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年代的绘画记忆

杨梅良

<p class="ql-block">  每年的7、8月份,是夏季中最热的三伏天,骄阳似火。说到“火热”这个词,会让我想起一汽建厂时那个“火热年代”,以及企业成长发展中的那些“火热场面”。</p> <p class="ql-block">  当这“火热”二字闯入我的脑际,忽然想起自己曾为一汽设计过一本《火热的年代》的图书封面,并且还画过一些画,很值得总结。于是,我就以“火热年代”为题,开始寻找自己的绘画记忆。</p> <p class="ql-block">  在工厂里,职工创作的美术作品,是为企业宣传服务的,同时也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作为一汽的美术工作者,我当年曾积极的投身于这“火热年代”之中。</p><p class="ql-block"> 在一汽,能让人感受到“热”的地方很多,然而人们最先想到的,一定是“铸造、锻造、热处理、热电”这几个专门与“热”打交道的专业厂。</p> <p class="ql-block"><b>  ■ 铸造厂:革命熔炉火最红</b></p><p class="ql-block"> 铸造厂是一汽最艰苦的地方,它是一座熔炉,让无数工人和干部在这里经受锻炼。我也曾在灰清车间参加过劳动。</p> <p class="ql-block">  这幅照片上,我正在画一幅表现一汽工厂的绘画作品《炉火正红》,这是我入厂两年后留下的影像,它记录了我最初的美术创作热情。(照片拍摄于1973年,绘画原作已无踪影。)</p> <p class="ql-block"><b>&nbsp;第一汽车制造厂铸工 梁福森</b></p><p class="ql-block"> (唐伟 诗 杨梅良 画)</p><p class="ql-block"> 浇注台上彩霞升,扎根铸造学铁人。</p><p class="ql-block"> 八级歪风吹不动,苦脏热累炼骨筋。</p><p class="ql-block"> 两年任务一年完,日夜兼程向前进。</p><p class="ql-block"> 红心铁胆忠于党,青春化铁献人民。</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为一汽劳模、铸造工人 梁福森画的一幅线描作品,由一汽宣传部唐伟配诗,发表在1977年6月12日的《吉林日报》上。</p> <p class="ql-block"><b>  ■ 速写 画出工人最朴实的神态</b></p><p class="ql-block"> 速写是绘画中的基本技能之一,它要求用最精炼、简洁的线条快速、准确、生动地描绘对象。</p><p class="ql-block"> 在上个世纪70年代,画家们热衷于画工农兵人物。我也喜欢画工人,被他们朴实的形象所打动。为了搜集创作素材,我经常深入到车间,特别是那些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艰苦的地方,去画工人们的劳动场面。在铸造厂,我利用工人们暂短的休息时间,画了一些工人肖像习作。</p> <p class="ql-block"><b>铸造工人(速写)杨梅良 作</b></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开朗乐观的铸造工人形象。为工人画速写,我喜欢用流畅的笔道、硬实的线条勾勒涂抹,以突出一种力量感。可以看出,我在作画时也是充满了激情。</p> <p class="ql-block"><b>熔化班长(速写)杨梅良 作</b></p><p class="ql-block"> 我在为一个铸造工人画像时,得知他是熔化班长。当年,铸造工人处在一种充满粉尘的环境下工作,平时都要戴着口罩,只是在工余,他才会摘下口罩休息片刻。画中人物是活生生的,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b>炉前工(速写)杨梅良 作</b></p><p class="ql-block"> 我在画这位炉前工时,选择画他的侧面像,注重刻画人物的神态,他的眼睛正紧紧地盯着前面的铁流,是那种专注的神情。我用寥寥数笔,画出了炉前工的“精气神”。</p> <p class="ql-block"><b>型砂工(速写)杨梅良 作</b></p><p class="ql-block"> 速写中描绘的是铸造厂的型砂工,我用寥寥数笔就将他那朴实憨厚的形象刻画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  当年画稿留笔痕,</p><p class="ql-block"> 铸造厂里画工人。</p><p class="ql-block"> 速写锤炼艺术心,</p><p class="ql-block"> 革命熔炉火最红。</p><p class="ql-block"> 现在,再看这些当年的人像速写,似乎仍然能感受到画中的“热度”。</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 锻造厂 高温下的“打铁人”</b></p><p class="ql-block"> 一汽的锻工们自称为“铁匠”,在车间现场,锻锤的锻打声震耳欲聋,只见“铁匠们”手持铁钳,夹起锻件,从容地工作着。他们像曼妙的舞者,随着铿锵有力的旋律,把持着高温,有节奏地前进、后退、转身。</p><p class="ql-block"> 在锻造厂,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这里的工作热度。酷暑天,出汗最多的是锻造工人,他们的额前、双鬓布满汗珠,厚实的工作服已被汗水浸湿,显现出一片片白色的“汗渍云”。</p><p class="ql-block"> 当夏季高温来临,每天能有冰棍、汽水和绿豆汤,已经是最好的奖励。</p> <p class="ql-block"><b>《热气腾腾》(水粉画)杨梅良 作</b></p><p class="ql-block"> 我在1978年创作的水粉画《热气腾腾》,表现了当时“战高温、夺高产、天大热、人大干”的火热场面。画的是一个酷夏的中午,锻造厂食堂的后勤人员到生产线为工人送绿豆水的一幕。</p><p class="ql-block"> 在创作这幅画之前,我去锻造厂画写生,观看工人的劳动,同他们聊天、一起吹风扇,喝盐汽水,感受到他们的辛苦。