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第74期读书分享会——先生们的爱情往事

思茅七小李柯颖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民国是一个盛产故事的年代,一边是战火纷飞,一边是才子佳人。如果说民国是最近的春秋,那么先生犹如华夏的背影!</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8月20日晚,“相信种子•相信岁月”读书会第74期如约而至,本期主讲人刘永林老师以先生们的情感生活为切入口,带领书友们走近西南联大先生们的生活世界,他们的爱情往事,徐徐展开。</p><p class="ql-block"> “优秀”、“理解”、“校长”、“幸福”,一个个关键词,让我们看到、听到他们最瞩目的一面,也关注到他们作为平凡人的一面。</p> 林徽因·胡适 <p class="ql-block">林徽因</p><p class="ql-block">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福建闽县(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男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中国著名女建筑师、诗人和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建筑师梁思成的妻子。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与梁思成的爱情往事】</p><p class="ql-block">1、1923年,梁思成因为参加5月7日“国耻日”游行活动,受伤而落下了残疾,而林徽因则是天生具有肺结核,二人的结合相似于杨过与小龙女。1924年两人一起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1928年结婚。</p><p class="ql-block">2、刚结婚时,梁思成问林徽因“为什么会选择我?”,林徽因回答“我会用一生来回答。”</p><p class="ql-block">3、1937年,夫妻二人一起设计了西南联大的校舍,后来学校部分专业迁到了重庆李庄,李庄条件艰苦,林徽因的肺结核更加严重,每日咳血。生活艰苦,林徽因跟着当地人学会了腌咸菜,做辣酱,而为了给妻子看病,梁思成则学会了打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与金岳霖的爱情往事】</p><p class="ql-block">1、金岳霖年青时,就喜欢上了林徽因,后来知道林徽因和他的好友梁思成有婚约,于是隐藏了自己的感情,终生未娶。林徽因家住在哪里,他也就搬去哪里,“逐林而居”成为民国的佳话。</p><p class="ql-block">2、西南联大时期,经常要跑空袭,别人都是带着值钱的东西跑,金岳霖总是提着一只小箱子跑,里边装的都是林徽因和他的通信。到了李庄,林徽因身体不好,金岳霖就养了一群鸡,为的是让林徽因有鸡蛋吃。</p><p class="ql-block">3、林徽因、梁思成、金岳霖三人关系一直很好,夫妻二人吵架,金岳霖就充当调解员。</p><p class="ql-block">4、1955年,林徽因去世,金岳霖在办公室嚎啕大哭,吓到了很多人。</p><p class="ql-block">5、晚年,金岳霖一直和林徽因的大儿子梁从诫生活在一起,梁从诫负责照顾金的生活,并且称呼他为“金爸”。</p><p class="ql-block">6、1984年,90岁的金岳霖去世。去世前夕,老人向好友们遍发请柬,请大家到北京饭店吃饭。大家都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请客,吃饭时,金岳霖说“今天是徽因的生日,我们祝她生日快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与徐志摩的爱情往事】</p><p class="ql-block">1、1920年,16岁的林徽因随父亲林长民到欧洲游学,期间,认识了比自己大7岁的徐志摩,此时的徐志摩已经和张幼仪结婚。在和徐志摩的交谈中,她展示出了自己的才华,徐志摩喜欢上了这个小才女,于是决定和妻子张幼仪离婚。林徽因很欣赏徐志摩的才华,但是她深知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爱情,她这一生想要一段只属于自己的、纯粹的爱情,而徐志摩这样的诗人是不可能给她的。