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文海,书韵悠扬——长胜初级中学教师读书报告精选辑录(整理版)

窦术杰

写在前面的话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夏花的清香,随风而来,又飘走了。只有你,永留芬芳。蝉鸣的夜晚,倦怠的午后,因为有你,清醒自来。我知道,你一直期望着我的觉醒。你寂寂无声地滋养着我,我却谛听花开的声音。如果起床时我错失了你,请你在我启程时,弥散在我的向往之旅。卷卷有你,我终于悟出——十里春风不如你。</span></p> 题目导引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风雨兼程,只为活出自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尹作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遥望划过天际最耀眼的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刘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汲取精华,做幸福的教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尹宝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沐浴人性化教育的光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吕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坚守行为准则,做事先做人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王萍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读《疯狂人类进化史》之我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阿拉木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做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受益终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董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阅读的思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杨成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闲暇读书与长久思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杨久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张青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李晓璇</span></p> 读书报告辑录之一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风雨兼程,只为活出自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 语文组 尹作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温饱”、“吃暖”这是书中时代农民最难以言语的苦痛,也是时刻都萦绕在心头的念想,有时是彻夜难眠,辗转反侧,有时是眼角的泪痕,无声胜有声,敲击着难以平静的内心,黄土地里究竟有什么,路又在哪里,渴望黑疙瘩变为黄馍馍再变为白馍馍,心中所念是如此简单,可路一走便是十几年光阴,这是那个时代农民的悲痛,也更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可悲可叹的时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平凡的世界》中的时代背景便是新中国成立成立初期,一切皆是新,透过文字我们似乎真的可以感知到那个时代悲痛是苦乐参半,也亦是饥饿与贫穷,字字珠玑,很快文字的力量便发挥了作用,使读者内心开始泛起涟漪,这力量一点儿也不可小觑,小的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细致到碗不留一粒饭,大至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或是观念,我们现今身处的时代真的可言是幸福感十足,对于饥饿与温饱可能在很多人眼里已是遥远的字眼了,很少能去感知,透过书中人物孙少安和孙少平两个青年的一生,可以道知到平凡的可贵之处, 一个渴望改变农民的生活改变农村的面貌,扎根于农村,对于苦与贫穷我想孙少安已有深刻的印象,十八岁当生产队队长,平凡之中却有着一颗为民的心,敢于尝试,敢于面对,就拿田福军在县城第一见面谈话来说就足以看出青年可为,再到后来是同道人,孙少安身上有很多的闪光点,无论是性格还是思想都独具闪光,是生活磨练了他,也是那个时代给予了他机会磨练,弟弟孙少平和我们最为想像的一点便是迷茫,不知道要做什么,不知道心中所向什么,身上裹着的是书香里那一份儒雅和自尊,田晓霞应该算是他的人生导师,给予他的帮助与影响是显然亦大的,而郝红梅只是相似之人,互相取暖,少平不甘于平凡,渴望走出去,渴望改变命运,这也是他与哥哥的不同之处,也亦是命运的分叉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文革”到来令这个时代开始苦不堪言,百姓的生活久久没有变化,田福军无疑是那个时代的亮点人物,他有一颗清醒的头脑,一心只为农民,少安和田福军便是如此想像,那个时代下需要牺牲的东西很多,需要放弃的东西也很多,爱情在那个时代下更为可悲,旧的思想依旧存在,新的问题不断涌现,最好的例子便是少安和润叶,这是我为之动容的地方,悲就在于那个时代,有些路一经选择便是十几年,田福军与孙少安也就开始展露头角,书写着他们自己的峥嵘岁月,故事的最后便是一切都朝心中所愿般的发展,光景越过越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知道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只能是背影”。这是汪国真的诗《热爱生命》,世界上有一种英雄主义,那便是理解生命后热爱生命,看到了世间的种种不美好,揭开了生活的真相,依旧热爱生活,40岁出头的我们都还来得及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愿我们努力又奋上。</span></p> 读书报告辑录之二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nbsp; 遥望划过天际最耀眼的星</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数学组 刘新</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边的云彩”初识徐志摩先生就是在这首《再别康桥》中。