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老照片,延续家族情

百合花开

<p class="ql-block">2012年3月13日的温州商报上有这么一则新闻</p><p class="ql-block">收藏照片的邵女士就是我妈妈。从1970年开始至今,只要有去扫墓留影,妈妈都把它们收集在一起了。50年过去了,再回头看看从前,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1970年,外公去世。那时候我还没出生,所以我只在照片上看过外公的样子。 造坟需要水泥,但是当时物质那么贫乏,市面上根本搞不到水泥。姨夫说他想尽办法,他有个徒弟在青田温溪水泥厂,从徒弟那里搞到2包,然后骑着自行车,50多公里,硬是从青田把水泥驮回温州。</p> <p class="ql-block">1970年12月</p> <p class="ql-block">1971年清明</p> <p class="ql-block">1973年清明</p> <p class="ql-block">1974年清明</p> <p class="ql-block">1975年清明</p> <p class="ql-block">1978年清明</p> <p class="ql-block">1980年4月</p> <p class="ql-block">记得小时候,我们家也都是清明扫墓。清明时节雨纷纷,每次都是阴雨绵绵,上山的路泥泞不堪。大人们在坟前用木架和塑料布支起一个棚,雨越下越大,雨水聚集在塑料布中央,越来越重,看样子木架再也支撑不住它的重量了,二舅就拿起一根木棍,在塑料布下,对着那团水,往上一顶,水往四方哗哗流去,塑料布又恢复平整。那一幕叫人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渐渐地,我们并不固定选择清明做为扫墓的日子。有时候是正月去,有时候是亲戚们回来探亲的时候去,甚至有时候什么都不为,挑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带个酒精炉和面条,去山上野炊,就当是郊游。</p> <p class="ql-block">1987年2月</p> <p class="ql-block">1988年正月 看了照片才知道,原来我87年和88年都穿着同一套衣服。那时流行棒针毛衣</p> <p class="ql-block">1988年暑假 阿末姨那时候移民到香港好几年,第一次带孩子回温州探亲。</p> <p class="ql-block">1991年 阿末姨准备移民到美国,以后回来的机会少了。移民前回家探亲扫墓</p> <p class="ql-block">1992年 姨夫回来探亲。阿末姨没来。他代替阿末姨,按排行的顺序站好。那时候我的妈妈和姨妈们都是40岁上下,风华正茂</p> <p class="ql-block">1994年9月 外婆去世了。她是在那年8月底正面袭击温州的17号台风中受了惊吓。我当时在外地读大学,暑假结束刚回学校。妈妈没通知我,后来丧事结束后,妈妈打电话告诉我,我还记得我刚听到这个消息,脱口而出一声“啊!” 震惊的声音把周围的同学都吓一跳。</p> <p class="ql-block">1995年</p> <p class="ql-block">1996年8月 二舅一家从意大利回来探亲 在武汉工作的二姨和姨夫也回来了</p> <p class="ql-block">1998年正月</p> <p class="ql-block">1999年正月</p> <p class="ql-block">1999年6月,表弟陈健在美国大学毕业,回中国旅行。</p><p class="ql-block">提起陈健,我就会想起小时候的那个笑话</p><p class="ql-block">每次扫墓,都会先摆贡品,陈健那时很小,忍不住想拿吃的,大人们拦住他,说:“要先问外公外婆可不可以?” 陈健就边拜边问:“外公外公,我可以吃吗?”这是二舅在他背后,用鼻子哼了一声:“嗯!”</p><p class="ql-block">陈健欢欣雀跃:“外公同意了,可以吃了!”</p> <p class="ql-block">这时正是杨梅成熟的时候,山上种满了杨梅树,不时有成熟的杨梅从树上掉下,我们就这么一路捡着吃。我们在山上支起酒精炉烧米面吃,每次都是我”主勺”</p> <p class="ql-block">2001年1月</p> <p class="ql-block">2001年11月</p> <p class="ql-block">2002年5月</p> <p class="ql-block">2002年10月</p> <p class="ql-block">2003年9月</p> <p class="ql-block">2004年12月</p> <p class="ql-block">2005年11月 6个姐妹聚齐了</p> <p class="ql-block">2006年11月</p> <p class="ql-block">2007年9月</p> <p class="ql-block">2008年12月</p> <p class="ql-block">2009年11月</p> <p class="ql-block">2010年5月</p> <p class="ql-block">2010年12月 渐渐地出现新的一代</p> <p class="ql-block">2011年9月</p> <p class="ql-block">2011年11月</p> <p class="ql-block">2012年3月 这是人数最多的一次</p> <p class="ql-block">2015年4月</p> <p class="ql-block">2017年4月</p> <p class="ql-block">2018年3月</p> <p class="ql-block">2019年3月</p> <p class="ql-block">2020年10月</p> <p class="ql-block">2022年3月</p> <p class="ql-block">特别要提一下这个牛坑和人坑,上山走到它们前面,我们就知道我们的目的地快到了。这是2个天然的泉眼,牛坑在下面点,往上走大概3米就是人坑。牛坑是给牛饮水用的,人坑是给人喝。我们那时候煮米面,可都是从这人坑中打的水。</p> <p class="ql-block">50年的照片记录了我们的父母从年轻到年老,记录了我们从稚嫩到成熟,记录了这些年发生在我们身上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特别感谢妈妈为我们保留了这些照片,有个摄影家老妈就是不一样(马屁拍拍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