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长征路(56) 夹金山 • 征服第一座雪山

刘卫

<h5><font color="#9b9b9b">▲ 红军足迹与自驾路线图(可点击放大)</font></h5> <h5>出行日期:10月25日(第30天)<br>自驾路线:新寨子—夹金山—达维<br>行车里程:约70公里<br></h5> ——————— 红军为什么要爬雪山?这是由多重因素决定的。<div>  以中央红军过夹金山为例,当时有三条路线可选:一是夹金山以东邛崃至茂县(红四方面军总部驻地),由于靠成都较近,容易遭到优势国民党军的围堵。二是夹金山以西康定至丹巴一线,为藏民居住密集区,当时民族关系紧张,容易引起摩擦。最后决定走中路,经宝兴翻越夹金山。这一路虽然偏僻崎岖,但属于汉藏混居区,相对最安全。<br></div> <h5>▲ 今日夹金山</h5> <p class="ql-block">  历史上有先例。清代,乾隆第二次平定大小金川时,大将军阿桂所率南路清兵就是经宝兴到硗碛,然后翻越夹金山直抵小金川流域(今小金县,红军长征时称懋功县)。红军所走路线,与当年清军所走路线高度重合。</p><p class="ql-block"><br></p><h1> <b>如愿以偿 • 终于翻越夹金</b></h1> 开始上夹金山了!山下五彩斑斓,山上风雪弥漫。 夹金山,是中央红军在长征中跨越的第一座大雪山,主峰海拔4930米,垭口海拔4114米。那时候,夹金山终年积雪,高寒缺氧,气候变幻无常,没有人烟,也没有道路。现在有沥青公路盘山而过,使险峻的雪山成了自驾者的天堂。 <h5>▲ 红军翻越夹金山起点处(新寨子)</h5> <h5>▲ 开车翻越夹金山起点处,距新寨子约10分钟车程。</h5> 沿今日公路走,从红军翻越夹金山起点处,即新寨子至达维会师桥,约66公里;如果从硗碛藏寨出发,至达维会师桥88公里。当年红军徒步翻越,一说70里,一说80里,这与不同部队出发前和翻山后的驻地有关。红军徒步路线与今日盘山公路部分重合。 <h5>▲ 行车20多分钟后,俯瞰峡谷中的河流。红军是沿着这条河爬上来的。再一次想到山下遇到的独行侠姜正雄,他也是从这里上山的吗?</h5> <h5>▲ 行车半个多小时后,看到筲箕窝的军号雕塑。基座有一行文字:挑战极限,不胜不休。有红军在日记里称其为“烧鸡窝”。</h5> 对大部分生长在南方的红军指战员来说,1935年的那次高寒雪山之行,是件极苦的事。<br> 6月12日,曾飞夺泸定桥的红4团(团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仍为前锋,率先过夹金山。这是支兵强马壮、装备精良的部队,尽管途遇暴风雪和冰雹袭击,走得很艰辛,但无一人掉队。<div>  6月15日,红1军团过雪山。军团长林彪因身体弱,数次昏厥,在警卫员的协助下才一步步地下了山。正生病的聂荣臻政委被担架抬着,半途下来,坚持把担架让给因病落后的左权参谋长。<br>  6月17日,毛泽东及军委纵队翻越雪山。综合各种回忆资料:毛泽东出发前喝了碗辣椒汤,身穿夹衣夹裤,拄着木棍向山顶攀登,布鞋不久就湿透了并冻得发亮。途中,毛泽东和朱德都将马让给了伤病员。警卫员戴天福因患疟疾实在走不动了,毛泽东说:“来,我背你走!”另一位警卫员吴吉清抢先把战友背起,毛在后面托扶着,一步步翻越垭口。年近50岁的朱德则形同年轻战士,背着干粮袋跋涉。周恩来与朱毛一样,将担架让给了受重伤的机要参谋,下山后就一直咳嗽,过草地时大病一场。<br></div> 6月18日,红1军团第1师走硗碛西边的一条道,从程胡岭垭口翻越夹金山,进至懋功。此路因不是主力,一般较少提及。 <h5>▲ 上山的路。距新寨子约1小时车程。</h5> <h5>▲ 越往上走雪越多,经常钻入浓雾之中,气温越来越低。</h5> 时任军委三局副局长伍云甫,在日记中记录了过夹金山的情景: <font color="#39b54a">  6月17日 微雨、夜间雨<br>  5时自新寨子经烧鸡窝越夹金山至达维宿营。夹金山地势甚高,山顶积雪,南面的已化。空气稀薄,行进时呼吸迫促。据土人云,至山顶时不可声张,否则起狂风,生命危险,此系迷信语。高山气压低,时起狂风,当然之理。又云在山顶附近不可睡,如睡即不醒,这或许是实,因山顶附近倒毙的确不少。是日下山后,很多人头疼,身体不适。土人言,下午四时后不可过山,否则危险,想非虚言(是日上山30里,下山50里)!