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们“东北自驾游”团队,在疫情的“空闲时间”经过十天游览了辽宁、吉林两省主要景点。平安愉快到达哈尔滨市,经过半个月在哈市聚会、旅游、休整和重组。</p><p class="ql-block"> 新的“二浪河山市自驾旅游团”成立了。我们一行6人,有靑稀团长朱继超、我和广清、赵羽白,加上一起下乡的发小高成义和知青好友刘春堂组成。</p><p class="ql-block"> 这也是“靑稀团”成立以来的第二次自驾游:从哈尔滨出发经亚布力“雪乡”、二浪河到山市马场。</p><p class="ql-block"> 7月12日我们新的团队在好友刘春堂团长的策划带领下出发了,第一天我们游览了著名的亚布力“雪乡”(已有《相册》介绍),第二天中午到达被我称为“第二故乡”的地方——“山市马场”,其实这里早已改为山市种奶牛场了。但我们仍然这样称呼她——“山市马场”。</p><p class="ql-block"> 这也是我返城离开这里后的第六次回来。</p><p class="ql-block"> 前两次是在回城后的工作期间,第一次是1984年,我借牡丹江公出机会,回到离别五年的山市马场,当时的政治处主任李树元等老同志热情地接待了我。</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是1998年夏天,我们全家四口,回到山市马场,带领两个儿子看了他们的“出生地”。时任马场党委书记的知青邻居刘仁鹏接待了我们一家人。副厂长老朋友杨义带领我们游览了美丽的镜泊湖。</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的2015 年夏季我和老伴应郎淑文同学的邀请,回山市马场参加了他们班组织的:“马场第二届高中班同学聚会”。住在“马场会馆”那是第三次。</p><p class="ql-block"> 2017年夏天我们自驾游一行五人:我和广清夫妇、张明文、及邰君民 陈达力夫妇途径马场,由好友肖文英安排住在楼房朋友家。玩了三天,这是第四次。</p><p class="ql-block"> 2019年夏天我们一行四人:我们夫妇和张明文夫妇。由朱国士、赵立明在牡丹江接站,开两辆车来到山市马场,组织部张喜庆部长的接待了我们。朱国士、李秀兰夫妇安排我们住在她同学唐凤仙家楼房,这是第五次。</p><p class="ql-block"> 今年2021年7月13日我们旅游团队六人,朱继超、刘春堂、高成义、赵羽白、广清和我,在游玩了“雪乡•二浪河景区”后,驾车到了山市马场。住在马场最“豪华”的“笔架山酒店”,这是第六次。</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离开马场时,很多朋友都希望我们明年再来,我们也顺口答应着。可下一次来是什么时候呢,是明年还是后年。我们谁也说不定,但愿这不是最后一次吧。</p> <p class="ql-block">“笔架山”,山市马场的地理标识。当年我下乡时这里的人们称它为“石砬子山”。</p> <p class="ql-block"> 来到的第二天(7月14日)太阳尚未升起的时候,我们一行六人在李秀兰、王俊芬的引领下就来到“笔架山”脚下。照相达人襄河知青刘春堂就曾只身一人,曾几次来到山市马场,游览这里的笔架山,拍下了很多美丽的山水照片。这次几个喜欢被照相的人,“知青大妈们”穿上美丽的夏装,带上各种颜色的纱巾,在刘春堂的导演下摆出各种美丽的姿态“造型”让他拍照。她们在大片黄色的菊花中,在险峻的“笔架山”上顶留下美丽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此次自驾游团队的领导刘春堂,我们是哈第十九中同学,一起下乡到襄河。是此次“二浪河•山市马场”行的核心人物。他导游兼摄影师,那些挥舞纱巾,向上抛物,跳跃等好看特技的照片,都是他编导设计拍摄的。</p><p class="ql-block"> 他手持单反相机在“笔架山”顶的“大石头”上攀爬跳跃才给我们留下今天美好的照片。此次旅游的成功他功劳最大。