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6fbb">领读人计划</font></b></h1> <font color="#167efb">各位协作组的家人们:<br> 大家好!我是本周领读人张树霞。<br> 阅读是让人受益一生的事情,我们要把这种事情形成一种习惯,并持久坚持下去!正值当下大好形势,把握时机,努力提升自己!<br> 用李白的一句诗共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让读书提升我们,让读书成就我们!<br> 按照我们协作组的计划,本周阅读内容是《论语·大学·中庸》之“卫灵公篇第十五”.<br> 本篇共四十二章,记述的内容比较广泛。特别突出地表达了孔子对人民的认识观念,即人民处于被统治地位,人民又是一个永远不变的社会存在。实质上,这个问题仍可归属于仁与礼的理论范畴之中,只要统治者知礼行仁,其他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在德行方面,孔子特别集中地论述了君子的人格要求。在孔子理想人格的范畴中,君子是最具现实意义的一种人格类型,它虽然不如圣人完美,但它是人们普遍可以达到的标准。因而在各个篇章,都可看到孔子的相关论述。孔子所留下的虽然只是片言只语,但对君子的人格构想却全面而且严格。如何与人交往,也是本篇相对集中的论题。就本篇而言,强调自我约束而求得社会的稳定有序,即贯穿在他发自各个角度的论说中。<br></font><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分享建议</font></div><font color="#167efb">1.精读原著,做好读书笔记,交流读书心得。<br>2.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撰写读书心得。<br>3.结合文章,反思自己的生活、工作,分享从中的启发和感悟。本次感悟心得收集人和美篇制作人:张树霞 张建</font><div><font color="#167efb"> 请大家8月22日晚10:00前把读书感悟分享至本微信群。<br> 与众位亲们一起“悦”读,一起经历,人生何其幸也!<br></font><div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167efb">2021年8月16日</font></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善读可医愚</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读于漪《知行录》有感</span></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阳信县翟王镇中学 李鑫</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读书是人类特有的神圣权利。人有文字,禽兽没有文字,禽兽当然无此权利。读书可跨越时空和圣者相遇,聆听教诲,与智者交流,吮吸精神养料,与同时代的人沟通交流,扩展视野,开启智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人的成长需要心灵的发育,书是心灵发育的珍贵养料。阅读史就是人的心灵发育史,阅读应成为人生的伴侣。”摘自于漪《知行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72年就提出了“阅读社会”的感念,“读书人口”将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力不应只是经济、军事的实力,人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必须与书籍为友,才有文化素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大家都知道读书能够滋养心灵,成长精神,充实思想,当看到这里我不仅思考,我们为什么读书?怎么读书?读什么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为什么读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周恩来总理当年“为中华之崛起”读书,新时代的我们需要“为成为国家建设者”而读书。只有明确了读书的目的,才能够担当起“国家建设者”的责任。才能够在教学和学习生活中培养起勤奋的阅读态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随着人生阅历的不断增加,发现自己有很多事情做得简直是愚蠢至极,惟有不断读书,读懂书中的所言所思,从中明做人之理,明报效社会国家之理。这样才可以让自己脱离愚昧,少做愚蠢的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怎么读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很多人认为只要是识字的人都会读书,其实不然。有很多人读书不少,却未能成长,就在于不会读书。那么怎么读书?于漪老师告诉我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第一,要树立宝藏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怀着探宝的意识,就会点燃阅读的热情。要做到以读书为乐,将书与人融为一体,读书成为人生的组成部分。不要被外力驱赶“被读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第二,要动脑筋思考,读书要锻炼心智,尤其是读经典作品时。用心阅读,步步深入,从文字进入到文章的内涵,体味其中的精髓,把握其中的的价值。像吃东西一样,要“嚼”,不可“吞”,“吞”的话就变成了“八戒”,人参果都尝不出味道。只有“嚼”才能读懂书,掌握内涵,吸收精神养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第三,选择真金,阅读有价值的读物。“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只有读好书才能体会到读书的好。一本好书能够让人受益终身;同样一本坏书同样会影响人的终身,谨记“绝不滥读”。