当徐志摩知道林徽因和好友梁思成订婚后,也就“理智”地放下了这段感情。三人成了好朋友。</p><p class="ql-block">爱情往事</p><p class="ql-block">2、1931年11月19日早8:00时,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要赶去参加当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当飞机抵达济南南部党家庄一带时,忽然大雾弥漫,难辨航向。机师</p> <p class="ql-block">胡适</p><p class="ql-block">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 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安徽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19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师从哲学家约翰·杜威,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领袖。1962年2月24日在台北病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与江冬秀的爱情往事】</p><p class="ql-block">1、1904年,13岁的胡适在一次到亲戚家做客时,被14岁的江冬秀的母亲看中,于是女方主动向男方家提亲。两家的老人撮合了这桩婚事。婚前,江冬秀给胡适的感觉是温良、孝顺、体贴,婚后他才知道江冬秀就像管孩子一样,方方面面都管得非常严。胡适调侃自己说,新时代的男性要做到“三从四德”,即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错了要盲从,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打骂要忍得,太太花钱要舍得。</p><p class="ql-block">2、江冬秀不准胡适和有二太太的人交往。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时,一个是有夫之妇,一个是有妇之夫,胡适是他们的主婚人。到了婚礼当天,江冬秀不让胡适去,结果两人大闹了一场。</p><p class="ql-block">3、蒋梦麟离婚娶陶曾谷时,为了不让胡适去参加婚礼,江冬秀把胡适锁在了房间里。</p><p class="ql-block">4、梁宗岱和沈樱结婚时,江冬秀鼓动梁的原配何氏将梁告上法庭,结果使得梁宗岱和胡适关系也闹得很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悍妇”为何能与胡适过一辈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将坏名声留给自己,将好名声留给丈夫。</p><p class="ql-block">1、江冬秀极其孝顺,对胡适的母亲很好,得到了婆婆的认可。</p><p class="ql-block">2、江冬秀对胡适的经济管得很严,却不能说她是吝啬。胡适常常带好友回家吃饭,江冬秀总是能接待得很好,而且说“只要你带得回来,我就能接待出去”。她还以胡适的名义做公益,到家乡捐款修路。胡适的好友经济困难,江冬秀也以胡适的名义资助。林语堂要去美国时,经济困难,江冬秀就曾以胡适的名义资助了两千大洋,这样的大手笔为胡适迎来了好名声。</p><p class="ql-block">3、江冬秀不慕虚荣,一再劝胡适搞好学术教好书才是最重要的,不主张胡适进入政治,自己也不想当官太太,正是这样,大大降低了政治风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与曹诚英的爱情往事】</p><p class="ql-block">1、曹诚英是胡适三嫂的妹妹,小胡适11岁。1917年胡适回乡成亲,她是伴娘之一。曹诚英喜欢种花草,胡适夫妇到北京后,两人通信往返,互有好感。1923年,胡适到杭州休养,曹诚英也在杭州读书(曹诚英与胡冠英成婚后,婆婆对她十分不满,借口曹诚英结婚3年未有生孕,让胡冠英续了小妾。曹诚英作出了大胆的反抗,1923年,与胡冠英离婚。)。在杭州,他们的感情迅速升温,这是他们一生中最为缠绵热烈的一段恋情,以致有了结晶。此时,胡适也打算与江冬秀离婚,当胡适向江冬秀提起此事,江冬秀大吵大闹,一次竟用裁纸刀刺向胡适的脸部,未中。