他说<span style="font-size: 18px;">已经三年多没有开车了,当看到我们自驾的新车油电混合动力的“比亚迪•唐”时,还破例开上了车,在亚布力到二浪河景区的路上,驾车百余公里,边开车边介绍沿途美丽的景色,还时而停下拍照真是乐此不疲。</span></p> <p class="ql-block">高成义我哈尔滨一个楼长大的发小,又一起下乡到马场的战友。此次山市马场之行,他要向马场领导捐献早年周俊鸣将军赠送给他的山市马场《第一枚徽章》。</p> <p class="ql-block">我和高成义在“笔架山”顶合影。</p> <p class="ql-block"> 朱继超,哈尔滨知青现定居上海“东北自驾游”的策划者,“靑稀团”团长,此次活动的组织策划者之一。</p> <p class="ql-block">我和春堂在山顶合影</p> <p class="ql-block">刘春堂的作品,我和广清在“笔架山顶”日出时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赵羽白哈尔滨知青,老伴郭广清的好友。靑稀团成员,此次旅游活动成员。多年来由于家里的事情一直走不出来。此次出行,在儿女的大力支持下,走出家门迈开双脚,像放飞的小鸟,玩的开心快乐!</p> <p class="ql-block"> 李秀兰靑稀团成员,曾几次和我们一起参加三亚“环岛游”、“北上自驾万里行”、“越南游”、“山西游”。是此次“靑稀团”山市马场旅游活动的“地接”导游。</p><p class="ql-block"> 她们夫妻两个月前从牡丹江市回到马场,在家乡租房避暑过田园生活。</p> <p class="ql-block">13日中午我们“自驾游团队”一到马场就得到党委组织部长张喜庆 知青的热心人王俊芬和靑稀团成员李秀兰夫妇的欢迎。</p> <p class="ql-block">上次见面还是去年一起游山西,转眼半年多过去了。</p> <p class="ql-block">王俊芬是山市马场知青的联络员,自2018年知青纪念下乡五十周年活动开展以来,非常热心知青与马场的联络工作。她还是不计报酬关注、关心、帮助马场老干部的志愿者。是知青的好友小妹妹。</p> <p class="ql-block">全体人员来个合影。</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在李秀兰王俊芬的引领下爬上了笔架山顶!</p> <p class="ql-block">到达马场的中午,先期从牡丹江来马场租房的朱国士李秀兰,在“笔架山酒店”给我们接风,马场党委组织部长张喜庆和知青的联络人王俊芬及时赶到,参加祝酒。并抢在前面结账买单。让我们感到温暖,深表谢意!</p> <p class="ql-block"> 此次回山市马场的一项重要事情就是:陪同知青好友高成义把他收藏的周俊鸣将军当年送给他的那枚“马场第一枚徽章”,转赠给山市马场。</p><p class="ql-block"> 7月14日上午隆重的“捐献马场第一枚徽章”活动在大楼礼堂举行,庄严而隆重。是一堂不忘初心的场史教育课。(已有专题相册)</p> <p class="ql-block"> 在马场期间我们曾应青夕社成员好友蔡亚周的邀请。于7月16日到海林小聚,应邀陪同蔡亚周参加的还有我们熟悉的老领导 老朋友杨义和王凤海。</p> <p class="ql-block">青夕团的团员蔡亚周,终于见到团长朱继超了。</p> <p class="ql-block">蔡亚周把他应继超邀写的条幅:“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送给朱继超团长。</p> <p class="ql-block"> “笔架山”山市马场的标志,现在是牡丹江市的重要旅游景点,当年我们下乡时大家都把它叫做“石砬子”。如今每年到“达子香”花开的季节,旅游的人非常的多。</p><p class="ql-block"> 这次自驾旅游回到山市马场,曾先后四次登上“,笔架山”顶,拍照美丽的日出。拍下秀美的奇石,险峻的悬崖,和它背后的大西河。</p> <p class="ql-block">春堂拍摄的全体“团队”成员在“笔架山顶”。</p> <p class="ql-block">14日我们去马场二队红马水库,看我们知青曾修过的水库。在那里放飞青年时的梦想。