阅读优秀的作品,才可以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才能够让审美观、道德观、价值观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这优秀的作品中,有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优美的文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第四,有选择的选择阅读方式,经典作品精读,一般作品粗略读,做到精读和博览,才能够沉浸在读书、成长的喜悦之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第五,善于联想、想象,读书的过程中,将书中的文字形象化,才能在书中有所发现,才有益于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当没有发现,最终将会是“人云亦云”,没有判断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读什么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今天这个时代的书非常的多,感觉好像潮水一样是扑面涌来,每当洪水来临时,都会泥沙俱下,垃圾不少。在面对这样的情景,如果不加以选择,不仅会被泥沙和垃圾伤害,还会浪费生命,深受其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一定要读读经典,读读好的作品,阅读描写祖国锦绣山川、弘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剖析世界风云变幻、展示科学技术成就、道破千古人生哲理的名著佳作。了解作者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了解作者的文章,做出正确的选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读书可以医愚,读书可以明理,读书可以成长,读书可以改变心性,读书可以……</span></p> <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阅读中沉淀,“精致”课堂</b></font></p><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读《精致语文听徐杰老师评课》有感</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 李静静</font></div></h1><h3><font color="#167efb"> 暑期接近尾声,近几天在阅读徐杰老师的《精致语文听徐杰老师评课》,书中告诉我们名家的课如何品鉴,一线老师的课如何评价,自己的课如何雕琢,文本如何解读,活动如何设计等。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品鉴与学习”,品鉴名师课堂,汲取营养;第二部分“批判与建设”,评点一线教师的课,在批判和建设中磨炼自己;第三部分“反思与优化”,在教学反思中千雕万琢。<br></font><font color="#167efb"> 阅读第一部分评鉴与学习,感受到徐杰老师笔下的“精致”,是一种精益求精、精雕细刻的教学态度,是一个从简单粗糙走向圆润丰厚的课堂成长规律,也是一份语文情怀。<br></font><font color="#167efb"> 徐杰老师曾经用了一年的时间,打印出余映潮老师的20个课例,专门研究余老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慢慢发现,自己的教学语言慢慢变得精炼了。为了提升课堂活动组织的能力,徐老师追随黄厚江老师的“共生教学”,他先后研究黄厚江老师10余个经典案例,聚焦研究黄老师的课堂活动组织。他也研究肖培东的“选点”、王君老师的“切入”、熊芳芳老师的“讲析”、罗浩宇老师的“陌生化导读”、刘铁梅老师的“细读”等,广泛吸收,博采众长。徐杰老师对名师课例进行微观分析,让我们眼前自然地打开了一扇窗,看到了缤纷的语文世界。<br></font><font color="#167efb"> 徐杰老师对黄厚江老师执教的《猫》从三个层面进行评价:一是备课研读时,教师与文本共生的解读智慧;二是活动设计上,教师与文本共生的转化意识;三是课堂教学中,捕捉契机,教师与文本共生的临场机智。他在评价中有这样两段话:“教师读出文本的特别味道,是第一步;把自己的独特解读转化为学生的发现之旅,需要巧妙的课堂活动。有了好的活动,学生对文本的品读就更为深入了,文本因此而生长出新的阅读魅力,学生、教师也因此而享受到阅读的成就感,这是一种‘双赢’。”“只要我们教师不带着陈见去研读课文,不带着结论去组织教学,与文本保持着一种平等互动、共生共长的关系,我们就能发现文中更有意味的地方,我们的教学也会因源源不断的共生资源而显得更丰厚,更有魅力。”听课观课一直在进行,思考却从未这样深入,从徐杰老师的评课中再回顾名师执教的课堂,更体会到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独到之处。<br></font><font color="#167efb"> 阅读之旅刚刚启程,期待在阅读中遇到精彩,在精彩中“精致”自己的课堂。</font></h3>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b>致敬医生<br></b></span><font color="#b06fbb">翟王镇中学 宗鹏</font></h1><font color="#167efb"> 今年侄女典典参加高考,成绩出来后报志愿她坚持愿学医,但因为分数不是很理想,医学院中好专业要求分数高,所以我们一家人力劝她放学学医打算,改报其他专业。最终的结果是她被山西农业大学录取了。侄女为此闷闷不乐了一段时间,觉得自己被迫放弃了多年的理想。我安慰她说学医是为了治病救人,你以后要学的“植物保护”专业是给植物治病,也算是医学,你并没有放弃理想,只不过是换一种方式而已。侄女想了想后也感觉有道理,慢慢走出了失望的阴霾,开始积极筹备升学事宜。<br> 也许每个小女孩都会有一个长大做医生的梦想。记得文约小时候也曾说长大以后要当医生拿手术刀,给病人治病。我小时候也曾幻想过自己会穿上白大褂成为医生。不过这两天读毕淑敏的《生活要有暖和光》这本书才发现医生还真不是那么好当的。