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世纪出生的,特别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朋友看到这些照片是相当的亲切,因为这就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那时侯生活水平,贫富差别,收入差距也没有那么大,社会上高楼少见。国际饭店也算代表了;百姓的住房,交通……一切的一切都没有今天的这样。</p><p class="ql-block">弄堂,是个小社会。大都居民家门户不闭,相互串门,孩子们在弄堂里玩耍游戏,只要有一户人家烧红烧肉,那味会洋溢在空气中,真是一种享受。</p> <p class="ql-block">由于居住条件差,特别是夏天,有电风扇的人家也相当少,空调这名词听也没听说过。</p><p class="ql-block">人们就在弄堂或家门口放张躺椅,躺下,手摇芭蕉扇,凉风自然来!</p> <p class="ql-block">这弄堂还算宽的。我当时在虹口区四平中学当教师,要家访,那天宝路,天镇路,那些弄堂进去,出来连路都找不到了,现在那里发生了巨变,换了人间!</p> <p class="ql-block">这是老式里弄,条件比虹镇老街好得多了。但有些里面没有独立的卫生条件,男子在弄堂里冲凉清洁了。</p> <p class="ql-block">居住条件的限制,每到傍晚,人们早早到马路上,在街沿占地盘纳凉。这些生活我小时侯也参与其中。</p> <p class="ql-block">烟纸店、杂货店开在街沿,弄堂里也有许多,真的很方便。买东西没带钱没关系,都是邻里,相互都熟悉,物品货先拿回去,等会或以后送来都可以!</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出租车很少,当时是强生車,电话让我拨四只零(4000),一般工薪阶层基本不乘的。大都叫黄包車或三轮车的(人力車)</p> <p class="ql-block">这是上海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交通警的警亭。我住虹口,那新亚大酒店外卖部前就有这样的警亭,因为经常来这里,结设了这里的警察!</p><p class="ql-block">警亭里只有电风扇。亭里很热,一个班下来也不好受!</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共交车。这巨龙车可乘几百人!一平方站立十人左右,真是沙丁鱼罐一样。我当时上下班常乘这样公交車。不仅自已这样,还抱着几岁的孩子挤車子。如今只是记忆了!</p> <p class="ql-block">家中有这种九英寸的电视是福气了。晚上开电视周围邻里不请自来,二十多人挤在一起观看。这电视还是黑白的。</p><p class="ql-block">现在这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家家有电视机,不是一台,每个房间都有一台,那尺吋不是小号的!最起码42英吋的,一般60吋吧,彩色四K的。</p> <p class="ql-block">儿时都这样打扮!你、我都一样!</p> <p class="ql-block">以上都是那年代的生活记录,照片摘自网络。谢谢有心人的制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