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70年代末,我成了一名“厂二代”,根据当时“靠山,分散,隐蔽”的方针,实际上我们也就是一群山里娃。当时代号为“1562”信箱,“五七八厂”也就是现在的“湖北汽车工具厂”,专为二汽做随车工具。说大不大,说小在老河口市算大一点儿的厂。离市区20几里,进城基本靠走。后来厂里买了大客车,早接晚送上下班的工人。</p> <p class="ql-block">那时住的就是图片上的这种楼,那么窄的楼,每家门口一个煤球炉子,一层八个炉子,小朋友在门口玩,尽然没有一个烫伤的,现在想到都后怕。</p> <p class="ql-block">楼下是鍛冲车间,铿锵有力的空气锤声现在还有点儿怀念。</p> <p class="ql-block">独生子女政策才颁布,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遇到父母上班,车间的武汉阿姨换到看护我,很少上幼儿园,张阿姨帮我做衣服,王阿姨帮我钩帽子,至今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抱着我的是姥姥。</p> <p class="ql-block">朱周明阿姨敎我学走路</p> <p class="ql-block">“小上海”黄阿姨回家探亲帮我买的大衣。配上流行的“火红的年代”电影中赵四海戴的工人帽。拍了一张不伦不类的呆萌照。流汗!流汗。</p> <p class="ql-block">没有兴趣班,就在斗室里也玩得不亦乐乎。哈哈</p> <p class="ql-block">我家终于有电视机,不用再串门看了。</p> <p class="ql-block">老爸做的童装和袖头,穿着也很高兴,不坑爹,因为没钱。</p> <p class="ql-block">少年不知愁滋味。幼儿园的旋转木马,秋千,承载了快乐的金色童年。</p> <p class="ql-block">下雪了,银装素裹,我自潇洒。</p> <p class="ql-block">赵阿姨去上海带的西装裤皮带,领导了新潮流。洋装虽然穿在身,但心依然是少年心。</p> <p class="ql-block">爬在山顶享受泥土和青草的芬芳。</p> <p class="ql-block">和二毛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周毛毛全副武装保卫着我们。哈哈</p> <p class="ql-block">在过去的网红打卡点一办公大楼花坛上留影。</p> <p class="ql-block">女孩从小爱抢镜,站得高。男娃自惭形秽,往下蹲,那时没流行“帅哥”两个字。</p> <p class="ql-block">以前的照片都是120的,四方的。后来才有135的,长方形的。建厂15周年纪念时,每家有一张免费彩照的福利,因为那时刚流行彩照。本地还不能冲洗。大人把这难得的福利给了我。想起来真辛酸,说多了都是泪。</p> <p class="ql-block">那时候我也有一架钢琴,因为没听说哪个会弹,会敎,这个梦只有在“厂三代”身上实现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王羽十二岁生日,少数“厂二代”的合影。当年的山里娃,你们都好吗!你们还记得那片山,那个厂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