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家庭教育成功的三个关键词:陪伴 阅读 习惯

晨曦

<p class="ql-block">  前些天和哥哥同学家长聊天,谈孩子的教育问题。谈起现在的家长,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之一对现代信息平台的利用,很多班级的家长都有两个群:</p><p class="ql-block"> 一个是班级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的家校互动群,教师随时将班级孩子在学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状况通过微信告知家长,家长也积极予以回应;</p><p class="ql-block"> 二是班级家长自己建立起来的微信群,撇开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相互之间交流育儿的心得。</p><p class="ql-block"> 按理说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也常常让家长感到苦恼。其中较多的苦恼来自各家孩子之间的互相攀比。一个孩子学习成绩比较好,往往会让很多家长感到好奇,多方打听是否参加了什么辅导,或者家庭教育中有什么诀窍,一旦这位学生的家长真的说出一二三来,其他家长就会纷纷效仿。</p><p class="ql-block"> “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个性和身心特质,适合别人孩子的方式方法,并不一样适合自己的孩子。一些家长花费了不少人力物力和精力之后,发现孩子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对自己有更多的自责,甚至对孩子多有责怪,让孩子无端背负起很多的压力来。”</p><p class="ql-block"> 我在和这些家长聊的过程中,重点讨论了关于孩子习惯、阅读、陪伴、闲暇等几个关键词。</p>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除非你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陪孩子走更多的地方,否则,真的应该给孩子更好的陪伴。</p><p class="ql-block">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陪伴不好,不如不陪。陪伴是什么?什么样的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p><p class="ql-block"> 我个人认为父母的陪伴过程是引领。</p><p class="ql-block"> “在孩子出生前,家里所有用具都被爸爸贴上字条,我们用一个贴有字条的家迎接你的到来,我们要让你在接触这些物品的同时也接触代表它们的文字”;</p><p class="ql-block"> “1周岁时, 我们为儿子订了《婴儿画报》。给孩子读书时,我会尽可能地绘声绘色、力求用声音复活故事、复活文字。我还适时采用指读法一--指着字读给他听。再后来,我给他讲故事或读书时,进行到紧要处,我会戛然而止,让他猜测故事接下来的走……”;</p><p class="ql-block"> “4岁半时,我们在市图书馆给你办理了借书证,自此,我们开始了一周一次的图书馆之旅”;</p><p class="ql-block"> “儿子读小学 了,为了让儿子更好地和一木木书相遇,为了让一个个细碎的日子丰实而充盈,我们在家营造了一个读书场,设定了家庭读书时(每天的19点到20点)和家庭读书日(周末两天里,我们要抽出一天时间进行阅读)”;</p><p class="ql-block"> “儿子的阅读习惯养成了,我们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确定下来家庭专项购书费一-每月拿出一点钱作为专项购书费(增强仪式感)。我们三人每人各买一木书,谁先读完,谁就有权支配剩下的购书费。有了这样的制度,儿子阅读的兴趣似乎更大了,他总在努力争取支配剩余下来的购书款”。</p><p class="ql-block"> 现在这些方法也全部“复制”到女儿身上。 “父母在做什么”比“要求孩子做什么”更重要,一切家庭教育都是言传身教的结果。</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陪伴:父母再忙也要想法陪孩子</b></p><p class="ql-block"> 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吃饭,在一起说话,交流和学习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西方心理学有个很有意思的研究发现,孩子的词汇量和父母在家庭交流,尤其是和在餐桌上交流的词汇直接相关。</p><p class="ql-block"> 父母在谈论政治,孩子可能今后会对政治感兴趣;</p><p class="ql-block"> 父母在抱怨,孩子可能就有了抱怨的情绪。 </p><p class="ql-block"> 很多父母以为跟孩子多说话没有什么意义,实际上父母说的东西,即使孩子今天不懂,也会成为他大脑里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更重要的是,陪伴和共同生活会决定整个家庭是否拥有共同的命运。</p><p class="ql-block"> 新教育改革提出一个主张:共读,共写,共同生活。<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基调就是陪伴。</b></p><p class="ql-block"> 有一个父亲是当地很著名的企业家,很忙,不是请人家吃饭,就是人家请他吃饭,跟自己的女儿没有很多接触。孩子上了小学后,因为参加新教育实验,新教育实验的老师会定期给孩子父母亲写信,每周一封信。其中一项就是要求父母和孩子一起读书,不仅是母亲读,父亲也要读。</p><p class="ql-block"> 这个父亲5年里和孩子一起读了184本书。他说一开始没感觉,读了一个月之后,发现阅读比喝酒有意思得多,就开始主动拒绝应酬,跟孩子一起读书。他说:“这5年里,孩子上了小学,我上了大学。”后来他跟孩子在一起无话不谈,而媒介就是书。</p><p class="ql-block"> 父母再忙也应该想办法陪孩子,哪怕时间很紧张,哪怕做做样子。回到家,很多父母打游戏,看电视,这很正常,但是要想让孩子走得更好一些,就必须克制自己的行为。</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阅读:我有读书给我听的妈妈</b></p><p class="ql-block"> 阅读的种子是在家庭里播下的。</p><p class="ql-block"> 《朗读手册》引用了一首诗:“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是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读书给我听的妈妈。”