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新教育·新教师·新学期”张梦珂线上研训阶段总结——在新教育中成长

💓MK💓

<p>伴随着逐渐退去的暑期燥热,以“新教育·新教师·新学期”为切入点的新教育培训与8月10日拉开了帷幕。</p> <p>8月10日至8月14日,虽是短短五天时间,但我们收获了太多美好,直播中干货满满,我们不光耳听、目盯、手执笔也在不停地记录着。每当那个时刻,我总能想起在教室奋笔疾书的同学们,此时的我们也如同他们那样求知若渴。</p> <p>课程培训的安排层次分明,由浅入深。从教师成长入手,将教师成长放在首位,这是新教育构建理想课堂的基础。</p> <p>结合教育心理学,新教育大师们将教师成长动态化,形象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新教育热潮下的教师成长变化。</p> <p>紧接着便是完美教室的呈现,儿童课程下的书香校园,看到这里的时候,我迷惑了,这究竟是教书匠还是教育工作的魔法师?怎能如此神奇?这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面面会说话的墙壁,一张张明媚的笑脸,一声声发自内心的感恩……真的是我们所了解的校园和学生?</p> <p>还没从这日的感慨中回过神,紧接的第三天又进行了德育课程的培训。立德树人,树人的基础便是立德。</p> <p>德育一直是学校的重中之重,在新教育的过程中,如何让德育种子遍地开花,真正渗透德育思想呢?这些魔术师们又展示了他们的神奇功力,无论是电影课程、主题活动、主题阅读、社区活动……学生们又一次的给了我们惊喜,直播里展示的作品,每一件都像艺术品。</p> <p>德育课程的视觉盛宴也是为了成就生命叙事的主题。课程的第四天,才算是正式走进了新教育的大门内,南通市海门区许卫国科长为我们讲授了如何撰写生命叙事。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向我们铺开了一张张魅力无限的画卷,仿佛一同走入了这些教师们的新教育传奇故事。</p> <p>齐加全老师的“只为心中向日倾”,那叙事中的无限深情和点滴日常感动了我,在他富有磁性的嗓音中,我就像是真正进入了他的教学生活中一样,跟着里面的孩子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感动一起幸福。他的诗歌功力,我更是自愧不如。心中不禁敲响警钟:再不进步,真的跟不上新教育步伐了!</p> <p>朱永新教授说“缺失文化的教育已将儿童带入了一个他们倍感陌生,抽象,片面和异己的地带……”对于学校文化,新教育研究中心的林忠玲教授给了我们鲜明的方向,对于学校文化的误区和偏离,也全都进行了剖析和讲解,力求每个人都要寻找自己的“句子”。</p> <p>看着他阐述的观点,我不禁想到我们丰富的校园文化。</p> <p>无论是民族器乐的传承、体育运动的发展、各种社团的精彩呈现,还是我们的练好中国字,学好外国语。都在方方面面向社会展示着创新外国语小学的独特魅力。</p> <p>课程的最后回归到了构建理想课堂,对于构建理想课堂,陈大伟教授给我们带来了两个小时的思维冲击。这部分也是我反思最深刻的章节,几乎他每提到一个点,我在心里都咯噔一下。理想课堂的愿景就是改善学生在课堂上的存在状态,提升学生学习生活质量。改善教师在课堂上的生活状态,创造教师的幸福生活。对教学内容做有价值的选择和改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幸福生活奠基。可如今的课堂,哪还有积极可言呢?我们平时所用的课堂套路,又有哪些是真正让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学习?听着他罗列的一些课堂“套路”,我不禁失笑,这不就是我们的日常吗?陈大伟先生建议,想要学生积极学习,就要到学习发生的地方去观察,到学生身边去,关注学生的生成状态。</p> <p>陈教授对于构建理想课堂中提到了太多专业建议,这让初入新教育的我们惊喜不已。</p> <p>不知不觉课程到了尾声,家校共育一直以来都是老师们较为头疼的工作,每个家庭都不一样,每个家长也不同性格,如何在这么多家庭中做好沟通和合作呢?陶新华博士对新教育背景下的家校共育做了十分细致地讲解,为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接纳与尊重是最理想的家校共育关系,没有必要试图去改变。</p> <p>走在新教育这条漫漫长路中,我们一边庆幸一边成长。还好不算晚,还好一切都来得及。在新学期开始之际,我们必将带着满腔热情和学习到的新技能将自己再度投身到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新教育工作同仁们,让我们携手同行,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p>

教育

课堂

教师

课程

我们

学生

德育

共育

理想

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