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东公园的一道美丽风景 文/李子嘉

斯阳

<p class="ql-block">  我的母亲齐风琴生于一九三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病逝于二0一七年六月十八日。对于这个世界而然,母亲的一生是平凡的,她和千千万万个普普通通的母亲一样,相夫教子,生儿育女。但是对于我们家庭而然,对于我们当时居住的东公园地区的人而然,母亲的一生又是不平凡的。母亲共生育我们五个子女,她尽其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自己全部的爱,把我们抚养成人,并成家立业。也许是在母亲的护佑下,我们五个子女无论是在家庭和事业上,都很顺利。就我们家庭而然,母亲顶起了半边天,每天起早贪晚,既要工作,又要操持一大家人的生活。但母亲不论是工作,还是教育我们子女,哪一样都做的有条不紊。正是在母亲的精心呵护下,我们 姊妹五人才能健康成长。我们的家也是一个被别人羡慕的幸福美满和睦的家庭。 </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说母亲又是东公园地区的一道风景呢?如果你是东公园地区居住过的老人,你会知道三个人。一个是东公派出所的所长王毅,凡是东公园长大的孩子都熟悉这个名字。在五六十年代的人民警察,是真正受到人民群众拥护和爱戴的,特别是王毅所长,穿着一身威武的擎服,走在大街上,就是对坏人的一种震慑。记得那时七八岁的孩子要淘气的时候,大人们就会说。:王毅来了,再淘气就会把你抓到派出所去。一听说王毅来了,吓的孩子们再也不敢淘气了。所以,王毅所长是东公园地区家喻户晓的一道风景。</p> <p class="ql-block">  东公园的第二道风景,就是经常在派出所门前和东公园商店门前卖冰果的老徐太太,她住在东公园三盯目,小白房西边道南侧的楼,有个女儿叫王芳。当时,在东公园卖冰果的也有其他人,但是像老徐太太卖的时间那么久,给人们印象那么深的恐怕只有她了。我出生于一九五五年,从我记事时起到中学毕业,就是吃着她卖的冰果长大的。至于吃了她卖的多少根冰果,这数字已经无法统计。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能吃上一根冰果,那是一种极大的享爱。所以,在东公园,出生在五六十年代的孩子,及乎都是吃老徐太太的冰果长大的。至今回忆起来,老徐太太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老徐太太是当之无愧的一道风景。</p> <p class="ql-block">  公园地区的第三道风景当属我的母亲了。因为母亲在东公园商店东公园门市部当了三十多年的主任。在那个商品短缺,计划供应的年代,这个岗位是扱端引人注目的。我母亲是在一九五一年开始在东公园商店参加工作的。据我的大姑李素芝回忆,母亲生完我的大姐李艳萍后,就到公园商店参加工作了。当时叫合作社,就是参加合作社的人都要自己出资进行集资经营,待盈利后再把集资钱返还给个人。据大姑回忆,为了让母亲上班,爷爷亲自到亲朋好友家去借钱。当时的合作社按企业性质应该是集体企业。后来是哪一年转为抚顺市副食品公司东公园商店的,我就不清梦了,但可以肯定的是,抚顺市成立副食品公司后,东公园商店就归属副食品公司了。所以母亲也就随之成为了国有企业的正式职工,也是我市商业系统最早参加工作的国企职工,大约时间是在一九五三年左右。母亲自己添写的参加工作时间是一九五三年,估计是入职国营企业的时间。所以,从母亲参加工作的履历看,母亲是商业系统参加工作最早的一批职工。</p> <p class="ql-block">  东公园商店始建于一九三七年,也就是它和东公园住宅楼是同时峻工的。满洲国时期称为洋行,因为当时东公园住的都是日本人,人口不是很多,所以经营规摸很小。到国民党时期虽然开始由中国人经营,但因国民党把抚顺经济搞的一团糟,日用百货和副食品供应短缺,物价飞涨,民不聊生。一九四八年抚顺解放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抚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物质供给也逐步好转。母亲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参加工作的。</p> <p class="ql-block">  母亲一生吃苦耐劳且天资聪明。这与母亲成长的家境有很大的关系。母亲家祖籍本是沈阳人,因外祖父在绥中县前所火车站当板道钗 的铁路工人,所以母亲出生在绥中县前所镇。据母亲回忆,她小时候的家境本来是不错的,全家六口人,母亲姊妹四人,母亲上边有一个哥哥,下面两个弟弟。本来是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但天有不测风云,在母亲十二岁的时候,我的外祖母得了急性肠炎,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就是吃中药,结果久治不愈,一命呜呼。当时外祖母才三十九岁,正是人生的黄金年龄。