</font> <h3>  中央红军过雪山时,最传奇的一支部队,是担任后卫的红5军团第37团(团长李屏仁、政委谢良)。</h3><h3> 据陈伯钧(红5军团参谋长)日记载:主力翻越夹金山时,该团奉命在盐井坪(今蜂桶寨)阻击追敌,迟至7月2日才过雪山。下山甫抵达维,奉命再次回到盐井坪阻敌,“掩护一、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休整,保卫党中央”。该团完成任务后,又一次翻越夹金山归队。就这样,创造了十天内三过雪山的奇迹。</h3> <h5>▲ 海拔4114米的夹金山垭口</h5> <h5>▲ 垭口处,小金县与宝兴县的界碑。</h5> 我们一路上走走停停,看景拍照,约1小时20分钟后(午后1点),终于登上夹金山垭口——王母寨。这里也是宝兴县与小金县的交界处。海拔4114米,气温-1℃。 因雪雾飘荡遮蔽,不确定有没有看到主峰。垭口两边的山头偶尔露一下脸,随后又藏了起来。 <h5>▲ 在观景台拍到的山峰,可能是主峰。</h5> 在垭口处,遇到5位重庆来的年轻朋友,他们是开着枣红色的北京越野车从山北(小金县方向)上来的。大家都很激动,兴奋地交谈,互相拍照,最后还展开我们的“军旗”,一起在夹金山标志石碑前合影留念。 <p class="ql-block">  怎么能不激动呢!</p><p class="ql-block">  爬雪山过草地,几乎是红军长征的代名词,夹金山则是红军爬雪山的标志,长征精神的一个图腾,崇高又神秘,亲切而遥远。今天,我们上来了,多年的夙愿实现了!</p> <h5>▲ 在夹金山垭口合影</h5> <h5>▲ 与重庆来的年轻朋友合影</h5> <h5>▲ 在夹金山留影</h5> 王母寨垭口,是红军爬雪山时牺牲人数最多的地方。红3军团有两位炊事员来到这里,卸下大锅为战友们煮姜汤驱寒,汤烧好后,两人都倒下了。<br>  1937年时,“长征四老”之一的董必武向史沫特莱回忆起爬雪山的情景:<br> <font color="#39b54a">  空气越来越稀薄,呼吸越发困难。讲话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冷得人连呼气都冻了冰,手和嘴唇冻得发紫。有些人和牲口一步没走稳,就掉在冰河中,从此诀别。</font> <font color="#39b54a">  提起这座山的最末一个山头,真令人胆寒……我们的人在这里一死就是好几百。他们想坐下歇歇腿、喘喘气,就从此站不起来了。</font><div><font color="#39b54a"><br></font></div><div> 我们还好,因为以前上过高原,比较适应。当然,红军战士是背负着枪械、弹药、干粮袋徒步攀登的,上下七八十里,路又难行;我们则是驾车上来的,车里还开着暖气。差距太大,根本不能比!<font color="#39b54a"><br></font></div> <h5>▲ 下山途中</h5> <h5>▲ 过垭口不久,停车俯瞰下山的路。当年没有这样的盘山道,一些红军战士实在走不动了,就坐下来往下滑,有的安全“着陆”,有的再也看不见了。</h5> 我们在垭口停留了20多分钟。下山时,重庆的小伙丫头们还呆在小木屋里,围着火炉,一边烤土豆,一边取暖。他们穿得少,拍完照直喊冷。<div>  其实他们不该这样,在山上呆得越久,滞后的高反就会越严重,炉中火也会消耗本已稀薄的氧气。</div> <h5>▲ 小木屋里,围着火炉取暖的重庆女孩。</h5> 刚下山一段,坡陡雪厚,雪下有暗冰。在一个急弯处甩了一次车头,立即换挂低速四驱+雪地模式,耐着性子慢慢走,再无险情。 <h5>▲ 夹金山北的下山道,部分路面因塌方受损。距垭口半个多小时车程。</h5> <h5>▲ 红军下山时途经的木城沟(一道很长的峡谷)。距垭口1个多小时车程。</h5> 随着海拔降低,地上的雪渐渐变少,路边也能见到树了。<div>  穿过一片大雾后,突然阳光普照,蓝天白云。真是一山隔出两世界:山南植被茂密,层林尽染,阴雨绵绵;山北裸岩遍布,树少林稀,晴空朗朗。</div><div><br></div><h1> <b>达维桥</b><b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5px;"> • </b><b style="color: inherit;">两路红军意外相逢</b></h1> 过了夹金山垭口就是小金县,红军长征那会儿叫懋功县。 下山后,穿越木城沟峡谷,途遇第一个村寨叫夹金村,被誉为“夹金雪山第一村”。