</p> <p class="ql-block"><b>《锻造车间》(水彩画)杨梅良 作</b></p><p class="ql-block"> 阳光从厂房顶部的天窗投射到车间里,形成几道强烈的光束,渲染了画面的气氛。</p><p class="ql-block"> 这幅水彩画采用的视角是:从高处向下俯瞰车间全貌。回忆当时的作画过程,我是从锻造厂房一角,攀登到通往天车的楼台上,并在那里作画的。</p> <p class="ql-block"><b>《锻压 机械手》(水彩画)杨梅良 作</b></p><p class="ql-block"> 锻造是一种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一定机械性能、一定形状和尺寸锻件的加工方法,锻压(锻造与冲压)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p><p class="ql-block"> 将大毛坯料送进加热炉中加热后,变成火红色,这时,需要大型机械手将火红的锻件夹住,放到锻锤上锻打。</p><p class="ql-block"> 通过到现场写生作画,使我对锻造厂的各种设备和场景慢慢地熟悉起来。</p> <p class="ql-block">  我当年在锻造厂画写生时,只是挑选感兴趣的场景作画,还不太熟悉整个锻造厂的工艺流程。后来,我通过摄影图像进一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并将整个锻造工艺流程做成“九宫格”图像,存入电脑中。</p> <p class="ql-block">  炎热夏季,热浪蒸腾。</p><p class="ql-block"> 锻造工人,苦战高温。</p><p class="ql-block"> 挥汗如雨,劳动艰辛。</p><p class="ql-block"> 锻锤铿锵,匠心筑梦。</p><p class="ql-block"> 我用画笔记录下锻造工人的劳动现场,表现了一汽热加工车间里工人们苦战高温的感人瞬间。</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 热电厂 这里有“热”的幽默</b></p><p class="ql-block"> 热电厂是一汽工业风景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地方。在画家绘制的一汽图案中,大都以热电厂厂房上的大烟囱和冷却塔为标志。</p> <p class="ql-block"><b>《煤气站》(水彩画)杨梅良 作</b></p><p class="ql-block"> 热电厂为一汽提供生产与生活所需热能,除了热电厂外,还有煤气站、氧气站等许多动力站房。</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我在写生途中来到热电厂的煤气站附近,对煤气发生炉旁边冒出的水汽很感兴趣,这种弥漫腾空的水汽,也很适合用水彩画来表现。</p> <p class="ql-block">  我在《汽车工人报》当美编时,与热电厂合作,办了一期“热”的专题漫画比赛。我还为当时的热电厂厂长刘家雄绘制一幅漫像,并请他述说一番“热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 刘家雄厂长这样说道:久闻热电厂之“热”,而未识其“热”的真面目。阴差阳错,倏忽间我也成了一名热电人。置身其中,耳闻目睹,这才真切地感受到她的“热”——</p><p class="ql-block"> 为了生产线上锻锤铿锵,马达飞转;为了十里车城万家灯火;为了盛夏时节让人们冲上热水澡;为了数九寒天家家户户温暖如春,热电人夜以继日、日以继夜地向四面八方辐射着热——</p><p class="ql-block"> 虽然这种单调的辐射近于枯燥,但这里的人们仍不乏“热”的幽默,因为他们是热情的一群、热心的一群、热烈的一群。</p> <p class="ql-block">《火热的年代》 图书封面</p><p class="ql-block"> 1990年,我为一汽团委编撰的《火热的年代》一书作封面设计。为了表现图书的主题,我采用了底纹纸剪贴制作方式,画了一轮太阳和一部解放车,将渐变网点与金黄色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画面产生一种光效应的视觉效果。</p><p class="ql-block">(图书封面摄影:李朝绂)</p> <p class="ql-block">  在设计《火热的年代》图书封面的同时,我正进行着网纹纸剪贴图案的创新研究。当时,辽宁美术出版社的编辑来信告知,我创作的数百幅图案被辽宁美术出版社采用,准备编辑出版《艺用刊头尾花资料》一书,让我准备一张照片和作者简介。于是,我请《汽车工人报》摄影记者何颀为我拍摄了这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  火红年代,火热生活。</p><p class="ql-block"> 火的激情,火的赞歌。</p><p class="ql-block"> 我将继续投入到汽车工业绘画的创作之中,永远用画笔讴歌一汽,礼赞汽车工人所经历的“火红的年代,火热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b>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杨梅良,企业研究杂志美术总监,一汽报社美术编审。1982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吉林省暨长春市美协会员,吉林省漫画研究会理事。在《经济日报》等百余家报刊发表过美术作品。</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原创文字:杨梅良</b></p><p class="ql-block"><b> 美术图片:杨梅良</b></p><p class="ql-block"><b> 文献收藏:李朝绂</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本文为原创作品,欢迎点评、点赞,欢迎转发,如需转载 请注明来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