她在《指纹的菌落》一文中,写外科医生手术前消毒刷手的过程:先要用硬毛刷子蘸着肥皂水,一丝不苟地刷到腋下,直到皮肤红到发痛,再用清水反复冲洗,恨不能把你的胳膊收拾得像一根搓掉了皮、马上准备凉拌的生藕。然后整个双臂浸泡在75%的酒精桶里,度过难熬的5分钟。最烦人的是胳膊从酒精桶里拔出后,为了保持消过毒的无菌状态,不能用任何布巾或者是纸张擦拭,只有在空气中待它们晾干。更严格的是在所有过程中,双臂都要像受刑一样高举着,无论多么累,都不能垂下手腕,更严禁用手指接触任何异物,哪怕是自己身体的任何部分。我在抄录这段文字的时候都感觉双臂阵阵发凉,且隐隐作痛,更不用说接下来的最紧张的手术过程了。在她的另一篇文章《一个光滑的过程》中,她有一段文字写外科医生做手术:他们需要在手术台旁不知疲倦地站上几个小时、十几个小时,完全不喝水,不上厕所,他们将自己的生理需求压缩到了极限……<br> 记得有一天我曾连续上过七节课,累的几乎虚脱,后两节课直接是在教室坐着上完的。一节课只有45分钟,期间还有休息时间,我都累成那样,而医生在做手术的那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里是在精神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分表必争的工作,工作强度之大根本就不可想象。<br> 我们常说教师无私奉献,但读了毕淑敏的文章之后才发现医生的奉献精神远远超过了教师。医生被称为白衣天使一点也不为过,他们甚至比天使更伟大。<br> 向医生致敬!<br></font><br>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b>让学习真实发生</b></span></h1><font color="#b06fb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读《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第一辑有感</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 张辉</div></font><h3><font color="#167efb"> 回顾暑假里的闲逸生活,在名师工作室的陪伴和引领之下,多了几分优雅,弥漫着的书香更是增添了几分假日里的清凉与宁静。直到今天,我们名师工作室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共读《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第一辑线上交流分享,积极火热的进行智慧的碰撞和思想的交流时,让我感受到了思想与思维的风暴,明白了让学习真实发生的是一种责任和使命使然。<br></font><font color="#167efb"> “学习对我们意味着什么”?作者写了这样一段话:我从来没有如此投入而欣喜地学习过。没有人告诉我任务是什么?也没有人告诉我应该怎么做,也不知道最后会取得怎样的成果,也没有人来考核我,而我完全没有考虑为此而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也完全没有考虑什么时候可以出结果或者有建树,只是在做一件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如同“游戏成瘾者”一样,每一天都在“心流体验”之中,这或许才是真正的深度学习!对于我们教师自身而言,对教学的投入投入有没有这种“心流体验”呢?是否也能深入读书、深入学习,体会到让学习真实发生的真谛呢?<br></font><font color="#167efb"> 我认为“学习共同体”是孩子们在与自己、与他人、与客观世界的平等对话。课堂上,老师通过蚂蚁之眼细心观察,培养学习伙伴间互相倾听、协同的能力,形成一种舒适、安定的课堂氛围。这本书引领着我在教学实践中拨开云雾,也让我对学习共同体有了更深的了解。我想“学共体”是一种温暖的教育态度,它更需要一群年轻的教育力量。<br></font><font color="#167efb"> 现在,我们似乎已经不去刻意区分教师、学生,还是家长,在不同的场景中,人的角色都是在不断变换的,我们所要研究的就是每一个人如何学习,如何让每个人都有机会体会学习的快乐和幸福,而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研究者,为深度学习的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要做的不是推广一种方法,而是唤醒每一个人参与到教育生态的重构当中来,教育本来就应该充满生机、创意和乐趣,我们只是想让教育回到其本来的样子,这也是学习共同体的真谛。每个人从我出发,与伙伴一起,走向更好的自我,创造更美好的世界,学习就是通向这个美好世界的旅程,不,或许学习就是生命本身!</font></h3><br>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b>素养课堂在改革的路上</b></span></div><font color="#b06fb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读《龚雄飞与学本教学》有感</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阳信县第二实验中学 赵洪芹</div></font></h1><h3><font color="#167efb"> 时代飞速发展,社会进步飞跃,人们的理念、思维、行动也随之变化,教育要符合新时代也需改革。当今将进入后现代文明,素养课堂提出从主体中心走向学习中心,从知识点教学走向大观点教学,从生活背景走向场景生活,从单兵作战走向共同体交往,这无疑是对课程教学改革一线实践者的巨大鼓舞。龚院长说:教学改革的主阵地仍然在课堂。课堂的属性是学堂。教育改革最终归于一点——以学定教,以教助学,学习中心。</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课堂教学改革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研究的永恒的课题,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改革大潮中几乎所有学校都在尝试着改革。我校也不例外,摸索着探索着符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方式,但始终还在处于摸索阶段,大势所趋,我也在积极探索。如果照搬任何一外校成功的模式,不一定符合我校校情。