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让语文教学向更深处漫溯

Soso

<p class="ql-block">  吟秋八月,轻风起,朵云升。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东阳市小学语文新星班的全体学员们在班主任俞陶陶老师的带领下如期开展了以“文本解读”为主题的线上授课培训。</p> 专家引领 拨云见雾 <p class="ql-block">  本次培训所邀请的专家可以用“豪华”一词来形容。来自北京的特级教师李竹平老师既是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名师专业发展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更是多家刊物的封面人物、签约作者和专栏作者。他曾发表教育教学类文章400多篇。本次培训中,李特用他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育智慧深入浅出地闸述了文本解读的基本技巧和路径,让学员们在对文本解读的研究上打开了新思路,获得了新思考。</p> <p class="ql-block">  在今天的讲座中,李特主要围绕“文本解读的基本技术举例”、“文本解读的一般路径”、“文本解读的价值创造”这三大块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p><p class="ql-block"> 在第一块内容“文本解读的基本技术举例”中,李特提供了意象、矛盾、还原、比较、线索、炼字等技术层面上可操作的关键词。以比较为例,李特指出,可以通过对文本自身内部的比较、对单元文本内部的比较、同一作者同类文本的比较、不同作者同类文本的比较以及改编文与原文/不同译文的比较来突出主题,发现区别等。</p><p class="ql-block"> 在第二块内容“文本解读的一般路径”中,李特提出了从确定解读对象到解读技术运用和从一般读者角色到教师角色两条路径,为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文本解读教学中指明了方向。在李特分享的《白鹭》文学解读实例中,就可以看出,在作为教师之前,他先把自己当成了一个读者,专注地阅读了这篇文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读文本,然后转换到教师的角色,熟练运用策略再解读文本,例如文中将白鹭比作“诗”,对此进行提问,寻找“精巧的诗”在文中通过哪些意象表现;“一切都很合适”又合适在哪些地方,通过联结自身的语文素养发现“增之一分……”原来化用自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这种种的细节让我们感受到了不论是作为读者还是教者,阅读都不只是看一看而已,更多的是在看的同时加入自己的洞察和思考。</p><p class="ql-block"> 在第三块的“文本解读的价值创造”中,李特提出了三条价值——助力用好文本,落实“规定性”目标,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语文要素;助力发现文本“开放性”目标;基于文本构建“创造性”教室课程。李特在这里以《梅花魂》为例,延伸出了三个维度:情感维度—思乡情,并主要开展此类古诗词的拓展学习;意象维度—梅花,可主要开展主题式项目学习,探究作为物的梅花与作为意象的梅花之间的联系;表达维度—明白借物抒情,发现表达规律,以读促写,习得方法,形成能力。用一个个具体的案例帮助我们理解文本解读的要领,深入浅出,受益匪浅。</p> 学员展示 如鱼得水 <p class="ql-block">  看过金庸先生小说的老师们应该都知道,修炼武功必须内外兼修,内即内功,内功要深厚;外指招式,招式要娴熟。迁移到老师们的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内功好比理论支撑,招式好比课堂教学。如果说专家引领让我们练就了一身内力,那么学员的展示就是让我们明白如何使用招式,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运用自如,见招拆招。</p> <p class="ql-block">  首先是来自东阳市吴宁第一小学的王娜斯老师带给大家的《荷花》,她借鉴了上午李特的《桂花雨》的文本解读方式,活学活用,通过“解背景”、“品文字”、“探写法”等角度,层层剖析,将《荷花》这篇美文解读到位。她将本课的重点放在体会语言的生动有趣上,并指出:课文之所以经典,经久不衰,就在于它诗一般的儿童语言。正是因为作者这样充满诗意的语言,才将我们带入诗一般的意境中,让我们如痴如醉,欲罢不能。因此,对于那些语言优美的文章,“读”是唯一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体会语言,在读中学习写作。 她对课文的深入解读也得到了李特的高度评价,在李特独到的点评中,学员们也收获颇丰。</p> <p class="ql-block">  接下去是由虎鹿镇中心小学的刘宝丹老师给我们带来的《麻雀》文本解读。刘老师也是先从写作背景入手,再关联相关语文要素,引导学生知晓课文大意,通过明确课文落脚点,向我们完整地阐述了本课的教学过程。在刘老师一步步悉心地引领下,相信孩子们能更深刻地感悟到老麻雀对小麻雀浓浓的爱。李特也对刘老师精准到位的解读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也给我们学员在今后的文本解读中提供了很好的范例。</p> <p class="ql-block">  横店镇中心小学的韦梦雅老师用其甜美的嗓音给我们带来了文本解读《慈母情深》。韦老师能很好地就李特上午所讲的“文本解读的基本技术举例”中选取了“炼字”、“线索”这两条进行细致的文本解读。韦老师通过给钱——关注细节,体会慈母的情深;要钱——聚焦场景,感受“我”的情深。在这两条主线清晰地引导下,慈母的形象就深入人心了,学生的情感流露也就水到渠成了。</p> <p class="ql-block">  最后的《只有一个地球》文本解读是由李宅小学李春燕老师带来的。李老师在体系梳理,复习融通中理解语文要素和思维建构,理清逻辑中培养阅读思维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篇完整的教学设计。李老师对“炼字”技术的使用也得到了李特的充分肯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听完四位老师的分享后,李特还特别总结了文本解读的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文本教学解读,第二部分是目标定位,第三部分是学习板块设计,用板块的形式来进行设计构思。感谢李特提炼式的总结,能让我们这些青年教师们学得清楚,用得明白。</p> <p class="ql-block">  文本解读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学阵地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老师们经常为在教学中如何抓住教材中的重难点而苦恼。小学语文新星班本学期将针对文本解读这一课题开展主题式培训,通过对不同文体文本的专家引领、学员解读、课堂呈现三个方面展开,相信新星班的老师们在不断的学习和修炼中,对文本解读的能力会不断提升!</p>

文本

解读

李特

语文

老师

教学

学员

招式

维度

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