最初被他吸引是扉页上有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中的徐志摩昂首微笑,戴一副圆形黑色框架的眼镜,完全一副翩翩君子的模样。正如林徽因说:诗人徐志摩的心是洁净的,头老抬得那么高,胸中老是那么完整的诚挚,臂上老是有那么许多不折不挠的勇气。</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徐志摩,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和散文家。他的社会政治观、思相个性、文化活动、婚恋生活和创作实践,都具有明显的复杂性并有过很大的影响,长期以来,很多著作把徐志摩作为一个反动的资产阶级诗人和花花公子来予以批判和否定。这显然有以偏概全之嫌,不够客观和公允。徐志摩无疑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文坛上璀璨的新星。</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1897年1月15日,在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上空,纷纷扬扬地飞舞着一片片雪花。蜚声海内外的诗人徐志摩降生了。他生于富商之家,自小聪颗话泼。考取北大预科之后与张动仪结婚,后来先后赴美、英留学。受西方文化和英国民主自由思想的影响,为追求浪漫的爱情而与张幼仪离婚,去未能与林徽因终成眷属,后移情陆小曼。为此和恩师梁启超反目,父母和他一度断绝关系,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在众人的唾沫星海里仍固执的写道:“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惟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他对理想的执着,对爱情的追求,对生充满希望的态度,那种浪漫的带着唯美的色彩,由于脱离了客观现实犹如空中楼阁。康桥美丽的初恋随着林徽因的出嫁而成永运的心痛。</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但在客观上不得不承认,徐志摩先生在文坛上留下的著作影响深远。他为欢迎泰戈尔访华留下《泰山日出》一文;又写出《五老峰》、《庐山石工歌》等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他用《落叶》一文表达对军阀混战的不满,虽曾在英国留学,但也用《这回连面子都不顾了》一文来批评英国政府,所以徐志摩先生虽然为儿女情长而愁肠百结,但他无疑也是心怀家国的诗人。</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可是这样一个直来直往的,有着天才一般盛誉的诗人,于1931年11月19日乘坐“济南号”邮政班机触碰开山而坠机身亡。这一年,徐志摩年仅35岁。他作为一个才华洋溢的抒情诗人,走过了曲曲折折的浪漫爱情之路后,就这样飞离人间了!教育界德高望重的蔡元培先生对徐志摩及其死别有一番看法。他题写的挽联是:</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里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记得一位伟人曾经讲过“理想主义者就是让自己过得最不理想。”徐志摩,一位只活了34年的伟大诗人。他的一生就像是一颗在天际划过的流星,存在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却辉煌。且在划过之后会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而他自己却如他所写的诗一般:“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br></p> 读书报告辑录之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汲取精华,做幸福的教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 英语组 尹宝娜</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闲暇之余,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给我感受颇深。书中用了很多的鲜活事例和作者自身的体会,把枯燥无味的教育学、心理学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形象,读后令人感到亲切真实,我深受启发,并与之产生共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一本好书,就像是一次难得的精神旅行,亦犹如同智者的一次深刻的对话,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颇多。为了解决中小学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苏联当代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专门为中小学教师写了这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幸拜读了这本书以后,我认为以下几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首先,身为一名教师,要有一颗关爱学生的心。育人之道,爱心为先。正如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如果教育没能触及人们的灵魂,没唤起人的内心深处的变革,它就不称之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唯一的力量。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 所以老师,请把你美好的微笑带进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把游戏与幽默带到课堂,用你智慧的双眼去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用赞美的话语给孩子们带来希望......满怀着爱,我们不放弃,也不能放弃,我们要用爱心去打开孩子们心灵的窗户、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对于那些未开放的花朵、祖国的未来,我们则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注入更多的温暖,用特别的爱对待他们,只有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春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其次,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严慈相济。