</p> <p class="ql-block">这帮老顽童们,还在春堂的导演下,用“抖音”表演了“走步”!</p> <p class="ql-block">此次来山市马场,不经意间或晨练走步,或晚间散步就碰见有人叫我“王老师”。我有的叫不出或叫不全对方的名字。他们都热情的告诉我他是谁,叫什么名字,都说:“你教过我”。</p> <p class="ql-block">和学生黄卫国照相留念</p> <p class="ql-block">这次回马场还有一个重要的收获,就是和张玉双、赵立亮他们这个班的几个学生见了面。我曾在1976年当过这个班的班主任。张玉双同学特别认亲,从牡丹江市开车专程到马场召集赵立亮等同学请我们吃饭,体现师生情谊怀念当年往事。谢谢他们的师生情!</p> <p class="ql-block">此次聚会让我重新认识了当年的学生,想起了他们小时候的模样从右向左:李月明、王明辉、单体操、郑己、张玉双、尹丽萍、赵立亮</p> <p class="ql-block">和学生刘军照相合影</p> <p class="ql-block">和学生崔东风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几次回马场每次都带上点小礼品去看望我的老邻居张师傅,他今年91岁了,还算健康,每天都推着“小车”散步。他看到我都非常高兴,虽然耳朵很背,仍然和我们谈论当年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张师傅的小女儿凤子,当年的小女孩现在也当上了奶奶,儿孙都特别优秀。住在外地,今年回来专门照顾老父亲。临别把最好的两瓶蜂蜜送给我们。谢谢了,我的老邻居!</p> <p class="ql-block">匆忙中和学生李秋玲见面合影,都没来得及交谈。好在建立了微信,以后还有机会。</p> <p class="ql-block">此次回山市马场还应“马场74届同学聚会”组委会李秀兰等同学的邀参加了,他们的同学聚会,和他们照了集体像,还讲了话。感受到当老师的荣耀和他们的亲情。</p> <p class="ql-block">看了当年职工看电影的老俱乐部。门口上方还有董福荣老师写的“劳动人民之家”字样。勾起很多往事的回想。</p> <p class="ql-block">此次回山市马场我自己感觉最好的一件事是请几名老教师聚餐。他们都是我当年在学校当老师时的同事,长者和榜样。祝老师今年94岁高龄,85岁的任老师和91岁的孙老师从深圳回来,79岁的陈淑英老师从七台河回来,我把他们聚到一起,把张世杰老师从海林请到马场来,吃了一顿饭事小,大家见面聊天回顾往事相互祝福开心快乐事大。这是我感到最欣慰的事。</p> <p class="ql-block"> 祝老师是我每次必去到家看望的人,他头脑清晰,记忆力很强,当年在学校一起工作时的事情记得清清楚楚,对我赞赏俱佳。今年临别之时把他亲自验证过的二斤地产优质木耳送给我。谢谢了德高望重的祝老师!祝您健康长寿!</p> <p class="ql-block"> 在“假小子”美女肖文兰的带领下,我们爬上了笔架山南面的一坐山,山上长着高高的红松,她指着树尖上的松塔,讲着小时候为了够松塔从一棵松树悠到另一颗松树的故事。她看到了满山的榛子树结满了榛子说今年“收山”。樱桃树上结满了熟透了的红樱桃吃上一把的“酸酸甜甜”的真好吃。她认识长在草间的很多中药和野菜,讲它们的用途和识别方法,她渊博的知识真让我们刮目相看。</p> <p class="ql-block">任老师女儿红梅的两个表姐,左边的是孙老师的外甥女,右边的是任老师的侄女。</p> <p class="ql-block"> 最值得珍惜和记录的是:7月27日我们坐着“四轮子”车上山去了当年的邻居肖文友远在马场八队大山里的“农家院”。距场部有30里路,因为修路不能直接开车过去,一大早我们把车开到路的尽头,换乘文友儿子开的“四轮子”车,肖氏二姐妹、红梅的两个表姐(一个是任老师的侄女,一个是孙老师的外甥女),“地接”“导游”好友李秀兰,加上我和广清,车在两边都是庄稼地的土路上颠簸地行进着,我们手使劲地把着栏杆,这是五十多年前的感觉。看着路两边绿色的庄稼,中间还到“白桦林”拍照,大约一个小时我们到了只有他一户人家的“农家院”。