我们通过学习龚院长的学本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方法不得当,做法不科学,不相信学生,放不开手脚。有时我也很迷茫,有时我也很怀疑改革的具体做法。在改革道路上我们还在摸着石头过河,需要引路者的指点迷津。<br></font><font color="#167efb"> 通过学习龚雄飞院长“学本教学”通过近期阅读第三章《走进学本教学》。它就是引路者,我感知学本教学的教学设计,以前我们一直追求把课堂还给学生,主张以学定教,一直在探求操作更合理,更科学。有过迷茫,走过弯路,近期阅读后顿然醒悟,豁然开朗,有了方向。<br></font><font color="#167efb"> 龚院长解读学本教学时说:学本教学主要指学生通过“自学、互学、展学”等方式达成课程学习目标、养成终身发展能力的一种课堂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以学生深度学习为本、以学生素养发展为本。”龚院长“学本教育”,既是对学习基于人的发展价值的深刻体认,也是对教育育人本质的重新回归。首先,学本教育是以学习者之“学习”为中心的教育,而非施教者“讲授”为中心的教育;还有学本教育是以学习者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是以核心素养培育为旨归的教育,主要通过学本教学、学本研修予以实施。学本教学是学本教育的重要部分。学本教学坚持“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以学评教”的基本原则,构建了“先学后教,互助展评”的基本模式。<br></font><font color="#167efb"> 学本教学通过对教学关系的调整,改变学生学习状态,激活课堂,激活思维,我相信真正学习后充分落实学本教学理念后,一定能使我的课堂呈现崭新状态。在教学对象上,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深度参与;在教学关系上,就是要以学习为重点,让学习真正发生;在教学方式上,就是要以交互为特点,让交互贯穿课堂;在教学效果上,就是要以素养为根本,让素养逐渐生成。<br></font><font color="#167efb"> 教育之美,美在课堂;课堂不美,教育无美可言。龚院长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发展人的教育,教育是唤醒艺术。相信我学习中心的改革路上会越走越顺!</font></h3><br>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b>《做不抱怨的老师</b></span><span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b>》</b></span><b style=""><font color="#b06fbb">读书感悟</font></b></h1><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 刘玲</span></div><h3><font color="#167efb">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做不抱怨的教师》一书,感受颇深。刚开始看到书名,心里想着,哪有老师会不抱怨呢?要抱怨的事情太多了。一直以来,教师这一职业被认为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生子女是越来越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就无形之中给我们教师带来压力。抱怨,似乎也成为“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但是这本书里的第一章有这么一句话:“抱怨是懦弱、无能的最好诠释,他像幽灵一样到处游荡、饶人不安。”所以我们教师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工作有较好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抱怨产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会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会让我们的负面情绪不断叠加,从而产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种智慧,教师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抛弃让学生人人“灿烂”的想法,顺应自然,那么孩子们的笑脸会不会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师,学生考了96分还是不够,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优秀。我们教师总是不满足于孩子的成绩。就像有的学生上课稍不认真,一旦被老师抓住,马上就会被批评一顿;下课跟同学有些小摩擦,又被认为是打架。其实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一堂课40分钟,谁能保证什么小动作也不做。只要学生改正过来就行了。“很多时候,学生之间的小摩擦,也不那么紧要。”这正如自然万物的生长一样,在摩擦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相处的艺术。因此,我们教师让学生在摩擦中学会生存,在摩擦中成长,这是一种自然选择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我们教师不必代劳。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我们教师经常也会抱怨:现在的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怎么那么坐不住?怎么那么难教?怎么那么不爱学习?家长怎么也不管管等等。其实,冷静想想,可能是我们教师有些小题大做了,上课思想开小差,我们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学闹矛盾,告诉他们要友好相处,不能太冲动。