老师一般都喜欢成绩优秀的学生,喜欢遵规守纪的学生,但是对待表现不够优秀的所谓的“差生”,我们更不能有歧视、偏心。这些孩子们由于家庭、生活环境天生的智商等种种原因,使他们成为校园中不被关心的人,处处矮人一等,而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自然成为老师的宠儿,老师关注的焦点,校园而那些“后进生”则沦为弱势群体,没人关注他们的感受,其实他们也有个人思想和感情,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而我们需要多一份关爱,多一份笑容,多洒一份阳光,多寄一份希望,给那些“无药可救”的“后进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本书中说的,“我们当教师的人应当记住:对于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儿童、不管他已经被耽误到了什么程度,我们都应当让他在公民的、劳动的、精神的生活道路上站住脚。”教师要“目中有人”关怀每个学生,努力做到对所有孩子们一视同仁,看到他们身上不同的闪光点,为每位孩子提供成才的机会。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成功的教育、真正的教育。教书育人者,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三,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有开拓的眼界、敏捷的思维。才能巧妙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抛砖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解决问题,摆脱眼前窘境。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勤于思考,只有具备敏捷的求异思维、才能左右逢源,化险为夷,充分体现教师的教育机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四,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不断丰富自己与时俱进的学识,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提到,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我们每个月买三本书:关于所教的那门学科方面的科学问题的书;关于可以作为青年们学习榜样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斗争事迹的书;关于人的心灵的书。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在今后的日子里加大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此外,在教育教学中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要走出课本,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并融汇到教学活动中,让课堂更充实更丰富,争取做一个精通专业、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全能型教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读书的生活是幸福的、精彩的、充实的,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读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从而产生心灵的共鸣,读了这本书的百条建议,就像获得一百个法宝,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把从本书中汲取的精华,应用到实践工作中,不断地鞭策自己,反思自己,让自己快速地进步与成长,做一名合格的、幸福的老师!</span></p> 读书报告辑录之四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沐浴人性化教育的光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 物理组 吕卓</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假期我有幸阅读到曲凌杰先生的《人性化教育浅论》。全书围绕着人性化这个概念展开。其中包括了关于人性的概念,教育者的人性观,教育的人性化功能,学校的人性化管理,课堂教学的人性化,确立人性化教育新观念,掌握人性化教育读心术,常念人性化教育阅人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教育应该人性化,让教育回归人性,似乎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主旋律中的最强音,也是全社会的呼唤。教育的初心就是不断的完善,人性教育不是用于外在的虚荣攀比也不是用于促进外在的功利的掠夺,占有因为一个人只有人性健全才可能幸福,也才有可能真正优秀毫无疑问,也只有由这样的人组成的社会才能够成为一个生机勃勃并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教育的本义是唤醒灵魂,而每一个的灵魂都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这就意味着教育要想达到唤醒灵魂的目的,就必须在因材施教,因人施策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这里所谓因财因人本质上就是尊重人性的代名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所谓教育的人性化,就是让教育这个严肃的工作在开发人的智慧,尊重人的思想过程中充满人情味,让受教育者感受到独立的人格与爱的温馨体验到责任的动力,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尊重个性,开发潜能,启迪智慧,完善人格,这是教育工作者的社会职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作为人性化教育的管理者,能否善于和各类人员合作,是否能够巧妙应酬各类交往者,直接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因为不是所有的同事都是好搭档,必须学会应酬不同类型人物的种种策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对于口蜜腹剑的人,如果是一般合作关系的同事,应该是故作陌生,上班碰到就以工作忙为由马上闪开,给他接近的机会,万一无法避免,与其合作的话就要小心谨慎,只围绕工作展开不说也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如果是下属就对通过有意拆穿的办法,引导其学会心口一致,以诚待人,忠诚可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作为人性化教育工作者,就应该有动人心弦的本事,要打动人心,让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对自己心悦诚服,是一门高超的识人,育人艺术,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折磨对方的真实意图,了解对方的喜好,只要用其喜好的东西引导对方,就没有征服不了的学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以情感人,才能真正以理服人。