她们颠簸一路竟然没人喊累,到园子里摘黄瓜,摘柿子,擦都不擦就吃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当年下乡时 广清和肖氏家族的姐妹们交往的都非常好。七十年代初她和她们的大姐肖文英都在基建工作过,而且交往甚密。我们到来肖文友和儿子下到自家的养鱼池捞鱼。一会功夫,一桌丰盛绿色环保原生态的农家菜准备好了,大家围坐在桌子周边,大口吃着自己喜欢的食物,谈论着过去的往事,赞美这田园生活,甚至还说连苍蝇都是绿色的。这些“知青”现今的大妈们,简直是“疯了”!</p> <p class="ql-block">出发了去八队,去山上。看把这些大妈们乐的。一会就要坐四轮子“蹦蹦”车了!</p> <p class="ql-block">农家院的纯绿色食品。</p> <p class="ql-block">这满满一车人要下山了。</p> <p class="ql-block"> 在马场的路上碰见两个老寿星,都有些“聋”,在通过“翻译”大声交谈。人老了也挺有意思。</p> <p class="ql-block">7月25日周日张喜庆和爱人在马场的“铁锅炖”安排我们夫妇聚餐,欢迎我们“常回家看看”。他对马场知青们特别有感情,对马场老教师老同志特别尊重,深受拥护和爱戴,在他身上看到了马场的希望和美好的未来。我们祝他事业有成。</p> <p class="ql-block"> 8月27日我在“运通饭店”答谢马场领导代表党委组织部长张喜庆,他一直关注关心我们的行程,此次回马场给予我们的大力支持和热情的帮助。特别是在赠送“马场徽章”过程中受感动受教育,有荣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还要感谢为我们提供食宿帮助的李秀兰夫妇和她的同学陈常荣、李秀英还有热情招待我们的赵立亮。还有为人仗义豪爽的杨喜昆、张金香夫妇他们非常热情,杀了土鸡,打了几条鱼拿到饭店加菜。</p> <p class="ql-block">党委组织部长张喜庆在席间讲话。</p> <p class="ql-block"> 朱国士、李秀兰夫妇在家设宴招待任老师、孙老师、红梅及她的两个表姐和我们两口。事后任老师说这是她在马场期间吃的最可口最好吃的一顿饭。</p> <p class="ql-block"> 张金香是我们当年在“新房”居住的邻居,她家住我家西边那趟房东边第一家,和我们只隔一条小土道。那时她还很小,但她说对我们印象非常深刻。</p><p class="ql-block"> 她知道我们来马场之后就和丈夫杨喜坤说要见我们。喜坤就杀土鸡抓鱼送到饭店,还到我住的地方聊天叙旧格外亲热,临走还送上自家培育的木耳。</p> <p class="ql-block"> 在杨喜坤家聊天。</p><p class="ql-block"> 楊喜坤山市马场当年有名的“淘小子”,为人仗义执言好打抱不平,是为朋友敢两肋插刀的血性硬汉。如今在山市马场养羊、种点地、采山货,过着悠哉悠哉的幸福生活。</p> <p class="ql-block">28日下午我们来到了“笔架山”后面的“大西河”。</p> <p class="ql-block"> 此次回山市马场,要特别感谢本次旅游的“地接”李秀兰和王俊芬。她们的热情的接待和陪同,热情开朗,活波乐观大方的性格,不辞辛苦陪我们爬山,去水库,上八队。得到本次自驾游团队全体人员的一致认可和好评!祝她们永远年青!我们友谊长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7月29日,我们为了不打扰朋友们悄悄地离开了我曾经贡献了青春的第二故乡——山市马场。</p> <p class="ql-block">再见了,我美丽的“笔架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见了,我眷恋的有故事的马场!</p> <p class="ql-block">由于“青夕团二浪河山市”自驾游团队的四名成员都先期陆续回哈,待我们夫妇7月29日回哈时,团长朱继超和老伴佟彬在哈市早已准备停当,30日在哈市“最美德啤中餐厅”安排了一桌丰盛的接风聚会,为此次上海——天津——哈尔滨——山市马场的自驾旅游画上圆满的句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