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历史的民族,国有国史,县有县志,族有族谱。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优秀的史学著作灿若群星,辉古今,照未来。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策士纵横,诸候捭阖,载于《战国策》,司马迁发愤著书,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创纪传体例之先河,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班固继踵,著断代史《汉书》,范晔之《后汉书》,陈寿之《三国志》,概为前四史,不仅史料翔实,不虚美,不隐恶,言直而事核,且文采绚烂,斐然而成章。这一优秀传统,历朝历代得以传承,各代王朝皆设国史馆,选才学优异,德高识伟之臣,编修国史,如唐魏征主撰《隋史》,宋欧阳修主修《唐书》,《五代史》,二十五史皇皇巨作,汗牛充栋。</p><p class="ql-block"> 为何史学会受到如此重视,司马光主撰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的书名非常简洁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所谓“鉴于往事,有资于政道也”,唐太宗也曾经感叹:以史为镜,可以知替。列宁甚至说:历史是不容忘记的,忘记历史等于背叛!中国地大物博,疆域广阔,所以地方有郡县志,举凡山川风物、风土人情、政治沿革,皆可入史。中国的家族史和族谱可谓世界绝无仅有,优秀的传统因之而传承,祖先的荣耀激励着后辈。综上所述可见中华文化重史之传统,而作为一所学校,对于校史资料的开发、搜集、整理、保存、展示,其意义也不可小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