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游甘南三(米拉日巴佛阁、黄河第一桥、娘玛寺)

笑口常开

<p class="ql-block"> 第三天早餐后,我们乘车前往米拉日巴佛阁,它是为纪念米拉日巴而修建的佛阁,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在安多藏区的代表寺院,也是全藏区唯一的一座供奉藏传佛教各派宗师的高层建筑名刹。始建于清乾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距今已有二百余年历史,建筑总面积4028平方米,高40余米,共九层。佛阁内供奉有各类佛像一千二百七十二尊,建筑造型独特,融藏族堡式建筑与佛阁式建筑特色为一体,外观雄浑壮观。楼内壁画琳琅满目,与彩绘、唐卡、塑像浑然一体,颇具宗教神秘的色彩,走廊楼梯盘旋直达楼顶。遗憾的是原建楼阁已毁于“文革”。现存建筑重建于1988年5月,历时四年落成。</p><p class="ql-block"> 米拉日巴是藏传佛教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位大师,是噶举派(白教)创教者之一。他修炼过苯教和红教的密法,参与开创了白教,而他对密宗的心得又被后来的黄教所沿袭,所以受到藏传佛教各派的尊崇。</p> 我们因故未入楼参观,只是在寺院外徘徊,远远仰视。 <p class="ql-block"> 在佛阁的外墙边邂逅了虔诚许愿的藏族老人,虽然语言不通但心相通。</p> <p class="ql-block">  天下黄河都是从西往东流,唯独玛曲境内段的黄河是从东往西流。黄河自青海巴颜喀拉山发源,自西向东一波三折地流入甘南草原,受阿尼玛卿山的余脉——西倾山阻挡,绕了一个180°的大弯,折返向西又回到青海省,整个盘环路线长达433公里,形成了天下黄河第一弯。玛曲县被这一弯所环抱,形成了黄河首曲最大的地块草原湿地,境内近90%的面积是草原,拥有1400多万亩天然牧场。</p> <p class="ql-block">  “玛曲黄河大桥”距甘肃玛曲县城4公里,是黄河上游修建的第一座黄河大桥,1979年建成。桥头原本写的是“天下黄河第一桥”,后来因为青海那边又建了两座桥,玛曲人多虑就把名字改成了“天下黄河第一弯”。其实名字完全没有必要改,因为“天下黄河第一桥”,除了说明它是黄河上游的唯一的大桥之外,还有一层含义是黄河上游最早修建的一座桥,不管以后在它的前面再修几座桥,这个事实谁也改变不了,玛曲人可以理直气壮地恢复“天下黄河第一桥”的称呼。</p> 玛曲,为藏语“黄河”之音译,它是全国唯一以中华民族母亲河命名的县。玛曲县占据了黄河九曲之首曲,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境内的黄河河段水流也比较湍急。千百年来,人们要想渡河,唯一的方法就是揪着马尾巴游过去,因此沿河两岸的人和物资交流很少,语言和服饰、风俗存在很大差异。1979年“玛曲黄河大桥”竣工通车。该桥为钢筋混凝土拱桥,全长280米,宽7.5米,主跨3孔,跨径70米,最低桥下弦净高11.5米。尽管这座桥看起来不如黄河下游的一些大桥宏伟壮观,却是黄河上游在玛曲境内建的第一座桥。 玛曲黄河大桥的建成,不仅沟通了当地黄河两岸,也为玛曲打开了一扇通向外部世界的大门。自汉代以来,玛曲草原就以“羌中畜牧甲天下”而著称。如今拥有“亚洲第一天然牧场”的甘肃省唯一不产颗粒粮食的纯牧业玛曲县已正式退出贫困县行列。 “玛曲黄河大桥”修建在高寒缺氧的冻土层地带,在当时堪称非凡壮举。据专家介绍,虽然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也有冻土存在,但他们属于比较稳定的高纬度冻土,我国的高原地区纬度低,海拔高,多年冻土具有地温高、厚度薄等特点,再加上地质构造运动频繁,其复杂性和独特性举世无双。如今玛曲黄河大桥已巍然屹立41年,至今仍正常通车。 黄河源于青海而成河于甘南,玛曲县素有黄河“蓄水池”之称,是黄河上游最重要的水源补给区,补给量占黄河源区总径流量的将近六成。 <p class="ql-block">  小飞机飞起来,拍摄大家在黄河第一桥兴高采烈的热闹场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