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所有人都难逃一个情字,人们可以为情而生死相续,由此看来想要实现教育人性化,要想以情感,人就必须舍得感情投资才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所谓感情投资,就是在正常交往之外多了一层香脂和沟通,能在人情世故方面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相助,多一点人情味,即使遇到不顺的情况,也能够相互体谅。很多人都曾经有过忽视感情投资的过失,一旦关系和好比较稳定了,就不再自觉合伙这份情谊了,特别是在一些细节问题上该通报的信息也不通报了,该解释的情况也没有解释的耐心了,总认为反正我们关系好,接不接受无所谓,结果日积月累彼此间逐渐疏远了,甚至形成难以化解的矛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更糟糕的是,人们关系亲密之后,总是对另一方要求越来越高,限制越来越严,总以为别人对自己好是应该的,但是稍有不周或者照顾不到就怨言,长期以往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最后损害双方的情感关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由此可见,感情投资是经常性的,而不是短暂的,更不是可有可无的,应该从协调工作到日常交往都要处处留心,应该善待每一个同事和学生要从小处细处着眼将关心和体贴落到实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时间证明情感的力量是巨大的,甚至是不可估量的,视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很多时候情感的力量不知要胜过规章制度约束作用多少倍,为此才有了论上同学、老乡,胜过多少规章的说法。作为人性化教育的工作者,只有和同事或学生建立交情,形成情感依托,结成情感同盟,才能顺风顺水,勿忘而不成,否则的话人品你有天大的本事,没有真心支持你的同事或同学,也将一事无成。</span></p> 读书报告辑录之五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坚守行为准则,做事先做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 化学组 王萍萍</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人们提起过《围城》,便会想起那句:“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堪称中国近、当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这是一部读来如嚼橄榄回味无穷的奇书。在妙趣横生的外表下,深藏着令过来人低徊轻叹、令少不更事者怅然若失。他的题材取自与生活,但却据有很深的教育意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生活就像一座围城,我们的婚姻与事业、学习与娱乐等等都是这座彩城中的一块砖,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城中的一种元素。当一切人和事因为努力和乐观而变得美好,当城中的色彩都均匀和谐时,那么这座围城就不再是一种可怕的束缚和压力,而是一个幸福的乐园。没有人会试图离开她,即使是自怜自哀的方鸿渐也会喜欢,假恶丑也会被同化为真善美。也许世界永远不会变得如此美好,但允许我心中永远存在这种美好的理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的生活中“围城”随处可见。不仅仅是恋爱婚姻、工作事业,还有学习生活、交友处世,无一不有一个“城”把我们“围”着。“围城”——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钱钟书用幽默的语言、深刻的哲理、巧妙的比喻,站在一定高度俯看人生,批判了人性的丑恶、虚荣。如:“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了,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照晚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孙太太眼睛红肿,眼眶似乎饱和着眼泪,像夏天早晨花瓣上的露水,手指那么轻轻一碰就会掉下来”、“苏小姐双颊涂的淡胭脂下面忽然晕出红来,像纸上沁的油渍,顷刻布到满脸,腼腆得迷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主人公方鸿渐从欧洲留学回国后,进出事业、爱情、家庭三座”围城”,屡屡抗战,最后仍免不了失败的命运,书中还塑造了另一些“归海派”人物和国内的知识分子,如空虚无聊的赵辛楣,矫情浅薄的苏文纨,纯真可爱的唐晓芙,巧于心计的孙柔嘉,虚伪卑鄙的李梅亭。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运用讽刺的语言和巧妙的比喻,入情入理的发掘了人物的隐秘心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现代这个社会,我觉得做人应该有自己原则,应该用正当的手段去达成自己的目标,如果这个目标现在实现不了,就只能说明你自身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要多看看自身的因素。如果目标很大,可能自己无法实现,那也不要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要做事,先学做人,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做人原则都没有,是不可能成功的。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本书写得也很有文学色彩。作者幽默的笔墨使一个性格鲜明的小人物跃然纸上。有人说,方渐鸿是作者本人的影子,无论是真是假,方渐鸿这个人物作者描写得非常到位。作者的笔墨幽默,在几处人物的外貌描写中也得以体现。但更令我佩服的是作者以幽默的语言讽刺嘲弄一些社会现象,文字顺畅,使人读起来通俗易懂。在写作方面这本书也有很多我值得学习的地方。