又一次,江冬秀拿起了一把菜刀,对胡适说,离婚可以!我先把两个孩子杀掉,我再自杀。吓得胡适不敢再提离婚。</p><p class="ql-block">2、曹诚英的不幸远远超过胡适。曹诚英堕胎后,由胡适推荐,于1934年赴美国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农学院学习。1939年,曹诚英结识了一位归国留学生,俩人产生了恋情,岂料江冬秀在男方亲戚中败坏曹诚英的名声,致使男方单独解除婚约,气得曹诚英要上峨嵋山当尼姑。在其兄曹诚克力劝之下方改变了主意,又兼在美国做大使的胡适来信安慰,还捎来300美金资助生活,曹诚英情绪才逐渐稳定下来。</p><p class="ql-block">3、文革中,因为与胡适的关系,被批斗,一生无儿无女,1973年去世,将所有积蓄均给家乡修路。</p> 沈从文·陈寅恪 <p class="ql-block">沈从文</p><p class="ql-block"> 沈从文(1902-1988),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与张兆和的爱情往事】</p><p class="ql-block">1、在徐志摩的推荐下,沈从文曾到中国公学兼课。第一天上课,他看到学生很多,吓得说不出话来,只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第一次上课,你们人太多,我被吓到了。”后来,沈从文喜欢上了自己的学生,学校的校花张兆和,就写信给张兆和。张兆和很生气,拿着信跑去找校长胡适告状。胡适看了信,大加赞赏,说“我觉得这个人不错啊”,张兆和无言以对。</p><p class="ql-block">2、1930年,沈从文到青岛大学任教,暑假里,特意到张兆和家看张兆和,却遇到了张兆和的姐姐张允和(语言学家周有光之妻),两人相谈后,张允和觉得沈从文不错,就主动做妹妹的工作,才有了1933年9月9日,二人在北京结婚。</p><p class="ql-block">3、西南联大时期,为了照顾孩子,张兆和留在了北京,沈从文到了昆明。在联大,由于没有学术背景,沈从文被人看不起。刘文典最看不起他,说“陈寅恪应该拿四百大洋一个月,我该拿四十大洋一个月,朱自清可以拿四块,沈从文一分钱都没有资格拿。”跑空袭时,刘文典看见沈从文跑在他前面,很生气,跑上去抓住沈从文,说“我跑,是因为我死了就没有人讲《庄子》了,你跑什么?”而沈从文受的这些委屈都是张兆和不知道的,张兆和一个人在北京,生活非常困难,二人开始产生了矛盾。</p><p class="ql-block">4、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尤其是文革期间,沈从文的小说被认为是“桃红色文艺”,认为他是反动学术。这样一来,对家庭也产生了影响,张兆和总是抱怨沈从文为什么不主动向新中国靠拢,为什么不交代问题。沈从文无言以对,觉得自己没有问题啊。一次,沈从文病重,张允和来看望,沈从文拿出了自己的宝贝,是一个信封,哭着跟张允和说“这是三姐(张兆和)给我的第一封信。张允和看着一个小老头哭得如此伤心,深深地感觉到他对妹妹纯真的爱。</p><p class="ql-block">5、沈从文死后,张兆和在整理沈从文的文章时,读的过程中,才发觉自己其实一直都不懂自己的丈夫,这是一个多么干净、纯洁的人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与唐筼的爱情往事】</p><p class="ql-block">1、陈寅恪出生于书香世家,13岁随兄长到日本留学,后又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德国柏林大学。研究梵文和东方古文字学。</p><p class="ql-block">2、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父亲伤心而死,陈寅恪视力也开始下降,1944年12月12日,他的右眼彻底失明。抗战胜利后,清华大学特批,他可以在家上课,而且给他配了三个助手。</p><p class="ql-block">3、1949年12月15日,胡适、傅斯年等人劝他去台湾,他不去,最后留在了中山大学教书。</p><p class="ql-block">4、文革期间,陈寅恪遭到了最严重的批斗,红卫兵不分昼夜的打骂他,妻子唐筼替他挨打。这时,人们看到了这个女人是如此坚强。红卫兵小将为了折磨他,在夫妻二人的床头装了一个高音喇叭,以便24小时随叫随到。</p><p class="ql-block">5、1967年的一天,红卫兵又来打陈寅恪,妻子又一次站出来保护丈夫,结果两人都被打倒在地。