其实转脸他们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学作业没做齐,可能确实是家里有事,给耽误了,也只是偶尔没有完成。有的同学考试没考好,因为他就只能考成那样,也就那水平,他已经尽力了。当面对学生的问题时,我们教师要试着相信自己的学生,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一来,不 但问题能迎刃而解,师生双方都学会了好多道理。有的事情,我觉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说说就行了。毕竟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关键是他不要放弃学习,继续努力,我们没必要严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对学生要多加鼓励,少些批评,鼓励他们。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每个孩子成长阶段的需要不尽相同,懵懂无知的时候要知道灌输引导;渐渐长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独立了还有鞭策鼓励。爱不是只用单一的方式一路贯彻到底,爱是讲层次的。只要善于引导,灵活多样的使用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天才可能就出现我们的手中。我们应该更用心的去教学生,去感受学生。去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另一份财富。如果用心,是可以教给学生很多东西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学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紧,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意义更大一些!我们给学生希望,他们就成为我们的希望了。你是笑着面对自己的希望呢,还是苦着面对自己的希望呢?笑着面对希望,希望会越来越多,你会找到越来越多的快乐!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注意,保持快乐的心情,做个阳光老师。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这样才能生活的简单而充实。</font></h3></div>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b>君子爱财,取之有道</b></span></div><font color="#b06fb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读《论语.述而篇》有感</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五实验中学 常洪萍</div></font></h1><h3><font color="#167efb">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br> 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br> “可求”,在这里是指合于道,可以去求取。“执鞭之士”,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指给大户人家守门的,手里拿着鞭子看守门户。第二种是指给身份高贵的人出行开路护驾的。不管是看门的还是随行护驾的,都是地位低贱的工作。钱穆先生对于本章有这样的注释“若属可求,斯即是道,故虽贱职,亦不辞。若不可求,此则非道,故还从吾好”。指出了本章的关键在于求取富贵的方法或路径是否合于道,如果合于道,则可为;否则,则不可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br> 为什么在“如不可求”的情况下才说“从吾所好”呢?孔子之所好又是什么呢?从孔子一生的经历可以看出他并没有求取到富贵,那他所做的事就应该是他的爱好了,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写《春秋》,传道、授业、解惑。如果孔子能求取富贵,他应该要做的大概就是帮助贤君推行仁政,复周礼,使国泰民安,这也正是孔子认为合于道的求取富贵之法。<br> 纵观《论语》,我们从很多地方可以看出孔子对待富贵的态度。《里仁篇》中他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雍也篇》中他称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述而篇》中他还说道“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卫灵公篇》中他说道“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从这些地方我们可以感悟到孔子的教诲:首先,“求富贵,去贫贱”要依“道”而行。显然,这个“道”是指的法律和道德。也就是说,求富贵,去贫贱的途径和行为方法要合法、合理、合德,不得非法、非理、非德。其次,在艰苦生活环境中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当人们通过主观努力,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采取正当手段不能富贵时,不要低沉忧愁,怨天尤人,要精神振奋,以乐观的态度坚守生活的信念,坚守道的理念。第三,“谋道”比“谋食”更重要。“道”是孔子追求的真理,属于精神层面,“食”为人生存所必须,属于物质层面。精神与物质相比,我们要更加看重精神。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br> 教育是立国之本,民族兴旺之基。因此,我们教师在精神上是富裕的,是其它行业所不能比拟的,我们所从事的是令人尊敬的事业。正如《孟子·尽心章句上》中,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让我们不忘初心,坚守岗位,教书育人,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吧。