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父如兰

兴旺发达

<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刘学刚(锦州)</p><p class="ql-block"> 1972年冬天,一直企盼能继续当好校长的父亲,却不料在他44岁的时候,倒在了学校办公室,倒在了他所忠诚的党的教育事业上。</p><p class="ql-block"> 厂党委书记和全校教职员工出席了父亲的追悼会。学校领导致完悼词,就由我代表遗属作了发言,讲到动情之处,引来会场内外一片哭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遗像,是学校美术老师连夜洗印赶制出来的。当我把父亲的遗像捧回家,母亲并没有依照当地风俗在遗像前摆放供品,却恭恭敬敬的摆放好父亲生前一直钟爱的那盆兰花。</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我还年轻,没有什么人生阅历,并不觉得兰花有什么稀奇,偶见兰草开花,也只觉朴实平淡,并没发现它有什么特别之处。</p><p class="ql-block"> 只是依稀记得,父亲建国前参加革命,在近三十年的工作生涯中,差不多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与教育有关。从组织领导全厂扫除文盲,到负责筹建两厂子弟学校,再到担任子弟学校校长,父亲的后半生都与教师这个职业结下不解之缘。</p><p class="ql-block"> 父亲爱读书。他经常从图书馆借书回家来看,偶尔还在报刊上发表诗文。《西游记》、《三国演义》等文学名著,我就是从那时开始阅读的。在我看来,他既是父亲,也是老师。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我就向父亲请教。小学三年级时,我把《我学会了擀饺子皮儿》这篇作文拿给父亲看时,他非常高兴,当着全家人的面夸奖了我。他还一边帮我改正错别字,一边鼓励我继续努力,争取将来当个作家。</p><p class="ql-block"> 父亲爱看报。每月工资只有76元的他,为了能及时学习贯彻中央精神,他常年自费订阅《人民日报》和《红旗》杂志。为这事儿,每日里为全家生计操劳的母亲,为了不掏这份报刊钱没少和父亲吵架。我那时以至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也不能理解作为一校之长,父亲为啥非要自费订阅那么贵的报刊?现在细细想来,一个连稿纸和墨水都自己花钱来买,从不占公家一点儿便宜的人,自己掏钱订阅党报党刊也就不足为奇了。即便因病住进医院,父亲也坚持看报,还给看望他的人们,讲解“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的典故。</p><p class="ql-block"> 父亲爱教师。他对老师们既严格要求,又热心呵护,甚至为了教师的尊严,不惜自己忍辱负重。林义宽老师出身不好,是位患有胃病身体瘦弱的南方人。个别教师反映他在校经常吃零食,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父亲就一再给大家解释,林老师是因为身患胃病才不得不吃零食,同事们要体谅他才对。前面提到的那位美术老师富有才华,但由于年轻气盛,动手打了一个在课堂上调皮捣蛋的学生。家长为此找到学校大吵大闹,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父亲了解此事后,一方面安抚学生和家长先回家消消气;另一方面批评教育那位老师,希望他能向学生和家长认个错,以求得对方的谅解。怎奈这位老师性格倔强就是不肯,父亲见他一时扭不过弯儿来,也没逼他。自己亲自到学生家里负荆请罪,向他们鞠躬道歉,并说服家长理解和谅解了这位美术老师。这件事,我本不知情,直到几年前,美术老师应我哥哥之邀去葫芦岛市展卖自己的画作时,才怀着对父亲的敬佩和愧疚之情,将此事和盘托出。</p><p class="ql-block"> 父亲爱学生。担任校长期间,他不光注重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经常组织师生亲近大自然,去附近铧子山踏青春游,去笔架山海边游泳。他还亲自到成绩优秀的毕业生家里走访,鼓励他们报考市内重点高中。在生命的最后两年,为了节省时间和体力,父亲不顾重病在身,索性住在学校,由家人给他送饭,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中去,用行动诠释着他在工作日记中抄录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别样境界。</p><p class="ql-block"> 后来,当我携妻带子举家迁往市内工作时,母亲还从她精心照料的那盆兰花里,特意移栽了一盆赠我,并一再叮嘱我要像父亲那样,“做人做事,守正如兰”。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母亲的教诲我一直铭记在心。也是从那时起,在与兰花朝夕相伴的日子里,我终于悟出了“师者如兰,香远益清”的品性……</p><p class="ql-block"> 这,也许就是父亲生前钟爱兰花的初心所在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刘学刚,退休干部,松山新区东湖湾A区党支部书记。</p><p class="ql-block"> 通讯地址:锦州市松山新区东湖湾A区7—16号</p><p class="ql-block"> 联系电话:15941632828邮编:121013</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此文写于2019年5月20日,发表在同年7月19日《锦州日报》上</span></p> <p class="ql-block">  原锦州女纺女纸子弟学校已改为现在的校名</p> <p class="ql-block">  后来建成的教学楼和雷锋塑像</p> <p class="ql-block">   傅立人先生的雕塑作品《雷锋》,就座落在当年的子弟学校里。</p> <p class="ql-block">  1998年国庆节, 母亲与我们五姐弟在子弟学校雷锋塑像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2023年“六一儿童节”,与孙子刘泽宁在母校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1974年7月,在为厂里成功举办大型展览后,领导派我们这个创作组去外地学习考察。这是我与文中提到的美术老师张子彬先生、女纺美工傅立人先生在吉林时的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