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因弱小而放弃绽放,——读《山花怒放》有感

RCong

<p class="ql-block">  我被故事自序中一首《苔》深深吸引……</p><p class="ql-block"> 在《山花怒放》中讲的主人公原型是在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的大山深处建立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级中学的张桂梅校长。那里曾经有许多因为贫困,初中毕业后无法或无力继续升学的女孩儿,踩着祖辈人的脚窝儿,效仿阿婆、阿妈,早早嫁作人妇,洗洗涮涮,生儿育女, 靠老天爷赏饭吃:若风调雨顺,就谢天谢地;若天灾人锅,则颗粒无收,食不果腹。</p><p class="ql-block"> 其实,在我的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小时候是这样,身为人师后所看到的一些学生也是这样。当把命运完全交由所谓的上天掌管,女孩儿的青春似乎也一并上交, 再无法由自己做主了。那么,女性人格从何而来?穿行于浩瀚的历史之流,女性角色千变万化,从单一到复合,从平面到多维。越来越多的女性不再单纯只为生养而存在,她们开始寻求灵魂深处的觉醒与独立。这是整篇文章赋予大山女孩新的思想,让她们也从原始的、封建的思想中解放出来,追求梦想,追求独立。在故事中,阿孥作为这样一位引路人,使女孩儿妮子、阿娜丹、艾若......完成了内心的蜕变与再一次成长。这就让我联想到了张桂梅校长和她的女孩儿赵思翎、周云丽、陈法羽...... 经受教育后,考入了大学,成为了社会有用的人。</p><p class="ql-block"> 从作者的创作构思到书稿完结,她并不否认背靠大山、面朝黄土也是一种生活,但是,当女孩儿的青春因贫穷而无法拥有更多人生选择时,她认为那生活注定是一种无奈与一声叹息。这一点像极了张桂梅校长。</p><p class="ql-block"> 张桂梅校长将梦想与信仰植根于大山女孩儿的内心深处,她赋予女孩儿们选择自己人生如何度过的权利与能力,希望女孩儿不再因人生来路的泥泞与坎坷而作茧自缚,也不再畏惧归途的未知和遥远。作者正是因为自己也像故事中女孩儿而受到触动,她也是在张桂梅校长的带领下开始了自己人生的改变。可以说,作者从来都不应该只是一个旁观者。她知道领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家国情怀,她拥有为实现“脱贫奔小康”的伟大梦想,她相信教育一定会成为丰富物质生老活与铸造精神高地的起点与重点。难道我们在读此书的过程之中不应该思考一下自己吗?</p><p class="ql-block"> 是的,我一面读,一面在思考,自己也身为大山里的儿女,就像张校长所说我们不能选择出身,不能因为自己弱小而放弃绽放,我们要努力生活,我们的生活才不会一直像原来那样。相反,我们是有尊严地活、有尊严地改变命运,有张桂梅老师那母亲一样的温暖与情怀。我也要告诉我的学生,让他们能够从中领悟走出大山的秘密。</p>