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名师,踮脚成长——观名师王崧舟视频课有感

Lovely

<p class="ql-block">在这个节令入秋,气温却在盛夏的8月,有机会通过网络观看了王崧舟老师的6节视频课和相关讲座。3天下来,心潮澎湃,受益匪浅。王老师的课无论是设计还是执教,尽显大师风范,有气质,有风度,简直是教学艺术品。享受了几天视听盛宴,课已尽,意犹未尽。在这里我浅谈几点个人的感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语文教学不能只盯着那点会考的东西,要铺展教学,延伸教学,深入教学。</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王崧舟老师的这几堂课,每堂课涉及的知识面都很广,挖掘的文化内涵很深。如《爱莲说》,从莲到人,从周敦颐到周树人、周恩来;从物到人,从品质到文化传承。这个延伸与拓展,直接把文本知识渗透到人的灵魂。感觉这个莲花的品质和文化传承像人之繁衍一样生生不息。再如《红楼春趣》一课,教师首先让学生明白,读小说读懂故事内容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读懂人物形象。节选主要人物是宝玉,学习重点便是抓住描写宝玉的表现的语句,体会宝玉给人的印象。约60分钟时间,课文学完了,但课没有结束。后面的教学活动,不是围绕书本了,而是延伸到课外资料。王老师找出《红楼梦》的两个版本,借助几个片段,用黛玉的一句“这一放虽有趣,只是不忍”为引子,来分析黛玉这个人物形象,从而明白宝玉黛玉因为相互懂得才成为知己。教学时间远超一个课时,讲了很多不会考的东西,好像在浪费时间。其实这正是王老师的文学名著阅读推进教学理念——“立足课程,超越课程”的体现。</span></p> <p class="ql-block">我是一个上课很容易“跑题”的人。比如在教学《伯牙鼓琴》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子期死了,伯牙失了知己为什么会破琴绝弦,我启发学生发挥想象,他们可能是怎么相遇,相识,相知的。还举了两个例子:红楼宝黛的爱情和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的故事。浪费了整整一节课。“士为知己者死”,这是友谊的最高境界。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知己。一个人要有足够的能力撑起自己的志向,足够的人格魅力吸引人追随。这样的人才会有知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几度努力想改掉这个毛病。听了王崧舟老师这几节课,我还是不改了吧。但要多注意不要跑离了方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附加几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王崧舟老师把“交流平台”的阅读名著的方法贯穿其中。所以“交流平台”不可错过。不要把它当一个独立的内容剥离出来,而要像肌肉附着骨骼一样把它应用在阅读教学中。</span></p> <p class="ql-block">二.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常说,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便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同样的一句话、一段内容或一本书,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角度可能不一样。个人的读书感受没有对错,只有不同,应予以尊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老师的所有教学行动都体现了这一点。特别突出的例子便是读《枫桥夜泊》时,王老师让学生用一个字说说读诗后的感受是什么。一女生说“愁”。然后一男生说,要补充该女生的说法。王老师马上说:“不需要补充。她是她的感受,你有你的感受,说你的感受就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三.要重视课后的思考与练习。</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课文《好的故事》教学活动归纳起来分为两块:“读文”和“读人”。“读文”即读懂课文内容,“读人”即读懂文章内涵,读懂鲁迅思想。整堂课都是围绕课后两个思考与练习展开教学的。课后思考与练习是教材编者依据单元教学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的。所以突破了课后思考与练习,也就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王老师的课还有很多优秀特点:评价艺术高超、善于捕捉学生的细微表现、启发引导教学有方、发生预设外状况从容不迫、重视以读促悟……这些都是非常可贵的教学品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最后我由衷地赞叹,王崧舟老师思维反应之敏捷,语言能力之强大,文化底蕴之深厚,让我顶礼膜拜。我就是向天再借五百年,也只能望尘莫及。</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