡峭的台阶。我下车走路,爷爷则将单车扛在肩上。走完这段台阶路再绕过一段沿着水渠走的泥土路就回到家了。我的家是一幢当时来讲比较气派的两层的大楼房,叫迪吉楼。</p> <p class="ql-block">这幢楼房是我的曾曾祖父李敏迪(李火德第二十四代孙)聚资建成。楼为典型的客家方型土楼,分正屋横屋两部分,设两个大门。正屋的大门是条石砌成的,正上方题有“迪吉楼”三个大字。整幢楼住了同宗8家人。我家住在横屋里。</p> <p class="ql-block">在迪吉楼里,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和少年。不论是与小伙伴们嘻戏玩耍还是被爷爷召集在一起练字读书,都是极其美好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我的爷爷是迪吉楼敏迪公的三房长孙,从小聪敏好学,博览群书。1945年考上厦门大学。1949年毕业后回家乡上杭工作。任明强中学解放后第一任校长。毕生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祖父善良仁厚,关爱学生,受到许多后辈学生的爱戴。我的爷爷长期从事中学英语教学。然而他似乎无所不能,文学艺术均有造诣,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很儒雅的文人。他教我们读英语用趣味记忆。常常给我们一些口诀。比如来是come,去是go,点头yes,摇头no。孩子们都非常喜欢他。记忆中,爷爷从来不会生气,说话总是和颜悦色。我们犯了错误,他也是耐心地用故事教导我们,等待我们认识错误并改正。</p> <p class="ql-block">迪吉楼的正屋和横屋均有上下厅和天井。天井里摆满了爷爷喜欢的花,有凤仙花、美人蕉、玫瑰、月季,还有昙花。记得每逢昙花绽放时,我们都不睡觉和爷爷等着她绽放的那一刻。因为爷爷对我们说过能看到昙花一现的人,一生是幸福的。那润如玉、白如雪、轻如绢, 在轻柔的月光的照耀下,娇媚圣洁的姿容一直还在我的脑海里。而我多次写意、工笔都难以画出她的美。</p> <p class="ql-block">慈爱的奶奶是我们当地最受尊敬的老人。奶奶出身名门,是民国时曾任德化县及古田县县长的林志光之长女,大家风范,德才兼济,为人宽宏大气,深受同乡百姓敬重。奶奶经常给我们讲起迪吉楼的家风。说当年敏迪公时,曾曾祖母是如何的宽宏大量,帮助乡民。常常借出去的东西,不会指望人家还还是不还。所以在当时我们迪吉楼在家乡声望很高。奶奶不仅非常疼爱我们更是对我们言传身教,我们迪吉楼的男儿品行端正,嫁出去的女儿高贵娴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因父亲工作调动小家安到了县城,我便在县城上了高中后又到外地读大学。这以后回家次数就越来越少了,回家的愿望却越来越强烈。爷爷退休后大多时间和奶奶住在家乡。幸好大学毕业我回到县城工作。爷爷奶奶县城我爸妈家住住乡下叔婶家住住。我也开车上上下下还算方便。新农村建设家乡都铺了大路,村村通。汽车可以开到迪吉楼的大门口了。每次回去,和爷爷奶奶喝喝小酒聊聊天心里无比的舒畅。</p> <p class="ql-block">可是五年前均已九十多岁高龄的爷爷奶奶在同一周内离我们而去了。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回家的路就越来越生疏。</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迪吉楼无论怎么修缮也难以掩盖它的沧桑和老旧。叔叔在它的左边盖了一栋豪华气派的欧式洋楼。迪吉楼就像一位满脸皱纹的苍老的中国老太太怯怯的站在一个时髦美丽的洋妞旁边瑟瑟发抖,让人望之心酸落泪。</p> <p class="ql-block">往事如烟,散落何处?乡路难返,唯留残梦。</p><p class="ql-block">(李平英草于2021年中元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