</font></h3><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忠信行天下,厚道得人心</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 张树霞</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最近拜读了《论语·大学·中庸》的《卫灵公篇》,记载了子张问如何才能使自己到处都能行得通。孔子说:“说话要忠信,行事要笃敬,即使到了蛮貊地区,也可以行得通。说话不忠信,行事不笃敬,就是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站着,就仿佛看到忠信笃敬这几个字显现在面前,坐车,就好像看到这几个字刻在车辕前的横木上,这样才能使自己到处行得通。"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腰间的大带上。这说明了说话要诚实守信,行为敦厚有礼,是赢得人心、把事情办好的两个基本条件,古今中外都是如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忠信行天下,厚道得人心。有人动心机,耍小聪明,有时也能办成事,但不能持久,终要败露。所以诚实守信是办事的基本原则,也是做人的原则。诚信为人,不仅会为他人谋取利益,也会让自己得到心灵上的成就感。诚信也是道德建设的根本,如果没有了诚信,我们大家,都将生活在恐惧,怀疑之中。只有做到诚信待人,才能获得大家的信任。“人不信于一时,则不信于一世”,诚信其实在很多时候,都只有一次机会。错过了这次机会,便会丢失别人对你的信任。可是,在我们身边,不诚信的事却常有发生:虚假广告跑满大街,劣制产品充斥市场,食品安全人人担忧......甚至连我们自己,也时常有不诚信的事发生。我们口口声声说诚信,可是自己却没有做到。作为自古就将诚信列为重要美德的文明古国的成员,我们为什么没有做到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也许,只要我们再对我们答应的事用一点心;也许,只要我们对于身边的人再多一点重视;也许,只要我们再付出一点点,诚信之光,就会出现。努力完成任务,做成自己答应的事。就从每天的作业,每天的日常工作做起,从小事入手,慢慢做大,变成一个讲诚信的人。别人对我们的信任可以铺平我们人生的道路,而信任则可以用诚实守信来换取。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做到诚信待人,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做到我们应尽的道德责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优秀美德,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诚信已纳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无论是对社会的发展还是个人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更是全社会道德操守的体现着者,学生学习的榜样,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基本的是的要求和规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人无信而不立”,我要把诚信做为以后生活工作的坐标,行动的指南。以身作则,传播诚信文化,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合格教老师。</span></p>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感悟学本教学模式</b></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阳信县实验中学 李秀芬</font></div></h1><h3><font color="#167efb"> 这一周完整地阅读了《龚雄飞与学本教学》的第二章,深入系统地了解了学本教学模式的内涵、内容及结构。<br> 学本教学模式,即:“先学后教,互助展评”,其核心内涵是“以学生学习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内涵充分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是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同时又强调要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从广义上说,学本教学强调教师和学生是课堂学习的共同体,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共享知识,也共享了生命的发展旅程,是一种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感触最深的是龚老师对学本教学模式中 “后教”的阐释。他指出:在学本教学话语体系中, “教”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学生教学生,即所谓“先学后教,学生主教”。而“互助”与“展评”就是学生教学生的方式。“互助”是小组内部学生教学生,“展评”就是在全班范围内学生教学生。第二层含义才是指老师的教。这样学本教学的课堂实际上就出现了四种学习方式:自学、互学、展学、教学。龚老师又借助了“学习金字塔原理”加以分析和印证了此种教学模式。对学习金字塔,我是深有感触的,当学生通过“互学”对问题进行自主讨论后,问题的解决效率和效果远比教师站在讲台上“唠叨”的效果好百倍。<br> 书中关于“把学生的学习权利还给学生,其实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也给了我启发。我要逐步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学,采用情景、兴趣引导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教学生学习的方法,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br> 课堂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特点。