陈的学生,同为中山大学教授的刘节站出来替老师、师娘挨批斗,才使二人逃过一劫。</p><p class="ql-block">6、1969年,陈寅恪双眼留血,含冤而死。陈寅恪死后的45天,唐筼去世。</p> 梅贻琦·蒋梦麟 <p class="ql-block">梅贻琦</p><p class="ql-block"> 梅贻琦(1889.12.29-1962.5.19),字月涵,祖籍江苏武进,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1914年,由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学成归国。1931-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1955年,在台湾新竹创建清华大学并任校长。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期间,奠定了清华的校格,为清华大学做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期间,对师资人才进行严格遴选和延聘,推行一种集体领导的制度。 他与叶企孙、潘光旦、陈寅恪一起被列为清华百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与韩咏华的爱情往事】</p><p class="ql-block">1、1904年,梅贻琦和韩咏华同时就读于天津严氏家塾,梅就读于男校,男校后来改为南开学堂,又改为南开大学。韩就读于女校,女校后来改为严氏女学。</p><p class="ql-block">2、1912年,梅贻琦留美归来,就职于清华大学,韩咏华幼师毕业后到幼儿园工作。梅贻琦为了养家,供弟弟读书,直到弟弟工作后才考虑结婚问题。韩咏华也一直没有结婚,主要是没有她看得上的人。后来,在严范孙的介绍下,两人结婚,韩26岁,梅30岁。</p><p class="ql-block">3、结婚时,韩咏华家的条件明显好于梅贻琦家,有人劝她不要嫁,她说“豁出去了!”。</p><p class="ql-block">4、婚后一年,梅贻琦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为期两年。期间,韩独自一人带着大女儿,还怀着一个小女儿,小女儿出生时,梅不在身边,韩独自生产。</p><p class="ql-block">5、1931年梅贻琦成为清华校长,国民党政府邀请梅进入政界,梅坚持只教书,只做校长,不从政。妻子韩咏华支持丈夫。</p><p class="ql-block">6、西南联大时期,梅贻琦主要负责联大事务。韩咏华为人非常低调,从不说自己是校长夫人,不准孩子申请大学助学金,不准家人用学校公车。为了贴补家用,自己做糕,拿去街上卖,平常从舍不得穿袜子,在教授妻子群体中,声誉很好。</p> <p class="ql-block">蒋梦麟</p><p class="ql-block"> 蒋梦麟(1886年-1964年),原名梦熊,字兆贤,号孟邻,浙江余姚人,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1886年1月20日,蒋梦麟生于浙江余姚。曾参加科举考试并中秀才,1912年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育学本科毕业 ,随后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杜威,并获得哲学及教育学博士学位。曾任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长、行政院秘书长,也是北京大学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1964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与陶曾谷的爱情往事】</p><p class="ql-block">1、蒋梦麟和陶曾谷的爱情初期时,有一种英雄救美的味道。但是反对的人也很多。江冬秀就在结婚当天把胡适所在房间里,不准胡适参加二人的婚礼。两人结婚后,蒋梦麟的原配夫人孙玉书并未离开蒋家,而是在老家一直照顾公公婆婆,直至去世,这一点相似于张幼仪与徐志摩。</p><p class="ql-block">2、西南联大时期,作为北大校长夫人的陶曾谷为人高调,而且很强势。到哪里就怕别人不知道她是北大校长的夫人,经常和其他教授夫人们吵架,以至于在教授夫人群体中,人缘很差。为此,蒋梦麟有时还要去调节夫人和同事夫人的关系,调节自己和同事们的关系。