</span></p> 读书报告辑录之六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读《疯狂人类进化史》之我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生物组 阿拉木斯</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疯狂人类进化史》的作者史钧,是长期从事科普写作的生物学博士。他特别擅长用轻松幽默的文笔,来讲述严肃的进化论和社会生物学方面的知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本书第一章就提出了个问题:我们并不了解自己的身体,一直以为我们人类在动物界中生存本能是垫底的,可能很多人对自己的身体没有自信——没有猎豹跑得快,没有袋鼠跳得远,没有山猫灵巧,没有老虎凶猛,甚至连狗都不如——嗅觉比不过人家,吃食物的态度也不如人家坚决果断,只因为消化功能太弱而味觉系统又太挑剔。其实,诸多怨艾都源于对自身的无知。但这本书颠覆了我很多固有的观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疯狂人类进化史主要解决这几个问题展开讨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人到底何时成为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人类为什么会直立行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人类要脱去毛发有什么进化逻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人类的肤色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脑袋是不是越大就越聪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两性的生存繁殖上的展开了怎么样的博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人到底何时成为人?这是一个经久不息讨论的难题。人和动物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楚。而要扩大人类外延,接纳动物对人类来说也绝非易事。所以我们只能从一些最简单和认可的原则说起。但是直立行走可以算是人成其为人的一个重要原则吗?然而,黑猩猩和红毛猩猩都有微弱的直立行走能力。所以,直立行走只是一个重要环节,单一的标准不合时宜,剩下的方法只有一个:改变人的定义。好在研究人员已经有办法,他们知道单一的标准不合时宜,正确的做法是拿出复合的标准,把直立行走、牙齿、脸形、盆骨等多种特征统统考虑进去。限制因素越多,符合标准的候选者就越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人的定义已经确定了后,怎样确定什么时候人从古猿变成人的呢?从猿到人之间的变化完全符合达尔文的渐变论思想,而在逐渐改变的事物中间,基本不存在一条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清晰界线,告诉我们界线那边是古猿、界线这边是人。我们必须学会接受灰色地带的存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科学家无法确定直立行走的年份,但可以寻找直立行走的原因,也就是直立行走能带来什么好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对于直立行走而言,基因突变只是生物学原因,自然选择原因是经典的“气候变化理论”,那么直立行走给人带来什么好处呢?期间产生了居多假说,最近有学者认为,直立行走的终极原因可能与节省能量的生存本能有关。在自然环境下,哪怕节省一点点能量,都意味着有更多的生存机会。但反对者会问直立行走那么好为什么其他动物都不人类一样直立行走呢?回答就是其他动物很少直立行走,说明存在风险;人类终于直立,说明必有独特的好处。风险与利益并存,比如头部以下的骨骼都必须随之改变,脊柱与骨盆要重新构建,以保证躯干挺直。为了支撑身体的重力并缓冲运动的冲击,脊柱需要加粗加弯,才能在保持身体平衡的同时节省步行所需的能量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但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金钥匙,那是一切后续进化的基础,之后人类是开始脱去毛发,产生了不同的皮肤,还有就是人类为什么比其他动物聪明,最后讲解了两性的生存繁衍上的博弈以及这种两性博弈导致了人类的现在的身体结构的特征,也让我们人类走向了文明。全篇文章中引用并介绍了很多理论比如体毛理论、散热理论、最佳肤色理论、水猿理论 、哺乳理论、生育困境理论、累赘理论,还有就是进化论的两大基础理论:自然选择理论及性选择理论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作为一个软科普著作本书保持流畅性和幽默感的同时不失科学的严谨性,尤其是特别适合像我们普罗大众。</span></p> 读书报告辑录之七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做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受益终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思品组 董晓</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假期我拜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觉受益匪浅!这本书全方位地系统阐述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方法、如何做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他的教学理念和实践,其中罗列了很多具体的操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与效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作为一名教师,当然想要“做最好的老师”。那什么样的老师才能称得上最好的老师呢?在李老师看来,所谓“最好”其实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这个层次永远达不到,但是一个一个的“更好”不断积累,汇聚成教师职业生涯中的“最好”。因此,李镇西老师说:“我所谓的‘做最好的'教师,’不是与我所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强调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这就是这本书首页序言里非常朴实的语言,却让人会有深思和回味。在序言中,李镇西老师的这一段话也令人回味无穷:“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任的教师。”这是写给他学生的,也是写给他自己的。读到这儿时,我的内心便会受到触动:对啊,自己和自己比,今天和昨天比,每天反省自己的行为,不正是在“做最好的自己”吗?