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省行摄之,川西高原和康藏康巴

周德峰

从成都向西,沿着2018年底开通的雅康高速前行,穿过长达13.4公里的新二郎山隧道,便到达康定,开始进入藏区。这里的藏区被称为康藏,藏民也叫康巴人。他们居住的地方都是高原,多在海拔3500米以上,有的地方甚至在4500米以上。 康藏现在还没有高速公路,进来出去全靠一条318国道,康定就是国道的起点。 下了高速立马就有进到藏区的感觉,建筑、路灯、招牌等等都带有浓浓的藏族文化氛围。 天都显得那样地高,那样地蓝, 云朵洁白似棉,丝丝缕缕飘向远方。 康定是由川西入藏的第一个城,她在历史上赫赫有名:在清朝之前名叫打箭炉,是藏汉交流和茶马古道的重镇。1908年,清王朝倒台前改名康定,新中国成立之初是现已撤销的西康省的省会。如今是甘孜藏族自治州的首府,驻有地市州级的各种机关。回程时,我们在天晚暮色中住的酒店就是甘孜州委党校的。 其实真正使康定扬名四海的还不是这些,而是那首曲调悠扬的民歌《跑马溜溜的山》 ,即《康定情歌》。上世纪二十年代,康定民歌中就出现这首歌的雏形,后被音乐工作者整理加工,传唱开来。1948年,著名的和谈将军张治中邀请著名的女高音喻宜萱到新疆等地演唱,康定情歌轰动西北,传遍中国,风靡东南亚,唱到了欧美各地。康定的大名,随着这首情歌流传到五湖四海。现在,只要响起曲调“跑马溜溜的山”,就知道是从康定唱出来的。 站在康定城西边的折多山上向西眺望,远远望到“康定情歌”四个字的汉藏英三种语文,用白色材料镶嵌在绿色的高山东坡,十几公里外都能看到。 折多山是318国道的必经之路,号称康巴第一关。 进出康藏一定要穿越它的山口。 过往游客必定停车一览。 山口的高程海拔4298米。 再向上爬是一步三喘, 气显然是不够用了。 但爬上去能饱览群峰秀色,犹豫再三,还是鼓起勇气, <p class="ql-block">  气喘吁吁地爬了上去。</p> 但见蓝天高高白云飘飘,雪山露出峥嵘,很是壮观。觉得爬上去还是值得的,尽管喘气不匀,担心“重蹈覆辙”。 2015年3月22日,我们曾到过此山,可惜当时天色已晚,带队老师说看不见“折多金光”了。 这次我留意着,算是看到了,尽管时间很短,短短的十来分钟;尽管金光不大,仅有一小溜。 即将落山的红日,将阳光穿透厚厚云层,从山尖折射出,形成金色的轮廓。抓住这一瞬间拍了下来,紧接着云雾就飘来,再也没有了。边上卖东西的藏族老汉说,这个光就一点点,有时十天半月都看不见。 下了折多山,到新都桥80公里的国道两边,是绿草茵茵的牧场。 只见牦牛三五成群, 倘佯在草地上。 深具民族特色的藏居,一处一处地点缀在山脚旁。 <p class="ql-block">  水量丰沛的小河,哗啦哗啦地流淌着。</p> 草丰水美,宁静安详, 好一派康巴草原的和煦风光。 新都桥是康定县所辖镇,海拔3500米。2015年来还是高原上的寂寞小镇,318国道穿镇而过,公路边上有一些房子。 仅过了六年半,新都桥就变得繁华热闹。 <p class="ql-block">  开着各色车自驾的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p> <p class="ql-block">  来到这名闻遐迩的摄影天堂。</p> <p class="ql-block">  新都桥有个岔路口,向北30多公里就到塔公草原,能拍到藏民崇拜的神山雅拉雪山和宏大的塔公寺。</p> 到时已近傍晚,下榻在“雪山之恋宾馆”,与塔公寺就隔条公路,本想利用次日晨光拍几张塔公寺与雅拉神山的好照片。谁知第二天一早就下起雨来,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不仅是神山,连塔公寺都淹没在雨幕中,只好带着遗憾离开。这张照片是2015年来时拍的塔公寺和雅拉雪山。 此行经过最高的山,是海拔4718米的卡子拉山,我的高反似乎消失了,就是有点累。 六年前到新都桥,这两口子高反强烈,这次比新都桥还高出千米却一点事没有,真是奇怪。 