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情怀

陈虹

2014年8月3日一早的班机 <p class="ql-block">由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经停山东济宁机场,前往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出差</p> 顺利到达久违的地方 入住预订的酒店 呼和浩特市,通称呼市,旧称归绥,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国务院批复确定的内蒙古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国北方沿边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 <p class="ql-block">因约好客户是第二天的航班,所以下午可以自由活动</p> 这个城市对我而言,有着几十年的难忘情节:小时候爸爸曾带我在这里居住过近一年时间。 百度地图查询后,得知那个地址离我住得酒店不远,那就去看看。 寻找一下-追寻一次 跟着百度地图的导航,穿过繁华的路段, 远远看见这个大门 拿出保存在手机相册里爸爸在此留影的照片 <p class="ql-block">应该是这里了-现在学校名称改为内蒙古医科大学了</p> <p class="ql-block">爸爸在这里工作时的几个好友:王秉义叔叔、 俞首愉叔叔、秦文斌叔叔</p> 要想找到他们,到这里来问应该不错吧<div>可是暑假期间,没人值班</div> 只能抱着侥幸心理,在这附近找人问问 终于有人认出了这张照片中的一位阿姨 热心的带我去了家属住宅区 并给我指了具体楼道和楼层 在这位阿姨家的门口,被询问了大约20分钟,阿姨终于将我迎进家门,还抱歉的说,一人住,要注意安全。给我的惊喜是老人家虽然80多岁了,尽然还清楚地记得我爸爸 和我,还能说出我小时候的一些事 从阿姨家出来,婉拒了阿姨要陪我重游故地的想法。准备自己走走 根据阿姨的描述,这里就是当年爸爸和我居住的房子 再去爸爸曾经工作过的地方看看 这里就是曾经的校园 爸爸在校园里的留影 这个楼就是爸爸曾经工作过的实验室所在地 爸爸当时的工作照 这两根大烟囱也是当时的产物 这里的微信地址尽然是医学院幼儿园(我曾经上过)<div>走了一圈,感慨万分,圆了我几十年的情节</div><div>真心祝福爸爸的同事和好友及他们的家人健康如意!</div> 公事办完,周大哥和包姐姐要尽地主之谊, 带我们去呼和浩特市周边逛逛 一路风光 马儿在草原上奔驰 这里进入旅游区 希拉穆仁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希拉穆仁蒙古语意为“黄河”希拉穆仁草原旅游俗称“召河”,因在希拉穆仁河畔有一座清代喇嘛召庙“普会寺”而得名。 寺院原为呼和浩特席力图召六世活佛的避暑行宫,建于乾隆34年(1769年)。寺内二重殿洞,雕梁画栋,颇为壮观。普会寺背后环绕着希拉穆仁河,跨过河上大桥可达阿勒宾包山上观赏草原风光。一望无际的景色,让人如醉如痴。 在蒙古包里 尝尝草原的特色 爬上山坡四处看看 包姐姐不愧为艺术学校的老师,一招一式都是舞蹈动作 小羊在玩耍 马儿在等待着骑客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大青山生态风景旅游区位于市区北郊,南临京包铁路、呼包高速公路、110国道,北邻塞北重镇武川,远接边城口岸二连浩特和蒙古国,呼武公路纵贯南北。旅游区内山峰绵延,沟壑纵横,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建于明清时期的藏传佛教寺庙——乌素图召;记载“胡服骑射”的赵长城; 轻松愉快地一天结束 回到呼市已华灯初上 下午航班就要返回,早餐后去呼市中心走走 清真大寺,位于呼和浩特市旧城通道南街东侧。<br>它是呼和浩特市原有八座清真寺中,建筑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故此得名清真大寺。<br>清真大寺,是穆斯林(伊斯兰)礼拜场所。 清真大寺,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据《清真寺南北讲堂碑记》记载:“自大清定鼎以来,建立多年。”