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曾对诸葛亮说过,马谡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诸葛亮事后并没有听刘备的,仍然重用马谡,直到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马谡丢失重要据点街亭,导致北伐先胜后败,诸葛亮才后悔没有听刘备之言。</h3></br><h3>据此,很多人都觉得诸葛亮的识人不如刘备,并且把诸葛亮的识人归纳出了四大错,分别是“娶错黄月英,信错马谡,杀错魏延,跟错刘备”。那么诸葛亮这些真的都是错,还是说有人故意贬低诸葛亮?我们来一个个具体分析一下。</h3></br><h3>一、娶错黄月英</h3></br><h3>诸葛亮的妻子在正史描写得很少,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古代女子地位不高,特别是像三国时期,很多平民女子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只有一个姓氏,所以黄月英在正史中也只是黄氏,至于容貌什么的都没有具体描述。然而,有一本史料却记载了黄氏的丑陋,也许这就是有人说诸葛亮娶错的原因。</h3></br><h3>实际上黄氏丑不丑我们不知道,但是他是荆州名士黄承彦之女,自小饱读诗书,文化水平不低是肯定的,她嫁给诸葛亮既没有让诸葛亮为家庭敛财,也没有她的直系亲属在蜀汉做官的记载,可见她不为财,不为权。</h3></br><h3>诸葛亮在外征战时,她在府中操持家务、教育子女应当不在话下。可见黄氏至少是个懂礼数、有文化的贤妻良母,就凭这一点,诸葛亮就没有娶错。</h3></br><h3>二、信错马谡</h3></br><h3>对于马谡的问题,各种史料都有记载,马谡确实名气大于才能,诸葛亮用他守街亭无疑是一次失误。同时派马谡守街亭也是诸葛亮一次无奈的选择,因为夷陵之战后,大量荆州派系的将领去世,蜀汉政权能够有威望的荆州派系屈指可数。</h3></br><h3>诸葛亮迫切地需要荆州派系的后起之秀有所建树以保证荆州派系在蜀汉的主导地位。很可惜马谡没有抓住这次机会,甚至在兵败后贪生怕死丢下部队独自逃生,这种品质上的败坏也让诸葛亮不得不将其斩杀以儆效尤。</h3></br><h3>三、杀错魏延</h3></br><h3>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魏延,三国演义中魏延是被诸葛亮死后的遗命设计斩杀的。他在撤退时遇到姜维和杨仪的部队时,想要夺兵权并大喊谁敢杀我,结果被马岱偷袭击杀。三国志则没有这么精彩的描写,魏延的死基本和诸葛亮没有关系,。</h3></br><h3>魏延主要是和杨仪争夺兵权,互相指责对方谋反,结果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蒋琬是坚决地站在杨仪一边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杨仪是文官,造反的可能性比武将小,就这么个原因,导致了魏延被杀。要硬说和诸葛亮有关系那就是他在病入膏肓时没料到杨、魏二人会反目的这么快。</h3></br><h3>四、跟错刘备</h3></br><h3>最后我们来看看跟错刘备的说法,暂且不论史实中有没有三顾茅庐,然后诸葛亮因为感动而追随刘备。就从诸葛亮出山时,有哪几个选择来看,跟随刘备就算不得错。诸葛亮27岁从荆州出仕,在此之前他可以选择的君主无非是曹操、孙权、刘表、刘璋、刘备5人而已,至于张鲁、士燮之流的小诸侯,我相信卧龙是看不上的。</h3></br><h3>先来看曹操,曹操此时刚一统北方,正是意气风发之时,手下谋臣武将何其之多且不乏功勋卓著一路追随曹操起家的,诸葛亮去投官职能否超过郭嘉的军事祭酒都是未知数,更别说封侯拜相了。</h3></br><h3>再看孙权,此时的年龄和诸葛亮相差不大,甚至还小过诸葛亮,虽然坐拥江东,但去投靠的也多为江东士族,其他人才并没有觉得孙权有多大能耐,所以诸葛亮不选他也没有问题。</h3></br><h3>再来就剩下刘表、刘璋和刘备这三刘了,我们看看诸葛亮在隆中对时对刘璋的评价就知道了,刘璋是暗弱也就是守成都做不到的君主,更别说扩张了。至于刘表一来年纪很大离死不远,二来和诸葛亮还沾亲带故,如果真是觉得他是明主,我想早就已经投奔了,不会等到刘备到来。</h3></br><h3>结语:所以说诸葛亮选刘备是双方的如鱼得水,一拍即合,如果非说蜀汉没有最终完成一统是诸葛亮选错刘备的话,那我想说曹魏和孙吴也没有完成,难道要诸葛亮早早算出司马得势,投靠司马懿?</h3></br><h3>综上所述,所谓诸葛亮的四大识人之错,并不全有道理,有的甚至是强行抹黑,这个就没有必要了,诸葛亮虽然没有北伐成功完成天下一统,但是他对于整个三国时期的历史进程还是有不小贡献的,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论是对于现在还是对于将来都是有正面教育意义的。</h3></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