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荡岁月中的儿时记忆2》

姑苏城外灵隐寺

<p class="ql-block">今天讲讲文革中特有的早请示晚汇报。</p><p class="ql-block">文革中有很多事,和如今二三十岁年轻人说起来,他们肯定都当天方夜谭。</p><p class="ql-block">我从小住的是一个大墙门,外侧一个大天井里侧一个小天井,大天井中有一口井水,墙门里外邻居都在此用吊桶打水。</p><p class="ql-block">墙门里有十四户人家,除了共用厨房,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就是大天井了,长方形约四十多平方米,大家平时都在这里挑自来水,打井水,洗衣服,晾衣服。如果到夏天,太阳一落山,用凉凉的井水冲地二三遍,大家就按固定位置把桌椅板凳竹榻从蒸笼般的屋中搬到天井里边吃饭边谈天边打蒲扇乘凉,最热的时候就在天井里竹榻上睡到天亮。如果到冬天,邻舍们会搬个凳子一起坐在朝南一面墙边和墙角的大白菜屋檐下的酱货一起一边孵太阳一边嗑爪子。</p><p class="ql-block">但文革开始后,我们这大天井却承担了新使命。上面要求墙门和大院都要组织早请示晚汇报仪式。居委会把任务分配到弄堂里各个小组长身上。</p><p class="ql-block">居民小组长是真正的九品芝麻官,下面就是平头老百姓了。平时组织搞搞卫生,放放老鼠药,贴贴标语,发发传单,每月最重要的工作是发粮证,这粮证是每户人家的命根子,上面写着户主姓名,几口人,里面有粮票油票肉票魚票烟票布票肥皂票煤球票工分券等杂七杂八各种票证,小组长发一份收一户卫生费,有人不愿交卫生费就拿不到粮证,生活都会成问题,因为那时有钱无票也是寸步难行,所以小组长还是蛮有权威的。</p><p class="ql-block">言归正传。我们墙门因为人家多,专门设了位小组长。大家都叫她王妈妈,五十岁左右,一口上海话,走路风风火火,做事干脆利落,热心肠,爱帮助人,在墙门里威信挺高的。王妈妈领受任务后,就对邻居们说,早请示大家都要参加,特别是不上班不上学的,每天早上七点,因为太早都要买菜发煤炉吃早饭,太迟又去上班上学了。除了王妈妈和另一位也不上班的大妈外,还指定三四位比我年龄略长的孩子和我也轮流领头。所谓领头,就是天井里人到的差不多时,带头喊口令,向墙上的领袖像鞠躬致敬,然后翻开红宝书,念上几段经典语录,星期天人稍多时还唱个歌,比如大海航行靠舵手、东方红、北京的金山上等的,结束时再喊个口号。晚汇报一直没搞,因为下班放学都迟,零零落落难以凑齐,也就算了。印象中,文革初期学校里倒没搞过早请示晚汇报,而居民区里的早请示晚汇报也只坚持了不长时间,因为大家平时都忙于生计,这方面时间耗不起,虽然没人说不参加了,但后面是人越来越少,只剩下几个半大孩子和领头的王妈妈几个人,搞的王妈妈也没了劲头,没了脾气,不到半年仪式就无疾而终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