外祖母一走,家里倒塌了半边天。因为那时大舅已经国高毕业,在县城里找到了工作。家里就剩外祖父领着三个未成年的孩子生活。两个舅舅,一个十岁,一个八岁。由于外祖父根本就不会做家务活,操持家务的重担就落在了十二岁的母亲身上。当时母亲正在读小学四年级,为了担起家庭生活的重担,母亲只好辍学了。</p> <p class="ql-block">  母亲从十二岁开始操持家务一直到外祖父又续了弦,才把财政大权交给了后妈。我这后姥姥是个非常刁蛮的人,虽然她自己没有孩子,但对母亲和两个舅舅非常不好,特别是对两个童年的舅舅,非打既骂,缺衣少穿。于是母亲就千方百计的保护着自己的两个弟弟,和后妈进行抗争,既有斗智,又有斗勇,在母亲宁折不弯的抗争下,保护两个弟弟读完了高中。两个弟弟也长大了,母亲于一九五0年和父亲结婚,才离开绥中前所镇来到抚顺。</p><p class="ql-block"> 这一段的生活经历,不仅锻炼了母亲吃苦耐劳,不畏惧困难的精神,而且也提高了母亲超凡的家庭理财和创收能力。据母亲回忆,后妈进门后,钱把的紧紧的,他们姊妹仨人一点零花钱都没有,仅能维持吃饱肚子,和亲妈活着的时候比,真是黑白两重天。母亲为了能弄点零花钱,就和镇里同龄的孩子“跑火车"。所谓跑火车,就是利用三海关的地理位置,利用前所火车站上下火车的方便条件,她们把关外的便宜货带到关里卖掉,再把关里的 便宜货带到关外卖掉,从而争点差价。特别因外祖父在铁路工作,乘车逃票的机会很多,这样更降低了跑火车的成本。据母亲讲,当时她们倒腾的主要是布匹和日用百货等,而且经济效益也不错,这样,母亲能有点零花钱来贴补两个弟弟,给弟弟们买些吃穿用的东西。同时也让母亲懂得了一些经商的道理,为后来从事商业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由于母亲有小学四年级的文化基础,算盘打的又快又准,而且能吃苦耐劳,参加工作后进步非常快,很快就成为了商店的业务股干。这也要感谢奶奶的支持,因为奶奶那时还年轻能干,我们姊妹五个基本都是奶奶带大的,缝缝补补,洗洗涮涮等大部分的家务活都由奶奶干,母亲只是帮助搭把手。这样就让母亲能一心朴在工作上。所以母亲参加工作后不久就走上了领导岗位,并入了党。而且这个领导岗位官不算大,但岗位和责任特别重要,也非常显眼,就是抚顺市副食品公司东公园商店东公园门市部主仼。其实当时东公园商店是市副食品公司比较大的一个基层单,管辖东公园,玖保町,电瓷厂住宅区及揄林地区的工人新村和东大院的商品供应。商店下辖五个门市部,第一门市部就是母亲所在的东公园门市部,也叫中心门市部,因为它的规摸最大,商品种类最多,供应比较齐全,人们俗称"大合社"。第二门市部叫高中门市部,在玖保町二中北门附近,主要负责抚顺发电厂和抚顺石化部分住宅区的商品供应。第三门市部叫电瓷厂门市部,在玖保町电瓷厂家属搂附近,主要负责电瓷厂家属楼的商品供应。第四门市部叫工人新村门市部,在榆林地区挖掘机厂工人新村家属楼附近,负责整个工人新村的商品供应。第五门市部在榆林地区的东大院,负责整个挖掘机厂东大院家属住宅的商品供应。</p><p class="ql-block"> 东公园商店除了这五个门市部外,还有两个加工厂,一个是东大院豆制品加工厂,一个是东公园熟食品加工厂,分别负责向五个门市部供应豆制品和熟食品。其中东公园熟食品加工厂生产的香肠,曾被评为辽宁省和抚顺市的优质名牌产品。所以,当时整个东公园商店的规摸是很大的。</p><p class="ql-block"> 母亲在三十多年的工作履历中,有百分之九十五的时光都是在东公园商店东公园门市部主任这个岗位上渡过的。因为在那个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在哪个重要生活用品都要凭票供应的时期,人们对商店的关注度是很高的,甚至某某某卖肉,某某某卖布,某某某卖菜的营业员,都是当时的小名人,人们耳熟能详,所以,母亲作为门市部的负责人也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p><p class="ql-block"> 在东公园商店的五个门市部中,母亲所在的门市部规摸最大,供应商品的户数和人口数量最多,所以管理难度也最大。母亲退休后,经常和我聊起她在商店三十多年的工作经历,使我对母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如果把母亲的工作经历作个简要的总结,我感觉有这么几个特点。</p><p class="ql-block"> 一是严于律己,做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有句俗语说,常在河边站,哪能不湿鞋。母亲从事的商业工作,是一手拿钱,一手拿货。而且每天在八小时工作内都与这两样东西打交道,能做到常在河边站,就是不湿鞋。这的确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但母亲做到了。就如母亲常对我说的,管不住自己的心,管不住自己的手,你就别在商店干。当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不可能不得罪人,母亲也是如此。文革刚开始的时候,也有人想借机整整母亲,但是苦于找不到母亲的矛病,只能说母亲工作霸道,批评人过于严格,别的什么也说不出来。