后来蒋梦麟被动辞去北大校长,以此有很大关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与徐贤乐的爱情往事】</p><p class="ql-block">1、1958年,陶曾谷去世,1960年,蒋梦麟在一次宴会上认识了徐贤乐,二人产生了感情。1961年二人准备结婚,此时徐43岁,蒋72岁,蒋梦麟觉得这是上天对自己的眷顾,可是好友们一致反,因为当时在社会上都在流传徐贤乐是一个发离婚财的女人。</p><p class="ql-block">2、胡适亲自给他做工作,一天,蒋梦麟接到陈诚的电话,说宋美龄让他转告蒋梦麟,如果要和徐贤乐结婚,以后就不要做朋友了。但是蒋毅然决定结婚。</p><p class="ql-block">3、结婚的第二年,蒋梦麟在一次参加会议时,不幸跌倒受伤,很严重。他心想,还好结婚了,有徐贤乐可以照顾自己。可是,从进医院后,徐贤乐就消失了。原来,她以为蒋梦麟是过不了这关了,一边以看病为由,到处以蒋梦麟的名义借钱,甚至到单位提前支出,一边忙着将蒋的房产过户到了自己的名下,将保险受益人改为自己。将自己在大学学的经济学用在了蒋梦麟的身上。</p><p class="ql-block">4、蒋梦麟还是挺过来了,出院后,立马提出离婚,可是离婚没有那么简单,1964年,蒋梦麟最终以支付一大笔费用为代价,才最终和徐贤乐离婚。</p> <p class="ql-block">钱钟书</p><p class="ql-block"> 钱钟书(1910年-1998年),1910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2年,在清华大学结识杨绛。1947年,长篇小说《围城》出版。1958年创作的《宋诗选注》,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1972年3月,62岁的钱钟书开始写作《管锥篇》。1976年,由钱钟书参与翻译的《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出版。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与杨绛的爱情往事】</p><p class="ql-block">1、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是近代著名的古文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杨绛的父亲杨荫杭,留学美国、日本,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硕士。</p><p class="ql-block">2、1929年,钱钟书报考清华大学,国文、英语满分,数学15分,被校长罗家伦破格录取。杨绛本也想报考清华,因清华本科不招女生,于是报考东吴大学,本科毕业,报考清华研究生。读研究生时,与钱钟书相识。二人的结合,被认为是两个最聪明的人的结合,常被人比作黄药师与妻子阿蘅的结合。</p><p class="ql-block">3、钱钟书和杨绛认识后,觉得这个女孩就是自己想要遇到的伴侣,于是写信给杨绛,信中写到:我没有结婚,也没有订婚。杨绛回信写到:我也没有。两人的恋爱被称为最浪漫的恋爱。1935年两人结婚,婚后一起到牛津大学、巴黎大学留学,两人的婚姻被称为是最幸福的婚姻。</p><p class="ql-block">4、西南联大时,钱钟书因才气太高,加之自己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遭到排挤,离开了联大。</p><p class="ql-block">5、文革中,夫妻二人遭到批斗,被下放到一个农场,每天负责清扫牛圈的牛屎。每天傍晚有一小段时间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于是两人每天扫完牛屎后,就在傍晚时分一起看晚霞,看日落。文革结束后,钱钟书还调侃那段岁月说“以前都很忙,真没时间谈恋爱,文革那段时间,刚好可以利用每天的傍晚时分把恋爱补回来。”充满了苏东坡式的洒脱。文革的艰难岁月里,两人一个用文言文写出了文艺学著作《管锥篇》,一个翻译出了《堂吉诃德》,学术是他们战胜一切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朱自清</p><p class="ql-block">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与武钟谦的爱情往事】</p><p class="ql-block">1、1916年,朱自清考上了北大,遵父母命,与武钟谦结婚后才北上求学。