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青春往事——知青岁月之二

真诚待你 10581791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青春像花朵一样美丽芬芳;有人说青春像彩虹一样询丽多彩;我要说,我们那代人的青春更像闪电,在天空中爆发出耀眼的光亮,又像雷鸣,轰隆隆响彻云霄无可阻挡。青春的岁月啊,是我们用汗水与泪水交织汇成的美丽画卷;是我们用辛勤劳动,不懈奋斗与友爱互助,共度时艰,铸就的青春华章。每当想起那段难忘的经历和艰苦的岁月,我都会想起好多熟悉的场景和青春往事的点点滴滴。</p>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万事起头难。知青刚刚从城里来到农村,对于农村条件的艰苦以及劳动的强度并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我们去的时候正赶上那里在紧张的秋收割地时节,我们身穿工作服,头戴草帽,手戴手套,全副武装上战场,可是几天下来我们最初的新鲜感和精神头就一扫而光。那里都是盐碱地,只适合种大田玉米高粱之类庄稼,而高粱也好,玉米也罢,收割的时候总要在闷热不透风的庄稼缝隙中劳作,汗流浃背不说,秋风吹过来又浑身透凉气,脸上胳膊上凡是暴露的皮肤都被高粱和玉米叶子划出道道伤痕,累累血迹。我们从来也没有做过这样的活,男生表面自做镇静,心里暗暗叫苦连天;女生被熟透的庄稼叶子刮得丢盔卸甲,有的连手套、毛巾都找不到了,甚至哭了鼻子。那里是一马平川的大地,庄稼一拢到头都是一两里地,等干到地头休息,我们几乎都累趴下。这还不算,个别刺头社员还嘻嘻哈哈看我们笑话,说风凉话,把几个女同学气得与他们理论。好在领工的邵队长当场把那个社员一顿臭损,看他那蔫茄子样,大家也出了一口气,得饶人时且饶人吧。邵队长说:他也是看你们干活不上道。有嘴无心,顺嘴咧咧,大家别放心上!农活你们初来乍到,开始懵懂,适应一段时间就好了。队长的一席话让我们心里宽松不少。回顾那段秋收时间,的确是我们最感觉痛苦和劳累的阶段,几个月后我们真的慢慢适应了那种艰苦与劳作的日子。刀不磨不快,人不练不强,我们的青春正是在这样的磨砺中成长。你看图中创业队的女生都与男生一样挑起土蓝轻松自如,疾步迅走,更何况我们男生了。</p> <p class="ql-block">  知青在农村首先要过劳动关和生活,我们很快就适应了。其次就是与当地村民之间的磨合关系。就像有的城里人嫌弃农村人土气一样,有的农村人同样看不上城里人的娇气,用他们的话说我们“像个秧子”也就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怎样改善这种局面,大家纷纷表示我们知青就是要用迎难而上,挺起脊梁,战胜挑战的实践改变个别人对我们的误解和成见,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磨合,尽快消除隔阂,与当地社员建立一种和谐共处的亲密关系。青年人办事就是雷厉风行,说干就干,晚饭后我们无论男生还是女生,三人一伙两个一群的到社员家里串门聊天,拉近知青与社员的关系,加深我们与贫下中农的感情,用当时最时尚的话就是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有的帮社员写信,有的帮社员挑水,还有的同学从家回来帮社员捎点紧缺物品等等,短短不到一个月,村里谁和谁家是本家,谁的秉性如何,谁的过往故事,哪家富裕哪家穷,我们都知道的一清二楚,了如指掌。大家像走亲戚一样与村民相处相知相助。谁家有上房等活计我们知青都到场帮工,社员有大事小情我们也阵阵不落,频繁交往,加深了解,知青与社员的关系越来越密不可分。此张照片就是当地青年与我们知青在一起的合影留念。那时候我们喜欢戴军帽,穿军装,农村青年也都随我们戴军帽,穿军装,有的帽子上还像模像样整个红五星戴上。</p> <p class="ql-block">  城乡差距缩小了,知青社员贴近了。头一年过年正好赶上上级号召“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也就是春节不回家,留在农村与贫下中农一起过年。