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他山之“玉”为我所用,纳“百家”之长解我所困,——记兴国一小数学组暑期集中学习

海尽头是天

<p class="ql-block"> <b> 在这个“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知识老化速度大大加快,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过时。因此,教师终身学习,不仅成为时代的呼唤和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成为教师教学自我提升的需求。</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 <b> 兴国一小的校领导,一直很重视在教研教改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此,学校研究决定在8月22日进行全体教师集中学习培训,我们数学组上午开展了名师课堂视频观摩活动,下午进行了集中交流研讨。</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i>名师之课观摩篇</i></b></p><p class="ql-block"><b> 观摩课的内容分别是《平均数》、《负数的认识》、《与圆周有关的问题》。</b></p> <p class="ql-block"><b>  《平均数》这节课,吴正宪老师用班级平均分引入,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引出求平均数的问题。本节课在课堂教学中,题目始终围绕着本课的内容“平均数”展开,形式多样,内容比较丰富,对教学重点内容进一步升华,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b></p> <p class="ql-block"> <b> 张奇华老师的《认识负数》这一课,听完之后让人茅塞顿开,原来负数可以这么上,从表面的符号貌似孩子们认识了负数,实际上还是一知半解,张老师让孩子们从生活中寻找所看到的负数,对负数的理解,提出有关负数的疑惑,解决负数的问题,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学生互相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孩子们由一知半解引到完全不懂再到完全理解。</b></p> <p class="ql-block"><b>  《与圆周有关的问题》这节课中,刘德武老师用探究花瓶、钟表盘残片、螺旋线周长的形式,让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发挥想象力,运用了不同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发散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抽象的数学问题中找到具体的数学关系。</b></p> <p class="ql-block"><b>  在师一日,便不可荒废半日。本次集中学习,教师们积极参与,认真学习,为自己的专业成长注入新“血液”,增加新力量。</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i>集中交流研讨篇</i></b></p><p class="ql-block"> <b>著名作家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b></p><p class="ql-block"><b> 和同事们交流,大家都畅所欲言,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整个交流活动的气氛甚是热烈。</b></p> <p class="ql-block"><b>  六年级数学老师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但谈了自己培训的心得,而且还给我们讲了他们是如何转化学困生的干货,老师们都听的津津有味,掌声不断。</b></p> <p class="ql-block">  <b>培训在教研组长杨小梅老师的深刻总结中结束了,但学习和思考并没有停止,也不能停止,一直在路上,虽然前边的路很长,前面的人很多,我们不能走到最前沿,但会朝这个目标去努力。</b></p> <p class="ql-block"><b>审核:李云霞</b></p><p class="ql-block"><b>策划:李君平 成琳</b></p><p class="ql-block"><b>负责人:杨小梅</b></p><p class="ql-block"><b>制作、摄像:陈娟红 薛林兵</b></p>

负数

学生

平均数

教师

集中学习

老师

数学组

问题

交流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