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和银川的对比,2021暑假研学旅行第二站

波比老师

离呼和浩特几十公里的地方,铁路边了现了一片光伏发电区,这个传输距离不算远,而且还可以考虑未来给铁路供电。<div>近年来西北地区不少光电产业弃电浪费的比例不低,主因之一就是远离市场。</div> 呼和浩特站正在整修,照片没啥好看的,直接共享单车去海友酒店,稍事休息,去大召无量寺,而塞上老街就在寺庙大门旁。 大召无量寺是藏庙,这八个白塔是大召无量寺的代言,早起还有人在绕塔。 蒙古早餐其中就是有奶茶,而格日勒阿妈就是呼和浩特最网红的店,不过早上七点多,真正来吃早餐的没有几个,外卖倒是挺多的。 装修风格挺有民族特色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是蒙古族,也都能听得懂汉语,不过方言比较重的,吧台提示“慢慢说” 奶茶一小壶8块,骆驼肉馅饼一张12,总体上还好。 早上来,避开那些打卡的,在这样的环境里安静的吃个真正的早餐,还是不错的,不建议喜欢安静的朋友中午和晚上来,那是打卡高峰期。 呼和浩特最大的寺庙,也是名气最大的景点,35元,其实和旁边的席力图如买联票的话,一共50元,能便宜5块。<div>以下内容来自网络:</div><div><font color="#ed2308">“召”这个词的含义。中国只有内蒙古西部的鄂尔多斯地区和土默特地区把寺庙叫作“召”,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召”不是蒙古语,而是藏语。</font>在蒙古语里,寺庙被称作“斯木”;而在青藏地区,寺庙通常叫作“禅林”,西藏地区的拉萨有大召寺和小召寺,绝不可称作“大召”和“小召”,只有土默特和鄂尔多斯才这样叫。那么“召”是什么意思呢?“召”的本意是兄长,引伸为尊者,寺院中都有佛像,佛像就被吐善人称作“召”。当年吐着松赞干布迎娶了两位外籍女子,一位是唐文成公主,一位是尼泊尔尺尊公主。两位公主下嫁到吐着时,不约而同都带着佛像作为陪嫁物,一个是大召,一个是小召。供奉大召的就是大召寺,供奉小召的就是小召寺。藏传佛教于公元十六世纪中叶传到鄂尔多斯地区,不知为什么,竟将供奉“召”的地方叫做召。<br></div> 阿勒坦汗这个名字许多人不熟悉,改成“俺答汗”,熟悉明朝历史的,就会“哦,原来是他啊” 寺庙内部是不允许拍照的,外景发几张。 过道里的四大天王那里没有写不可拍照,大家来看看风格的差别吧。 我第一个想法就是这两个经幡好高啊,查了资料,原来寺庙中这个叫“玛尼杆”,一般高约10余米,杆身粗大,装饰华丽,顶端缀有彩色经幡,均为两根对称而立。两杆之间,拉一根绳索上面悬挂着各种颜色的经帆,又称“风马旗”。它是用手工刻在木板上,然后印在绸布上的一种旗帜。在旗面上,中央印着一匹带翅的飞马,四角配有龙、凤、狮、虎和佛八宝、十二生肖、日月、八卦以及佛像、藏文经字等图案,含意很多。 唐卡,藏教经典手工艺术。 大召无量寺里面的主佛是内银外金。 然而,我最惊喜的是在里面看到了两种风格的“坛城”,彩砂做的,我在书上见到过,寺里面眼见为实,因为游客的原因,并没有造城(坛城又称佛国)成功后立即毁去(类似于繁华如梦,而是保留了下来。<div>而另一种使用金银宝石等做成的,有好几个。</div><div>这类坛城,装饰人物华丽,代表意义丰富(友情提示,宗教场所,切记不要评论个别造型和汉族宗教场所差异极大的造像--寺庙内有相应的位置对佛像进行了相关解读)</div> 宗教场所,我觉得还是少发图少说话比较好。 出了大门,想找旁边的一个博物馆,地图上显示因为施工要从塞上老街绕行。 却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城门,挂着现代风格的“钟鼓楼”,因为施工也不能上去。 最后发现那个小博物馆,已经关门停业了,连牌子都基本上没有了。 于是便去席力图召。 阴山,当地人也称为大青山。 相对大召无量寺的金碧辉煌,席力图召就低调了许多。 中午在一家面馆,点了一种叫“剔鱼子”的,原来是用筷子在面上“剔”出来的一个面。 然后换酒店,去了汉庭鼓楼店,想着有自助洗衣机呢,然而并没有。<div>酒店对面是个菜市场,一个城市最具生活气息的地方,因为各种原因吧,截取出来的视频,可能需要换90度角来看。</div><div>其实我要表达的内容就是,物价和咱们这边基本一样。</div> <div>下午休息,想方设法,最后通过keep上的跑团,加入一个跑团微信团,在热心的团长帮助下,一个keep上的朋友(考虑了一下,隐去跑友名称和跑友名字,不给人家添麻烦)安排去内蒙古大学南校区跑步,在酒店休息,晚饭就在酒店旁边解决,又是馅饼,后来又来了几个包子。