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阳光小学全体语文教师继续准时守候在电脑旁,观摩学习王崧舟老师的精彩课堂。王老师执教的课文是《十六年前的回忆》和《城南旧事》。《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老课文,故事背景距离学生久远,学生走进文本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文章篇幅较长,教师把握教材、处理教材以及在规定的时间内,如何高效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有一定难度。 课堂以“回忆”这个词出发,带出了时间、人物以及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所发生的事情,由此引出了几个问题,从而让学生基本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本文的语文素养是通过人物的言行、外貌、神态等的描述,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若学生不了解写作背景,很难理解。尤其是人物形象理解。王老师以时间为节点,让学生找出时间的词语,以时间为节点将课文分成四个部分,然后精确地提出了让学生概括出“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所发生的事情”这一环节更加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更为巧妙的是王教授设计了一道“课文哪些内容写出了人物的反常表现?” 王老师的诗意语文使在座的老师们震撼。从宏观的根据时间脉络有条理地回忆,到针对关键事件的清晰回忆,再到微观的聚焦神态、动作、语言的回忆,层层递进。课堂中进行了多次对比,让学生在还原、比较中深入思考。最后的读写结合,星儿与李大钊的对话,使在座师生潸然泪下,体会到了革命烈士的真挚情感以及对中国革命事业忠贞不渝、舍生取义的精神品质。 《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该作品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课的开始,王老师用乐曲《送别》导入,别有深意,因为在整本书中这首歌曲出现了两次,在两次阅读中抓住关键词语:离别。围绕离别,梳理简化了整本书的结构,利用一个作业表格帮助学生简化整本书内容。随后设置了一个猜猜他是谁的环节,加入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后,让学生们再猜一猜。接着,又利用表格帮助学生梳理书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整个过程精简且容易被学生掌握。最后选取典型的离别场景聚焦英子是如何成长的,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整本书的主旨,进而接受整本书的滋养。在整本书的推荐和导读里,要紧紧围绕语文要素展开教学活动。 王老师的课堂以情动人,将学生带入文本的世界里,走进人物的成长过程里,层层渲染推进。课堂里裁剪自如,三段插叙,从时间、地点出发,让学生切身感受,还原课文中爸爸爱孩子、关心孩子,自我的那种坚毅画面和形象。《爸爸的花儿落了》里“爸爸永远地离开了,我努力的成长了”,王老师在课堂中润物细无声,渲染着儿童的情绪,使整个课堂氛围哀而不伤。 讲座内容为《语文要素与整本书导读》。王崧舟老师从每册书的导读主题入手,根据导读文体,设置了相适应的导读策略,娓娓道来。结合“快乐读书吧”来推荐整本书的阅读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课外阅读的课程化,根据写法匹配读法,读法匹配教法。按照不同课型确定不同的导读任务,将整本书的导读和语文要素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使得我们对于阅读教学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和方法。<br><br> 紧接着,王崧舟老师对整本书与导读单如何使用进行了讲解,分别从功能定位方面,以高尔基的《童年》为例学习分析,说明一本书锁定一个语文要素;文体导向方面,以《城南旧事》为例,解释了整本书导读单如何使用,要按不同课型分类使用导读单,在导读中做到简化、深化、内化。 通过今天的网上直播学习培训,老师们受益匪浅。整体导读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从中感知文本,更好的理解内容,从大局出发全面的理解课文内容,便于学生掌握要点和理解应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要有全局意识,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同时,我们也深深地意识到:唯有脚踏实地,才能走好我们的教书育人之路!虚怀若谷,唯有虚心求教,才能真正进入知识的深处!学海无涯,唯有刻苦专研,潜心学习,才能不负初心! 小组组长:马媛<div>小组成员:姜英、冯小康、杨姝雯、耿慧、卓艳林、向慧、沈明晶、陈莉莉、朱姝、高娟、王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