是的,“做最好的老师”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所以,只要我从每天最平凡的小事做起,每天反省自己一天所做的事,理清思路,相信自己,就一定能有所进步。李镇西老师说到,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没有爱便没有教育。他认为教育中的“爱心”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这是我非常欣赏的观点,一直以来我也坚信自己是个有爱心的老师,再次读完这本书,我对教育中的“爱心”问题也有的新的认识和理解,在书中他谈到“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中真正的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有时我也在怀疑,对于我们班的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到底要不要惩罚?如今我明白了这其实只是一个教育的必要手段,需要老师用爱心去把握的“度”的问题了。因为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在李老师从教之初,他也曾经讽刺过学生,曾经辱骂过学生,曾经体罚过学生。但是后来他将这一切都变成了教育财富,这一次又一次的教育困难、一次又一次的教育失误最终将他磨练成了一位著名的教育专家。</span></p> 读书报告辑录之八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阅读的思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 历史组 杨成耀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关于阅读我有以下几点不太成熟的想法,在这里和各位同仁分享一下: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首先,阅读是一种自我升华的过程,通过阅读能使自己对人生、价值、生命等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简单地说就是格局大了,具体点说:看了王维的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我懂得什么叫豁达。读李白的诗句,"生者为过客,死者是归人"的诗句使我知道了生命的规律,近而珍惜生命的质量而淡然生死,当然还有史铁生的《地坛》、保尔.柯察金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对生命的告白,都使我对生命有了更多的认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二:我认为阅读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就如同每天都要吃饭,因为我们身体需要营养,读书也需如此,只有经常的阅读才能使我们的思想,认识不断更新,吃饭要变换花样,才有食欲,读书亦是如此,博览群书方自成体系,曾有某君夸夸其谈,盛赞某专家之著述,对其业务水平及业绩帮助之大,我实难苟同,仁兄啊!一顿饭吃不出个胖子来,读一本半本书也走不出个学者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三:不读书是快乐的,读书也是快乐的,但读书有时是痛苦的!因为读书就有了思想,有时思想困惑了又会产生痛苦,当然这样的痛苦也可以被理解为幸福,我很喜欢这种既快乐又痛苦生活状态……第四: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的意思是告诉我们实践的重要性,要理论联系实际,否则就是死读书,读死书,即便有了学问也会因循守旧,难堪大用。我们即要读有字之书,又要善于读无字之书,社会本身就是一所大学,生活就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记得《红楼梦》中有两句话说得好"世间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也告诉我们学问不能脱离社会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总之,开卷有益,读书的目的在于完善人格,在于塑造人格、思想独立的公民……</span></p> 读书报告辑录之九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闲暇读书与长久思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 地理组 杨久瑶</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假期花了整整一个星期读完了朱永新的《我的阅读观》,整体感觉这是一次呼喊,是一次号召,他意在激起人们思想上的改变与进步,从而为教育的鲜活和与时俱进添砖加瓦。朱永新是新教育的坚决拥护者,书中几次三番写到自己是一个永远的读书推荐者。文章用大量有力的统计数字来指出国人阅读的不足和偏差,奔走疾呼要注重阅读,改变自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还有一些让我记忆深刻的内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哲学大师加缪:请不要走在我的前面,因为我不喜欢去跟随;请不要走在我的后面,因为我不爱充领导;我只期望请你与我同行。孩子是希望能和父母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的,那自然学生也乐意和老师共同学习共同探索。与其说老师是学生的领路人,倒不如说成是随行者,这种随行给予陪伴,这种随行给予力量,这种随行同时还给予了智慧。如果只是一味地领导学生,学生不仅不会产生尊重,反而会产生厌倦。所以,陪伴才是更加长久的教育之计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泰戈尔说过:人的青春时期一过,就会出现像秋天一样的优美或成熟时期,这时,生命的果实像熟稻子是的,在美丽而平静的气氛中等待收获。年轻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否则你就永远不能等到生命的秋天。就好像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说到:“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青春就是该奋斗的年纪,如果你在年轻的时候只是享受安逸,那么你之后的人生必定会为年轻时候的安逸付出代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朱永新:教师不仅仅是园丁,他自己本身应该是一朵美丽的花。花是无法去影响园丁的,它只能给远方带来感官的愉悦,带来工作的成就感。学生对于教室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也不是春蚕,教师的生命应该在四季拔节。不仅是教师,其实每个人都应该这么做,终身学习,不断进取,完善自我。