还经过一座海拔4696米的高山,名字叫兔儿山。 注意看,远处的山上有一对兔子耳朵。 那兔子耳大的出奇, 猜想这是人造的,为旅游造噱头。 <p class="ql-block">  大家纷纷合影照相,</p> 以此作为到这一游的纪念。 <p class="ql-block">  已到采摘虫草的季节,藏民们漫山遍野地寻找长不过寸把粗细不过筷子头的“冬虫夏草”,中午席地而坐喝着酥油茶。据说为保护虫草资源,政府规定了采摘的时间、地段,过时就不允许了。</p> 从新都桥一路西行,在高原上一天跋涉数百公里,经海拔最高的县城理塘向南拐,就到了稻城,下塌距县城中心步行五分钟的阳光温泉酒店。 稻城全县共3.2万人,藏族占96%,县城驻在金珠镇,这是县委县政府等机关办公所在。 从那些牌子看出,五大班子全在一栋藏式楼房里。 到街上走走,看到的全是崭新的建筑。 有四五层的,也有五六层的,多数是招徕游客的宾馆。 色彩以大红、紫红为主,辅以金黄,彰显藏文化的特色。 只是作为县城委实太小,站在中心的十字路口,东南西北一眼望穿。打个出租车转遍全城才15分钟,藏族司机也才要了15块钱。 稻城最具现代化的建筑要算亚丁博物馆。可去了三次连门都没找着,一打听原来是早就不迎客了。 亚丁博物馆尖锥形象征雪山的造型,在周围的藏式建筑中显示了现代风格,挺惹人瞩目的。 边上的广场是藏族同胞每晚点着篝火跳锅庄的地方,载歌载舞吸引观赏,众多游客兴之所至也欣然加入,边歌边舞其乐融融。 我们住的酒店外,有栋藏式的老房子。 虽然岁月已久,门窗露出破旧, 但厚实的石墙,藏族元素的装修, 依然能看出传统藏居的特色。 在街上遇到的藏胞都热情朴实。 <p class="ql-block">  这位卖旅游品的藏族小哥,攀谈起来有滋有味,他说家在几十里地外的乡下,上了几年小学就出来打工。还有住的酒店送水送饭的藏族女服务员,18岁了只读了小学。负责房间供氧的藏族女大夫,极愿意说话,告诉说洗澡的是温泉热水,多放一会儿去掉管道里冷水洗个十来分钟对高反影响问题不大,离开时氧气枕头充得鼓鼓的,尽管是有偿的,但藏族同胞的暖意是满满的。他们的汉话都说的不错,听不出多少腔调。</p> 稻城的景点最好看的是白塔,位于城边,进城出城都能看到。从住的酒店走去最多五分钟,连来带走我去了三次。 稻城白塔的正式名称为尊胜白塔,“尊胜”藏语是“朗觉玛”,“乃长寿三尊之一,主长寿。” 全塔共五层,下面四层是小塔,拱卫着第五层的主塔。 <p class="ql-block">  108个小塔和主塔一样,塔身洁白。</p> <p class="ql-block">  塔顶上的塔刹金碧辉煌,塔身悬挂着镶金佛像,全是庄重威严的佛家气象。</p> 这里也有藏民转经,沿着塔下的步道顺时针绕行。 转经是藏民的一种生活方式, 只是这里的转经有点像公园漫步。 三五成群,结伴而行,男女分开,悄声交流,不时用手转动一下塔墙上的转经筒,很是随意自在。 也有是独自一人的,边转边低头想着心事。 白塔的周边是无数的丛山峻岭。 山路蜿蜒曲折,通向不知是哪里的远方,引人遐思无边。 从康定去稻城,加上中间的景点, 来回跑了近千公里, 一直在高原上颠簸。 不是上到高山, 就是下到谷底, 盘绕曲折, 迂回上下, 318国道每天通行不知多少人和车,真真是条大动脉。 一路上见到许多男男女女,骑着自行车、摩托车, 甚至踏着滑轮,或独行,或结伴, 在川藏线上的车流中勇敢独行。 他们的行装并不多,不知晚了会在哪过夜。 这位独行者,推着工地上用的铁皮斗车,从成都步行到拉萨,行程2000公里,说是要走三个月,已走过两趟,这是第三回。过往车辆都鸣笛向其致意。 观其行囊并不丰裕,就奇怪他如何筹集路上的盘缠。有人指点说,你没看见手推车上按个横梁架个手机吗,在视频直播呢,流量不会少了,这流量都是钱啊。孤陋寡闻的我才明白,他特立独行地一路走下来,靠手机推销自己的流量赚钱啊。 高山顶上还有解放军的雷达站,他们时时刻刻保卫着祖国的安宁。 这是在稻城阳光酒店的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