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学以致用无止境,业精于勤磨匠心。快乐暑假,是教师们静下心来学习充电的好时期。无奈近期因疫情反复,全国多地教师培训被迫取消。因此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名师优课教师培训中心举办了一场“名师优课——第四届小学教师公益网络训练营”的培训,它的到来对于求知若渴的教师们来说就如一场久旱的及时雨。<br></h3> <h3> 为了进一步更新广大数学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方式,真正把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落到实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教师研训与发展中心组织了我县部分爱学习、爱思考的数学教师于8月18日—20日参加了“名师优课——第四届小学数学张齐华公益训练营”线上培训活动。为期三天的深度研训之旅,让教师们满怀期待而来,收获满满而归。<br></h3> <h3> 张齐华,江苏省特级教师,小学数学名师,一直以来被大家亲切的称为“数学王子”,一直致力于数学课堂文化的探索与实践,在实践层面还原数学的本来面目,尝试建构具有文化意蕴的数学课堂,曾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第七届教学观摩大赛荣获一等奖,《人民教育》、《小学教学》先后对其在数学文化领域的探索给予专题报道,2007年《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了其数学课堂系列教学艺术。<br></h3> <h3> 本次培训,张齐华老师给我们带来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社会化学习”,即学习者在社会文化情境中通过充分的社会互动,促发、优化学习者社会化进程,发展学习者社会性素养的学习活动。他从社会化学习的意义、内涵、制度和实践这四个方面给大家进行了深入的解读,最后对参训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在线答疑。</h3> <h3> 老师们认真聆听了张齐华老师的讲座,对“社会化学习”有了全面的了解。教学课堂中社会化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场景基于学习小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数学素养与社会化素养的协同发展。数学课堂中社会化学习的基本生态,则表现出交往的关键特质,即对话与协作、责任与互助。这些要素构成了数学课堂中社会化学习的核心命题。数学课堂中社会化学习主要由四个环节构成,即一“准备期”开展独立研究,二“展开期”开展团队共学,三“深化期”开展质疑深化,四“反思期”开展评价反思。</h3> <h3> 社会化学习,让老师们深刻的体会到把学习机会真正还给学生的重要性,也让老师们找到了学生不爱学习或学习效率不高的原因在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学习的主动权被剥夺过多。社会化学习要尽可能把学生按组归还到学习共同体当中,让学生在学习共同体内有更长时间的学习窗口期,让他们进行充分的团队的对话交流表达沟通提问质疑,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来,让学习不仅仅是被动地听,它更多的是语言的表达,和他人的沟通,包括质疑提问对话,让学生的主动权更多。</h3> <h3> 学习了张老师关于组长培养的讲解,聆听了张老师的两节课堂实录,老师们对数学社会化学习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张老师课堂所呈现的大容量,人人有发展的课堂,是老师们所向往与追求的。特别是抱团学习,让人受益匪浅。针对我校的学情,父母打工、老人带孙子上学的情况非常普遍,这种抱团学习的模式非常有必要。<br> 今年国家双减政策的落实,国家二孩、三孩政策的开放,让学生出现了不同的情况,一是有许多孩子出现了没有托管后,学习失去了辅助拐杖;二是父母要么上班,要么要管理二孩儿,对大孩儿的管理没那么多精力;三是隔辈带孩子,老人对孩子的学习力不从心,孩子的学习处于无助状态等,针对这些孩子无依靠的实际情况,培养孩子们社会化抱团学习,对孩子的学习成效、人格的发展、性格的塑造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h3> <h3> 老师们通过培训,学习到了基本的操作方法与注意点,如共学中的三个管理,肢体管理:身体靠拢、目光聚集、红笔教鞭、桌面整洁; 秩序管理:交流有序、强弱有节、互动有礼;时间管理:提前配时、专人负责、动态协调。再如培养组长的技巧:树立典型、方法指导、制度创新、助力成功等。通过学习,有了理论支撑,有了大方向,但具体操作细节还得老师们自己认真研究与琢磨,得根据自己的学生情况因材施教。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学习品质的培养,终身发展的奠基,需要我们老师去精心培养与教育,教育的路上有汗水就有鲜花啦!</h3> <h3> 学习过程中,数学教师们积极参与,按时观看直播,认真做笔记、用心写体会,积极完成每天的研修作业。</h3> <p class="ql-block"> 通过这次培训,老师们对“社会化学习”模式有了深刻的认识。会后一致表示,开学后将把学习单的设计、学习共同体的培养及学生的深化质疑等方面运用到实际教学中,进行摸索、尝试、创新。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更多地去激发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让孩子们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为全面提高孩子们的社会素养而耕耘!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奋斗! </p><p class="ql-block"> 总策划:钟鸿裕 </p><p class="ql-block"> 文字编辑:许文双 </p><p class="ql-block"> 图片编辑:张莉 刘国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