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金笔

苏慧

<p class="ql-block">半个多世纪前,我曾拥有一支上海制造的英雄牌金笔,那是1965年我小学毕业,参加易门矿务局中学升学考试成绩优秀,父亲特意买了奖励我的。至今我还清晰的记得它的模样:湛蓝色的外壳,笔管为不锈钢材料,笔尖用纯金制作,整支笔晶润透亮,就像一幅柔软的绸缎,在精美的包装盒里尽显高贵。</p> <p class="ql-block">小学毕业时的我</p> <p class="ql-block">我考上的中学,是一所专门为矿务局职工子女开办的寄宿制学校,校舍由原苏联专家援建的一座选矿厂改建,据说是由于设计原因尚未使用就改建了。校园里环境优美,有办公楼、教学楼、花坛、篮球场、游泳池、图书室、食堂、红砖圆顶的学生宿舍,最让我高兴的是教学楼里每间教室都宽敞明亮,课桌椅子全是崭新的,任课老师大都是内地师范大学毕业的青年教师,风华正茂,才华横溢。唯一的小小缺憾,就是我遵从母亲的叮嘱,没有把金笔带到学校使用,也没有告诉班里的任何同学。</p> <p class="ql-block">按理说,以我们家的经济条件,买一支金笔也不算什么,因为父亲工资高,早在个旧云锡公司时,父亲的月工资就有一百多元了。但在那个年代,矿区职工的月工资普遍都是三四十元,讲究的是艰苦朴素,我一个中学生,是不好用金笔的。</p> <p class="ql-block">每次周末回家,我总是迫不及待地从书桌抽屉里拿出金笔,仔细兴奋地欣赏一番。如有提前布置的作文,我就用金笔把事先写好的草稿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其余时间我则用金笔抄写唐宋诗词,或给外婆写信,我还用枣红的丝线为金笔钩了一个笔套。由于纯金的硬度软,金笔笔尖与纸张摩擦小,书写速度比普通钢笔快很多,每当笔尖流畅的划过作业本,留下一行行清秀字迹,那种感觉非常的愉悦美妙,手感也很好,不论书写多长时间,手指都不会酸累</p> <p class="ql-block">在矿中读书期间,紧张快乐的学习生活过得飞快,少女时代编织的大学梦想,时刻激励着我奋发努力读书。而这美好的一切,却因1966年5月发生的文革中断了,那时的我,无论如何想不到,我的中学时代也结束了</p> <p class="ql-block">狂热的文化大革命令我困惑不解,刚开始没有书读曾让我不知所措,后来在父亲的引导下,我自学了初二、初三的课程。在家自学的日子里,我一点也不孤单,因为有金笔的陪伴,我用金笔写下大量的读书笔记,演算过一道道的几何习题,还练就了一手漂亮潇洒的钢笔字。此后的岁月,无论是在大学校园,还是工作单位,我的钢笔字,收获了无数的赞美。自学的经历,让我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坚持和不放弃</p> <p class="ql-block">大约1968年9月,学校通知复课,我满怀希望的做好了读书的一切准备,期待着返回学校继续完成我的学业。可回到学校并没有上文化课,而是安排学军学农和政治学习。10月的一天,矿务局军管会所属部队的文艺宣传队到小绿汁慰问演出,学校组织我们去电影院观看。不知是因为人员拥挤,还是我挂着的笔套脱落,演出结束的时候,我挂在胸前的金笔不见了!笔套也不见了踪影,着急的我在散场后的电影院里找了好长时间也没找到。就这样,陪伴我3年多的金笔丢失了,留给我深深的不舍和遗憾。</p> <p class="ql-block">青春的岁月已经走远,多少往事随着岁月的流失也已淡忘,唯有那支丢失的金笔始终让我念念不忘。1994年5月,我去北京参加对外经贸部的技改工作会议,住在二十一世纪酒店。一个傍晚时分,我在附近的燕莎商城,忽然看见一支与丢失金笔相似的金笔,欣喜之余我当即买下了那支金笔。回到酒店,我久久的凝望着那支刚买的金笔,却没有当年父亲送我金笔时的激动兴奋,怎么也找不到快乐的感觉。此刻的我,终于真切的感悟到:那支丢失的金笔,寄托着父亲对我的殷切希望,载满了我少女时代的纯真和梦想,它是任何贵重礼品也替代不了的。我把这份深情的思念和美好回忆用心珍藏,永远忘不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