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的欣赏与应用

卡卡茉茉哒

<p class="ql-block">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修辞手法是必考内容,掌握好了修辞手法,阅读写作能力自然会有所提升,语文学不学的好关键也在于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方法,修辞手法能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修辞手法用得好,作文写的也会生动有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就深入了解一下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及其用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考纲明确要求的有以下八种: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p><p class="ql-block">一般说,比喻、夸张、拟人是语言类;对偶、排比、反复是结构类;反问和设问表述增强语气类。</p><p class="ql-block">考纲八类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和表达效果各不相同,下面做一简要归纳。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俗称:打比方。这种修辞能帮助人容易深入理解。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简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例如:天空突然下起飘泼大雨,风雨打在脸上如刀割一般。</p><p class="ql-block">长颈鹿笑了,笑得就像一朵花。</p><p class="ql-block">比喻由三部分构成:本体、喻体、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附】通感  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清香是嗅觉,歌声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或者本次训练里“长颈鹿笑了,甜甜的笑容就像花开了一样。”甜是味觉,笑脸如花是视觉。此外:“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 </p><p class="ql-block">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作用: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令文章更生动。 </p><p class="ql-block">(1)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p><p class="ql-block">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p><p class="ql-block">还比如同学们描写五光十色的春天时写的:“柳树在风中梳理自己刚变成绿色的长头发。”</p><p class="ql-block">(2)拟物(借物喻人): </p><p class="ql-block">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p><p class="ql-block">例句:人群不顾一切,如潮水涌了上来。 </p><p class="ql-block"> 在群众的呼喝声中,恶霸夹着尾巴溜走了。 </p><p class="ql-block">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p><p class="ql-block">例句:二月春风似剪刀。</p><p class="ql-block">把春风比做剪刀。</p><p class="ql-block">3.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p><p class="ql-block">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p><p class="ql-block">①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把帆比做船。</p><p class="ql-block">②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p><p class="ql-block">有点像给人取的特征性外号一样。  ③具体代抽象  例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借代战争)  </p><p class="ql-block">④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p><p class="ql-block">⑤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p><p class="ql-block">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p><p class="ql-block">作用: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p><p class="ql-block">(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例句:小白兔和公鸡高兴得一蹦三尺高。</p><p class="ql-block">(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例句:井底的青蛙抬头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p><p class="ql-block">(3)超前夸张:把时间跨度说长或者说短,或者把时间说快或者说慢。  例句:她刚端酒杯,就醉了。</p><p class="ql-block"> 麦田里的麦穗挂着累累的麦粒,农民伯伯笑呵呵的看着这一片丰收的场面,好像已经闻到了香甜的馒头,爽口的面条!</p><p class="ql-block"> 我们等待这场胜利等了千年万年,我们盼望这天解放盼了千年万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相近,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易于记忆,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p><p class="ql-block">主要方式:〈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6.排比:  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以此来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或增强表达效果)。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p><p class="ql-block">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拼硬凑排比的形式。排比是多项并举的,有的是多项全举,有的是在多项中举其要者,留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让读者自己深思,后一种排比的句末要用省略号。</p><p class="ql-block">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或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即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p><p class="ql-block">作用:总的作用是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也可以婉转表达情感,引起读者思考和重视,领会主题。