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土耳其”的土耳其游记(之二)

涂伯伯

一个“土耳其”的土耳其游记(之二)<div> ——博斯普鲁斯海峡断想</div> 上千张照片,展示着土耳其的山河湖海,也记录着“土耳其人”的生存状态。那个笼罩在历史迷雾和意识偏见后的文明古国,正撩开神秘的面纱,向我款款走来。 <h5>(作者原创: 土耳其 以弗所)</h5> <h5>(作者原创: 土耳其 库萨达斯 海滨黎明)</h5> <h5>(作者原创: 土耳其 伊斯坦布尔 海滨)</h5> 但是,在长达六年的时间里,我却把所有美好的画面都封存在记忆深处。因为我深知:以我浅薄的知识不足以理解恢弘的土耳其历史。同时,我也担心,潜藏在心灵深处的、虚骄的“民族优越感”会顽固地逃逸出来,影响和左右我的判断。我深信:仅凭几张浮光掠影的照片而匆匆写就的“遊记”,一定会出现太多的瑕疵和疪漏。我不愿辱没土耳其的美好,更不愿意辜负土耳其朋友对“中国人”的热情与友爱。我希望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想沉淀和文化整理,希望能像采珠女那样,能潜入历史的深处去采撷最珍贵的珠贝。 <h5>(作者原创: 土耳其 以弗所 柯林斯柱头)</h5> <h5>(作者原创: 土耳其 安塔利亚古城堡)</h5> <h5>(作者原创: 土耳其 恰纳卡莱 骑自行车的姑娘)</h5> <h5>(作者原创: 土耳其 伊兹密尔 望海)</h5> 渡轮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平稳地行驶,天气晴好,波澜不惊,以致让人误以为是乘坐在内河游轮上巡行,而忘记了海面下湧动的、是九层不同方向的乱流! “欧洲的伊斯坦布尔”渐渐远去。 <h5>(作者原创:穿越博斯普鲁斯海峡)</h5> 据奥尔罕•帕慕克先生回忆,六十年前,海峡两岸鳞次栉比排列的,还是一栋栋具有浓烈奥斯曼风情的木结构别墅一一雅骊。可惜的是,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亡,那些象征着“旧时代”“王朝荣耀”的建筑物,或因为物主的没落而朽坏、或因为无情的火灾被焚毁,又或者,因为“城市建设的需要”被拆除。以至于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基本上就是这种“欧式的”、没有任何个性的、红瓦白墙的小别墅或公寓了。——“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这是“革命”的使命,也是一切“旧事物”的宿命。哪怕它仅仅是一个物件、甚至是可以使用的、传诸百世的珍贵的物品,也可能成为“革命”的对象。身为中国人、特别是经历过“文革”劫难的中国人,对这样的“故实”,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 <h5>(博斯普鲁斯海峡岸边的“雅骊” 图片翻拍自帕慕克《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h5> <h5>(博斯普鲁斯海峡岸边的“雅骊” 图片翻拍自帕慕克《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h5> <h5>(博斯普鲁斯海峡岸边的“雅骊” 图片翻拍自帕慕克《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h5> <h5>(作者原创:博斯普鲁斯海峡岸边的幢幢“洋楼”)</h5> 船缓缓地行进着,我想像,这一排排的别墅中,是否有一扇窗户就属于帕慕克先生?我还想像着,六十年前的他,是否和自己的哥哥就是在这个地方追逐突突冒烟的渡船?或者,就是站在这个岸边观望海峡中燃烧的油轮? <h5>(作者原创:博斯普鲁斯海峡岸边的幢幢“洋楼”)</h5> <h5>(博斯普鲁斯海峡岸边的“雅骊” 图片翻拍自帕慕克《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h5> 如同其他名胜景观一样,“博斯普鲁斯”(Bosporus )海峡也有美丽的神话传说。相传,宙斯为了向妻子赫拉隐瞒自己有一个叫伊奥(Io)的情人,就把伊奥变成了一头牛。后来,赫拉知道了这件事。就变成一只牛虻去骚扰伊奥,伊奥为了躲避牛蝇,便跨过了一道水墙。在古希腊语里,“博斯(bous)”是“牛”的意思,“普鲁斯(phoros)”是“水墙”的意思,神话中所说的那道水墙,便是今天的博斯普鲁斯海峡。 <h5>(博斯普鲁斯海峡 图片来自网络)</h5> <h5>(作者原创:博斯普鲁斯海峡留影)</h5> 从地图上,你会发现,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北边连接着黑海,南边连接着马尔马拉海和地中海,再往西,隔着马尔马拉海,就是达达尼尔海峡。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这两个海峡,仿若长长的手臂,把马尔马拉海拥抱在怀中。而土耳其的领土,就被这两个海峡和一个内海分隔成亚洲和欧洲两部分。 <h5>(博斯普鲁斯海峡地理形势图 图片来自网络)</h5> 看着海面上往来的船只,我突然想起,当年,中国从乌克兰购买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正是在这个地方被土耳其政府一再阻拦,以至其“回国之路”延宕了将近三年! <h5>(瓦良格号穿越博斯普鲁斯海峡 图片来自网络)</h5> <h5>(“辽宁号”航空母舰 图片来自网络)</h5> 此刻,海峡的天空澄澈明朗,洁白的海鸥追逐着渡轮,时而展翅,划出漂亮的弧线;时而悬停,有如嵌在天幕的浮雕。<br><br> <h5>(作者原创:博斯普鲁斯海峡上空的海鸥)</h5> <h5>(作者原创:博斯普鲁斯海峡上空的海鸥)</h5> 船上的人,或三三两两聚在一起闲谈,或独自凭栏观赏海景。 <h5>(作者原创:博斯普鲁斯海峡轮渡上的旅客)</h5> <h5>(作者原创:博斯普鲁斯海峡轮渡上的旅客)</h5> 在众多的乘客中,我唯独关注到了这两位“孤独的旅客”。特别是这一位裹头巾的大妈,从登船以后,她就远离了人群,把手中的包袱放在座椅上,然后伏着船舷,始终盯着远逝的伊斯坦布尔。<div><br></div><div>看着她一动不动的身影,我一直在猜想:兴许,她刚刚告别了丈夫或儿子,此刻,正沉浸在离愁别绪之中;又或许,她凭栏远眺,就只是因为逃离了城市的烟尘与喧嚣,在广阔的海面上,享受着独处的自由。</div> <h5>(作者原创:博斯普鲁斯海峡轮渡上的旅客)</h5> <h5>(作者原创:博斯普鲁斯海峡轮渡上的旅客)</h5> <h5>(作者原创:博斯普鲁斯海峡轮渡上的旅客)</h5> 渡轮像一头蹈海的怪兽,踏着博斯普鲁斯的海浪,奋力向“亚洲的伊斯坦布尔”和“安纳托尼亚高原”挺进。——仔细想一想,除了伊斯坦布尔,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哪一座城市享有“被大海切割成两半”的荣光?还有哪一座城市具有如此雄阔的气魄、能把一片大海揽入自己的怀抱?<div><br></div><div>船慢慢地靠岸了,我们被呼唤着登上大巴,将要踏上“安纳托利亚”的土地。<br></div> <h5>(作者原创:渡轮穿越博斯普鲁斯海峡)</h5> <h5>(作者原创:渡轮穿越博斯普鲁斯海峡 安纳托利亚就在前方)</h5> “安纳托尼亚”,又被称为“小亚细亚”或“西亚美尼亚”。这是一个可以和古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以及中华文明与印度文明齐名的古代文明所在地。是一个诞生了荷马、孕育出《荷马史诗》的圣地;一个庇护过圣母玛丽雅的荣耀之地;一个令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蒙羞的流亡之所……而今,这些地方,都是“土耳其共和国”领土的一部分。土耳其全国七个地区的名称中,就有三个以“安纳托利亚”命名一一它们是“东安纳托尼亚地区”、“安纳托利亚内陆地区”和“东南安纳托利亚地区”。三个地区合占国土面积的47.5%!(数据来源:土耳其总理府新闻出版与信息总署、土耳其新闻通讯社2008年编撰《土耳其》P27) <h5>(土耳其安纳托利亚地形图 图片来自网络)</h5><p class="ql-block"><br></p> <h5>(作者原创:土耳其 安纳托利亚高原 高山上的残雪)</h5> <h5>(作者原创:土耳其 安纳托利亚高原牛群)</h5> <h5>(作者原创:土耳其以弗所 圣保罗传道的地方)</h5> <h5>(作者原创:土耳其特洛伊遗址 考古发掘证实《荷马史诗》并非“神话”)</h5> 也许,只需要了解上述任何一点,都足以让我们对“土耳其”心生敬意。然而,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我不但对此一无所知,甚至连“安纳托利亚”这个地名都不曾知晓?! <h5>(作者原创:土耳其特洛伊遗址外仿造的“木马”)</h5> <h5>(作者原创:土耳其特洛伊遗址外仿造的“木马”)</h5> 汽车在“安纳托利亚”高原的西南部疾驰,窗外,平缓的山坡仿若少女的酮体,展示着柔美的曲线、洋溢着青春的气息。阳光下的田野一片璀璨,那是正待成熟的谷物。广阔的田畴中,间或能看见弯腰劳作的农夫,让人不禁想到米勒的名画《拾麦穗儿的人》。 <h5>(作者原创:土耳其 柔美的安纳托利亚高原)</h5> <h5>(作者原创:土耳其 奇幻的安纳托利亚高原)</h5> <h5>(作者原创:土耳其 安纳托利亚高原 荠麦弥望)</h5> 然而,我对土耳其的叹服,并不来源于沿途所见的如画风光、也不来源于帕姆卡莱的“棉花堡”、或有六座宣礼塔的蓝色清真寺……我的感动,来源于那一张张友好而充满善意的笑脸、一幅幅宁静祥和的生活画面;我的震撼,来源于叹为观止的古代文明和两百年来土耳其民族“屡败屡战”的精神!<br><br>那么,你一定会问:究竟是怎样的景致、怎样的故事,触动了我敏感的神经、震慑了我高傲的灵魂?——且容我在接下来的篇章中为你细细铺陈。<br> <h5>(作者原创:伊斯坦布尔 母与子)</h5> <h5>(作者原创:伊斯坦布尔 蓝色清真寺 玩相机的女人)</h5> <h5>(作者原创:伊斯坦布尔 出早更的出租车司机)</h5> <h5>(作者原创:伊斯坦布尔 加拉塔大桥上垂钓的人)</h5> <h5>(作者原创:以弗所 古希腊爱立奥石柱)</h5> <h5>(作者原创:特洛伊 古城墙外 沧海已变桑田)</h5> 【真诚感谢网络图片原作者 如有侵权 请联系作者删除】<div><br></div><div>(本篇完 下一篇:《荣耀 衰落 新生》待续</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