对于龚老师在书中提出的很多好的思想和做法,我将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学习研究,为我所用,惠及学生。</font></h3><br>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b>功夫到,滞塞通</b></span></h1><font color="#b06fbb"><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给初二新生的一封信</h1></font><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 王惠</font></h1><font color="#167efb">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过了暑假,你们即将踏入初二。假如要概括整个初中阶段,那就是初一是希望,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初二是分化,是拉开差距的过渡期;初三是拼搏,是实现人生理想的第一个冲刺期。所以,孩子们,初二是一个爬坡的时期,是一个分水岭。这一时期是潜心努力学习的时期,也是一个产生剧烈变化的时期,更是一个危险的时期!我们都要紧张起来了!!!<br></font><font color="#167efb"> 一、有目标才有方向<br></font><font color="#167efb"> 世界上最了解你的人是你自己,确定开学后第一次月考的目标,确定未来一学期的目标,确定初二整年的目标,有目标才有方向,才有动力。<br></font><font color="#167efb"> 二、潜心努力不偏科<br></font><font color="#167efb"> 初二我们有8门文化课科目,每一门科目都是值得大家去探索和发现的,背诵多的科目,通过理解后背诵不但可以帮你更好的记忆知识考试得高分,而且能提高你的理解能力,帮助你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这些学科的学习中更快更好的记忆并运用知识。<br></font><font color="#167efb"> 三、好的身体是一切的保证<br></font><font color="#167efb"> 过完整个暑假,你回忆自己是否做到了每天至少锻炼一个小时?身体不练不结实。没有好的身体就没有充足的精力应对初二的重重挑战,更何况体育考试也是中考的关键科目,未来的这一周,让自己恢复到上学状态,每天晨起跑步,保证运动时间,睡眠时间,以精神饱满的状态回到我们的学校吧。<br></font><font color="#167efb"> 有这么一个寓言:夕阳西下,静谧的非洲大草原上,一只羚羊在深思:明天,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要奔跑,以逃脱跑得最快的狮子;而此时,一只狮子在深思:明天,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要奔跑,以追得上跑得最快的羚羊。明天,不管是狮子还是羚羊,它们要做的就是奔跑!作为学生,要做的就是奋斗!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有目标才有动力,我们每个人都要以最好的状态去迎接八年级。<br></font><font color="#167efb"> 努力吧,少年!!!</font><br>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平凡的世界》读书心得</b></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河流镇中学 张云霞</font></div></h1><h3><font color="#167efb"> 难得今晚孩子们睡的早,我也能抽出时间整理思绪,交流心得,沉淀自己。<br></font><font color="#167efb"> 前段时间我读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书中的人,事,景,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要聊的有很多,只是我的表达力不够好,我的笨笔也写不出一二。在我无从下笔时,孩儿爸说:“我也读过《平凡的世界》,要不咱俩聊聊书中的那些人吧,先从少安开始。”<br></font><font color="#167efb"> 孩儿爸:少安就像一棵树,扎根于双水村,苦难的生活使他从幼苗成长为枝繁叶茂的粗壮大树,为一家人撑起一片阴凉。他6岁开始干农活,13岁辍学帮助父亲支撑起风雨飘摇的家,18岁凭借着“精明强悍和可怕的吃苦精神”被推选为生产队长,成为双水村的“能人”。在妻子秀莲的支持和帮助下,少安凭借着一股坚毅劲儿建起了砖窑厂,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像样的家。在他的庇护下,弟弟和妹妹才得以完成学业,姐姐一家尚能够勉强度日。在他的帮助下,村里的人也能挣到化肥钱。弟弟孙少平之所以敢放心去寻找自己的诗和远方,也是因为少安这个坚实的后盾。双水村是他生活的世界,他用不断地努力和辛勤地汗水浇灌着自己的生长旅程,他一辈子的苦难、幸福、屈辱、荣耀,都是在这个地方,他的世界不在外头,他的灵魂在这里。<br></font><font color="#167efb"> 少安带给我的思考是:找好角色,一生干好一件事。他清楚自己最适合干什么,然后去选择。他适合的角色就是平凡朴实的庄稼人,因此他选择留在黄土高原的双水村,把庄家人的角色演绎的精彩纷呈。孙少安的家庭光景“烂包”。他家里有半瘫在床的奶奶和年幼的弟弟妹妹,一家人都靠父亲和姐姐的劳动苦苦支撑着。年少的孙少安以果敢坚毅,他成为了最年轻的生产队长。除了肩负着家庭中儿子、兄长的责任,也肩负起了队长的责任,他带领大家一起拼命,拼命多打粮食,拼命摆脱贫困,拼命让日子过的好起来。他的梦想,是带着全村富起来。砖窑成功了,他成了这个村里第一个富起来的人,他没有自己一个人富起来,而是带动全村,共同致富。在这样的过程中,少安体会到了人生的意义。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青!