“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中国人已经口口相传了成百上千年,那到今天,我们也理所当然认真践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教师也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的灵魂不可能是一个机器,让工程师任意修理,用一个固定的工艺流程去塑造或者改变。而且,教师自己的灵魂由谁去塑造呢?教师更不是蜡烛。那种把教师看成是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的说法,其实很荒唐,我们可以赞美那些具有牺牲精神的人,但我们绝不能用牺牲作为准则来要求教师。说得对,为什么要以牺牲做代价呢?怎么样达到双赢才是我们老师应该做的。提高学生,发展自己,共同实现人生价值的体现。谁说教师就该牺牲自己,奉献确实是我们的基本职业素养之一,但教育是一项互相成就的事业。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不足,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提升自我。这才是教育最根本存在的价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教师是什么?教师就是教师,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油盐酱醋,他首先必须做好一个人,然后争取做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记住并学习的人。衡量一位教师的成功与否,并不只是单纯地看学生的成绩和名次,要看的是他在学生身上造成了什么样潜移默化的改变,这种改变让学生收获幸福,这才是教育的意义,才是教师存在的意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这样一个快的时代,我总觉得自己也被裹挟着走得太快了。网上充斥着令人应接不暇的短视频,还有盛行的快餐文化,这让坐下来好好读一本书成为一种奢望。可是教育其本身就是一个慢的艺术,写作也是一个慢的艺术,我希望自己的心态也能够慢一些,再慢一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读过这本书,我才更加理解读书的真谛。读书是需要闲暇和长久的思考的,慢催生的就是深入的理解和消化,慢工出细活,精雕细琢,还是让我们多一些本性,不要被快餐时代淹没自然吧。</span></p> 读书报告辑录之十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 音体美劳组 张青娟</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活着》是我在大学里面读过的印象极其深刻的一本小说,也因为这本书,我成为了余华老师忠实的读者。朴实无华的辞藻读起来丝毫不费脑力,小说叙述了富贵家里四代人的生死,向我们阐述了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个假期,我又重拾《活着》这本书,读完让我有了对生命,对生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活着”作为一个词语充满力量,这力量不是来自于呐喊,也不是去进攻,而是默默,去默默完成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是享受,去享受生命给予我们的幸福,也是忍受,忍受苦难平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主人公富贵一生可谓是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家道没落、死里逃生、亲人相继离世、最后只剩自己孤苦伶仃和老黄牛相伴,面对接踵而至的灾难,富贵从未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反而,一次次的灾难让他收获一次一次的成长,从一个放荡公子哥历经磨难最终成长成一位看透人生的老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余华老师写到:人的幸福和苦难就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二者之间轻微的分界在于方向不同。活着一生幸福的有,一生都痛苦的也有,但大多数人都是幸福一半,苦难一半,幸福和苦难交织着的!而在主人公富贵身上发生的,一次次亲人的离世,让他苦不堪言,也让他更珍惜与活着的人的相处。无论是面对物质上的匮乏还是精神上的打击,他从未真正的倒下,从未被生活打败,面对命运无情的捉弄,他告诉自己即使命运在和他开玩笑,他也会擦汗眼泪,继续前行。他那可叹可赞的不屈不饶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也许,有的人会有这样的疑问:既然身边亲人都离他而去,一个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富贵就用他的一生告诉了我们活着的意义: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生是一件及其寻常的事,死亦何尝不是?面对一切不幸的发生,我们要做的是永不言弃,永不向命运低头,要努力活着,因为活着才会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每一天都会有生与死在这个世界上不断重演,对我们自己来说,每一天也是新生的一天。或许某一天你的生命中发生了一件你觉得惊天动地的大事,可对这个世界来说却是及其寻常的一件事,太阳依旧东升西落,昼夜依旧交替往复,四季依旧轮流更迭,人们照旧做着自己该做的事,只有自己感受得到命运侵入骨髓的这份改变,也只能自己去承受这份孤独。但,生命里有些孤独就是要自己去承受的,承受了你也就成长了。这是富贵告诉我的。在我们旁观者的角度看来,富贵的一生充满了辛酸和苦难,可在他的眼中,他的经历充满了幸福和欢乐,他有贤惠的妻子,有孝顺的儿女,有如意的女婿和可爱的外孙,在他的眼中这些美好让他的生活更有意义。是的,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生活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这也是富贵告诉我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三毛曾在自己书中写道: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走来这么一遭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假期一壶茗茶,几本书的活着也是难得的欢喜啊!</span></p> 读书报告辑录之十一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 信息技术组 李晓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一本书,书名叫做《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这本书的作者是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克里斯坦森是一名哈佛商学院教授,曾经获得了很多学术大奖。