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家长:</p><p class="ql-block"> 您好!校园欺凌会从各个方面影响孩子,不仅对社会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而且还给学生造成恐惧紧张的氛围;也会影响学习。因此,预防校园欺凌也需要您的参与。</p> <p class="ql-block">家长引导孩子预防校园欺凌</p><p class="ql-block">1.给孩子的穿戴和学习用品尽量低调。</p><p class="ql-block">2.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去挑逗比较霸道和强悍的同伴;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要及时找老师解决。 </p><p class="ql-block">3.教育孩子上下学和活动时尽可能结伴而行;独自出去找同学玩时,不要走僻静、人少的地方;不要天黑再回家,放学不要在路上贪玩,按时回家。 </p><p class="ql-block">4.如果侵犯者偷孩子的东西,就事先给孩子要带到学校去的学习、生活用具上贴上姓名。这样有利于证明这些物品都是属于你的孩子的,甚至可能起到防止侵犯的作用。 </p><p class="ql-block"> 5.教育孩子,尽早地让孩子理解自己有独特之处,孩子会形成坚实的自我价值感,会认同自己,感到自己也同样值得尊重。 </p><p class="ql-block"> 6.让孩子参加自卫训练。让孩子有自我保护的能力总是好的。这些训练还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自我尊严,减小他受欺负的可能。 </p><p class="ql-block"> 7.如果欺负仅仅是来自口头或网络上的,告诉你的孩子不必理会那个侵犯者。有时侯,侵犯者在得不到回应或是被欺负者并未因此而担惊受怕的情况下,他们往往会失去兴趣,事情就过去了。如果情形继续,让你的孩子告诉侵犯者,他给别人带来的感受是什么,并且要求他停止他的粗暴行为。有些侵犯者面临挑战时,会有所收敛和停止自己的错误行为。</p><p class="ql-block"> 8.如果遇到校园欺凌,首先可以大声警告对方,他们的所作所为是违法违纪的,会受到法律纪律严厉的制裁,会为此付出应有的代价。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大声告诉周围的老师同学关注欺凌者的行为,二是欺凌者大都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对,心虚,洪亮的声音可以起一个震慑作用。如果对方还是继续欺凌行为的话,应适当自卫,而不是忍受挨打。自卫的原则是起到一个震慑作用,以行动告诉对方我们不是软弱可欺的。一般欺凌者都欺软怕硬,若看到欺负对象奋起反抗,多半会心虚停止攻击行为,而如果被欺负者默默忍受,反而会让他更加得意忘形,从而持续攻击行为,直到达到目的为止。如果反抗后对方仍未停止攻击,应该在自卫的同时大声呼救求助,并且寻找机会逃走,保护好自身安全是最重要的。</p><p class="ql-block"> 9.如果遇到校园暴力,一定要沉着冷静,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当他在公共场合受到一群人胁迫的时候,应该采取向路人呼救求助的态度。在一个封闭场所里面遇到校园暴力时,如果呼救或反抗的话,可能会遭来更加激烈的一些暴力,那就不要去激怒对方,唯一的就是麻痹对方,顺从对方的话去说,从其言语中找出可插入话题,缓解气氛,.如果遇到校园欺凌,首先可以大声警告对方,他们的所作所为是违法违纪的,会受到法律纪律严厉的制裁,会为此付出应有的代价。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大声告诉周围的老师同学关注欺凌者的行为,二是欺凌者大都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对,心虚,洪亮的声音可以起一个震慑作用。如果对方还是继续欺凌行为的话,应适当自卫,而不是忍受挨打。自卫的原则是起到一个震慑作用,以行动告诉对方我们不是软弱可欺的。一般欺凌者都欺软怕硬,若看到欺负对象奋起反抗,多半会心虚停止攻击行为,而如果被欺负者默默忍受,反而会让他更加得意忘形,从而持续攻击行为,直到达到目的为止。如果反抗后对方仍未停止攻击,应该在自卫的同时大声呼救求助,并且寻找机会逃走,保护好自身安全是最重要的。 </p><p class="ql-block"> 10.