我们在做选择时,一定要清楚你内心深处到底喜欢什么样的生活?你到底渴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不要被流行的价值观所左右,不在人群中喑哑失声 一辈子被别人喜欢的东西拖着拽着挣扎前行,走了很长一段路,你蓦然发现:那根本不是我想要的生活!<br></font><font color="#167efb"> 少年功夫老始成。一辈子干好一件事,已经不易。时间的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生命前行方向,一定是最初渴望的那个方向。</font></h3> <br>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b>古代岁月里的“中国制造”(三)<br></b></span><font color="#b06fbb">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 张建</font></h1><h3> <font color="#167efb"> 祝勇老师的书有趣又浅显易懂,像一位资深的导游,俏皮的讲出古物背后厚重的历史故事。那是对我们古老文明的惊讶与慨叹,是一种由文化血统带来的由衷自豪。</font></h3><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巨像缺席</b></span></div><font color="#167efb"> 战国青铜壶上出现过的军队侧影,到了秦代,一下子放大成兵马俑的浩荡战阵。秦兵马俑与长城、故宫一起成了中华文明最著名的标志,也是最具“纪念碑性”的存在,因为他们都“与永恒宏伟和静止等观念相通”,但他们的永恒、壮丽,都不是靠单打独斗,而是依托于群体完成的。无论兵马俑、长城,还是故宫,全部是由单独个体反复叠加所形成的庞大整体——兵马俑总共包含了7000多个人物塑像,故宫是由9000多间房屋组成的建筑群,长城虽然可以算是一座单体建筑,但是它绵延万里,浩大无双,因此也是通过对一些基本单元的不断复制,形成一个复杂的建筑综合体。2015年开放的北京故宫博物院雕塑馆(慈宁宫)里虽然只展出了两件秦代兵俑,不如西安兵马俑博物馆那么排场,但在这里,我们可以凑进去看,看他们的每一个细节,甚至可以与他们窃窃私语:我们可以问询他们的年龄、籍贯,打探关于那个时代的小道消息。<br> 人间人们普遍认为,秦始皇缔造这支军队是为了炫耀他无可比拟的人间权利,但是一个问题出现了——假如秦始皇是为了突出他的个人权威,那为什么不干脆建造一个巨大无比的个人塑像,让诗人崇敬和瞻仰?其实秦始皇决定打造几乎与真人等大的军人塑像,不是或者说不仅仅是作为一种象征物代替活人来殉葬,更没有一点艺术诉求,他是把这支泥制的军队看成一支真实、凌厉的军队,用来抵抗冥世中一切的顽敌。在这支威武的军队背后,我们看到了秦始皇的恐惧。这个不可一世的王,在300尺深的地下——那个他从来未曾抵达的世界,竟是那么虚弱、孤独、没着没落。<br> 其实,秦始皇从来都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自从这个鸡胸、长着马鞍鼻的病弱少年被他的祖父秦昭襄王当作人质送给赵国,他的安全感就不存在了。杰西卡罗森说:“秦始皇由著名的兵马俑大军守卫,很多其他墓葬则以石门和巨大沉重并经过精心雕刻的石块封闭。死者似乎对外界怀有很大的恐惧”。<br> 秦始皇陵无论他多么壮丽,它都不过是一些用来容纳恐惧的容器,陵墓有多大他的恐惧就有多大。<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案头仙境</b></div>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在鬼神的世界之外,还有一个奇幻的世界叫仙境。那个世界不在天上,也不在地下,而就在人间,只不过与我们生活的俗世有一段距离而已。那是一段物理上的距离,因为他们通常都比较偏远,不是在高山上就是在岛上,同时那也是一段精神上的距离,仙界里的居民是不死的,所谓“老而不死曰仙”,他们也不需要像神那样履行各自的职责,因此他们的生活称得上快乐无极限,也因此无论秦皇还是汉武,都在绞尽脑汁的打探仙境的地址。<br> 既然仙山鞭长莫及,那么,生产一些人造仙山用来安抚他们内心的焦虑也就未尝不可。汉朝人于是行动起来,通过日常生活器物构建出自己想象的仙山形象,那器物的名字,叫“博山炉”。<br> 故宫博物院里有一件西汉时期的鎏金博山炉,炉盖上山峦重叠,山中有樵夫负薪而行,也有野兽在奔走。另一件东汉时期的力士博山炉,造型更有想象力,因为在群山之巅站立着一只小鸟,可能是天鸡或者凤凰,不知道是刚刚降落还是准备起飞,这一神来之笔在山的高度上又加上了一个新的高度——飞翔。而他的炉柱则是一个跪坐在神兽背上的力士,力拔山兮气盖世,单手就把山峰托举起来。<br> 但博山炉最关键的装置却不是那些吸引眼球的部分,而恰恰是不易被看见的部分——用来透烟的微小孔隙。当炉腹里的香料被点燃,就会有烟岚从那些小孔里穿出游荡在山峦之间,那烟岚的造型,都可以被小孔所控制,条条缕缕,与仙山的梦幻效果刚好相配。总之,这是一种精密到极致,同时美到极致的日常生活器具,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工艺成就,也体现出那时的贵族对物质生活的苛求。<br> 博山炉的发明,让香料与香炉成为彼此的绝配。一方面,博山炉为香料提供了最妥帖的容身之所,幽深的炉腹让香料隐藏了自己固体的形态,在火焰之中,在人们视线的背后悄无声息的熔化,再次出现时已经转化为袅袅轻烟。这样的转换,只有借助精美的博山炉才能最完美,。反过来,那股神秘而持久的幽香也强化了博山炉的仙境形象,使仙境不仅有形象而且有气味,那奇幻迷离的香气正是对仙境的最佳注解。<br> 那时的中国人不像今天那样敷衍,造出的日用品那么丑陋、孤立、冷漠,赤裸裸地服从于实用,所有对世界的想象,激情都被过滤掉了。那时的人对世界所知甚少,这从反向上激发了他们对世界的想象,我甚至觉得科学与艺术有时是成反比的,对世界越明白,想象力就越少,艺术创造力就越是低下。比如登月时代来临之后,那曾经照亮中国传统文化的月亮就成了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荒芜星体。“春江花月夜”的美妙意境被阿姆斯特朗那一大步踏的粉碎,但在汉代,人们对世界的想象还带有许多魔幻的成分,他们所塑造与描述的那个世界,也因此具有了深刻的文学意蕴。</font></h3><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