</p><p class="ql-block"> 阅读是让孩子有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阅读能力、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从家庭开始的。</p><p class="ql-block"> 童年的秘密我们远远没有发现,童书的价值我们远远没有认识。童书把人类最美好的东西,都悄悄地藏在一个个人物、动物的命运里,借此构建起孩子的价值观。</p><p class="ql-block"> 最初的阅读是亲子共读,是父母读给孩子听,因为孩子不认字,阅读更多的是从图画入手。儿童最初是通过图画认识这个世界的。童书不仅有价值熏陶的作用,还有治愈的作用,孩子要解决什么问题,都有相应的图书,看了之后比说一万句教训的话都有用。最重要的是,儿童时期一旦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今后会主动找书读书。</p><p class="ql-block"> 阅读是有胃口的,一开始让孩子吃肯德基、麦当劳,慢慢的,其他东西就不爱吃了,他只对肯德基、麦当劳感兴趣,他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其他好东西。读书也是这样,读了一些糟糕的书,对其他的好书就没有鉴赏力了。</p><p class="ql-block"> 阅读的种子是在家庭里播下的。</p><p class="ql-block"> 各种儿童读物就是按照儿童不同成长时期,结合阅读能力和兴趣爱好,为他们提供的不同的书籍。当小朋友一本一本读上来,积累了足够的拼读和阅读技巧后,有一天自己会突然发现:我竟可以自主阅读啦! 这听起来是个令人振奋人心的事!</p><p class="ql-block"> 儿童文学理论家彭懿说:“ 置身图画书中,人生就像打开了一扇美丽的窗,每个人都会被那些优美的故事所冲击、感动。在西方,图画书陪伴着孩子的童年。”</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拿到一本绘本的时候,我们关注的是文字,而孩子们会关注那些绚丽的图画,那一幅幅色彩鲜艳的图画,给孩子无限的遐想空间,一个个小动物甚至植物,在孩子的眼里,他们都是真实的存在,他会跟着他们的快乐而笑,随着他们的悲伤而哭。</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习惯:教育是否成功在于有没有好习惯</b></p><p class="ql-block">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衡量教育是不是成功就看有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什么是习惯?</p><p class="ql-block"> 《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说:习惯--是在长期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p><p class="ql-block"> 叶圣陶先生提到在日常生活中“坐要端正,站要挺直,每天做事要有头有尾,这些都是一个人的起码习惯,有了这些习惯,身体才能保持起码的健康”。</p><p class="ql-block">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以身作则,因为孩子拥有极强的模仿欲,喜欢模仿自己身边人,尤其是陪伴自己成长的家长。在这个疫情期间,很多家长居家办公,在家时间多了,当着孩子面玩手机的时间也多了。家长在刷手机,却想要培养孩子读书的好习惯,显然结果会事与愿违。</p><p class="ql-block"> 所以,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衡量教育是不是成功就看有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父母也需要在孩子面前做好良好习惯的榜样。习惯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父母可以在平时通过讲故事、带着让孩子分析案例等各种方式来进行,以提高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参与性。</p><p class="ql-block"> 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曾说过一句话: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他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p><p class="ql-block"> 3-12岁是我们的孩子整处于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这段时间包含了生理和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输入期。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时,家长们“陪”非常重要,适时鼓励,激发起兴趣,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乐趣,一种生活方式,让阅读为孩子们插上飞翔的翅膀。</p><p class="ql-block"> 持之以恒,水滴石穿,是家庭教育中教育孩子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养成良好的习惯受益终生。我们要多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我们不能光注重孩子的学习,一定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这才能正确地引导孩子走上更好的道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新教育改革有一个行动叫“每月一事”,就是说每个月让孩子做一件事,培养好习惯。</p><p class="ql-block"> 比如,这个月学会吃饭。</p><p class="ql-block"> 吃饭里面有很多习惯要培养,不仅仅是礼仪还有很多和习惯相关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比如学会走路,走路也有习惯,当然在习惯的背后还有很多准则性的东西,我们说不闯红灯,意味着要遵守规则,遵守规则就是一个习惯。</p><p class="ql-block">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好习惯养成需要连续21天不断的训练,家庭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p><p class="ql-block"> 所谓的家庭教育,是家长在有意识的言传身教和无形的家庭氛围下,对孩子进行的教化行为,是每个孩子人生中最先接触到的教育,对孩子的三观起着深远而持久的影响。</p>

孩子

习惯

家长

阅读

陪伴

父母

读书

教育

养成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