母亲不但严格要求自己,对家人也是如此。从我记事起我就清楚的记得,母亲从不自己买东西回家,母亲下班回家从来就是两手空空。而家里采购物品都是奶奶带我们去买,那时买菜都用大柳条筐。在我小的时候,经常和奶奶挎着筐去买菜。而且母亲经常叮咛营业员,我老婆婆来买东西时你们一定要一事同仁,不允许有任何的照顾。正是母亲的严于律已,得到上级领导和广大职工的认可,也才能在门市部主任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三十多年。特别是在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及文革停工停产时期,那是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能经爱住物欲的考验,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p><p class="ql-block"> 二是严格管理,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票证年代,重要的商品都是凭票供应的,有粮票,布票,肉票,鸡蛋票,鱼票,豆腐票,肥皂票等等,这样,无形中就增加了一道管理程序。就是你卖出的商品不仅钱和物要对上账,而且还要和票据对上账。并且发出票证后,要千方百计的保证供应。母亲脑子聪明,管理经验丰富,而且对所有 柜台的货物流通情况都非常经通熟悉。不但制定严挌的管理制度,而且经常组织点货。用百姓的话说就是核对账物及库存。营业员是最不喜欢经常点货的,因为他们平时的周日都不休息,而点货的时间一般都安排在晚间,一干就是大半夜。母亲不辞辛苦,每个柜台点货时,母亲都亲自参与,虽然多挨一些累,但能做到心中有数,保证不出管理上的漏洞。尽管那时是计划经济,管理比较严格,但也有一些漏洞,比如卖布的,就有剩余布头的处理问题。比如一匹布卖到最后剩个一尺半尺的就没人买了。这样就需要把布头处理掉,只收钱,不用收布票了。因为那时哪一家的布票都不够用,所以能买到布头拼一下,照样可以给小孩做衣服。所以,在处理布头时首先照顾那些社会上的困难户,其次照顾商店里孩子比较多的营业员。</p><p class="ql-block"> 再比如卖肉也有一些说道,就是卖猪肉剃下的骨头是不要肉票的,卖给谁都可以。为了把这个问题处理好,避免出现商店内外都有意见,母亲决定一是卖给家中有病号的困难户,以增加一些营养。二是卖给当地的部队,以改善部队的伙食。三是商店内部职工平均分配,这也算商店内部职工得到的一点福利。这样做使商店内外都没有意见。</p><p class="ql-block"> 三是吃苦耐劳,事事处处给群众做出表帅。母亲是一个不怕吃苦的人,哪个柜台忙,母亲就出现在哪里,和营业员一样卖货。特别是到了卖秋菜的季节,母亲起早贪黑的奋战在第一线。那时卖秋菜和现在不一样,那时冬天没有青菜,每一家都靠吃储存的罗卜,土豆,大白菜过冬,所以每到冬季来临,家家挖菜 窑,掩酸菜。每一家都要买上千斤的大白菜过冬。所以一到这个季节,商店要卖掉几十万斤的大白菜,而卖蔬菜的营业员也就十多个人,而且又大都是女同志,工作強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每到这时,母亲就组织其它拒台的营业员支援蔬菜组的营业员,大家齐心聚力,来完成大白菜的销售工作。上了年纪的东公园人都会记得,每到大白菜销售季节,商店的大门前,马路边上,到处堆的都是大白菜垛。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半夜时突然下起了雨加雪,母亲连忙起床对父亲说,还有好几垛大白菜没盖草莲子,我得去盖草莲子,不然大白菜冻坏就不好卖了。因为我己经是十多岁的大孩子了,就和妈妈一起来到商店。母亲喊醒打更的老头,从仓库里拿出了一些草莲子,把裸露的大白菜垛盖好后,我们才回家。</p><p class="ql-block"> 母亲在东公园商店工作的人生历程,就是这样一天天,一步步走过来的。大部分的东公园人都亲切称呼母亲为齐主任,年龄大了,就称呼为老齐太太。</p><p class="ql-block"> 现在回想起来,在那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正是有母亲这样一代人,一代真正的共产党人,他们心里想着人民,心里装着群众,才保证了把人民群众所需的基本生活用品及时供应到群众手中,不仅保证了群众的基本生活所需,而且保证东公园地区的稳定,从而保证了我市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我为有这样的好母亲而感到骄傲和自毫。母亲虽然己经离开了我们,但她的品挌和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她将永远是我们仰敬和学习的榜样!母亲,我们永远想念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1年8月22日中元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