事情发生后,父母有必要保持冷静,并把发生的情况告诉孩子的老师、园长或校长。严重的暴力行为应以法律方式来维护自身权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避免校园欺凌需要发展的八个技巧。</p><p class="ql-block">●表现的自信一些</p><p class="ql-block"> 欺凌者往往会寻找那些表现出不安,恐惧和自卑的孩子作为目标。受害者的反应,比如是昂首挺胸还是垂头丧气,甚至连他们的语调都能暗示孩子是否容易成为攻击的目标。更重要的是,教孩子们表现出自信,有时比教他们反抗欺凌者来的更加简单有效。有些孩子就是骨子里没有自信,如果他们试图在口头上提出反抗欺凌,一般都以失败告终。</p><p class="ql-block">●保持眼神接触</p><p class="ql-block"> 要教孩子如何进行坚定的眼神交流,并且用非语言的方式告诉欺凌者“别闹了”。眼神交流传达的是自信和自尊。如果被欺负的孩子能够直视对方的眼睛,那么欺凌者更有可能退缩。通常,欺凌者寻找的目标是焦虑、不安、时常低头或避免眼神接触的人。教育孩子不要成为那样的人</p><p class="ql-block">●摒弃受害者思维</p><p class="ql-block"> 当孩子长期处于不公平对待时,他们会开始习惯性地觉得自己是个受害者。长期处于这种思维模式下,孩子们的行为方式也会更加偏向受害者性。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孩子们也会逐渐将世界视为一个不公平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需要让孩子认识到的是,成为欺凌的受害者并不能定义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另外,为防止产生受害者思维,要避免在情感上陷入孩子的不适中。虽然移情和理解很重要,但家长应该尽量避免同情。相反,要帮助孩子们找到摆脱困境并度过难关的方法。</p><p class="ql-block">●保持坚定果断</p><p class="ql-block"> 确保孩子知道攻击性和果断的区别。例如,坚定果断的人会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并乐于捍卫自己或他人免受不公平待遇。他们会用一种强大而自信的声音以尊重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相反,好斗的人通常只会利用控制、恐吓和吼叫来达到目的。一定要教会孩子在适当的时候说“不”。</p><p class="ql-block">●建立自尊心</p><p class="ql-block"> 自尊是预防欺凌的核心内容。自尊心强的孩子更有信心和能力。自尊也可以帮助预防欺凌行为。那些容易对欺凌者的嘲讽和戏弄做出反应的人更容易成为欺凌的目标。所以那些平时行事自信大方的孩子不会被选为欺凌对象。即使自尊心强的孩子成为被欺凌者,他们在应对上也会更加容易。</p><p class="ql-block">●建立友谊</p><p class="ql-block"> 欺凌者会找那些缺少朋友或者孤僻的孩子,并以他们为目标。而有朋友的孩子比孤僻的孩子更不容易被欺负。即使在学校里只有一个好朋友,也可以大大降低孩子被欺负的可能性。拥有朋友的孩子即使受到欺凌时,也能更好克服这些情况。好友还可以起到开导的作用,让孩子懂得欺凌者所说的做并不能定义和改变他们。</p><p class="ql-block">●警惕容易发生欺凌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让孩子知道哪些地方是欺凌的高发地点,比如更衣室,浴室,食堂,操场或者校车。即使是一个没有大人的偏僻走廊也可能成为欺凌的主要场所。帮助孩子了解并思考这些地方可能在哪里。然后,一起集思广益,如何让这些地方变得更安全或如何避免欺凌发生。例如,鼓励孩子与一两个伙伴一起出行,乘坐校车时坐在前部还有在课间休息时呆在别人能够看到的地方。欺凌者往往选择身边没有成年人时动手。所以,避免和已知的欺凌者单独处于高危区域内。</p><p class="ql-block">●明确谁该对欺凌负责</p><p class="ql-block"> 大多数时候,当孩子们被欺负时,他们往往会责怪自己。他们会错误地认为是自己做了什么才导致了受到欺凌,或者是自己出了什么问题。因此,受害者往往不会告诉任何人有关欺凌的事情,并试图改变他们的外观或行为,以避免再次被欺凌。告诉孩子,欺凌者要对这些不好的行为负责,错不在那些受欺负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