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武侯祠

清角

南阳,对我最大的吸引力,当属来自诸葛亮处于微时的隐居之地----卧龙岗诸葛庐。作为诸葛故乡人,来南阳诸葛庐寻幽探胜、怀古追今,也是来南阳的首要之选吧。<br><br>卧龙岗位于今南阳市西南,诸葛亮汉末避乱随叔父南迁,离开故土琅琊阳都,寓居南阳之西卧龙岗,结草为庐,躬耕陇亩;游学会友,隐居求志。<br><br>这是一个异常晴朗的早晨,天蓝云白,仿佛是为了迎接远道而来的故乡人。当我们来到卧龙岗时,景区大门都还没有开,我们应该是第一波来拜谒诸葛亮的人了。<br><br>卧龙岗前,刘关张骑马的雕像遥对着大门,这三顾茅庐的场景,鲜活地出现在眼前,让久远的历史瞬间有了立体的既视感。 可能也是时间比较早,游人不多,走在长满斑驳青苔的石板路上,仿佛也把外界的嘈杂一起摒弃了。茂林修竹,古柏苍松,树木葱茏,环境清幽。南阳卧龙岗,初建于魏晋,唐宋兴盛,元明时屡有整修和扩建,现主要建筑布局仍保持了明清的样式,成为著名的人文景观,被誉为“天下第一岗”。<br><br>三门四柱式“千古人龙”石牌坊是进卧龙岗前的第一座牌坊,宏伟壮观,从这四字可以看出后世人对诸葛亮的极高评价。 刘禹锡大概未曾料到,他的《陋室铭》会在南阳卧龙岗占据一席之地,这应该要归功于文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当然也让更多的人通过这一句话加深了对南阳诸葛庐的印象。 鲍鹏山在《历史的雕塑》一文中,把诸葛亮一生分为三个阶段,二十七岁走出隆中“许先帝以驱驰”之前为第一阶段,这正是“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的时间。武侯祠中建筑多与诸葛亮生平事迹相关:野云庵中与友相聚,自比管乐,指点江山,纵论天下大事,未出茅庐已三分天下;半月台上仰观俯察,洞悉天象,门侧有联:“自来宇宙垂名布衣有几,能使山川生色陋室何妨”;宁远楼上那些纵横交错的匾额、楹联,无一不倾诉着后人对诸葛亮的追慕之情;诸葛草庐中有一碑上写“汉诸葛孔明旧庐”,后人以此为凭重修了诸葛草庐,正面檐下是郭沫若先生一九七四年题写的匾额“诸葛草庐”。 武侯祠中碑刻众多,其中尤以祠右侧碑廊岳飞石刻手书《出师表》为最,被称为南阳武侯祠的“镇馆之宝”。<br><br>南宋绍兴八年(即公元1138年)八月,岳飞巡边到南阳,是日有雨,乃宿卧龙岗。夜不能寐,“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词、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br><br>良相名将,异代相知,其赤胆忠心,雄才大志,虽相隔近千年时空仍相融一起,交相辉映,光照千古。 园左有诸葛躬耕处正在修建,想起《卧龙吟》中“躬耕从未忘忧国,谁知热血在山林”,环顾卧龙岗四周高楼林立、市井环伺,今时已非昔日之情景,何必要再造人工的景点?修建得再好,也不能重现诸葛先生躬耕陇亩时的场面了。<br><br>其实,有此一座武侯祠享后人千年不绝的祭祀和拜谒,已经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