初建时较为简陋。<br>到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曾重修。1923年回族群众又募捐再度重修后,便成为现在的规模。<br>清真大寺占地面积约四千平方米,重修时大殿增高1.7米,扩大了七间,南北讲堂展后5米,增高66厘米。<br>寺的总面积扩大了数十平方米清真大寺坐东向西,中间为朱红色正门。<br>门上楣有“清真寺”匾额及“国泰”、“民安”四个字。寺门前原有影壁,高丈余,现已拆除。, 伊斯兰风情街位于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全区总面积为175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9.47平方公里,总人口为30万人,有23个民族在此居住,其中回族人口1.98万人,约占全市回族人口的70%。<div>向西走出中山西路,这就是回民区伊斯兰建筑特色景观街。位于回民区通道南路的伊斯兰建筑特色景观街全长1150米,总投资6500万元,由美国龙安集团进行规划、设计,2006年5月开工建设,7月全面完工,是纵贯首府南北的重要交通要道。<br>这里回族群众聚居、伊斯兰风格建筑集中、穆斯林商业繁荣,特别是因有着千百年浓厚的伊斯兰文化积淀,使这里形成了浓郁的伊斯兰氛围。<br><br></div> 街道两侧以叠涩拱券、穹隆、彩色琉璃砖装饰出来的高楼气势宏伟,浑厚饱满的绿色或黄色的球形殿顶,高耸的柱式塔楼,以沙漠黄为主的色调,让人领略到浓郁的伊斯兰风情。 五塔寺:世界唯一的蒙文天图 五塔寺位于呼和浩特市旧城东南部,原名金刚座舍利宝塔,因塔座上有五座方形舍利塔,故名为五塔寺。塔始建于清雍正年间,高约16米,塔身均以琉璃砖砌成,塔身下层是用三种文字刻写的金刚经经文,上层则为数以千计的鎏金小佛,刻工精巧,玲珑秀丽<br>五塔寺中最有价值的当属紧靠北墙的蒙文天文图石刻,天文图直径144.5厘米,天球圆面以北天极为圆心,画出二十八宿赤经位置的经线,还有五个同心圆,由里向外为天北极圈、夏至圈、天赤道圈、冬至圈、天南极圈。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用蒙古文标注的一幅天文图,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br>金刚座舍利宝塔,建于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由塔基、金刚座、塔顶三部分组成,为砖石结构,通高16.5米,塔顶是由五座舍利玲珑小塔构成。<br>金刚座舍利宝塔的基座高约1米;金刚座为束腰须弥座,其束腰部雕刻有狮、象、xx、金翅鸟和金刚杵等图案,束腰的上面为七层短挑檐,第一层的檐下为三种文字(蒙、藏、梵)雕刻的金刚经全文,从第二层到第七层的檐下为各种姿态的镏金佛像,共计1119尊,金刚座的南面为拱门,门上方有蒙、汉、藏三种文字写成的“金刚座舍利宝塔”匾额,门旁为四大天王,塔门内东西两角有通往座顶的楼梯,出口处为一方形攒尖亭;五座舍利小塔位于亭子的北边,最中间的舍利小塔为七层出檐,四隅的舍利小塔为五层出檐,五座塔身上均镶嵌有佛像、菩提树、景云等砖雕。<br>在金刚座舍利宝塔背面(即北面)的山墙上嵌有三幅雕刻,以“蒙古天文图石刻”最为珍贵,是研究天文学史的重要资料。<br>金刚座舍利宝塔的塔身上下布满了佛教题材的雕刻,浮雕佛像就达1560尊,所有的雕绘充满了强烈的宗教色彩和气氛,具有很深的象征性和隐喻性 小召寺,蒙语原称为把格召 (小的意思),又称崇福寺,呼和浩特旧城小召街,很多人知道呼市有个大召,却对小召不甚了解。网上很多介绍甚至把小召与席力图召混为一谈。实际上两寺都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内,但小召寺小召前街北端,席力图召在石头巷北端;小召是由由阿拉坦汗孙子俄木布洪台吉于明天启三年(1623)建造,康熙三十六年(1697)由康熙赐名“崇福寺”;席力图召则是明万历十二年(1585), 土默特蒙古部僧格都楞汗为了迎接索南坚措三世达赖的到来而建造的,由康熙赐名“延寿寺”。只是小召在其活佛内齐托音·呼图克图二世去世后逐渐衰落,呼和浩特召庙的权利中心已经转移到席力图召。