2010年,克里斯坦森受邀为哈佛大学毕业班的学生做演讲,希望他能与学生们分享如何把管理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当时,他已被诊断出患有癌症,所以在他的演讲中很多观点都来自面对死亡时对生命的价值的感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其实我们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在努力寻找一个共同问题的答案:我们到底如何生活才会更幸福快乐?而克里斯坦森教授在《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这本书中便给予这个问题一个非常好的思考方式。这本书是一本面向大众读者的励志书籍,不过它并不普通,它把作者多年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用到的对个人成功和幸福的研究上,总结出了可以解释我们的选择与个人成功和幸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理论。这本书最独特之处,正是他试图教会我们“如何思考”,而非告诉大家“答案是什么”,即使探讨“人生”这样的宏大题旨,也能始终理性、实在、真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作者把追求人生幸福分了三个重要部分来讲:第一部分关于事业,第二部分关于家庭,第三部分关于正直的坚持。下面,我也想从这三个方面与大家一同阅读这本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文章开始讲述的就是“如何确定你将获得事业的成功”。这里的事业成功并非指你要赚多少钱,而是对自我事业的强烈满足感,是每天醒来想到自己的工作就感到很幸福的状态。想要达到这种状态需要两个前提,一是你能精准定位自己的目标工作,二是有能力把目标工作做得出色。作者在这一部分介绍了一种“战略理论”,该理论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动因理论”、“根据机遇权衡计划”、“分配资源”。动因理论就是人既要考虑自己的基本需求,又要关注自己的动力需求;其次是在生活的过程中保持平衡,每个人的长期需求和短期需求之间的平衡;最后是将战略落实在行动上,而非只是口头上。作者认为,如果能实现这个战略过程,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从事你真正热爱的工作,在工作中找到幸福。 人这一生,就是要不断寻找我们真正热爱的东西,为“真爱”而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二部分讲述了“如何确定与亲朋好友的关系是你幸福的源泉”,作者强调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还有很多同样重要的事情,比如家庭、朋友、健康、信仰等。工作能给我们带来成就感,而与家人、好友培养出的亲密关系也会带给我们的长久幸福感。当我们在工作上受到挫折时,是否有人愿意听听你的难处、帮你想想办法,让你从心底里感受到“有人懂我,有人关心的不只是我成就高不高,而是我是否开心”;是否有人愿意来协助你度过眼前的小风浪,并和你说“你看,其实我陪你一起走过去,就都会好了”。这些也许不能给我们提供实质的工作方法、人脉资源和知识,但却是在关键时刻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而我们如何获得这样的能量和关系?如何让我们成为“在困难中有良好关系支持”的人?就取决于我们把时间、精力和资源是否早已做了投入,在他人也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是否也帮对方完成了一个“艰难的任务”。一个组织也好,一个家庭也好,文化的建立是长期的,润物细无声的,也是需要在每一件小事里让成员感受和建立起来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三部分,作者用一种理论去探讨如何保持正直的人生,这一理论是“完全成本理论与边缘思维理论”,核心原则是首先考虑每种行为将产生的后果,然后再做出正确的选择;尤其是对于人生的重大选择和不确定性,既要认清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又要知道达到目标时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想,总结下来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就开始了自己的一生,上学,工作,成家立业,开始都给自己很多美好的憧憬,但生活的现实让我们经常走着走着就迷了路,如果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拒绝诱惑,对于一些不正直的,东西不妥协,那么犯罪这个词就不会出现在我们身上。这部分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100%的坚持要比98%的坚持更容易实现”,坚持选择正确的道路,好的结果会自然产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读完了这本书,给我非常多的感悟。作者告诉我们如何改善自己的人生并且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思考方法,让我们自行设定有意义的人生旅程。虽然不能说读完这本书就能改变我的人生,但是它却能带给我很多的思考,让我知道思考的过程比思考的结论对我们的人生更有价值。希望能与大家一起,从每一次的分享开始,从生活工作里的每件小事开始,认真做事,好好做人,成就自我人生。</span></p> 写在后面的话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夏日清晨,因为你的缠绵悱恻,我不知何时才从梦中醒来。盛日登高,只要与你相伴,我眼前的壁垒烟消云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你花香氤氲的夏夜,是我静读的清冷星辉。白昼或暗夜,只要有你的地方,就有轻悄悄的成熟与持久不散的热望。人生的案头如果没有你,我又怎么能够沉醉在一卷无字之书呢?</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编辑/风景摄影:窦术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人物摄影:吕 卓</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审核:张希华 朱玉广</span></p>

教育

人性化

徐志摩

直立

教师

老师

行走

学生

人类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