喝的是从银川买的葡萄酒。</div><div>晚上呢,共享单车,骑行十公里,去敕勒川公园跑步,跑了十公里出头,感觉脚磨破了,又共享单车回去,累坏了。</div> 第二天早上,跑友通知我说工作临时有变,上午不能进学校了,我是感谢并支持理解。<div>便去酒店旁边的将军府。</div> 这个蒙古包,我建议你别进去,人家其实是防疫隔离间哦。 上倨下躬,形象啊。 所谓衣冠禽兽分品级的话,简单说就是动物个头越大,品级越高。 将军府五点下班,四点半开始清场,于是我便去清真大寺,这个戏称“阿拉丁广场”的位置,原本有个神灯造型的。 银川南关清真寺是要门票或者“捐赠费”的,所以我来了呼和浩特的清真大寺。 学识浅薄,这种建筑风格不敢解读,只觉得挺有特色。 出了清真寺,旁边有个对外宣传的伊斯兰风情街。 当地路牌叫牛街,北京的回族街,也用这个名字,我查了一下,是“柳街”念串变成的。 当地人吃烧烤啥的,其实多往这里来。 因为过会儿要去内蒙古大学跑步,我就不吃啦。 我呢,也提前把能证明自己身份的相关照片,比如健康码等,在跑团里和私信让跑友看过了,毕竟有些地方有疫情,不能给人家添麻烦。 我让跑友去忙自己的事了,我自己慢慢逛逛,这个洗浴中心,插大挺干静的。 内大见到许多女生,身材也好,衣着也新潮,再加上文化气质,充分验证了我给高中学生说的“男生,别只盯着围着那几个爱收拾打扮的女生,大家都把心收一下,放在学习上。等上了大学,尤其是毕业前一年,你会发现,许多原来不起眼的女生,华丽变身,亮瞎你的眼。不就是化妆早几年晚几年的区别嘛,低调的学生才是潜力股。谁说漂亮的女生考不上好大学,纯放屁,到了大学,女生们大多会收拾,各种风格那才是百花齐放。<div>现在,还是好好学习吧,合适的年龄,干合适的事儿”</div> 这不,内大秀恩爱的来了。 内大南校区这边有地铁可达,却在市郊,去年据说这块还是一平方两千多,后来又搬过去一个大学,就涨成了三千多。<div>当然,也有周边居民聚居特色有关,毕竟是民族自治区,容易炒房子的,往往汉民多,汉民喜欢那啥嘛。</div> 内大南校区相当整洁, 我很喜欢的。 查了资料,宁夏大学和内蒙古大学都是211,然而,对本地招生来讲,宁大是400多,而内蒙古大学是550以上,外地人基本上是570以上。<div>对于两所学校我不能做评价,大家上两个学校的贴吧,就能看出点信息了。</div><div>呼和浩特往北京,高铁两个多小时,有利于学生到北京和天津发展,再加上城市依托等其它因素,更适合青年人的发展。</div> 地铁,马头琴。 本来计划今天公交车去敕勒川草原跑步,结果因为北京出现了中风险区,果断调整行程,提前两天回家。<div>蒙得海公园和青城公园打卡吧。</div> 民族风格的广场舞,挺好看啊 公园的南边就是内蒙古大学本校区(北校区),透过栏杆看一下得了。 又见民族风广场舞,话说我退休了,会不会加入呢? 青城公园的风景也很美,这张照片有点江南的感觉吧 唉呀,我咋对广场舞越来越喜欢了呢。 然后,买牛肉干、馕、酒,背上我的背包,经大同、太原、全程戴口罩,返回洛阳啦。 这次去银川和呼和浩特,我也是有为退休夏季养老为规划的准备,先把两个地方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放出来吧。 有几个信息,我觉得值得提一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长期跟进:<div>1、冬季、夏季气温和空气质量,呼和浩特风沙还是大些。</div><div>2、从人口结构来看,银川老龄化在全国三线以上城市中都是比较低的,呼和浩特较高,但在全国也是较低的。这点,比同纬度的东北地区,有一定的优势,人是生产的起点和销售的终点嘛,年轻人比例越高,越有希望。</div><div>3、二本、专科毕业的学生,可以考虑往这两个城市发展,尤其是县乡的学生,通常一本以下学历的,在哪里工作,大概率都是三千元左右,而在银川和呼和浩特,学历结构相对东部地区还是较低,本专科没有太明显的劣势,同时,部分区域的房价在三千左右,可以满足在首府(省会)落地生根的需求。</div><div>4、我养老的话,可能会考虑夏季在银川租房或住酒店,经我住的怡莱为例,100块左右,含双早有洗衣房,我觉得两口子还是可以考虑省事省心的。租房的话,一个月几百块的也好找。</div><div><br></div><div>学习还是有意思的,慢慢研究吧,因为疫情原因,呼和浩特之行仅有两天半,所以写得也不好,大家见谅。</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