为了节约开支,朱自清自己将名字由朱自华改为朱自清,改字为佩弦,意为时刻谨慎,过清苦的生活。他用了4年时间就修完了所有课程(预科加本科本该是5年),提前毕业。</p><p class="ql-block">2、1920年,大学毕业的朱自清任教于母校扬州八中。父亲非常专制,常常把朱自清的工资全部没收,父子二人产生矛盾,朱自清辞职离开家到了杭州谋职。武钟谦和孩子留在家里,最终也被父亲赶出家门。无奈,武钟谦只能带着孩子回到娘家,却受尽了白眼。</p><p class="ql-block">3、当朱自清到台州任教后,便将武钟谦和孩子接到身边,武钟谦朴素,娴静,每天送朱自清至大门口,一直到看不见背影才回屋。每有客人来到,总是笑脸相迎,殷勤招待。</p><p class="ql-block">4、1925年,俞平伯介绍朱自清到北大任教,一家人北上。坐在火车上,朱自清想起来父亲送自己读书的场景,写下了《背影》父子二人关系得以缓和。武钟谦不识字,但是每次搬家时,别人最在意的是钱,她却最在意朱自清的书,别人不理解,他就说丈夫是教书先生,没有书怎么教。</p><p class="ql-block">5、1928年底,武钟谦生下了小六儿,由于劳累,身体瘦得皮包骨头,天天发烧,开始她以为是痢疾,没有放在心上。为了不影响朱自清的工作,一直坚持劳作,瞒着朱自清不让他分心。有时明明躺着,听见朱自清的脚步声,一骨碌就从榻上坐起来,时间一长,朱自清感到奇怪,便带她到医院检查,发现肺部烂了一个大窟窿,医生劝她去西山静养,可她丢不下孩子,又舍不得花钱,身体眼看越来越不行了。1929年10月间,武钟谦带着孩子回了扬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与陈竹隐的爱情往事】</p><p class="ql-block">1、浦西园看着陈竹隐孤身一人在北平,对她的婚姻大事颇为关心。浦西园经常受清华大学之邀去讲授昆曲,结识了清华大学许多教授并成为好朋友。一次闲谈时,他向好友,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叶公超提起此事,叶公超则提起了朱自清。1930年秋月的一天,浦西园带着陈竹隐和几个女学生来到西单大陆春饭店,朱自清则由叶公超和浦江清陪同。见面后,陈竹隐很看重朱自清的朴实、正派、可靠,同意与他交往。虽然朱自清有五个孩子,但是,她认为,像朱自清这样一个专心做学问又很有才华的人,应该有个人帮助他。1931年6、7月间,陈竹隐与朱自清订婚,订婚后,朱自清便去英国访学。1932年访学回国,并于8月4日在上海举行了婚礼。二十八岁的陈竹隐,一下子就成了五个孩子的妈妈,真是不可想像,朱自清担任了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将全身心投入了工作,家庭事务全部由陈竹隐操持。</p><p class="ql-block">2、朱自清去世后,清华安排陈竹隐在清华图书馆工作,每月工资六十元。武仲谦的大儿子朱迈先被错杀,朱迈先的太太傅丽卿写信告诉陈竹隐。陈竹隐即拿出一半工资给傅丽卿和两个孩子维持生计,自己用另一半来维持自己和三个孩子的生计。朱自清的小女朱蓉隽说“那时妈妈常说,好在解放了,不然也熬不过去了。当时,不仅是要生存,还有哥哥和我都要读书。大哥乔森只好不读大学,二哥思俞读的师范,有国家补贴。而我却是全费读大学,妈妈说一定要让我读的。后来解放了,傅丽卿大嫂也有了工作,就好很多了”。</p><p class="ql-block">3、朱自清去世后,陈竹隐一边工作,一边抚养儿女,一边参与朱自清全集的编撰工作,为此,她把朱自清生前的手稿、文章、实物、全部捐献出来,只给每个孩子分得一封朱自清的信作为纪念。1990年6月29日陈竹隐离世。当时的人们说,两个好女人都被朱自清这个穷教授碰上了。</p> <p class="ql-block">  书友们不禁感慨,民国时期的爱情更多的是出于纯粹,也有高于爱情的爱,比如亲人之间的爱...... 我们所站的角度不同,解读到的视角也是不同的。有金岳霖对林徽因矢志不渝终生未娶的爱,有全世界最好的两个女人对穷教授朱自清的深情,也有钱钟书和杨绛白天捡牛屎晚上看夕阳的浪漫......</p> <p class="ql-block">  辛亥革命后建立起来的民国是一个“古典的气质还未褪去,现代的风情已然演绎,一切都是经典而新鲜”的乱世岁月,爱情,总是能成为无数人津津乐道的不朽谈资。兵荒马乱是民国,风花雪月亦是民风。喜欢民国爱情的原因,因为最美的女子与最美的句子,都在民国,最才的男子和最痴的情,也在民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