邵队长闻风而动将我们十六名青年每个人都分配到各家(五类分子除外,必须是贫下中农家)过年。从除夕当晚开始到初一晚上结束,一共三餐,顿顿佳肴,家家都比赛看谁家招待的好。农民就是这样纯朴,别看他们平时有的过的好些,有的过的差些,但是谁家过年不吃顿饺子呀,都把自家最好的东西拿出来给我们吃,不管哪家餐餐都是七碟八碗的,吃的我们各个满嘴抹油,小肚溜圆。回来还互相交流吃的什么什么。这年过得真是新颖别致,有滋有味。我们头一次在农村过年,农民对我们的热情招待让我们打心眼里感动,与贫下中农的感情更贴进了一步。在交往与接触中彼此信任,互相帮助,村民有心里话也愿意说给我们,青年人也愿意接近我们,每当有知青回城大家合影留念时候,他们也会依依不舍的参加合影留念。我们再没有心理与精神压力,再看不到轻视冷漠知青的眼神,再没有亲人不在身边那种苦闷与孤寂,感觉周围到处都有自己的亲人。</p><p class="ql-block"> 我与我的同学都有自己串门的农家,都有自己处得来的当地朋友。现在想起来就和当今干部建立对接联系点差不多。就拿自己来说,我与青年点西头邻里董叔家走往较多,董叔一家老实厚道,我们处得十分亲近,我空闲时间常去他家坐坐,聊天解闷,也说说城里的新鲜事,他们听得津津有味的,一家人可盼我去了,连他家孩子几天不去都来拽我,每次回家都给他们带些农村短缺的东西,农村当时灯泡不好买,我一下给他带了十几个灯泡。坐火车怕挤了我包了好几层报纸。而我每次回家,董叔都会要我带上他自己亲手酿的芝麻香油。妈爸都说这香油味正好吃。一次我夏天患了热伤风浑身滚烫,董叔见我脸红气促的,赶紧要我躺下用白酒给我揉搓前胸后背,别说真管用,完事觉得很舒服,回去睡一觉起来退烧了。回城以后我曾经回去几次看望董叔,真的很想念他们一家,有时候做梦都会梦到他们一家人。还有每当轮到我做饭的时候,后院与我一同看青的徐家嫂子都会过来,蹲在灶台前帮我呼呼拉风箱,嘘寒问暖待我亲如兄弟。一晃五十年过去,每当回想青春往事我的脑海里都会出现董叔、徐嫂、海山大叔、高大爷、邵队长等熟悉且亲切的面容,我会情不自禁想起黑山那块土地,尤其是村里那些纯朴而善良的人,我会永远心怀感恩,将他们铭记在心!</p> <p class="ql-block">  ”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路漫漫,雾蒙蒙,革命生涯常分手,一样分别两样情。战友啊战友,亲爱的弟兄,当心夜半北风寒,一路多保重”,每当听到“驼铃”这首歌,我都会想起当年与五七战士张叔相处和分手的情形。</p><p class="ql-block"> 张叔叫张文昌,为人热情,知识渊博,据说是阜新某个大矿的工程师,他比我们大不到二十岁,性格开朗,待人真诚。我们下乡第二年他插队落户到我们村。由于共同的经历,他与我们知青相处得很投缘,我们都喊他张叔。那时候没有电视和电脑,更没有手机可以消闲,晚上寂寞时候我们都愿意去张叔家里去坐坐。张叔爱好乐器,吹口琴,弹吉他,样样精通。他还能用俄语教我们唱前苏联的歌曲,他最拿手绝唱是“山楂树”和“小路”,在他的引领下,我们引吭高歌,点燃胸中青春的激情,“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一直通向迷人的远方”歌词和曲调都让我们着迷和青睐。张叔吹着口琴给大家伴唱,那一刻我们都感觉青春横溢,快乐无比!白天劳动的疲劳和思念家乡的烦闷一扫而光。他的小屋不大,十分简陋,收拾得干净整洁,张叔说,你们喜欢来随时过来,这里就是你们的青年之家!快乐之家!他还常常将自己收藏的“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借给我们拿回青年点看。他告诫我们:要好好学习,你们都年轻,来日方长,将来一定会有用场!张叔为我们在最艰苦的日子点燃心里的明灯和希望之光。</p><p class="ql-block">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在我回城头一年,张叔落实政策奉调回城,尽管我们千般不舍,但大家更为张叔官复原职,阖家团圆而高兴。