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都实验小学关于防治校园,欺凌暴力致家长的一封信

芬芬

<p class="ql-block">尊敬的家长朋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您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近几天,我们通过各种网络媒体看到一些关于校园欺凌事件的视频和报道,画面有些触目惊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校园暴力”是近几年在教育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暴力是指以语言、或明显的肢体动作侵犯他人,使对方感受到威胁、痛苦或身体上受到伤害。从广义上来说:应是指发生于校园内的所有暴力行为,包括同学彼此间或老师与同学之间以及学生对学校的破坏行为等。然而在我国发生最多的是学生间的暴力行为,也就是学生对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一般表现为口语恐吓、辱骂、被迫做不喜欢的事、被故意侵犯身体、被故意陷害乃至殴打、勒索等形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对被欺凌的学生身心造成了严重伤害,破坏了正常的学校秩序。实施严重欺凌的学生如果没有有效教育和管控,也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国家十分重视防范校园欺凌工作。李克强总理做出批示: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教育部要会同相关方面多措并举,特别是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坚决遏制漠视人的尊严与生命的行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部、公安部等部门先后印发了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防治工作方案。我国《治安处罚法》、《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校园欺凌也作出了相关规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校园暴力是危及学生、破坏校园和谐的一大隐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校园暴力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七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索要钱物,不给就软硬兼施,威逼利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以大欺小,以众欺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伤害他人身体,侮辱他人人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同学间因“义气”之争,用暴力手段争短论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不堪受辱,以暴制暴,冲动报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6.侮辱女同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7.侮辱、恐吓、殴打教职员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校园暴力还可以分为硬暴力和软暴力。如果拳打脚踢、拔刀相向是硬暴力;乱起绰号、推举“最差”等等就是软暴力,软暴力对学生心灵的伤害甚至超过了硬暴力,同样可以置人于“死”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校园暴力的处理方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遭遇校园暴力,应在学校、警方或家长的帮助下,制止暴力,决不能逆来顺受或以暴制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与不法行为作斗争一定要讲策略,运用智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尽可能避免正面的直接搏斗,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伤亡。必要时尽量满足对方提出的要求,与此同时一定要记住对方的体貌特征,及时报警,或向老师、家长寻求帮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当有人,尤其是陌生人,约自己到较偏僻的地方去时,一定要坚决拒绝;当侵害到来时,一定要想办法逃脱,并积极寻求帮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要增强法制意识,在侵害发生后,要能够勇敢站出来,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校园暴力角色一般分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①欺凌者:发起暴力行为,通常还带领其他同学参与其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②受害者:受到欺凌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③协助者:跟随欺凌者,直接参与欺凌行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④附和者:支持欺凌者的行为,例如在旁边嬉笑或呐喊助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⑤保护者:安慰及支持受害者,尝试制止欺凌行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⑥局外人:置身事外的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为欺凌不但对“受害者”造成伤害,而且对“欺凌者”和“旁观者”同样造成伤害。“欺凌者”由于长期欺负别人,内心得到极大满足,以自我为中心,对同学缺少同情心,而“旁观者”会因为帮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甚至惶恐。“校园欺凌”对受害者的伤害也不可小视,受欺凌的学生通常在身体上和心灵上受到双重创伤,并且容易留下阴影,长期难以平复。同时“校园欺凌”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整体纪律和风气。所以,学校、家长、学生必须认识到校园暴力的严重危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校园暴力是人际冲突的一个极端,对学生来说是双重伤害,同时也体现出人际交往的问题。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应当互相帮助、互相谅解、互相包容,仇恨的种子长不出和平的芽,暴力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让我们一起大声说“远离校园暴力”!</p>

欺凌

暴力

校园

学生

伤害

暴力行为

受害者

家长

同学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