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什么是脑卒中?</p><p> 脑卒中又称为中风,是大脑的血管突然破裂出血,或堵塞造成的大脑缺血、缺氧。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前者就是通常说的“脑出血”或“脑溢血”,多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甚至昏迷不醒等症状;后者更多见(约占70%)就是通常说的“脑梗塞”或“脑梗死”,常见症状包括:突发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反应迟钝、失去平衡、吞咽困难、言语困难、意识障碍或抽搐。</p> <p>脑卒中的患病现状及危害</p><p>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也是脑血管疾病最严重并发症,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等“四高”的特点。</p><p> 中国现存卒中患者700多万,存活者中约3/4丧失劳动能力,40%的门诊卒中患者是复发病例,每年用于卒中治疗的费用高达200亿元,随着近年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卒中人群患病率还在不断上升。</p> <p>脑卒中的高风险年龄段</p><p> 老年人是脑卒中的高发人群,男性的发病风险略高于女性。人群监测资料显示,64%病例发生在55~75岁年龄段,其中55~65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高,为34.6%,45岁以下发病的比例占4.4%。因此,55岁以上人群应作为脑卒中的重点预防对象。但近年来的监测资料显示,脑卒中的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对于40岁以上的人群,均应加强脑卒中预防。</p> <p>哪些人容易发生脑卒中?</p><p>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很多,其中高龄、种族、脑卒中家族史等,为不可控制的危险因素。而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吸烟、酗酒、运动量过少,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等,属于可以控制的危险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曾经发生过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人,再次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比其他人高9倍,而每次脑卒中发生都可能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p> <p>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又称为小中风, 其主要症状有哪些?</p><p>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同脑卒中一样, 患者脑部不能获得充分的氧供和血供。多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每次发病持续时间仅数分钟,24小时内可恢复正常。可表现为:</p><p>·突发颜面部、上下肢或单侧肢体无力</p><p>·突发言语障碍,或理解力下降</p><p>·单侧或双侧视物模糊</p><p>·突发头昏、平衡调节障碍或行走困难</p><p>·突发不明原因的头痛</p> <p>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需要引起重视</p><p>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患者发生脑卒中危险的警示信号,但因持续时间短,病情迅速好转,常被患者及家属忽视。根据统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年累计复发率16%,即每6个患者中就有1人复发,5年累计复发率33%。</p> <p>早期筛查方法有哪些?</p><p>·经颅多普勒超声(TCD)</p><p>·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p><p>·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p><p>·以上几项检查均为常用的无创性的脑血管疾病检查手段,能全面了解脑血管和血流状况,为治疗提供有效依据。</p> <p>预防脑卒中从我做起</p><p>(1)了解自己的血压:如有高血压病史,应经常测量并控制好血压,遵医嘱药物治疗,并要持之以恒;(2)定期体检:40岁以上应定期体检,了解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发现异常及时治疗;(3)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适当运动、规范作息、劳逸结合、合理膳食等,多吃含蛋白质、纤维素较高的食物等,少吃盐和高脂饮食;(4)克服不良习惯:戒烟,适度饮酒。</p> <p>脑卒中防治我们在行动,为大家的健康保驾护航!</p><p>科室电话:0396-8220237</p><p>吕哲主任电话:13507668266</p><p>焦承玖护士长:17603962298</p><p>病房地址:脑病医院大楼三楼东脑病一区</p><p>门诊地址:新门诊大楼三楼东头脑一诊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