而席力图召在嘉庆、咸丰和光绪年间,经不断扩建和修缮,成为呼和浩特地区规模最大的喇嘛教寺院,并掌握着这个地区的黄教大权。下属有广寿寺(在东乌素图村老园子西),永安寺(又称哈达召,在大青山后达茂旗)、普会寺(在达茂旗锡拉木伦,即召河)、延禧寺(又称巧尔齐召,在呼和浩特市旧城五十家街)四寺。再加上文革中小昭寺被毁,改为小召小学。所以名声渐渐湮灭。其实在明清时代,小召与大召一样齐名。清康熙三十六年,清廷赐名 “弘慈寺”叫大召、“崇福寺”叫小召,并不是因规模的大小而定,而是因为修建人的辈分使然,“弘慈寺”是阿拉坦汗修的,因此为“大”,“崇福寺”为他的孙子俄木布洪台吉所修,因此为“小”虽然它叫小召,但也是归化城(呼和浩特)的七大召之一,喇嘛最多时有一百五十多人。 <p class="ql-block">大召寺是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玉泉区南部的一座大藏传佛教寺院,属于格鲁派(黄教)。大召寺其中“召”为藏语寺庙之意。汉名原为“弘慈寺”,后改为“无量寺”。因为寺内供奉一座银佛,又称“银佛寺”。大召寺是呼和浩特最早建成的黄教寺院,也是蒙古地区仅晚于美岱召的蒙古人皈依黄教初期所建的大型寺院之一,在蒙古地区有大范围的影响。 </p><p class="ql-block">是由明代蒙古土默特部落的首领阿拉坦汗于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主持创建的。公元1580年建成,是呼和浩特最早兴建的喇嘛教寺院,也是蒙古少有的不设活佛的寺庙。因康熙皇帝曾在此住过几日,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僧侣们取消了活佛的转世规定。 </p><p class="ql-block"><br></p> 大召不仅是一处佛教圣地,而且还是一处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辉煌的召庙建筑、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以及神秘的恰木舞蹈和佛教音乐,构成了大召独特的“召庙文化”。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1227年8月25日) [112] ,尊号“成吉思汗”(传统蒙古文:ᠴᠢᠩᠭᠢᠰ ᠬᠠᠭᠠᠨ;拉丁蒙古文:Činggis Qaγan;西里尔蒙古文:Чингис Хаан;英语:Genghis Khan),蒙古族乞颜部人,生于漠北斡难河(今鄂嫩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大蒙古国可汗(1206年—1227年8月25日在位),世界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br>铁木真早年丧父,投奔克烈部首领脱里,积蓄实力,于1189年被推举为蒙古乞颜部可汗,随后经过一系列战争,统一蒙古高原诸部。1206年在斡难河源即皇帝位,建立大蒙古国。建国后,实行千户制,建立护卫军,颁布《大扎撒》。在此期间,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占领东亚金朝的大片领土,并灭亡西夏、西辽及中亚的花剌子模,其征服足迹远抵东欧的黑海海滨。1227年,铁木真在兴兵灭夏途中染病逝世,终年六十六岁。临终前定下“联宋灭金”的战略,死后被秘密安葬于起辇谷。元朝建立后,累赠谥号为法天启运圣武皇帝,庙号太祖。 大昭寺前的广场 塞上老街位于呼和浩特市大南街大召寺附近,是条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古街。其兴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大召,门前西侧可以看到牌楼,名为塞上老街。<br>老街上的店铺大多是卖一些工艺品,卖木雕,牛角梳,蒙古服饰等;也有一些店铺卖特产,牛肉干,马奶酒,还有自己做的老酸奶等。<br> 由于时间不够,只能舍弃进入参观,打卡一下留待下次专程前来。 这次的出差圆了我几十年的梦。 <p class="ql-block">再见了!呼和浩特-拳拳在念的青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