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p><p class="ql-block">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表达鲜明,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就做的都对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外,引用、反语、反复、对比、双关、联想、顶真、互文、回环、呼告、移情、象征、寄寓等修辞手法也常见到,下面简单说明并不在考纲之内,但是也广泛应用于我们日常文章,大家也做了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引 用 直接引用原文要加引号,概述大意的不能加引号。加强真实性,丰富文章内容,帮助说明论理,增强表现力,说服力。</p><p class="ql-block">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明引和暗引两种。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练,含蓄典雅。例句:</p><p class="ql-block">(1)明引(直接引用)</p><p class="ql-block">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p><p class="ql-block">(2)暗引(间接引用)</p><p class="ql-block">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0、反 语 使用语本意相反的话语来表达本意。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鲁迅先生的文章中使用的较多。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p><p class="ql-block">11、反复 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让某个词语或句子或段落一再出现,就是反复。强调突出思想,加强与气,渲染感情。富有音乐性,加强节奏感。/ 间隔重复起到前后、首尾的呼应作用。</p><p class="ql-block">〈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2、对 比</p><p class="ql-block">(对照)把两种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或把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对照。 对照比较使相反或相对事物的特征或本质突出出来,表现作者鲜明的态度情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3、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或音近)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作用: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1〉谐音双关。  例如:毛主席的《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杨”实际上是指杨开慧,“柳”实际上是指柳直荀)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即“思”的意思,以此来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情)  〈2〉语音双关。  是一种根据词的多义条件而故意导致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在歇后语中经常出现。例如:  茶壶里煮饺子——心里有数</p><p class="ql-block">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4、联想</p><p class="ql-block">联想就是把类似的感受联系到一起</p><p class="ql-block">例如:在沙漠里走了一天,太阳一直炙烤着沙粒,踩在上面如同踩着一团火。</p><p class="ql-block">15、顶真:(也做顶针)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用符号表示就是“ABC,CDE”.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p><p class="ql-block">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例如:</p><p class="ql-block">友情是花,引来群群之蝶。友情是蝶,两人翩翩起舞。友情是舞,舞出激情之火。友情是火,永恒地在燃烧。</p><p class="ql-block">梦想是翅,飞翔永恒蓝天。梦想是天,遮住茫茫大海。梦想是海,还是小船悠悠。梦想是船,海上乘风破浪。</p><p class="ql-block">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p><p class="ql-block">16、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p><p class="ql-block">秦时明月汉时关</p><p class="ql-block">烟笼寒水月笼沙</p><p class="ql-block">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p><p class="ql-block">主人下马客上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7、回环,简单地说回环就是顺读逆读一个样。</p><p class="ql-block"> 回环就是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的形式,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联系。回环可使语句整齐匀称,能揭示事物的辩证关系,使语意精辟警策。</p><p class="ql-block">例如:</p><p class="ql-block">响水潭中潭水响;黄金谷里谷金黄。</p><p class="ql-block">佛山香敬香山佛;翁源乳养乳源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8、呼告,一般用于诗歌,现代诗。表达强烈的感情抒发。例如:祖国啊!我的母亲!</p><p class="ql-block">19、移情,就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去,仿佛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自己欢喜时,大地山河也在扬眉带笑;自己悲伤时,风云花鸟都在叹气凝愁。惜别时蜡烛可以垂泪,高兴到时青山也能点头。例如,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花是自然之物,不能语。但主人公在那“庭院深深”的幽静环境里,满怀忧怨孤苦的心情而无从倾吐,眼前凋零残落引起她对自身孤苦凄寂身世的联想,不知不觉地忘记了自身同花的区别,于是花被看成与人一样具有情感,并可以互相交流。</p><p class="ql-block">20、象征 ,一般用于主题升华。 含蓄表现美感体验 。 象征手法就是通过相似联想,把写 作内容从自然界引申到人类社会生 活中来,用原先所写的那些特点来 象征某种精神品质或性格,从而把 主题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比如,鸽子象征和平,苹果象征灵感,白杨象征站岗的边疆哨兵,钢铁象征坚强的意志,红色象征新中国。</p><p class="ql-block">21、寄寓是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集中表现。有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物抒情等多种方式。</p><p class="ql-block">例如: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全诗用梅花来比拟人的品格,寄寓了作者对梅花凌寒自开、芳香高洁的品格的赞赏和追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用以寄托作者思想感情的客体也可以是人或事,比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然了,深究语文怕是纸短话长,光修辞手法都有60多种,此篇文章也不是想让孩子们掌握晦涩难懂的古诗文的修辞手法,只想能提起孩子对语文的兴趣,了解我们中文的博大精深,能懂得去欣赏中文,旨在提高文学鉴赏力,希望孩子们自己查查资料,体会不同修辞手法的应用方法。为以后的作文以及文章欣赏做好准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