与硗碛寨一样,这儿也属嘉绒藏区。村口有一座红军翻越夹金山纪念碑。红军曾途经这里,但没有查到更多的记载。 <h5>▲ 夹金村口,红军翻越夹金山纪念碑。距垭口1小时10分钟车程。</h5> 山脚下是达维镇。杨成武在《忆长征》中称“达维”为“大维”,当时是个近百户人家的村庄。镇外的沃日河上,有一座木桥,距夹金村约6公里。 <h5>▲ 夹金山下的达维镇。距垭口约1小时20分钟车程。</h5> <h5>▲ 达维会师桥旧照</h5> <h5>▲ 今日会师桥。2006年5月,达维会师桥作为阿坝红军长征遗迹的组成部分,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5> 当年6月12日,先遣红4团从夹金山下来,在达维桥上与红四方面军前来接应的第25师第74团意外相逢。该桥因此被称为“达维会师桥”或“懋功会师桥”。 6月15日,在茂县的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代表红四方面军全体指战员,致电“毛主席、朱总司令、周总政委、中央红军全体指战员”,热情洋溢地说:“懋功会合的捷电传来,全军欢跃。”两天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走过木桥来到达维,当晚举行了两军会师联欢会。 <h5>▲ 沃日河边的会师桥</h5> <h5>▲ 桥头的标志牌</h5> <h5>▲ 走过会师桥。80多年前,先遣红4团从桥上走过,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和中央红军主力也从桥上走过。</h5> 达维会师桥的上方原来有一座纪念碑。我们去时,原址已成一片工地,正在重建纪念设施,现场比较乱,好在残旧的木桥未波及。我们上上下下拍照,在桥上走了好几遍。 <p class="ql-block">  沃日河依旧奔腾,河旁的“中国熊猫大道”车来车往——往东20公里,是四姑娘山;往西34公里,是我们将去的小金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h5><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18px;">《自驾长征路》已发部分篇目:</span></h5> <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3n5ozqpd?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1)为什么要走长征路?</a></h5> <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3pg49h0t?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30)突破乌江 • 从猴场到三大渡口</a></h5> <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3pjxz4ov?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32)雄关如铁 • 从娄山关到桐梓</a></h5> <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3ppil15l?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35)千年土城 • 四渡赤水缘起地</a></h5> <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3qnwjp2v?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51)大渡河畔 • 从安顺场到泸定桥</a></h5> <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3r0fzxo1?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55)硗碛藏乡 • 过雪山前集结地</a></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