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眼中有光芒,灵魂有书香的教师——滨州实验学校西校区八年级组线上读书交流

小跃

<p class="ql-block">  “当我还是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肉。读书对人的改变也是如此。”</p><p class="ql-block">——题记</p> <p class="ql-block">  盛夏之约,书香为伴。8月18日下午,滨州实验学校西校区八年级组的老师们老师在网上举行了一次以“做眼中有光芒,灵魂有书香的教师”主题的线上读书交流会。</p> <p class="ql-block">张海荷老师: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前三章有感:近期我又用了十天左右的时间读了《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前三章,感觉每读一遍就有不同的收获和感概,在教学中我的很多想法都能和书中的理论产生共鸣,很多疑问也能在书中找到答案。书中提到了当前教学设计的两大误区:“聚焦活动的教学”和“聚焦灌输的教学”,这个总结让我有醍醐灌顶的感觉。课程改革发展到现在,课堂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有些理念虽然受到冲击,依然深深困扰着教师。我所观察的很多学科教师总是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盲目灌输,忽视了理解和设计。小学科教师往往承担了“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他们花样翻新的搞着课堂活动,快乐的课堂,低效的学习,忘记了初心和目标。这本书恰恰针对于这两类教学中的突出问题,进行理念引领,过程分析,操作步骤,模式引领、体系建构,其中还运用了许多真实的案例和生动的故事,帮助我们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观点,传递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鲁言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赵晓雪:挺立在暴风雨中的巨人</p><p class="ql-block">——读《艾青诗选》有感</p><p class="ql-block"> 假期语文组的老师们同学生们一起,阅读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名著,共读共思共成长。艾青,生于动乱的时代。22岁那年,风华正茂的他带着满腔热血踏上归国的列车,投入祖国的怀抱。他还没来得及将美好的愿望投放到实践的海洋,已被袭来的风暴打湿、吞没。三年的监禁生活,暗无天日,无休止折磨着正值青春年少的艾风雨无情,人间有爱。艾青就是那位传递大爱的现代诗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精神在艾青的诗歌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即便是后来遭受文革的迫害,被迫停笔二十载,他依然在讴歌光明。在《光的赞歌》中,他写道:胜利是属于人民的,和人民在一起所向无敌。他被称为人民诗人。纵观艾青的一生——波折坎坷,不时有暴风雨袭来,他不惧风雨,站在时代的浪尖,挥动大笔,极力呼号。他是诗人,更是战士,直面风雨,让人钦佩。风雨过后是彩虹,他的诗就是装点彩虹的颜色,和着温暖的风,温润的雨,滋养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朱清:</p> <p class="ql-block">王倩倩:</p> <p class="ql-block">李杰:</p><p class="ql-block">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是一本有关家庭教育的著作,但是其中的一些教育观点对于教育教学大有益处。读完尹建莉老师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我的脑海中浮现的是这一段话,也是我对这本书的理解和感悟:植物在一粒种子的已经设定好了生长程序,先发芽、生根、长叶子、然后开花结果,人的生长秩序亦然,在基因里已经设定好了的,我们不能一口吃成大胖子,也不会没学会走就会跑的。无论植物的生长还是人的成长,顺其自然才是端正的态度,拔苗助长是要不得的。</p><p class="ql-block">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度的阳光和雨露,如若遭遇旱涝等就无法正常生长。人其实也一样,我们的成长除了物质基础外,还需要自由、爱和尊重等需求,缺失了我们就不能健康成长。所以所谓最美的教育其实就是顺其自然的教育,保障物质基础的同时,保证爱和自由的需求。以尊重这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的态度对待他。简单有效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融合的方式,却非常值得我学习借鉴。在孩子的教育上只有我们不断加强自我教育能力,才能为孩子提供更宽松、愉快、深入的教育方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友帅:</p><p class="ql-block"> 读《陶行知文集》有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教师,没有对学生的爱、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爱是无法教育好学生的。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孩子的技巧。反思我自己的课堂教学,我曾经有过那么多的无奈:当我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有条不紊”地实施,期望达到预想的效果时,我的学生们偏偏喜欢“节外生枝”;当我给孩子们出示我费尽心机做出来的课件,想赢得孩子们惊奇和喝彩时,却见孩子们一脸漠然,没有兴趣……多年来,我虽然在教师这个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用心良苦,一次次“告诉”,一声声“叮咛”,一遍遍“咀嚼”,可谓“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然而我却失望地发现,我的“投入”,我的“痴迷”,我的“煞费苦心”,从来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和“孤芳自赏”,可他们并不“领情”。于是,我也曾委屈、也曾困惑,也曾大动肝火,也曾百思不解:我的教育怎么了?学生们怎么了?我想究其原因是自我感觉太好,太夸大自己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知识的源泉”,这美好的角色一直使我在他们面前透着一脸的“霸气”,一直处于“主宰”课堂的地位。其实,正像萧伯纳说过:“我不是你的老师,只是一个伴侣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江斌:</p> <p class="ql-block">姜艳弘:</p> <p class="ql-block">高杨:</p> <p class="ql-block">马林:</p> <p class="ql-block">张然然:</p> <p class="ql-block">高振跃:数学是一种技术,文化,更是一种思想方法,它具有丰富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数学与自然现象紧密相联。数学不再是课本中的加减乘除。它可以打开学生的视野,把过去、现在、将来的有关知识浓缩在一起,供学生采集,让学生分享人类的文化精神财富。读了《初中数学教学策略》一书,让我对初中数学教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领悟了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真谛,掌握了初中数学教学基本策略,从而提高了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让我觉得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不断提高初中数学教师的科学文化素养。只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有一个全心全意做好工作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应该是教师的一项基本任务。教师的文化科学知识素养决定着教师对教学内容把握的准确度,决定着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的高低,也直接关系着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智力的发展与能力的培养。</p> <p class="ql-block">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书籍带给我们的是精神上的充实、心灵上的陶冶、能力上的提升。作为教师,我们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更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从书中汲取教育的智慧,并将这份智慧惠及每一位学生。</p><p class="ql-block">惠享悦读 共品书香,</p><p class="ql-block">一路学习 共同成长。</p>

教学

教师

教育

学生

艾青

数学

初中

书香

课堂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