后来我们也都先后回城,各奔东西,成家立业,忙于生计,非常遗憾与张叔失去了联系。可是至今每当看到有人吹口琴或弹吉他的时候,我仿佛耳畔依旧响起张叔演奏的优美琴声。张叔,你早就退休了吧?你还健在吗?此刻,不管你在天上还是地上,我只想告诉你,当年的知青每当聚会时都会说起你和你的“知青之家”,我们谁也没有忘记你!没有忘记我们共度时艰的患难之交,没有忘记我们之间的深厚情谊,没有忘记你的教诲以及你曾经给我们带来的欢乐!</p> <p class="ql-block">  说完了知青与老乡的城乡情、知青与五七战士的战友情,还觉得有点缺憾没有说到,那就是男女知青之间的那种青春时期萌动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情愫。包括暗恋或者公开的恋情。当年我们这些刚出校门的“书呆子”在校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现在步入社会,男女社员天天田间地头都在讲男女话题,哪个小女生水灵灵好看了,哪个小男生高大帅气了等等,不一而足。我们同学之间对于恋爱这个话题还有点躲闪,更有些懵懂。男女生之间还是像在学校时一样比较封闭保守,彼此单独接触比较腼腆。有时候男生回家想问女生捎什么东西不,都要随身携带一名同伴“保镖”的,好像那屋有洪水猛兽似的。好在劳动中男女生之间彼此帮助没有任何顾及,这已经很满足。当然要好的发小闺蜜之间彼此也能交换自己心中的小秘密,互相分享。比如某某同学好看又温柔,对某某同学自己有点暗恋了等等。所以正值年轻,情窦已开,要说对异性一点也不感兴趣那也不准确,不全面。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们青年点一个与我关系较为密切的男生处了一个对象,也是知青,在外县插队,他们之间久不见面,只有鸿雁传书,每当有那个地方来信,没等那位同学打开信封,我们比较要好的几个老兄就凑上前想先睹为快,他吓得东躲西藏,我们忙三迭四打听信里说了什么?从别人的情书中分享快乐,也是一种可悲,看好了谁谁闷在心里不敢说,自尊心作怪,拖泥带水,贻误战机,结果咱班的两位美女分别被本校的学哥、学弟“掠去了”,怪谁?后来回城以后同学聚会说起此事女同学说男同学,活该!谁让你们假斯文,装文明了。从此我们得从一个结论,搞对象也和打仗一样,机不可失,时不我待。好在有两个男生给我们提了气,将插队农村的两个当地美女(包括一个妇女队长)娶了回城,也算为我们男同学争了脸,男同学们心里多少平衡一些。这四对夫妻现在过得小日子都很红火,孩子也都比我们孩子大。我们回城之后各个岗位都要首先带级学徒,转正后才能找对象,有的上大学更需要毕业后才能谈婚论嫁。我和爱人都是知青,只是不是同校,也是等到转正后,二十七八才结婚。那个年代知青大都是晚婚晚育的典范,因为孩子晚,隔辈也晚,年过花甲还要辛苦劳碌照顾孙辈儿。但是经历过艰难岁月的我们更知道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尽享天伦之乐。此图为我们点惠鑫同学与村里妇女主任喜结连理,一家人生活和和美美!</p> <p class="ql-block">  芳华因磨砺而绽放溢彩,青春在历练中闪耀光芒!我们一生最美丽的青春之花绽放在农村这片贫瘠的土地,我们用汗水与泪水交织辛勤浇灌她,培育她,使我们的青春更艳丽,更芬芳!再艰难的路程我们走过了,再沉重的担子我们扛起了!人生的经历是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将把她传承给我们的子孙后代!</p><p class="ql-block"> 我依旧要用前苏联作家奥斯托洛夫的话结束我的文章: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懊悔,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p><p class="ql-block"> 历经磨砺,青春无悔!</p><p class="ql-block"> 撰写于辛丑年八月二十二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