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精会神

智者无惑

<p class="ql-block">  引言:文稿起草是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要想写好文稿,必须下苦功夫。其一,必须加强学习,紧跟时代脉搏,及时更新知识,理解形势、掌握新思想。其二,必须学有所悟,建立自己的思维脉络,积累扎实理论功底。三是,学以致用,将自己掌握的知识,结合实际发展,浅显易懂的传播出去。近期,看到一篇关于文稿起草《聚精会神》的经典总结,自己略加整理,与朋友们分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写好材料要“聚精会神”。</p><p class="ql-block"> <b>聚</b>,就是要聚焦重点。公文材料是为工作服务的,公文的本质特点是文由事生、文为事用、文随事转,所以,在起草讲话材料时,一定要聚焦重点,要围绕重点进行深入细致的阐述。</p><p class="ql-block"> 聚焦“重要意义”。这是我们常讲的文稿起草“三段论”里面的“为什么”,把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讲透。比如,一位领导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动员大会的讲话,围绕为什么要开展政法教育整顿,从三方面进行了阐述:第一,开展教育整顿是践行为民宗旨所在;第二,开展教育整顿是推进高质量发展所需;第三,开展教育整顿是创新社会治理所急。这组提纲从为民服务、高质量发展、社会治理三个层面进行深入阐述,将在政法队伍中开展教育整顿的意义讲清楚、说明白,让大家能够理解、接受,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家自觉地对照要求开展整治工作。</p> <p class="ql-block">  <b>精,</b>就是要语言精练。这既是当前改进文风会风的需要也是文稿必须一以贯之、始终坚持的原则和要求。删繁就简。就是要删掉繁杂的东西,留下简单且必不可少的内容。概括讲就是“五个不要说”:可说可不说的话,不要说。把不准不确定的话,不要说。重复啰嗦的话,不要说。与会议主题无关的事情,不要说。一句话能说清楚的话,不要分几句话说。</p><p class="ql-block"> 比如,论证一个事情,可以是引用名人名言,可以是讲故事,可以是摆事实讲道理,但没有必要多种手段重复使用,反复论证。避虚就实。就是要多讲实的内容少讲虚的东西,尽量做到简洁凝练,少说“正确的废话、没用的空话、好听的套话”、做到不矫揉造作、不故弄玄虚、不佶屈聱牙。不过,“虚”和“实”都是相对而言的。比如,的十九大报告,都是一些纲领性的要求,对基层而言,听起来会有点“虚”,但仔细琢磨,其实句句都很实在,每一句话都可以成为一个课题,都值得我们深人探讨。大家要把握好“虚”和“实”的界限,尽量做到避虚就实。</p> <p class="ql-block">  <b>会,</b>就是要融会贯通。写材料就像剥笋子,必须一层一层剥,由外到内、由表及里。也就是说,必须条理清晰、严丝合缝。条理要清晰。就是说行文必须脉络清楚、条理清晰。比如,共有几个大问题,每个问题之下分儿小点,都要清清楚楚、一目了然。</p><p class="ql-block"> 文稿条理清晰常用的方法--相似词法,就是利用几个相似词分别统领一个观点带出一段话。比如:在做群众工作中,要懂得心平气和,群众才能开心;心如磐石,群众才能安心;心口如一,群众才能放心;心甘情愿,群众才能称心。这句话就很巧妙,用心平气和、心如磐石、心口如一、心甘情愿四个相似词来说明、阐述了做群众工作应有的态度和法,做到了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论证要充分。这里讲的是观点和材必须统一的问题、就是要掌握、占有比较丰富的素材,并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新、善于从不同侧面论证,这样写出来购文稿才能集众所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b style="font-size: 18px;">神,</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就是要鼓劲提神。一篇好的讲话稿,一定要能鼓劲、提神、醒脑,让听众精神振奋。思想观点必须“高站位”。思想是材料的灵魂,在材料写作中起主导作用。一篇材料,如果灵魂“污浊”,即使骨架再端正完整,血肉再坚实丰满,也只能是一个“异类”;反之,如果观点新颖、见解独到,即使修辞略嫌简陋、笔法略嫌稚嫩,仍是可观之作。提纲层次必须“大格局”。材料的结构取决于材料的内容。一篇好的材料,不管是三段式,还是四段式、五段式,都必须有大开大合之感,这就好比一棵树,必须高大挺拔、根深叶茂,才会看上去让人赏心悦目,才会大树底下好乘凉。</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