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低眉,夏已逝;抬头,秋伊始。8月18-20日,偃师区第三实验小学的16位小伙伴们准时相聚在线上《小学数学张齐华公益训练营》,共同参与了一场为期3天的关于课堂“社会化学习”的深度研修。</p> <p class="ql-block"> “数学王子”大名如雷贯耳,却调侃自己为“十八线男主播”。虽然隔着屏幕,亲切感油然而生。王子的理念和他们团队的课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触动,也促使大家对数学课堂有了更深的思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Day1</span></p><p class="ql-block"> 社会化学习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要开展社会化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又该如何开展社会化学习?张特通过《什么是社会化学习》,拉开了此次活动的序幕。</p><p class="ql-block"> 张特用一组组数据,一个个案例,让参与研修的老师聚焦课堂,聚焦课堂中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通过学习方式的重构,组建学习共同体,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在课堂学习中,真正提升学科素养与社会化素养。</p><p class="ql-block"> 深入浅出的剖析,高屋建瓴的建构,让参与学习的老师对社会化学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老师们一起观摩了社会化学习课例《鸽巢问题》。 我按捺不住好奇心,眼睛紧紧盯着屏幕,仔细观察孩子们是如何开展小组学习的。孩子们生动自然的学习过程,让老师们赞同,交流中不断碰撞而生的新问题、新发现也让我们震惊!</p> <p class="ql-block"> 精彩的社会化学习课堂,也更加引发了老师们的好奇,如何设计一份社会化学习单呢?</p><p class="ql-block"> 首先,张特针对学习单中【我的目标】作了精细的讲解。张特提出“我的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导航,要从学生的视角来进行拟写,考虑目标的解读者是学生,而非教师。 </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研究】部分,要以学生的学情为基准进行研究内容的设计。张特给老师们提出了共同的要求——基于教材、整合教材、解读教参,充分的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 </p><p class="ql-block"> 在【组内过关】的部分,教师不介入,主要小组内四人自主完成评价,因此要注意内容的设计要与【我的研究】的难度相匹配,对于【当堂检测】,不仅要考虑难度适中,还要综合检测学生推理、想象等关键能力。</p><p class="ql-block"> 张特结合案例精细的讲析解,让线上的老师们深度的学习了如何设计一张好的学习单,同时也感受到开展社会化学习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Day2</span></p><p class="ql-block"> 张特和大家分享题为《如何建设组内共学的制度?》如果把昨天的学习比作宝藏的话,那么今天的课犹如一幅寻宝图,指引我们如何找到宝藏。</p><p class="ql-block"> 社会化的学习要求学生强一点,课堂中往前进,教师弱一点,教学中往后退,因此张特教导我们要做一个聪明的懒教师,把精力集中到: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教材的研读,组长的培养。</p><p class="ql-block"> 在组内共学的环节中,教师缺席长达20分钟时间,学生们在小组长带领下组织学习,要想达到效果,必要建立学习制度来约束学生们,从而保障效率。张特为我们提供了组内共学所需要肢体管理、秩序管理、时间管理三种制度。</p><p class="ql-block"> 我们要教导学生通过身体靠拢,目光聚焦,红笔指哪看哪就想哪,桌面简洁的要求,让团队成员形成共同注意;我们要教导学生交流时候,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请不同层次的学生汇报,做到机会分配有理、公平,从而确保每位学员得到关注,小组内交流有序开展,而其他组员要及时的予以回应,提问、补充、质疑和反馈,在互动中促使每位学员反思提升;我们要教导学生分工明确,灵活协调任务,把握合理的节奏,保障大家能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并高质量完成任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借助课例《用数对确定位置》,张特告诉我们这种“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要求教师在备课环节下足功夫,要对教材深度研读。我想只有这种深度钻研教材教参,提炼出核心问题,预设问题,建立模型,才能游刃有余地帮助学生,使单一知识多元化,零散的内容结构化,表象的现象本质化。我们只有平时努力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才能在关键之处发力,引领学生走向思维深处。</p> <p class="ql-block"> 如何培养有领导力的组长?这是我们最迫切想要知道的答案,张特卖了个关子,”如果全部都给你看了,你就不会去思考就会变成拿来主义。”呵呵,最后还是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了我们。 </p><p class="ql-block"> 老师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孩子们头脑风暴。要愿意为整个团队做出奉献,根据金字塔理论,教会别人知识更加牢固,赢得了尊重、赞许、口碑。学习单上对于同伴的操心、负责,是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的社会归属感和自我实现,是立德树人和学科育人的体现。</p><p class="ql-block"> 路径:1.树立典型,看看别人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气质。2.给每个组长赋能,集中培训组长。课内可以进行现场的指导。3.制度创新,让所有的组长都有动力。最优秀的组长奖励洗洁精,奖励给你的妈妈。4.助力成功,以增强回路促成长。现在最需要满足的是最底层的社交需求。组员感恩、家长支持、自我奖赏(因为组员的成长让自己有成就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Day3</span></p><p class="ql-block"> 我深思:为什么我的孩子们不会提出好问题呢?通过《如何让学生提出十个好问题》的讲座,我明白了,是因为我们平时扼杀了孩子们提问的积极性,固化了他们的思维,磨灭了他们的好奇心。提问题是儿童的天性,要想唤醒他们的思维,就必须让他们主动深入思考,才能提出好问题。</p> <p class="ql-block"> 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好问题呢?《圆的认识》课例告诉我们:第一,问题要真实,不能是虚假性的问题。第二,要有价值、有深度,能激发思考的问题。第三,是开放性、发散性思维的问题。第四,问题要有很高的关联度,提的问题是要为后面的质疑提供素材的。还有就是通过小组交流,思维与思维碰撞而产生的新问题。</p> <p class="ql-block"> 学生不会提好问题,我们教师该怎么办呢?第一,我们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示范性的问题,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好问题的模样。第二,我们要受之以渔,让学生掌握提好问题的方法。再比如三阶提问法:先提出不懂的问题,再提深究的问题,最后把问题中的个别词改一下,又变成了有构建性的新问题。还要启发学生提一些深究性的问题,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然后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合并同类项,总结出什么样的问题才是真正的好问题。</p><p class="ql-block"> 刚开始也可以逼迫学生提问题,让学生按要求提出问题,先求量后求质。这样,孩子们的大脑才会被充分的唤醒、脑洞大开,只要孩子们每天进步一点点,久而久之,我相信一定会有奇迹发生。</p> <p class="ql-block"> 问题引发思考,又产生新的问题,在进一步的交流中,明白其实很多问题的本质是相同的,只是呈现的形式不同。我们都曾有过心潮澎湃的激动,但很少有激动过后的矢志不渝,新的一学年,愿我们能够共同坚守,让提问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每天就那样自然而然的发生着。</p><p class="ql-block"> 最后压轴---答疑环节,老师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感和疑虑,张特指出,抓住课堂的每个研究契机,让孩子每天做一点点的改变,虽然微小,但聚沙成塔,长久的坚持定会让学生的表达状态愈加出色。</p> <p class="ql-block"> 感恩遇见,3天的课程,老师们觉得干货满满,意犹未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重新审视课堂,研究着、思考着、计划着。尽管我们还不能明确未来的课堂会不会一帆风顺,但关键词已明朗。</p><p class="ql-block"> 打开新视角,让学习真实发生,我们坚信,未来可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